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行政區劃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蕭文生寫的 地方自治法基礎理論與實務(二版) 和黃錦堂的 地方制度法論(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土規劃地理資訊系統也說明: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於2015-01-23提供之「104 ... 該數值檔為地質敏感區劃定過程之資料,僅供規劃參考,套疊之相關圖層應注意坐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張嘉仁所指導 林振國的 政府輔導特定工廠經營之策略-以彰化縣為例 (2021),提出行政區劃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廠管理輔導法、特定工廠、農地工廠、未登記工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王業立所指導 黃星睿的 嘉義縣市合併之可行性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省轄市、嘉義縣市、縣市合併、行政區劃、跨域治理、地方自治的重點而找出了 行政區劃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縣市合併缺法源內政部:已提行政區劃程序法草案 - 中央社則補充:行政院民國107年曾通過行政區劃法草案,但立法院並未三讀通過。內政部地政司副司長林家正今天說,草案已改名「行政區劃程序法」,新增「程序」二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政區劃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地方自治法基礎理論與實務(二版)

為了解決行政區劃法的問題,作者蕭文生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十章,包括憲法與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法之內容及界限、地方自治法制化之發展、地方自治團體、地方自治團體之構成要素、地方自治團體之任務、地方自治團體之組織、自治財政、地方自治監督以及地方自治團體間之協力合作。各章各有其重點,但亦互相關聯,共同構成完整之地方自治法體系。     為因應法律修改與行政及司法實務之蓬勃發展,並使內容能夠與時俱進,特別是有關地方法規與中央法規效力衝突之問題,乃是2020年及2021年之熱門焦點議題。本次改版新增2021年6月底前相關法令之修改與增訂、司法院解釋、法院裁判、行政機關之令函以及學術理論之重要發展,亦修正原有錯誤或語意不清之內容,期能呈現我國地方自

治法最新之面貌。

行政區劃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說明

政府輔導特定工廠經營之策略-以彰化縣為例

為了解決行政區劃法的問題,作者林振國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不同於過往文獻以政府角度探討農地工廠管制情形,係採用政府輔導工廠經營思維,探究政府、民意代表、工廠、代辦業者於特定工廠登記政策之互動關係,以經濟發展歷程分析國土失序原因,突顯產業發展對於國土永續經營重要性;接續闡述推行國土計畫政策改善農工爭地之窘境,政府仍應維護我國經濟發展,適時輔導企業符合環境友善目標,並藉以國土重新規劃為契機,結合行政資源建立產業聚落,發展地方區域特色,縮減城鄉差距、活化土地資源。研究範圍擇定具有升格直轄市潛力、既有工業區閒置土地過多、以及農地工廠違規佔用農地面積為全國行政區最廣等特性之彰化縣,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探究農地工廠轉型為特定工廠,特定工廠

改善建物、土地使用之缺失以取得用地變更,最終合法經營過程所經歷之實務問題,並剖析政府如何利用既有優勢推動特定工廠納管政策。本研究發現特定工廠發展有租稅、納管輔導金、營運管理金、回饋金之成本考量,工廠廠址鄰近人口密集區之區位條件,國民欠缺國土永續發展素養,和彰化縣既有工業區土地閒置,與政府附加嚴苛、不合理負擔,以及地主、企業主間租賃糾紛產生租稅轉嫁等影響因素,提供政府輔導特定工廠發展之關鍵策略有:一、國土管制策略,應修正「違章建築處理辦法」,訂定全國違章建築清查計畫,並詳實規定違規情事之認定標準、查報處理流程,由中央政府督促地方政府執行拆除;又建議修正「土地利用監測辦法」第3條規定,監測頻率改以

每季至少監測1次頻率,避免被知悉監測週期,存有國土違規使用之風險;另規劃稅捐機關、商業主管機關、用水用電主管機關建立資料庫,透過換算營業額、消耗能源,查出違規工廠實際資訊。二、政府應善盡輔導工廠責任,地方政府依階段舉辦說明會,加強資訊露出,適度擴充人力、加強教育訓練,改善行政審查流程,提供企業貸款額度亦應再提高,並積極介入輔導租賃關係之工廠;中央政府須統籌各主管機關建立平台,提供身分符合之企業下載,甚且特定工廠規範有建蔽率、隔離綠帶範圍、回饋金計算基準、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等應再審慎調整,評估附加負擔是否逾越比例原則。三、建立產業聚落策略,選擇轄內工廠密集且鄰近人口密集區域作為工業區位址,規劃範圍

內土地作適度地目解編,放寬承租、購買工業用地之面積限制,政府亦需改變當今工業區發展策略,不再積極招攬國內、外大型企業進駐,投入行政資源向國外爭取訂單予工業區內企業生產,並提供購、租地優惠以及減免稅額措施。四、推廣國土永續教育,人民協助政府監督工廠,政府應將國土教育與環保教育作區隔,並規劃國土永續經營素養納入國中、小學習階段之重點教育,甚且適時揭露特定工廠政策內容,鼓勵產業參與、提供產業需求,亦公開、加強宣導區域產業性質及存在風險資訊,讓人民主動參與監督工廠,協助政府掌握工廠違規之即時資訊。

地方制度法論(三版)

為了解決行政區劃法的問題,作者黃錦堂 這樣論述:

  地方自治為憲法所保障的制度。我國直轄市、縣市人口面積達相當程度,採四年一次民主選舉及雙元分立之府會體制,相關法制與配備健全,地方事務有待積極推展,所以政策上應朝向地方分權,但另一方面,也有地狹人稠之現實及面臨全球化競爭、國家轉型之挑戰。就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的劃分而言,干涉行政之如建築管制、文化資產保存、空氣污染防制,其基本或重要制度應界定為委辦事項,中央享有立法權,但地方自治團體得針對與地方密切相關之項目,出於特殊需要,制訂「橫出」、「上乘」之補充性法規。本書並討論地方自治團體之各種高權,包括行政爭訟權與憲法訴訟權。

嘉義縣市合併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行政區劃法的問題,作者黃星睿 這樣論述:

臺灣地方自治發展史近十多年來最大之變革,莫過於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高雄縣市改制為直轄市,再加上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亦改制為直轄市後,我國行政區劃從此便劃分為6直轄市、3省轄市及13縣,展開「6都16縣(市)」時代。 由於自從上述變革後,我國僅留3省轄市,探究其人口數量不多,再加上1998年臺灣省虛級化後,省轄市與縣同隸屬於內政部,爰近年來有關省轄市去留之議題甚囂塵上,其中以基隆市納入雙北、新竹縣市合併及嘉義縣市合併之討論最多,而以基隆市與新竹市合併為主題之論文研究皆有2本,惟迄今仍沒有嘉義縣市合併之相關探討論文。 嘉義市於1982年恢復改制為省

轄市後,關於嘉義縣市合併之倡議迭有所聞,更分別於1999年、2009年、2012年、2017年及2019年所引發之事件引起地方熱議,更數度驚動中央,並造成政壇不小之騷動。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與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試圖探討嘉義縣市如若進行合併所可能產生之正面效益與負面影響,以及合併過程中所可能產生之阻礙,同時予以研析調整「行政區劃」與進行「縣市合併」之相關法令依據,並綜整嘉義縣市過往合作之案例,作為將來跨域合作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