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director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董事director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慈濟基金會文史處寫的 共善人間:慈濟五十五周年慈善見證 和張雯菁的 京華風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Director也說明:姓名 職稱 初次選任日期 最近一次選任日期 徐正民 董事長 88.11.05 101.04.27 李明熹 董事 總經理 101.04.27 101.04.27 陳志弘 董事 總經理 101.04.27 101.04.27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布克文化 和德謙居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財法所 王志誠所指導 蔡宛珊的 論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規範功能及存廢 (2008),提出董事director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短線交易、歸入權、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內部人。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莊月清所指導 李巧菱的 無董事身分者適用短線交易規範之研究-以金控公司所屬被控制公司為中心 (2004),提出因為有 無董事身分 短線交易 金控 所屬的重點而找出了 董事director的解答。

最後網站歐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選舉辦法則補充:第四條:(一)本公司董事之選舉,依公司章程所規定之名額,並依電子投票平台及選舉. 票統計結果,由所得選舉票代表選舉權數較多者,依次分別當選為獨立董. 事、非獨立董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董事director,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共善人間:慈濟五十五周年慈善見證

為了解決董事director的問題,作者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這樣論述:

慈濟共善人間五十五年,紀錄和你一起走過的慈悲歲月。   若沒有真誠的付出,難以帶動人。所以,我們要「共善」還要「共伴」;不只啟發人心善念,還要相伴在人間做好事。——證嚴上人   2021年適逢慈濟五十五周年,本書藉由曾與慈濟共同合作投入急難救助、慈善關懷的政府官員、海內外社會賢達、NGO團體、關懷個案等的採訪彙集,藉由他們親身的經歷,見證與慈濟共善合作的過程,並對慈濟提出建言期勉,呈顯出五十五年來,臺灣社會共善人間的美好歷史。 證嚴上人開示 長情大愛滿人間   慈濟已經走過五十五年,若依照人的歲數,五十五歲應該要很成熟了。長年以來,慈濟的慈善走入社區,尤其是海邊、山上、鄉下,只要我們接到

的個案,我們無處不在,我們就會去關心。在臺灣社區是這樣做,在天下國際間也是這樣做,都是克服困難、不怕辛苦,只為天下眾生得安樂,這是慈濟人人共同的心念。   我自己常常反省,到底我這輩子,是否有哪裡做不對?哪裡有偏差流失掉嗎?但是我說,我這一生沒有遺憾——於德無缺,那念無失。   德,就是付出;這五十多年來,我常常提起:「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是啊!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的累積,我們可以幫助很多地方,有人受災難時,只要慈濟看得到、聽得到、走得到,我們就可以即時去付出。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剛開始時,我探訪貧戶,看到那位孤老無依的李阿拋,他眼睛看不到,住在茅屋裡,旁邊放火爐,破掉的鍋子放在火爐上面,水

放下去後,他就切,在切什麼呢?我向前去看,就是番薯根,他是去撿人家不要的、小小條的番薯根這樣在煮。   那時候,我的心就感覺說:「苦啊!人生怎麼這麼苦!」像這樣眼睛看不太到,又撿草來起火,火爐放在茅草屋邊,萬一火燒起來很危險。因為這樣,我們為他蓋了慈濟援建的第一間房子。   慈濟在很多地方都有很感人的故事,昨天感動人的故事,今天拿起來說,不論是長是短,都叫做歷史。佛陀說:「促一日為永劫。」,就是說在一天或者是一個念頭起,也許就能化為永恆。   感恩當年,莫忘那一念心!感覺人生疾苦、孤老無依,有病啊!誰來照顧?什麼人帶他看病呢?所以有了慈濟。我們不是口頭上的菩薩,是要真、要誠的覺有情菩薩,歡迎各

位進來,我們一起再開闊更廣、更大的人間菩薩道;鋪更廣、更寬的愛。   慈濟是一個覺有情的世界,擴大愛、拉長情,將愛普遍於天地宇宙間,天天聽到的都是一個「愛」字,我天天發願、面對的也是愛。所以,人人共同一個愛,這種無限量愛的會合,這樣接起來,無漏洞、無縫隙,總是一個個愛不斷地重重疊疊,人人沒有私我,只有大我。因為我們若沒有真誠的付出,難以帶動人。所以,我們要「共善」還要「共伴」;不只啟發人心善念,還要相伴在人間做好事。   因為人生難得,得到這樣的身體實在不簡單,更難得的是生命有價值——有價值利益人間的生命,每一天都是充滿希望,也是充滿溫馨,真的很有價值感。而且成就慈濟志業,一個人不會有「慈濟」

這個名稱,少數人做不起來,需要多數人,需要時間的累積,需要時間不空過;需要時間和大家的會合重疊。   所以,時間是何其短暫啊!我們要把握因緣,來人間,最有價值的是為我們的生命,做出對我們生生世世有利益的事!過去我們是為家庭、為事業,現在我們要為志業,回向給自己,我們要發心立願,這叫做「志業」。   在這樣的時代,天下地、水、火、風四大不調,這種不調和就是氣候有病了、天下山河大地有病了,無形中發生的疫情也是不調和。四大不調下,自然災害、瘟疫、饑饉三大災都有了,要緩和這樣的災情,需要人人發揮愛心、慈悲喜捨。   慈叫作「無緣大慈」,那些受災難人與我們無緣無故,但我們慈悲的心就是要去幫助他們,這叫做

「無緣大慈」;我們還要發揮「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叫做「同體大悲」。這個時候正是我們要以同理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時刻。   喜捨呢?沒有受到災難的人,大家發大心、立大願趕緊付出,這是我一直在講的:「平安的人要發揮愛心,去幫助不平安的災難人。」   所以各位菩薩,我們虔誠地祈求平安,就要人人儲蓄福。「積善之家有餘慶」,家庭積善,自然平安,整個社區,家家有餘慶,就是整個社會的祥和。社會人間要淨化人心,人人就要知足、懂得造福,這就是祥和的社會;人人做好事,人人行善事,自然我們生活的空間就能平安有福。   ※ 恭錄自 2021 年 1 月歲末祝福證嚴上人行腳開示

,6 日臺東、15 日馬 來西亞連線、16日臺南、21日大林慈濟醫院等場次;及2017年《慈濟》 月刊 613 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證嚴上人開示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顏博文 執行長序 傳承 ‧ 共善 ‧ 永續   1966 年證嚴上人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初期與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裡,開始慈善濟貧的工作,在上人精神理念的感召下,啟發無數人的愛心。   如今,慈濟慈善的腳步已然走過五十五個年頭,由偏遠的花蓮一隅開展至全球五大洲,迄今援助過 122 個國家地區。慈濟人秉持證嚴上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求

天下無災難。」之宏願,以感恩、無所求的心,日不落地於全球各地社會行善付出,關懷著每一位與我們有緣的苦難眾生,適時給予支持與照護。   慈濟的這分初心不變,從最初傳承至今,並將走向未來。然而,現代社會急速變化,慈善的方法及內容,需要因應趨勢進行創新、改變,才能邁向永續之路。   慈善訪視、濟助貧病是慈濟功德會的緣起,更是慈善志業的根本。因應社會趨向高齡、貧富差距擴大,當 2020 年,全球 COVID-19 新冠疫情正炙,臺灣慈濟人除了援助各地縣市政府防疫物資及關懷防疫及隔離人員,慈濟更與各地縣市政府、各級災防機構、公益及救災學術研究等領域積極合執行長序作,深耕並擴大慈善關懷面向,優化過去單一入

戶關懷貧苦個案的方式,借重公私部門及社區共同照護的多元資訊及力量,推動「安穩家園、美善社區」專案,為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進行居家安全改善、社區長者照顧、鄰里愛心共餐、貧童助學就業、原鄉健康生活、偏鄉農業復育以及其他社會慈善需求面向的協助,打造青銀共好、宜居生活的安穩家園。   與臺灣各地公部門與災防、公益機構的合作,除了慈善之外,更擴大至防災教育、救災平臺、生態環保、公益人文等多面向領域,期許慈濟能在臺灣公益與防護網絡中,發揮更加全面的馳援力量。   放眼全球,病毒危機籠罩、溫室效應持續、財富差距加大、種族宗教衝突……地緣政治越趨複雜,社會變動迭起,各項重大議題更有賴跨領域、跨機構、跨政府和民間

團體協同攜手,才有機會保護地球生命共同體。在 COVID-19 疫情漫延,全球各地為防堵疫情,封城、鎖國之際,無疆域同體合作尤其重要。當救援物資調度、即時運送極度困難,慈濟基金會以現代資訊科技聯繫串接,並透過與世界醫師聯盟、國際紅十字會等 NGO、天主教明愛會、靈醫會等宗教組織接力,集全球慈濟人的資源與力量,一一克服種種艱難,防疫支援在前、續以紓困發放。迄至 2021 年 3 月為止,慈濟為全球 90 個國家地區提供超過 2500 萬件防疫援助物資;並在 38 個國家地區進行紓困發放,合計 119 萬戶次 / 500 萬人次受益。   2019 年,慈濟基金會委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KPMG

)協助進行「公益社會影響力」(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分析,以 2018 年「板橋靜思堂」為專案評估範圍,透過扶困救助新芽助學、人道關懷災難援助、福利服務健康身心靈、社區關懷落實在地化、接引志工培育與培力、價值倡導、理念傳承幾個面向的客觀指標調查,來衡量慈濟基金會的「社會投資報酬率」,並刊載發表於《慈濟永續報告書》。在 2018 年板橋靜思堂專案中,若依據慈濟志工自費、自假實況,以「志工無償」角度計算,SROI 高達 50.37。換言之,一份愛心支出,慈濟將發揮五十倍的社會影響力效益。   感恩社會各界和全球人士對慈濟的肯定,慈濟基金會對於全球人類社

會的承諾與實踐,始終不變,我們期許以「全球典範」為目標,持續以「六大友善」——友善希望、友善生命、友善社區、友善環境、友善地球、友善國際,結合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志業內涵與力量,呼應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SDGs,展現國際慈善組織風範,朝向環境永續、管理永續、組織永續、愛心永續的方向,為善盡國際公民責任和使命,持續努力。  

董事director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抗疫家居拉筋有妙法」
《財女心經》2020-07-24
主持:李翠芬 孫天欣
嘉賓:楊一鳴 (One Yeung):
一鳴筋肌舒展理療中心董事
(Director of One Stretching Recovery Centre)

-從頂級健身中心最高銷售額教練到創業之路
-創業家疫市下如何自救
-家居拉筋抗疫小貼士
_______________
Facebook and Youtube Live現場直播,歡迎各位觀眾留言提問
逢星期五,5: 00PM-6:00PM

訂閱埋我哋嘅 YouTube 頻道啦 ► https://www.youtube.com/c/SkyFinanceChannelhk
SkyFinance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kyfinancechannel/

#恒指 #港股 #天宏財經台 #拉筋 #創業 #抗疫 #堅持 #健康 #OL #逆境求生 #人脈 #肩頸痛 #減肥 #去水腫 #伸展 #stretching #keepfit

論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規範功能及存廢

為了解決董事director的問題,作者蔡宛珊 這樣論述:

維護證券交易市場之健全發展,向來為我國證券交易法致力之首要目標,本法第一五七條關於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規定,亦是以此為規範目的,藉由降低公司內部人與一般投資大眾資訊不對等所導致之道德風險,以減少內部人有藉機不當利用內部重大資訊,進行交易而謀取私利之可能性;短線交易歸入權自民國五十七年制定,迄今已歷經超過四十個年頭,期間立法機關作出多次調整,本文將就現今金融體制之下,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規範功能及其獨立存在之理由作為研究之重心。 首先,將從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規範目的與理論基礎作為切入點,並探討其立法沿革,由於此一規範係仿效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Section 16(b)所制訂,因此,將以此作為比較之基礎,整體探討現行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規範架構及其他相關規定之得失,並從司法實務實際運作之情形,說明其與學界見解間之差異性。藉由了解短線交易歸入權於構成要件上之缺失,並分析短線交易歸入權存廢與否之各家見解與看法,歸納出短線交易歸入權修正之趨勢,其後更進一步從憲法審查之角度,以了解其合憲性,希冀從不同的面向來研究短線交易歸入權獨立存在之理由及重要性,抑或有無以禁止內線交易或其他制度予以取代之可能性。 最後,對於短線交易歸入權制度之存在是否有其必要性,本文傾向採取肯定之立場,認為針對現有規範之不足,廢除短線交易歸入權並非解決

之道,應就現行立法技術上之缺失予以克服,故而,提出個人對於制度發展之一些淺見,期盼能對其修正略盡棉薄之力,使短線交易歸入權未來在適用上更為完備。

京華風雲

為了解決董事director的問題,作者張雯菁 這樣論述:

  「京華風雲」 一書首選以扇面為主題,結合當代文化創意設計理念,初步篩選四十把扇面,介紹從清朝末年-日治時期-到民國初年,於北京、上海一帶文人雅士與官吏茗藏之書法詩詞和畫作、以及作者詳細生平介紹等。編者父親辭世七年來,為他生前收藏的古董(含書法字帖、山水、國畫、油畫、茶壺、瓷器等等)做數位整理,並出版流傳,傳達歷史文化遺產的珍貴,傳承其剛毅的精神,和一份父親的慈、父女的緣與父女的愛是編者一直以來的心願。本書旨在將書籍贈予國家級圖書館、博物館、漢學研究所和母校等作為館藏與研究,協辦政府、非營利機構、校園推廣講座與兩岸三地文化交流代表等活動。為求內容詳備,期間多方請教相關領域教授與前輩,唯能力有

限,目前僅只完成第一本以扇面為主的畫冊,未來仍會盡心盡力繼續編寫其他收藏文物,期盼能為國家文化傳承盡一份心。 本書特色   特色1:結合當代文化創意設計理念宣傳古物之精髓。   特色2:介紹從清朝末年-日治時期-到民國初年,於北京、上海一帶文人雅士與官吏茗藏之書法詩詞和畫作。   特色3:特別搜集作者詳細生平介紹與創作當年發生之國內外戰役。 作者簡介 張雯菁  Wen-Ching Chang, PHD.   學歷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藝術管理博士後研究   現職  新北市永平高中教育發展基金會董事  Director at New Taipei Municipal Yung Ping High

School's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專長著作 |編者/收藏家  "Modern Taiwa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 A Study after 1949. "( 現代臺灣書畫藝術研究 --1949 年後的臺灣書畫藝術(流派)之研究) is published in the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2013 Germany.ISBN 978-3-659-37827-0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Integration Man

age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the Conference Secretariat Plane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re 2012 Manila (Philippines.) (“傳統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整合管理")  ISBN 078-93-82242-11-6  “From Political Divisiveness to Cultural Convergence to Comprehensive Interaction: The

Evolution of TAIWAN-CHINA Cooperation"(“基于政府與 企業雙重視角—台灣 - 中國的演化與合作")i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Global management research Vol. 8, No 2: December.  ISSN 1488-4569

無董事身分者適用短線交易規範之研究-以金控公司所屬被控制公司為中心

為了解決董事director的問題,作者李巧菱 這樣論述:

所謂短線交易,指上市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持有法定比例股份以上的大股東,在六個月內,對公司之上市股票買進後再行賣出或賣出後再行買進的行為,有關短線交易之規範源自美國一九三四年證券交易法(下稱美國證交法)第十六條(b)項,短線交易規範之立法目的在防止內部人憑藉特殊地位,濫用公司內幕消息,買賣股票牟利,而影響證券市場公平性及投資者信心。然而在實踐上,要證明內部人利用內幕消息進行股票交易具有相當難度,故立法只能運用最簡略的機械方法,使內部人對其不忠不義、公器私用之行為承擔法律責任,以收事前遏阻內線交易之效。短線交易規範之對象看似明確,但無董事身份者,是否短線交易所規範之主體?依我公司法,董事為

各類型公司所必備之業務執行機關,具有董事頭銜者即為短線交易之主體,而依美國證交法第三條第(a)(7)項,董事包括具有董事身份及實際執行董事職務之人。是故具董事頭銜且實際執行董事職務者,不論依我國法或美國法均為短線交易規範之主體無疑,惟具董事頭銜但實際上未執行董事職務之人,美國實務固認定不受規範,而依我國法制則無法免責;又未具董事頭銜但卻實際執行董事職務之人,固在美國證交法短線交易規範主體內,且美國證管會之行政規章亦間接採取不論頭銜,只要事實上擔任類似董事之職務者即為董事之見解,實務亦參考主管機關對「董事」之定義,採取從事實層面考量,個案分析之態度。但依我國現行法,並不屬短線交易規範之主體,但有

論者從防止其不當利用內幕消息之觀點言,認該等人應受短線交易約束。至於以法人名義當選董事者及以法人代表人名義當選董監事者,該法人本身與其代表人是否均同受短線交易規範?我國證交法並未特別規範,但延續前述觀點,以法人名義當選董事者,其代表人雖無董事之身分,但經常有機會接觸公司內幕消息,應與法人董事同為歸入權行使對象,以法人代表人名義當選董事者,該法人雖不具董事身份,惟其既可對其代表人行使指揮監督之控制權,故法人亦可接觸被投資公司之內幕消息,因認法人應與代表人同受規範。美國就此問題則發展出判例法之代理原則,該理論就法人何時應同為其代表人身為另一家法人之董事時,亦負起董事之責任列出構成要件。因此,初步的

見解是短線交易之規範似乎可以放射至法條文義以外不具有董事頭銜但事實上有能力執行相等功能之人,始能落實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立法目的。短線交易之規範可以放射至法條文義以外不具有董事頭銜之人,這的確是相當粗糙之說法,雖然美國行政法規及判例已經提供相當多標準來使得上述說法具體化,但在我國立法及實務上,除學說及證管會針對以法人名義當選為董事或是以法人代表人名義當選為董事時,該法人本身與其代表人是否同受短線交易之規範提出見解外,尚未注意到無董事身份者適用短線交易規範之相關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在我國,因為中小企業多為家族企業,以及企業間習慣以交叉持股之方式強化控制力,確保董監事席位,乃至於有在數家企業背後以

總營運處操縱數家企業營運等現象,以及最近流行之金融控股公司,公司營運之決策者,真正操縱者,透過卸除董事名義之方式規避公司負責人責任之現象實不容忽視。金控公司依據金融控股公司法(以下簡稱金控法)係以投資不同領域之金融機構為專業,本身並無何等營業項目,換句話說,金控公司之股票價值係由所屬被控制公司之表現來反應,是營業額、獲利率、資產淨值、人力資源占金控公司一定比例之被控制公司之表現依據合理期待足以影響金控公司之股票價格,該等公司之「董事」買賣所持有「該被控制公司」之股票時,需受證交法短線交易之規範,但所交易者若為「金控公司」之股票,是否受證交法短線交易禁止之規範即有疑問。若此種「董事」無須受短線交

易禁止之限制,相較於其他規模相當,但非金控公司所屬之被控制公司之上市或上櫃公司之「董事」,需受短線交易禁止之箝制,是否有失公平?不免令人有遁入金控公司下所屬被控制公司,即可享有不受短線交易規範之保護傘之聯想。再就該被控制公司董事與一般投資人對足以影響金控公司股票價值內幕消息之取得便利性、可能性而言,該董事因上述理由易於接近或取得該內幕消息,而與一般投資人立於不平等之地位,若該董事可以任意為短線交易,恐有危害投資人對證券市場公平交易之疑慮,職是之故,確有規範上之重要性。且此一問題,除在金融控股公司有其重要性外,於一般控股公司亦屬尚待解決之疑問。惟前述董事在現行法下是否為短線交易規範之主體?又應否

為規範之主體,是引起本文研究之動機。是否取締短線交易固曾為爭執之議題,然現已成為各國證券制度共同規制之現象卻不容否認,簡言之,禁止公司內部人為短線交易肩負著維持公平、公正與公開證券交易市場之重責大任,適當地界定出公司內部人之範圍,如無董事身分者是否為該規範之主體,無疑係充分發揮該制度應有功能之方法,本文研究目的即在確保應受短線交易規範之人被列入短線交易禁止之名單。而金控公司所屬被控制公司之董事,囿於我國成文法國家之明文規定,恐怕並非法條文義放射所及之規範對象,惟為避免鼓勵不忠不義、公器私用之行為及維護公平交易秩序,實不應容其有逃避規範之機會,本文研究預期之結果在提供從立法、行政及業者之自律規範

等方面對無董事身分者適用短線交易規範之建議。故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證券交易法上短線交易之禁止,探討短線交易之立法目的與歸責理論,期以之做為類推適用之基礎,並就學說及實務探討之短線交易主體做一整理。第三章為金控公司所屬被控制公司董事之地位,在探討金控公司所屬被控制公司之董事有無短線交易規範之適用前,先釐清金控公司與被控制公司董事之關係,如被控制公司董事之選任,二者間之控制關係,及被控制公司董事之義務與責任。第四章為金控公司所屬被控制公司董事免於短線交易規範之缺失,延續金控公司與所屬被控制公司董事間之關係,被控制公司董事與一般投資人進行金控公司股票之買賣,實與證券交易法維護公平證券

交易市場之目的有違,而有鼓勵從事短線交易、公器私用之虞,而悖於短線交易立法目的。第五章為金控公司所屬被控制公司董事受短線交易規範之適法性,基於貫徹證券交易法規範短線交易維護公平之證券交易市場之立法目的,嘗試提供對被控制公司董事進行金控公司股票之行為加以規範。第六章為金控公司及被控制公司之揭露義務,在金控公司模式,如同關係企業下,有母子公司財務狀況不清楚之弊病,被控制公司之財務、業務狀況隱藏在金控公司下,亦有不透明之疑慮,而被控制公司業務、財務狀況及其董事持股情形之公開,有助於一般投資人對金控公司股票價值之判斷,基於證券交易法上公開原則立法目的之貫徹,探討金控公司與被控制公司應公開之資訊。第七章

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