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桑迪•舒曼寫的 IAF群體引導手冊:來自引導界頂級組織的最佳實踐 和黃靜謝蔚莉梁佳韻的 CI設計:為品牌注入生命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视觉传达自学全手册10—VI设计 - 知乎专栏也說明:Identity 企业视觉系统. System 品牌视觉传达展示. 一、. CI(企业规范系统):. MI:名称、理念、文化、前景、口号。(理念识别系统). BI:营销方案、行为规范、执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王梅玲所指導 汪楚筠的 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設計與館員認知之研究 (2021),提出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圖書館形象、館員認知、企業識別、企業識別系統。

最後網站怒贊!27個知名企業品牌VI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 | 健康跟著走則補充:品牌規範手冊- 編者按:這篇總結碉堡了!包羅了27家公司的VI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索尼、蘋果、微軟、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每一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IAF群體引導手冊:來自引導界頂級組織的最佳實踐

為了解決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的問題,作者(美)桑迪•舒曼 這樣論述:

國際引導者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ion,IAF)是一個全球性的組織,致力於促進、支援並推進引導的藝術和實踐。   本書涵蓋了國際引導界50多位專家的觀點、理論及 實踐,提供了引導領域的所有關鍵資訊,是團隊引導中成功的策略、方法、基礎知識和資源,堪稱引導領域的“聖經”。   本書是講群體引導的,其目的是希望能夠幫 助群體更好。其引導者的核心素質就是IAF的素質模型,本書的六個部分就是引導者需要具備的6個核心素質。   本書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資源,不僅包括證實有效的 戰略與方法、基本原理,還包括任何想與群體共事的人所需的資源。

桑迪舒曼(Sandy Schuman)是Executive Decision Services LLC諮詢公司總裁,該公司位於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市。他專長於戰略決策制定、協調問題解決、共識建立、公共參與和資訊管理,是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政策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員。他還是眾多文章和書籍章節的作者,經常出席有關引導、決策制定、衝突解決和協作系統的會議併發表演說。他擔任群體引導線上討論的版主,同時也是《群體引導:研究與應用雜誌》的編輯。 一項超乎尋常的任務 1 第1部分 創建協作式的客戶關係 第1章 縱覽全域――創建持續的客戶關係 4 創建全域畫面 5 做好準備 6 有

效訪談 7 贏得信任 8 實施共情聆聽 9 注重品質 10 有針對性地溝通 11 為客戶著想 12 瞭解需求 13 識別挑戰 14 評估滿意度 14 結論 15 第2章 專業引導方法 16 什麼是群體引導 16 專業引導方法的要素 17 群體有效性模型 18 明確定義的引導者角色 18 適用於各種角色 19 明確的核心價值觀 19 高效群體的基本規則 20 診斷?幹預迴圈 21 低強度推理 22 探究並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23 就如何共事達成一致的過程 24 系統方法 24 引導的經驗 26 結論 26 第3章 引導――方法之外 28 歷史概述 29 應用 30 個體人格 31 棘手行為

32 群體發展 35 群體的各個階段 36 加入群體的新人 37 群體的文化 37 群體智慧 38 結論 39 附錄3A:四季人格畫像 39 第2部分 規劃適當的群體流程 第4章 實現高效引導規劃與準備的八個“P” 42 視角 43 目的 45 人員 46 成果物 47 場地 48 過程 50 演練 51 個人準備 51 結論 53 第5章 參與的架構 55 風水:中國古代的空間智慧 56 不斷變化的會議形式 57 吸引參與的會議室佈置 58 評估並調整空間 65 結論 66 第6章 建立信任――重要的促進因素 67 引導者與客戶之間的信任 68 引導者與群體之間的信任 69 群體內部及

之間的信任 71 衡量信任 71 瞭解組織內信任度的要素 72 信任與賦權 73 柯維的情感帳戶 74 建立信任的技巧 74 引出群體或組織的故事與經歷 75 欣賞式探詢 75 體驗式學習 76 結論 77 第7章 群體頭腦風暴的引導 78 阻礙群體有效運作的各種因素 78 改善群體有效運作的各種因素 80 理論與實踐 85 第8章 促進相互理解,以實現跨職能群體中多個利益相關者的有效協作 88 有關案例研究的介紹 89 群體決策動力 92 掙紮區的典型集體討論 94 通過有效聆聽構建相互理解 95 後續發展 97 理論與實踐的整合 99 結論 101 第9章 群體引導的過程性分析――一

種溝通的視角 102 溝通:群體決策的核心 102 消息及其維度 103 群體溝通的過程及功能 103 群體溝通的分析層次 105 群體溝通的事件層次 105 群體溝通的活動層次 106 群體溝通的環節層次 106 過程性溝通的行為層次 106 對四個層次的使用 107 流程設計的過程性溝通分析:三個案例 107 加強引導效果 114 第3部分 創造並維持參與性環境 第10章 圖形引導――激發個人所長的藝術 116 瞭解可持續性:視覺挑戰 117 新手也能預測的成果 119 圖形引導簡史 120 獲益於圖形引導的流程類型 121 引導的四大流 121 融彙整合 123 結論 127 第11

章 營造積極的參與氛圍――意義中心的諮詢視角 128 說明性故事 128 理論框架的發展歷程 130 營造積極的參與氛圍 134 營造積極參與氛圍所需的能力 137 高效群體引導者的特徵 139 成功的條件 141 第12章 如何建立協作的環境 143 協作型組織和社區 143 成功的條件 144 系統性變革的挑戰 145 構建協作型環境五法 146 結論 152 第13章 設計並引導對話的有效戰略 153 什麼是對話 154 設計對話的案例 158 對話流程:一般特徵和規範 159 採用會談咖啡流程的對話 162 開啟對話交談的啟動器 164 結論 164 資源庫 165 第14章 動

態引導――基於新興複雜性科學的設計原則 166 複雜適應系統的特點 168 引導動態會議的設計原則 170 一位引導者的經歷 173 結論 177 資源庫 177 第15章 通過會議引導整個系統――管理衝突議程、多元化需求和 兩極化觀點的理論、哲學和實踐 179 為什麼是哲學和理論 180 分化與整合理論的實際用途 183 自我管理 188 第16章 成功引導多元文化團隊 191 工作坊設計的多樣性檢查表 192 熱身活動與情緒興奮劑 194 與多元文化團隊一起創造價值:發現、橋接與整合模型 196 發現差異的流程和策略 198 總結 210 第17章 引導中的即興劇場活動 212 成功

即興劇場活動的四個步驟 213 成功即興劇場活動的基礎 214 總結即興遊戲 215 閾限空間中的引導 219 作為能量管理者的引導者 219 即興劇場活動的三個悖論 220 結論 221 資源庫 222 第18章 未來的引導――虛擬會議如何改變引導者的工作 223 最佳實踐 226 結論 234 第4部分 指導群體取得適當而有益的成果 第19章 團隊啟動――促進高效工作團隊啟動的腳本化方法 236 “啟動”會議規劃 238 實施團隊啟動會 240 基本規則與運作流程 244 結論 251 第20章 屢試屢驗的大群體會議引導 252 規劃團隊的工作過程 252 十大原則及其實踐 254

結論 264 第21章 引導群體決策討論中的溝通 265 決策溝通的功能性理論 266 阻礙做出適當選擇及引導式回應的障礙 267 強化引導的知識和技巧 271 結論 272 第22章 建立共識――解決分歧的策略 273 基本原則:為何人們會產生分歧 274 建立共識技巧工具箱 278 結論 288 第23章 無名品質 289 一則插圖故事 290 綜述 291 歷史導圖 291 商業世界導圖 293 語言和視覺引導者 295 品質導圖 301 個案研究 304 如何學習 315 結論 317 關鍵術語及概念 317 資源庫 319 第24章 用改變的事例引導參與式評估 320 參與式

評估概述 321 通過改變的事例開展參與式評估 325 附錄24A:埃塞俄比亞社區賦能計畫的PM&E系統 334 附錄24B:來自菲律賓的改變事例 336 附錄24C:引導群體並記錄改變事例 337 第25章 評估群體決策過程的有效性 340 衡量群體績效 341 影響群體決策過程的組織條件 343 結論 344 第5部分 構建並維護專業知識 第26章 IAF引導者核心勝任力 346 勝任力的定義 347 勝任力 348 認證流程 351 後續工作 352 附錄26A:IAF引導者核心勝任力 353 第27章 引導職業的操作維度 357 變革 358 引導的範疇 361 結論 372

第28章 如何構建引導專業知識 374 培訓 375 參考資料 377 互聯網學習 380 觀察他人 381 應用 382 回饋 385 教導他人 388 成為思想領袖 388 專業地位 388 意向計畫 389 結論 391 附錄28A:群體引導者調查表:如何構建專業知識 391 第29章 引導者教育的維度 402 組織發展領域對引導者教育的需求 403 引導者教育的方法 404 模型的局限性及與引導者教育有關的問題 412 結論 414 第6部分 示範積極的專業態度 第30章 引導者的價值觀與倫理準則 416 IAF的價值觀和勝任力 417 制定準則 417 關鍵議題 419 新興問題

424 結論 426 附錄30A:群體引導者的價值觀與倫理準則聲明 427 第31章 由內而外的引導 430 引導者知道什麼 432 引導者做什麼 434 引導者是什麼 436 結論 437 第32章 自我的天賦――透明式引導的藝術 438 透明與中立 439 成功的條件:洞悉時機 441 透明的具體細節 445 結論 450 第33章 肯定式引導――基於資源的過程諮詢方法 451 肯定式引導的背景 452 肯定式引導:給人們賦能 455 其他學科中肯定式系統的發展 456 肯定式引導:釋放自由 458 肯定式引導的顯著特徵 460 肯定地引導 461 結論 463 參考文獻 464

簡致諮詢簡介 493 本書譯者簡介 496 本書審校者簡介 497 關於撰稿人 498

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設計與館員認知之研究

為了解決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的問題,作者汪楚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從企業識別系統角度瞭解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的設計過程與館員認知,以屏東縣公共圖書館、臺東縣公共圖書館、臺南市公共圖書館、新竹縣公共圖書館及宜蘭縣公共圖書館作為研究個案,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設計企業識別的項目與方法,並以前述設計項目加以訪談館員,瞭解館員看待其改造內容的認知與評價。研究目的總結有以下三點:(1)探討企業識別系統的意義、內涵、發展階段、與圖書館應用;(2)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內涵、價值、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發展階段、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及應用;(3)探討公共圖書館館員對於形象識別系統的內涵、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與應用的認知及評價,最終提出相關的結論與改善建議。本研究屬於質化

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與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兩個管道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深度訪談之研究對象由五所公共圖書館之館員共28位組成,採立意取樣方式,邀請申請總分館計畫、且完成形象識別系統招標、設計與應用的公共圖書館,邀約該圖書館館長,再由館方代為引薦其餘參與計畫與非計畫館員,作為本研究之受訪者;內容分析法則以個案圖書館於2019至2021年執行總分館計畫的計劃申請書、形象識別系統招標的需求規格書、形象識別系統規範手冊、官方網站、官方經營的Facebook社群專頁、政府採購網站的決標資料、輔導團會議記錄與總分館計畫成果報告簡報進行,以瞭解

個案圖書館設計形象識別系統的過程。綜合訪談結果與相關文獻後,本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進行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的原因主要有三:(1)基於總分館計畫提供的資源充足;(2)館舍空間更新的同時需要同步的形象呈現;(3)提升圖書館可見度。此外,本研究亦發現我國公共圖書館進行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的模式,多數館別單獨採用藝文採購形式公開招標,評分標準重視(1)招標廠商的設計美感、理念與圖書館價值的契合度;(2)廠商過去的作品呈現與業績列入考量,評委則以(1)瞭解圖書館對形象的期待與需求者;(2)具有藝術相關背景者進行邀約。本研究經由歸納後,發現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的共通點,在基本系統部分,多數館別以(1)書本

、縣市英文字母為主符號,融入經營理念,使用書冊元素進行設計;(2)主色系參酌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的在地特色發想;(3)字體以其後續應用的便利性與適用性為考量。本研究訪談五間公共圖書館館員對形象識別系統的認知,發現館員認為其帶來的價值分別為(1)加深總分館間的連結;(2)產生向心力,樂於為機構奉獻;(3)加速業務效能,使成品美觀;(4)認知自身的專業形象與服務使命。其中以(1)提袋;(2)識別證;(3)制服等應用系統項目,能使其對圖書館產生認同感與向心力。最終,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未來發展的四點建議:(1)將形象識別系統進行獨立招標,以利於評選標準與評委組成得依據館方考

量重點調整其比重;(2)建議將形象識別系統與館內辦理活動的模式與主題扣合,從動態的面向推廣圖書館形象;(3)建議制服的設計先由館方與館員討論款式後,要求設計承包商需覓得協力成衣廠商共同設計承製;(4)針對形象識別系統的規範手冊內容進行館員的會議與教育訓練,使館員瞭解基本系統的理念與規範的應用方式。

CI設計:為品牌注入生命力

為了解決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的問題,作者黃靜謝蔚莉梁佳韻 這樣論述:

  CI 設計進入中國企業家、設計師、消費者的視野已超過30年。現階段的設計師培養,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怎麼做 CI 設計這一層面,我們必須將學生培養放置在一個未來的職業環境中去考量──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視覺設計師,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本書首先概述CI設計,包括CI設計的基本概念、CI設計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再介紹CI設計的基本元素,包括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三節;基礎論述都結束以後,接下來便進入CI設計中實際的流程階段;最後三章特別將CI設計中尤為重要的視覺──也就是VI設計的部分,再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包括VI設計的基本元素、VI設計的應用以及VI設計的手冊製作。   本書的

編寫不僅僅立足於CI設計課程各環節的教學內容,更著重走訪了設計公司相關的從業人員,針對設計行業對未來設計師的從業要求進行了梳理,從而確定了我們所培養的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Sequence 序 Preface 前言 第一章 CI 設計概述 第一節 CI 設計的基本概念 16 一、何謂CI  16 二、CI 設計的新載體 20 三、CI 設計的經濟價值 20 第二節 CI 設計解決的主要問題 22 一、當我們談論CI 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 22 二、對於企業而言CI 意味著什麼 23 三、對於消費者而言CI 意味著什麼 24 四、對於設計師而言CI 意味著什麼

27 第二章 CI 設計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 CI 設計的歷史沿革及理論體系的建立 30 一、CI 的萌芽階段 30 二、CI 的發展 31 三、CI 傳入亞洲 34 第二節 CI 設計的發展趨勢 35 一、設計流程的變革 35 二、視覺設計表現的變革 36 第三章 CI 設計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理念識別 44 一、什麼是理念識別 44 二、理念識別的功能 45 三、理念識別的內容 46 四、理念識別的歸納與提煉 48 五、面向消費者的理念識別 49 第二節 行為識別 49 第三節 視覺識別 51 第四章 CI 設計的流程 第一節 導入CI 的基本程式 60 一、提案階段 60

二、調查研究階段 61 三、策劃階段 62 四、設計階段 64 第二節 CI 設計的基本程式 66 第三節 CI 設計提案 68 第五章 VI 設計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形象開發 78 一、企業形象開發的重要性 78 二、企業形象的概念 78 三、視覺形象開發的內容 78 四、視覺形象開發的主要立足點 79 第二節 品牌命名 87 一、傳達企業內涵 87 二、命名簡潔 88 三、貼近消費者生活 88 四、命名方法與策略 88 第三節 標誌設計與規範 89 一、標誌設計 89 二、標誌的分類 100 三、標誌設計的規範 101 第四節 標準字設計與規範 104 一、標準字設計的基本概念 104

二、標準字與字形標誌的區別 104 三、印刷專用字體與標準字的區別 105 四、標準字設計的原則 105 五、標準字設計考慮要點 106 六、標準字的設計表現技巧 107 第五節 色彩計劃 110 一、色彩的基本特點 110 二、色彩計劃 111 三、色彩計劃執行 115 第六節 輔助圖形設計 117 一、輔助圖形的設計方法 117 二、輔助圖形的運用 120 第七節 吉祥物設計 122 一、吉祥物的設計依據 122 二、吉祥物的角色塑造 122 第八節 系統設計及規範 124 第六章 VI 設計的應用要素 第一節 應用要素分類 130 一、辦公用品類 130 二、公關贈品系列 131 三、

員工制服規範 131 四、交通工具類 131 五、環境導視系統類 132 六、包裝類 132 七、數位媒體類 132 八、再生設計樣本 132 第二節 優秀案例解析 133 一、聖誕節推廣 133 二、關於「愛」的視覺表達 134 第七章 VI 手冊 第一節 VI 手冊的功能 138 第二節 VI 手冊的內容 143 一、VI 手冊基礎識別系統設計 143 二、VI 應用識別系統 147 第八章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希頓國際廣場推廣策略思考 156 一、項目介紹 156 二、前期思考和調查研究 156 三、希頓國際廣場項目的視覺系統設計 158 案例二 「須彌間」全案剖析 163  

序   歲月流轉,市場已經基本完成了對設計的確認,日常生活表現出對設計的強旺需求,文化建設正在對設計注入新的活力……隨著各行各業對設計的投入越來越大,人們對設計和設計師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這一切,或許也是設計教育長存不衰的緣由。   確實,設計和設計教育的勃興無疑對高速發展的社會提供了些許前所未有的新動力。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進一步獲得印證。隨著設計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懂得了設計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建設中的關鍵性作用;懂得了在現今這一歷史階段,離開了設計,幾乎一切社會活動都將難以進行。無論是理性的、商業的,還是激情的、文化的,無論是學習西方的、先進的,還是弘揚民族的、傳統的

,無論是大型的、宏觀的,還是小型的、私密的;只要是公開的、需要展現的,就不能缺少設計的參與。隨著設計理念的深入人心,設計師們的藝術智慧和設計創意源源不斷地流向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懂得包裝設計不只是梳妝打扮,裝飾設計不等於塗脂抹粉,產品設計不僅僅變換樣式,時尚設計不在於跟風賣萌,視覺設計已經不再滿足於搶眼球,環境設計也開始反思一味地講排場、求奢華……設計內涵的表達、功能的革新、樣式的突破、情感的滿足、文化的探索等一系列原本屬於設計圈內的熱門話題,現在都走出了象牙塔,漸為普通大眾所關心、所熟知。   當然,在設計事業風光無限的同時,設計遭遇的尷尬也頻頻出現。一方面,設計在幫助人們獲得商業成功的同時

,也常常一不小心,成為狹隘的商業利益的推手。另一方面,設計教育在持續了十多個年頭的超常規發展之後也疲態畢露,尤其表現在模式陳舊、課程老化、教材雷同、方法落伍、思維凝結……甚至,一定程度的游離於社會實踐。   不僅如此,設計和設計教育的社會擔當和角色定位還仍然處於矛盾和糾結之中。設計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對設計的認可還遠沒有達到和諧一致,這使得我們的設計師往往需要付出比已開發國家設計師多得多的代價,而他們的智慧和創意還常常難以獲得應有的尊重。設計教育在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師的同時,還承擔著引領社會大眾的歷史職責。諸如設計和生態環境、設計和能源消耗、設計和材質親和,以及設計如何面對傳統和時尚、面對

歷史和未來、面對發展和可持續,所有這些意想不到的種種糾葛、矛盾,都會在第一時間遭遇設計思維,也都會在整個過程中時時叩問著設計和設計教育的良心。   設計教育的先驅,包浩斯的創始人格羅佩斯斯認為,「設計師的職責是把生命注入標準化大量生產出來的產品中去。」設計師的職責是偉大的,設計教育的使命是崇高的,可面臨的挑戰也不言而喻。   工業革命以來,設計一直站在社會變革的最尖端,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給人類帶來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把人們束縛在機器上;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給人類帶來財富和質量的同時,把人們定格在工作上;第三次工業革命,以資訊為主導的交互平台成功地將人類「綁架」在手機上,那麼,設計在這三次工

業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是否值得我們反覆思考呢?   對於初期的機器生產來說,設計似乎無關緊要;對於自動化和高效率來說,設計的角色僅限於服務;而隨著資訊社會的臨近,設計也逐漸登上產業進程的頂端。我們曾經很難認定設計是一種物質價值,可設計締造的物質價值無與倫比。我們試圖把設計納入下里巴人的實用美術,以便與陽春白雪的純藝術保持距離,可設計卻以自身的藝術思維和創意實踐,不斷縮短著兩者的間距,並且使兩者都從中獲益。   如果說,在過去的20年中,設計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人們獲得了商業成功。那麼現在,毫無疑問,時代對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是,在商品大潮、市場法則、生活品質、物質享受、權力支配等各種利益衝突的

糾葛中,如何透過設計來重新定位人的尊嚴和價值,如何思考靈魂的淨化和道德的昇華,如何重建人際間的健康交往,如何展現歷史和地域的文化活力,如何拓展公眾的視野,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加多元和包容,如何感應人與自然的利益共享及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人們今後對設計和設計教育的期望。   新的挑戰也是我們的新動力。   我們相信,在新一輪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設計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設計教育的發展應該越來越健康。   楊仁敏 前言   CI 進入企業家、設計師、消費者的視野已超過 30 年。現階段的設計師培養,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怎麼做 CI 設計這一層面,我們必須將學生培養放置在一個未來的職業環境中去考量——要

成為一名優秀的視覺設計師,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因此,本書的編寫不僅僅立足於 CI 設計課程各環節的教學內容,更著重走訪了設計公司相關的從業人員,針對設計行業對未來設計師的從業要求進行了梳理,從而確定了我們所培養的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也為本書的寫作確定了基本方向。   作為一名設計師,應具備較高的設計品位。較高的設計品位不僅僅需要設計師能夠用視覺圖案來表達設計概念,更重要的是在清晰表達設計概念的同時,創造出一個個精彩紛呈、富有高審美情趣的獨特的視覺形象。雖然,品位的培養不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它源於一切美好事物長期的浸潤,但是,作者仍然認為「優選」是本書必須堅持的一個

寫作原則,不論是圖例展示,還是案例分析都力求優中選優,這也是本書作者為培養具有高品位設計師所做的努力之一。   作為一名設計師,應具備獨立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是一種習慣,學習探索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提出問題的能力往往反映了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本書堅持的第二個寫作原則——探索問題解決型的教學方法。透過教材中閱讀前思考、閱讀後思考、課後推薦的引導和啟發,使讀者能夠開闊視野,使課堂上進行的不再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而是深入型問題解決式教學。   作為一名設計師,還應具備快速、高效、準確地將設計意圖及設計效果展現給客戶和與客戶充分溝通的能力。因此,本書

堅持的第三個寫作原則——關鍵案例深度解讀的原則。透過深入的設計師訪談,將設計師的設計思路完整地呈現出來,力求還原設計案例的創作過程,並詳細闡述了設計提案的過程和提案需要注意的事項,使讀者能夠盡快適應從業需求。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