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商家數統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證券商家數統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佳善寫的 中華民國合作社法規彙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李坤清所指導 許家豪的 綜合證券商個人資訊管理系統符合BS 10012標準之研究 (2012),提出證券商家數統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綜合證券商、個人資訊管理系統、個資法、BS 10012、PIMS、PIA。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志鴻 博士所指導 黃寶春的 綜合證券商在經紀市場之行銷業務競爭策略形成之研究-以臺灣地區H證券公司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證券產業、金控券商、經紀市場、共同行銷、使命陳述、競爭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證券商家數統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證券商家數統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華民國合作社法規彙編

為了解決證券商家數統計的問題,作者蘇佳善 這樣論述:

完整彙編合作社相關法規235種,一本就通!   消費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生產合作社、供給合作社   勞動合作社、運銷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公用合作社   專門為各類型合作社編撰的法規工具書!   全書分成三篇,第一篇以憲法中提到合作事業之條文為主。第二篇為合作社專屬法規,分成內政(11種)、金融(18種)兩大類。第三篇是非合作社專屬法規的法條,亦即以合作社專屬法規之外的法條為對象,條文中涉及到合作社、合作農場、合作事業等事務者,均歸類在此篇,包括內政(18種)、金融(62種)、農業(45種)、財政(28種)、經濟(10種)、勞動(5種)、衛生福利(7種)、原住民(6種)、交通(8種)、

教育(1種)、法務(5種)及其他(10種)等十二大類法條。另對於因時代環境變遷而廢止的合作法規(84種),經彙整後呈現在附錄中。本書編寫方式獨特,如同合作社法規全書,除了具有學術參考價值,亦可協助合作社界人士瞭解合作社法規所涉及的領域與範圍,更可以讓社會大眾認識臺灣的合作社事業。 本書特色   1.完整彙編合作社相關法規235種。   2.專門為各類型合作社編撰的法規工具書!   3.政學兩界一致推薦,改變您對合作社的認知! 名人推薦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教授、財團法人台灣合作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于躍門;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文仕;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前行政院

政務委員/馮燕】專業推薦!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教授、財團法人台灣合作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于躍門   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文仕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  

綜合證券商個人資訊管理系統符合BS 10012標準之研究

為了解決證券商家數統計的問題,作者許家豪 這樣論述:

自民國101年10月1日施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後,目前企業最關注的課題就是如何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若沒有完善的管理,可能會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範,企業會付出高額賠償金及企業信用損失個資推動不僅是資訊一個部門的事情,乃是全企業所有接觸個資的部門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既耗時又耗費,是以必須要有公司高階主管的全力支持,以避免個資資產變成個資負債。為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範綜合證券商建置個人資訊管理系統之標準,本研究透過BS 10012:2009國際標準,並藉由綜合證券商之個資清冊與個人隱私衝擊分析,探討保護個人資料的外洩危機。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方法為個案公司的「專家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是透

過文獻探討收集相關資料,建立訪談內容,並擬定訪談大綱予證券業資訊與個資專家進行訪談,探討綜合證券商目前為個人資訊管理系統所採行的控制方式,與個資清冊所產生的風險,其控制措施不足之處,並進一步提供額外的控制措施予業界作為參考之依據;問卷調查則是結合文獻探討所收集相關資料及專家訪談提供的經驗,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據以設計問卷,針對證券業接觸個資相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主要獲得下列三項結論:(一)個人資訊管理系統專案導入應由副總級以上人員擔任專案小組召集人及管理審查會議主席;並應對公司各部門相關人員實施個資保護法之教育訓練,以建立相關人員對BS 10012重要性之正確認知;(二)依綜合證券商

個資清冊,對個資資產風險等級較高者,包括員工健檢表、開戶契約、投資人開戶資料檔等,優先實施安全控制措施,期將個資資產風險降至較低水準;(三)綜合證券商之個人資訊管理系統,應確實依據BS 10012建議之控制措施進行管理,期綜合證券商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提供方便的證券服務。綜合證券商可根據上述結論,建置實施個人資訊管理系統的檢核機制,以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範,進而提升綜合證券商的信譽與滿意度。

綜合證券商在經紀市場之行銷業務競爭策略形成之研究-以臺灣地區H證券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證券商家數統計的問題,作者黃寶春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近年來證券產業在國際面臨歐債危機衝擊、國內課徵證所稅爭議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影響,投資人對股市缺乏信心,將資金撤離股市,使得經紀市場面臨成交量萎縮的困境,及金控券商在競爭激烈的經紀市場,如何利用金控券商現有的優勢,藉由全力推動共同行銷業務的行銷業務策略來達成擴張經紀業務經營競爭策略。本研究藉由一特定金控券商為個案研究探討對象,對個案證券公司以共同行銷業務作為行銷業務競爭策略來達成其全力擴張經紀業務的經營策略進行研究。採用Lin and Pao (2004)提出之策略管理架構,歸納出企業競爭策略形成之重要相關因素,以提供證券產業相關參考。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初

級資料及次級資料的蒐集,歸納結論如下:一、 在企業使命陳述之下,綜合內部環境、外部產業環境及總體環境的分析評估後,歸納出H證券公司競爭策略形成之重要考量因素:在內部環境面為「銀行支援、拓展經紀」,在外部產業環境面為「擁有大量優質客戶」,在總體環境面為「政策開放、引申需求」。總結前述三大重要因素,形成個案證券公司之競爭策略係「全力擴張經紀業務」來達成使命陳述。二、 以個案H證券公司之使命陳述—「成為經紀業務市佔第一的金控券商 」,評估其內部環境、外部產業環境及總體環境,歸納出該證券公司適合以推動共同行銷業務作為其行銷業務策略來達成其「全力擴張經紀業務」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