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理石開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花蓮大理石開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魏稽生、嚴治民寫的 台灣的礦業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理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也說明:大理石 的品種有的以產地和顏色命名,如丹東綠、鐵嶺紅等,還有像是義大利的卡拉拉是著名的白色大理色開採地,卡拉拉白便是出自此處的熱門石材。也有的以花紋和顏色 ...

國立東華大學 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王昱心所指導 高鄧麗娟的 石時刻客─花蓮在地石材產業剩材的創作實踐 (2019),提出花蓮大理石開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花蓮石材產業、石材剩材、永續設計、綠色生命週期、工藝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陳歷渝所指導 徐翊峰的 從品質管理觀點探討內裝石材的加工與應用 (2016),提出因為有 石材、室內裝修、品質管理、石材加工、石材防護的重點而找出了 花蓮大理石開採的解答。

最後網站1花蓮大理石石雕加工資訊網站花蓮藝術石雕之美花蓮資訊生活則補充:其中,大理石開採堪稱一枝獨秀,其產量一直位居全國的首位。 花蓮以大理石加工業最具有特色因此花蓮也有“大理石城”的美稱。 東台灣花蓮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花蓮大理石開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的礦業

為了解決花蓮大理石開採的問題,作者魏稽生、嚴治民 這樣論述:

  礦產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甚鉅,許多遠古年代即以當時可使用的礦產為名,例如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等。到了近代,礦產中的石油及黃金的售價,甚至成為世界經濟的指標。  本書從礦產的成因講起,歷數金屬及非金屬礦脈所需的地理地質條件、台灣現有的礦產資源、如何開採及其後的環境復育等相關問題,是一本極具知識性與教育價值的地理書籍。 本書特色   大家一定都知道阿拉伯國家有豐富的石油礦、南非有知名的鑽石礦,但是,礦是怎麼形成的?它的所在地有什麼特殊原因?這恐怕是許多人都難以說出所以然的。又因為礦脈非三、五百年可成,它動輒上萬年、甚至百萬年的時間尺度更是人類難以想像的,為此,本書引用了大量插圖,說明科學家經過仔細

分析後所揣摩出的礦脈成因,讓讀者能有具體想像的空間。作者更花費心思走訪全台各地現有及曾有的礦產地,拍攝相關的照片。   當然,講到開挖礦產,無可避免地就要談到產業經驗及復育等相關議題,尤其台灣有許多礦產已停採或日趨沒落,如何復育開挖後的環境,甚或再利用相關的產業建築,更是本書的重點。 作者簡介 魏稽生   美國密蘇里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哈佛、萊斯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研究。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海洋大學海洋學系講師、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與資源工程系副教授。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地質學系系主任。專長為經濟地質學、礦床學、礦物學、岩石學以及環境地質學;近年參與研究領域以礦產資源調

查、評估與規劃,以及環境地質災害為主。重要著作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之「台灣經濟礦物」專書三冊(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以及能源與地下水資源)以及「台灣資源分布圖(金屬、非金屬,以及能源與地下水資源)」三張。學術論文、期刊、專題報告、會議摘要以及其他著作等六十餘篇。 嚴治民   中國文化大學地質學系畢業,曾任該系助教,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專長為環境地質學、地理資訊系統應用。參與研究領域以礦產資源調查以及環境地質災害為主,重要著作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之「台灣資源分布圖(金屬、非金屬,以及能源與地下水資源)」三張。學術論文、期刊、專題報告等十餘篇。 Chap1總論第

一節:認識礦產資源1.什麼是礦產資源2.礦產資源與礦物-岩石的屬性關係3.造岩礦物與礦石礦物4.礦產資源分布與板塊構造的關係5.礦產資源的分類6.礦產的成因 第二節:礦產的用途1.礦產與日常生活的關係2.礦產資源的再回收 第三節:礦產資源的開發與環境影響1.礦產資源的開發流程2.礦業開發對環境的時-空影響 Chap2台灣的礦產分布與礦業發展第一節:台灣礦產的分布1.台灣的地質分區與礦產分布關係2.「礦-地」的多樣性組合3.台灣礦業的近代發展進程 第二節:台灣礦業的近代發展進程 第三節:台灣礦業開發與礦種個論1.火成岩區(1)金瓜石地區-金銅礦(2)花蓮奇美地區-含金斑岩銅礦(3)大屯火山區-硫

黃礦(4)台灣東部寶石礦-玉?2.變質岩區(1)台灣東部-大理石礦(結晶石灰岩)(2)台灣東部-白雲石礦(3)台灣東部-蛇紋石礦(4)雲母礦(5)台灣東部-滑石(6)台灣東部寶石礦-閃玉(7)台灣東部寶石礦-薔薇輝石3.沉積岩區(1)砂石(2)石灰石(3)矽砂(3)能源燃料-煤礦(4)能源燃料-石油與天然氣4.其它分布廣泛的礦種(1)粘土(2)溫泉與地熱 Chap3礦業的開發與環境衝擊 第一節:台灣礦業的開發方式1.露天開採2.露天開採方式的演進3.地下開採 第二節:露天開採流程與環境災害1.露天開採流程所產生之環境影響2.露天開採的環境災害3.抗爭事件-和平水泥專業區4.礦業開發與國土復育

第三節:地下開採之與環境災害1.地下開採的潛在災害2.地盤下陷之機制研究3.國內外對地下開採引發地盤下陷災害的規範4.地下坑道調查-科技的協助5.地盤下陷災害的後續建議6.煤礦的礦渣堆(捨石場)7.水源污染問題----酸性礦區排水(AMD)8.一般民眾如何注意地下開採礦區的周圍環境安全以及採取措施 Chap4礦業之永續經營第一節:台灣礦業永續經營的概念1.礦業開發與環境容受力、環境退化2.礦業資源的多元面向 第二節:礦區的復元與土地二次利用1.礦區的復元2.礦業與土地二次利用3.砂石資源規劃區與土地二次利用案例第三節:礦區的價值再造1.台灣礦業轉型的必要性2.台灣礦業轉型的構思與條件3.轉型成

功之案例第四節:礦業永續經營策略

石時刻客─花蓮在地石材產業剩材的創作實踐

為了解決花蓮大理石開採的問題,作者高鄧麗娟 這樣論述:

我在2013年返家工作—泳鴻企業社—2004成立的大理石加工廠,由擁有30餘年石材加工專業經驗的父親執掌—近年來察覺許多同業生產建材後大量剩材造成的問題:剩材堆置、佔用工廠的空間,而剩材回收增加工廠的營運支出,本研究觀察三年內進板材量驟減至50%,而剩材量卻高達4倍。為此,本研究投入石材剩材的運用,讓石材進入新的產品生命週期,循環再使用。本創作研究透過探討文獻梳理花蓮石材產業歷史脈絡,分析相關石材產品設計,與國內外設計師將石材與異材質結合的案例,歸納整理出運用石材剩料為媒材的產品設計,提出石材剩材產品設計之構想;進而觀察產業現況,透過實際參與、紀錄泳鴻石材廠的加工技術,了解石材剩料的分類細節

,實驗測試石材之物理特性。再者,以永續設計為基礎,創作實踐石材剩材的可能性,達到穩定生產、具實用性兩特點為設計考量─不灌膠、不磨粉、不擊碎維持石材原貌─結合自然媒材呈現。最後藉由「石時刻客」展覽,本研究得以透過設計重新詮釋石材之美感。透過本創作研究的成果了解石材成型的製作過程,並嘗試再設計製程達到永續循環,維持石材原貌以及提高產品良率的成效。也因著在創作實踐中開發新的製程,解決石材剩材的問題,達到永續設計的目標,實踐綠色生命週期的價值。

從品質管理觀點探討內裝石材的加工與應用

為了解決花蓮大理石開採的問題,作者徐翊峰 這樣論述:

天然石材的種類因形成方式各異,故各具其色澤與紋理,能夠塑造室內空間之氛圍,使內裝石材工程為使用者所重視之項目。石材常運用於玄關、客廳地坪、電視牆、餐桌、吧檯、衛浴空間、電梯間等公共區域,故應掌握石材特性使能展現室內空間之設計品質與氛圍。本研究目的為:1.探討石材品質不良狀況與成因2.提出石材品質預防之策略3.就石材選用與加工,提出石材設計規劃方法。研究先從文獻的石材材料特性、應用方式、加工方法、安裝施工、石材防護與美容修復、品質管理等觀點進行整合,並採取實地調查,在石材加工廠進行工作觀察,在裝修現場就內裝石材工程中常見之品質不良狀況進行深入探討,其成因包括:1.材料特性因素2.自然因素3.人

為因素4.施工管理因素。就品質管理觀點提出改善策略:1.適材適所:選用石材應將材料特性及使用用途一併考量。2.精益求精:包括板材裁切前的紋路模擬排列、收邊方式選擇與嚴謹的工程管理。3.保養維護:避免石材表面的防護劑受到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影響而逐漸失去防護功能;並研提「室內裝修石材工程檢核表」,做為石材工程品質提升之工具。設計規劃方面,石材應根據適用位置、視覺美感與使用功能等考量,選擇合適之加工方法,再就內裝石材工程的前期準備與後期收尾工作,擬出設計規劃之參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