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科技大學接駁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劉曉鵬所指導 趙芳的 變遷中的運輸政策-比較優步在兩岸營運 (2018),提出華夏科技大學接駁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約車、汽車運輸管理、多元化計程車、兩岸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社會學系 許甘霖所指導 官佑昌的 經濟發展掛帥下的受害確證與權益協商: 健康檢查在台灣環境抗爭中的角色初探,1979-1993 (2017),提出因為有 環境抗爭、健康檢查、科學爭議、發展掛帥的重點而找出了 華夏科技大學接駁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夏科技大學接駁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變遷中的運輸政策-比較優步在兩岸營運

為了解決華夏科技大學接駁車的問題,作者趙芳 這樣論述:

Uber為媒合駕駛與乘客之網路平台,卻衝擊全球各地的既有計程車營業法規。據此,研究將研究優步的屬性與既有法規衝突部分,以及兩岸對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網約車)之因應政策。研究發現,雖然中國大陸開放「私家車」進入網約車市場,然臺灣計程車政策、經營模式及供需狀況,不宜將「私家車」納入網約車。應鼓勵「私家車」發展「共乘」,然現行汽車業運輸管理僅對「計程車共乘」管理,對「私家車共乘」及「共乘媒合平台」規範都付之闕如,本研究研究認為應對此之安全問題、車資費率及個資保護等加以管理。從兩岸「網約車」政策比較也發現,中國大陸網約車暫行辦法對平台納管、動態調價、乘客保險等方面規範完整;臺灣所推出的多元化計程

車僅強調車輛外觀、付費方式、搭乘方式的改變,卻忽略對網路運輸平台的規範。

經濟發展掛帥下的受害確證與權益協商: 健康檢查在台灣環境抗爭中的角色初探,1979-1993

為了解決華夏科技大學接駁車的問題,作者官佑昌 這樣論述:

  本文以「健康檢查」(health examination)為切入點,檢視1979-1993年間台灣環境抗爭中國家治理與抗爭模式的變化。健康檢查的特殊之處在於,戒嚴時期政府願意為公害事件主動提供健康檢查,解嚴後的政府一度採取「此例一開後患無窮」的立場,而在持續的抗爭治理過程中,健康檢查又成為政府公害處理原則與廠商睦鄰回饋項目之一,這個有趣的轉變,在既有環境抗爭的研究中未被詳細討論。  本文主要仰賴次級資料的分析,分成兩條軸線,第一條軸線是1979-1993年間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健康檢查的發展,第二條軸線是1979-1993年間健康檢查在環境抗爭中的角色與使用變化。  本研究發現,台灣治理公害

糾紛的態度主要是基於經濟優先發展,強調維持以工業區為發展模式之生產秩序的穩定,這個脈絡形塑了工業區附近居民與工業汙染的強制共存關係。當視角聚焦在確證與協商過程中,發現健康檢查具備多義性和多功能性,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下、對不同行動者有不同的意涵:健康檢查在環境抗爭中原被視為確證工具由民眾提出,卻在確證失效後更加普及於往後的環境抗爭中,而成為國家治理的有效策略之一,促使三方在睦鄰回饋上達成共識。同時,受害確證的難題在於疾病難以歸因,但是流行病學調查的出現,以風險暴露取代疾病歸因,使風險分配與權利受損連結起來,成為權益重新分配的正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