臺灣延緩及預防老人衰弱照護政策分析與建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高雄醫學大學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姚卿騰所指導 鄭智壬的 居家照顧個案身體衰弱狀況與吞嚥能力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臺灣延緩及預防老人衰弱照護政策分析與建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身體衰弱、老年人、吞嚥能力、吞嚥困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林惠如所指導 楊美紅的 三種衰弱篩檢工具於社區老人衰弱狀態轉換、心理測量屬性及可行性之比較 (2021),提出因為有 老人、衰弱、可行性、心理測量屬性、篩檢、工具、居住社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臺灣延緩及預防老人衰弱照護政策分析與建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臺灣延緩及預防老人衰弱照護政策分析與建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居家照顧個案身體衰弱狀況與吞嚥能力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臺灣延緩及預防老人衰弱照護政策分析與建言的問題,作者鄭智壬 這樣論述:

前言:在人口快速老化,醫療資源的需求大幅增加但人力匱乏下,語言治療師在長期照護中如何與其他專業人員合作,提供到宅評估、擬訂照顧計畫等執行效能,無疑將是一大挑戰。研究目的: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五花八門,藉由此研究找出可能的相關因素,得以讓吞嚥治療有更多的跨專業的介入方式與不同以往的思維。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選取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高雄市私立慈濟綜合長照機構現階段有使用居家服務103位個案為研究對象。問卷包含「照顧管理評估量表」與「吞嚥困難篩選工具表 (EAT-10)」。資料分析使用卡方檢定皮爾森相關係數、邏吉斯廻歸檢定以探討接受居家照護個案的身體衰弱與吞

嚥能力是否有相關性。研究結果:(1)在103位研究對象中,依「照護管理評估量表」評估有73位沒有吞嚥困難,30位曾有吞嚥困難的情況或症狀;(2) 經「EAT-10:吞嚥困難篩選工具表」,有33位吞嚥障礙風險;(3)卡方檢定下:ADLs、IADLs、CMS等級都出現顯著差異;(4)身體衰弱狀況和吞嚥困難有顯著的低相關(p=0.038),進一步以邏吉斯廻歸檢定,顯示身體衰弱每上升一個等級,吞嚥困難的風險會增加原先的1.38倍。結論:透過「照護管理評估量表」和「EAT-10」交互分析,得知身體衰弱和失能等級能預測吞嚥困難情況,期望給予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和臨床專業人員對吞嚥有更多認識與不同的研究方向。

關鍵字:老年人、身體衰弱、吞嚥能力,吞嚥困難、老年吞嚥

三種衰弱篩檢工具於社區老人衰弱狀態轉換、心理測量屬性及可行性之比較

為了解決臺灣延緩及預防老人衰弱照護政策分析與建言的問題,作者楊美紅 這樣論述:

伴隨人口老化速度激增,所有人都有發展衰弱的風險,然而衰弱的定義和概念化缺乏共識,以及越來越多的衰弱評估工具,如何選用衰弱篩檢工具及判定衰弱狀態是一項挑戰。本研究目的為(1)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探討社區老人衰弱篩檢工具之心理測量屬性,(2)比較三種衰弱篩檢工具之心理測量屬性、社區老人衰弱狀態隨時間進展之轉換變化及衰弱篩檢之可行性,並找出最佳預測社區老人衰弱之函數,與社區老人衰弱狀態對於跌倒、住院、死亡發生預測情形。採用前瞻性世代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設計,分層便利取樣,共收集110位受試者,於基期、第六個月、第12個月不同時間點重複測量,以衰弱身體表型(FP)、骨

質疏鬆性骨折研究(SOF)及介護預防篩檢(KCL)工具及受試者基本屬性資料表進行資料收集。收集時間為110年3月至111年3月。資料以SPSS 20.0版進行分析,包含描述性統計及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單因數變異數分析、重複測量變異數分析、生成接收者工作特徵曲線分析、逐步迴歸判別分析等推論性統計。經系統性文獻回顧納入58篇文獻評析,合計有25種衰弱篩檢工具,發現多數衰弱篩檢工具僅呈現一種信度或效度,心理測量屬性以效標關聯效度佔最多、內在一致性為其次。25種工具中,有13種工具有使用標準工具做比較進行ROC分析,依據AUC、心理測量屬性及受使用廣度選出本研究第二階段進行縱貫性研究之工具為KC

L、SOF及FP。縱貫性研究顯示,基期以衰弱身體表型(FP)測量衰弱狀態與婚姻狀況、獨居與否、居家環境、自覺健康情形、主要經濟來源、轉介來源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由基期、半年及一年三次篩檢結果發現,SOF篩檢結果與FP篩檢結果相較呈現較多的穩健,若需要早期發現衰弱傾向,則FP工具較勝任。KCL篩檢工具包含身體、心理及社會構面,與SOF及FP偏向身體構面不同,相較之下可能高估衰弱的存在。一年內衰弱狀態之間的轉換,變好及變差之改變約三成至四成,有六成至七成受試者於半年及一年時維持原有衰弱狀態。以SOF工具測量,於基期至半年,衰弱狀態轉換與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獨居與否達統計顯著差異;以KCL工具測量,於

基期至一年,衰弱狀態轉換與年齡與性別達統計顯著差異。逐步迴歸判別分析於基期、半年及一年之判別預測變項可由原始10項分別下降為4項、2項、2項,分別為(1) 體重減輕、下肢功能下降、降低精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牙口功能,(3) 身體功能及牙口功能。預測基期、半年及一年FP篩檢結果,發現KCL之牙口功能構面預測衰弱之準確度有達七成四。KCL工具之內在一致性信度高,而SOF及FP之內在一致性信度低。KCL、SOF、FP三種衰弱篩檢工具之專家效度皆佳。三種衰弱篩檢工具中以SOF完測率最高、FP次之,KCL完測率最低。測量所需時間以SOF最短,KCL次之,FP最長。本研究結果可

提升醫護工作者瞭解社區老人衰弱狀態轉換的變化與常使用的衰弱篩檢工具之心理測量屬性,以及如何配合臨床情境需求選用適合篩檢工具。未來可強化醫療照護服務相關系科學生或臨床工作者有關衰弱是可逆轉的認知,以及提供或轉介衰弱延緩介入措施。建議可進行更長期的本土衰弱狀態轉換之縱貫性研究,進一步探討牙口功能對衰弱預測力研究,以及影響衰弱之社會人口學因數間是否有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