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樂刷888 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黃國清所指導 吳清海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被動句研究-以梵漢對勘為進路 (2013),提出華南樂刷888 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被動句、梵漢對勘、漢譯佛典、歸化、異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李玉珍、陳淑芬所指導 黃桂雲的 佛教孝道的義理與實踐——以大足、敦煌石窟為重點 (2012),提出因為有 佛教、孝道、父母、救度、大足、敦煌、石窟的重點而找出了 華南樂刷888 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南樂刷888 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被動句研究-以梵漢對勘為進路

為了解決華南樂刷888 2022的問題,作者吳清海 這樣論述:

  本論文是關於《金剛經》的被動句研究,以鳩摩羅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玄奘《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部同經異譯佛典為研究對象,將此二譯本與梵文原典逐字逐句進行對勘,通過譯經的語言與梵文原典語言的分析、比對,詳盡考察文中所有出現的被動句,並在此基礎上對每一個被動句式的特點進行詳細的描述,以期瞭解梵文和中土文獻使用被動式方面存在的差異,並探討產生差異的原因。  進行《金剛經》梵漢對勘後,得到下列幾項論點:(一) 歸納二本漢譯《金剛經》標誌被動句,有三類被動標誌形式:1、「為」字被動標誌,此類句型最少。2、「所」字被動標誌:此形式被動標誌出現比率最高。3、「可」字被動標誌:「可」字在古漢語表被動

標誌情形不多見,在漢譯佛經中,因語言接觸關係而增多,且因「應」字的滲透,使「可」也產生了「應……被」的新意。(二) 本文初步挖掘《金剛經》譯文中某些梵譯漢的語法對應標記,也揭示了如下特殊的語法現象。1、《金剛經》對譯「為」字,大多是梵文語法的與格(dative )而非被動標誌。2、《金剛經》譯文中,大部分以「應」對譯梵文未來被動分詞語法標記,「應」字在漢語本無被動意,漢譯佛經中,因語言接觸關係,而增衍出新的意義。3、《金剛經》譯文中「所V」式被動句,使用數量最多,且語用義已多非貶義。(三) 漢語被動句分標誌被動句和無標誌被動句,對勘中發現梵文被動式譯成譯語「無標誌被動句」的次數鳩摩羅什多於玄奘

,而譯成「標誌被動句」反之。這點似可以解釋羅什的譯法較傾向「歸化」,歸化譯法往往比異化譯法更具流傳性,羅什本的流傳性應與此有關。

佛教孝道的義理與實踐——以大足、敦煌石窟為重點

為了解決華南樂刷888 2022的問題,作者黃桂雲 這樣論述:

本論文著眼於中國佛教孝道的義理與實踐應回歸到佛教脈絡探討,以佛教義理論證中國孝道的弘揚與實踐方式,有別於儒家孝道強大研究主流下,把佛教孝道含蓋於內的說法。本論文的出發點是站在佛教脈絡下,以大足、敦煌石窟的孝道為重點的討論。闡述石窟孝道的弘揚依於經典;以敦煌石窟供養人及敦煌文獻的救度方法,說明佛教孝道實踐。在研究方式上,是將石窟的圖像與文獻,對應於佛教經典的義理與法門,闡述佛教孝道的弘揚與實踐。說明佛教徒的弘揚孝道、奉養父母、勸父母修行、為修福德、超薦先亡、度眾生如度父母的孝道方法。目標朝向奉養父母得安樂,度脫生死為大孝的施行。在此目標下,如何以石窟的營造、修諸功德,以功德廻向先亡,超生淨土。

並透過石窟榜題、發願文及敦煌文獻救度方法,看佛教徒行孝的發願,及菩薩道救度眾生解脫生死的廣義孝道。論述佛教孝道的義理與實踐內容分為三:一者闡明大足佛教石窟孝道的弘揚與敦煌石窟孝道實踐的方法在大足石窟佛教孝道的弘揚,闡述宋代大足高僧趙智鳯精心安排寶頂山報恩道場,第15號龕是弘揚佛教知恩報恩孝道,是向七佛祈求教法,闡揚父母恩重及孝與不孝果報。第17號龕弘揚釋迦佛行孝,以8組圖說明佛陀前世及今生行孝,以3組圖說明佛陀在菩薩時求法救度眾生如度父母的思想。全部圖像都是依於經典義理或禪師孝道刻石,是弘揚佛教孝道,藉由這些面向來證明寶頂石刻不是儒家孝道的內涵。於敦煌石窟報恩圖及供養人,說明修福資薦先亡的佛教

孝道作法。敦煌石窟門上供養人虔誠供佛修福,以高位置表蓮品高升,以牌位方式書寫先亡名諱作為超薦,造窟供養人將有限的財施轉成無限的法施。是為先亡修福,功德廻向的超薦方法。二者說明石窟營造與孝道之關聯闡明佛教石窟營造為了弘法與修行,石窟是由僧人及佛教徒籌劃營建,因護法有功德,以此修福功德廻向行孝。舉例石窟發願文證明行孝願心。三者整理佛教孝道實踐的方法其經典依據,包括佛教孝道行孝方式、救度方法的實踐,用經典義理說明儀式及廻向等方法實踐;並舉敦煌文獻,做為佛教歷史實踐救度方法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