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芝a醇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元智大學 生物科技與工程研究所 簡志青所指導 余崇任的 Klebsiella pneumoniae 中新型基因影響 1,3 丙二醇生產之研究 (2009),提出蘭芝a醇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克雷伯氏肺炎菌、1、3丙二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蘭芝a醇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Klebsiella pneumoniae 中新型基因影響 1,3 丙二醇生產之研究

為了解決蘭芝a醇ptt的問題,作者余崇任 這樣論述:

1,3丙二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目前最重要的用途是做為生產PTT聚酯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人造纖維單體。由於石化工業化學合成1,3丙二醇的方式因石油資源日益短缺、原料成本飛漲,生物合成1,3丙二醇的方式便倍受重視。目前已知許多微生物皆可以代謝甘油合成1,3丙二醇。如克雷伯氏菌屬之 Klebsiella pneumoniae、Klebsiella oxytoca,梭狀芽孢桿菌屬之 Clostridium butyricum,檸檬酸桿菌屬之 Citrobacter freundii,Enterobacter agglomerans,嗜酸乳酸桿菌屬

之Lactobacillus brevis等等。也有研究嘗試以不同的策略用以提升其產率和產量,如根據目前已知的路徑,大量表現將甘油代謝成為1,3丙二醇的 dhaB、dhaT 基因,或是藉由剔除產生其他甘油副產物的路徑,相對增加1,3丙二醇產率,也有使用化學誘導隨機突變來增進野生株的產率。然而目前研究卻缺乏尋找是否有其他未知的路徑直接、間接影響1,3丙二醇生產路徑。因此,本研究使用轉位子突變,尋找在克雷伯氏肺炎菌中是否有目前未被證實與1,3丙二醇生合成路徑相關,但是卻會影響到1,3丙二醇產生的其他基因。本研究由近千株突變株中挑選五株在1,3丙二醇產率上,與野生株有明顯差異的突變株,分別編號為 N

o.1、No.5、No.75、E49 和 D17突變株,其中No.1的1,3丙二醇產率約為野生株的60%,同時生長狀況也較差。No.5產率僅有野生株的 6 %,且嚴重影響在甘油的生長狀況,經過定序No.5影響了serB基因。No.75 突變株的轉位子插入在 tRNA-Leu 基因上,造成不論在產率或生長狀況皆是野生株的120%左右的表現型,而 E49 突變株則是影響了 purK 此一嘌呤 de novo合成的重要基因,造成生長狀況降低,但是相對的提高了1,3丙二醇的產率,達到野生株的 150 % 左右,最後則是 D17,在1,3丙二醇的產率上極低,只有野生株的 1 %,但是生長狀況卻是野生株的

110%,D17 是 KPN000350 此一 putative kinase 受到轉位子影響。本研究所定序出,受到轉位子影響的基因,根據目前文獻幾乎都沒有提到與現有1,3丙二醇生合成路徑有直接相關,因此對於未來改良克雷伯氏肺炎菌株甚至其他轉殖菌株,本研究提供了新的也更加全面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