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國際會議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華南國際會議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倩秀,盧敬之,周慶山,趙格華,卓文傑寫的 走進大專院校圖書館:圖書館員視角下的大中華區高等教育 和吳軍捷的 孤魂何處來:南石頭難民營研究及資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 和非凡出版社所出版 。

輔仁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 黃榮華所指導 賴淑文的 壽險業數位轉型之成功關鍵因素與績效評估模型建構—以IFRS17觀點 (2019),提出華南國際會議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壽險業、數位轉型、IFRS 17、績效評估、網路層級分析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南國際會議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進大專院校圖書館:圖書館員視角下的大中華區高等教育

為了解決華南國際會議中心的問題,作者劉倩秀,盧敬之,周慶山,趙格華,卓文傑 這樣論述:

  自從世界步入資訊時代,大專院校圖書館面臨「圖書館消亡論」的挑戰。學習模式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紙本資源也不再是學生和教師吸收知識的唯一選擇。面對用戶習慣改變的衝擊,大專院校圖書館應該如何轉型並化危為機?本書收錄三十篇訪問,採訪了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的大學圖書館重要從業人員,以受訪者豐富的工作經驗、相關學歷背景、創新業務等方面切入,探討兩岸四地大專院校圖書館的運作模式以及面對的困難,並藉由各地圖書館從業員的分享,了解不同大專院校圖書館如何針對用戶使用模式的轉變,不斷進行觀念和體制上的改革,以創意回應資訊時代的挑戰,科學地探索和規劃大專院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新模式。本書有助

將要進入圖書館服務或正從事圖書館工作的同業,了解此領域專業工作的意義,並彰顯大專院校圖書館作為學校資訊中心和校園文化基地的重要地位。   好評推薦     「大學圖書館是知識寶庫,見它們如見大學:藏書、使用狀況、館內的氛圍,就是大學的底蘊。這一次大學圖書館之旅,也就是一次文化的旅程。」——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香港研究學院總監及大中華研究中心總監     「如何讓大學圖書館富有想像力地傳遞數據和知識⋯⋯有共同文化基礎的大中華區兩岸四地三十多位館長和館員的管理與服務智慧,將為全球高校圖書館提供人機融合時代的全新經驗。」——王世偉,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

科情報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嘉定區圖書館理事長     「⋯⋯這本書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了大中華地區一流大學圖書館裏館員們不懈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他們都是幕後英雄。這是一本記錄詳實的力作。」——周欣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及東亞圖書館館長     「本書的策劃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它創造了一個空間,將兩岸四地富有特色的圖書館及其服務一覽無餘地呈現出來;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同行們怡然自得地講述自己精彩的故事。」——吳建中,澳門大學圖書館館長     「⋯⋯透過這些如天堂精靈天使般貢獻專業的圖書館員視角,讓閱讀者掌握大專校院圖書館的現況與未來發展。」——宋雪芳,淡江大學覺生

紀念圖書館館長

壽險業數位轉型之成功關鍵因素與績效評估模型建構—以IFRS17觀點

為了解決華南國際會議中心的問題,作者賴淑文 這樣論述:

台灣將於2026年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No. 17 , IFRS 17),此公報將保險合約的權利義務忠實表達,增加保險公司財務報表之可比較性,但因保險負債(準備金)由鎖定發單時利率改採現時利率估算,保費收入由一次認列改成分期認列,對壽險公司的財會作業、精算假設處理、商品策略及資訊系統的調整都造成重大影響。壽險公司面對接軌IFRS 17的合規要求、金融監理及資訊透明的高度需求、保險科技的快速發展、消費者消費習性的改變,紛紛投入大量的資源及資金在重新規劃作業流程與打造高效能的系統。希望以IFRS

17當催化劑,透過科技來翻轉營運模式,用創新來進行商品、服務、人才及行銷的數位轉型,以提升市場競爭力。有鑑於此,壽險業在追求數位轉型及接軌IFRS 17的過程中,如何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下,將資源妥善的配置,有效的執行轉型策略,並順利接軌IFRS 17,成為各壽險公司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係以IFRS 17的觀點探討壽險業數位轉型之成功關鍵因素與績效評估,針對壽險業的產業特性,蒐集彙整台灣及國外保險科技的發展並根據IFRS 17相關要求與績效衡量指標,萃取篩選後訂定「顧客旅程」、「智能管理」、「智能營運」三大主要構面,並從中延伸出九大策略主題,建構五十三項績效評估衡量指標。運用網路層級分析法計算每個

構面及衡量指標之權重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壽險業接軌IFRS 17 數位轉型成功最重要的構面為顧客旅程(54.97%),其次為智能管理(26.58%),最後為智能維運(18.45%)。前五大影響經營績效之關鍵成功因素為個人化服務(6.15%)、個人化的保險商品(6.15%)、商品資訊取得的容易性(5.34%)、提供多元化的產品組合(5.34%)及友善的使用者介面(4.37%)。影響最重的五個指標皆來自顧客旅程構面,顯示在數位時代,壽險業要從IFRS 17合規及數位競爭中脫穎而出,不管是商品策略或是業務流程的調整皆必須從客戶角度出發,透過數據分析,快速精準掌握各階段的客戶行為及需求缺口,適時的

提供客戶優質的服務及商品,方能滿足壽險業追求高效能營運之需。本研究根據建立完成的模型,選定三家台灣壽險公司當實證對象,驗證並評估模型之有效性,將三家壽險公司績效的表現進行優劣比較並提供具體評量結果與建議予三家壽險公司,作為成功推動數位轉型接軌IFRS 17參考依據,實證結果與三家人壽保險公司實際數位轉型及經營績效情況相符合。

孤魂何處來:南石頭難民營研究及資料

為了解決華南國際會議中心的問題,作者吳軍捷 這樣論述:

  1945年,日軍戰敗投降,盟軍設軍事法庭對日軍進行審判,然而日軍不少罪行仍未細查,廣州「南石頭事件」即屬一例。1942年,香港淪陷後,日軍推行「歸鄉政策」,強逼利誘民眾經海路回粵,絕大部分人一去不返,音訊全無。近十多年來,經學者努力研究,試圖解開當日香港難民失蹤之謎,認為部分人疑被困於廣州南石頭難民營,供日軍「波」字第8604部華南細菌戰部隊作活人細菌實驗。   學者經過多年探尋,已整理出大量「南石頭事件」口述歷史以及相關文獻。本書綜合各方文獻及前人研究成果,勾勒南石頭事件的真相,重塑這段早被遺忘的歷史,是故本書值得關心國家民族的讀者認真細昭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