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三民國中行事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研究所 范春源所指導 吳慧貞的 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68-2000) (2002),提出蘆洲三民國中行事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民俗體育、扯鈴、跳繩、踢毽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蘆洲三民國中行事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68-2000)

為了解決蘆洲三民國中行事曆的問題,作者吳慧貞 這樣論述:

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68-2000)摘 要「民俗體育」為我國傳統固有之體育活動,其所代表文化薪傳的意涵,是不容忽視。而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輔以文獻分析及訪問法,探討自民國57 年至民國89 年,針對實施於國中、小體育正課或課外活動中之扯鈴、跳繩、踢毽子的時代背景、法令變遷、在學校方面、社會方面及國際上所推展的情形與定位做一深入剖析。而綜合本研究所得之研究發現如下:一、民俗體育的發展無法一脈相傳,出現斷層民俗體育在學校方面,國小推行的情形較國中普遍,而國中的推展情形又較高中職普遍,致使在參與民俗體育比賽的組別中,高中職組與教師組常為非固定參賽組別,呈現文化薪傳接續不力之現象。二、開拓民

俗體育的表現舞台,民俗體育才有生存的空間在社會推展層面上,各項的表演或競賽活動,都缺一不可;而展現的層面更不止於體育界,藝文界亦是活動的空間之一,保留原有精神,並再添新意,是具體可行方案之一。三、民俗體育的發展呈現點的散落而非面的遍佈在國際發展方面上,整個民俗體育運動的推展只呈現點狀的散落,而非面的發展。透露出了師資的不足、技藝傳承不良、資訊缺乏… …等問題,實阻礙了推廣層面的進行。因此,綜合而論,台灣民俗體育的發展過程中,學校的推展是傳承文化命脈的根源;社會的推動不僅豐富文化藝術的內涵,也展現文化傳承的生命力;而國際上的發展情形,更深獲海外僑民高度的肯定與認同;然而在其各推展層面上,師資的欠

缺、民間基層組織的不足與功能不顯、海外訪問資源的集中、無法共享及海外教學成效有限… …等,都影響著民俗體育的推動與發展。關鍵字:台灣、民俗體育、扯鈴、跳繩、踢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