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俞百羽,呂榮海寫的 長照法律面面觀 和金田由美子東田勉的 居家照護全書【全圖解】:日常起居.飲食調理.心理建設.長照資源.疾病護理.失智對策,第一本寫給照顧者的全方位實用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也說明:新北市 政府查調戶籍資料申請授權書【(民)表三】。 三個月內診斷書(需護理之家照顧者須載明所須之較高護理項目)。 入住證明。(已入住合約機構者請檢附入住證明)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采實文化所出版 。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謝登旺、吳正中所指導 楊雅棋的 社區心智障礙者之個別化支持計畫的評估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為例 (2021),提出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身心障礙者、身心障礙權利公約、社區居住與生活、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劉珠利所指導 鍾佩怡的 性侵害重複受暴婦女生命歷程的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性侵害、重複受暴、生命歷程、自我物化、能動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的解答。

最後網站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 - 新北市政府雲端櫃檯則補充:補助 內容: 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費用之補助基準如下:(住宿以每人每月新臺幣2萬元為基準,日間照顧每人每月新臺幣1萬2千元為基準) 1.申請人身心障礙類別及程度(影響補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長照法律面面觀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的問題,作者俞百羽,呂榮海 這樣論述:

  高齡化社會已是全球趨勢,產業結構亦逐步轉型,長期照顧服務業之重要性與日俱增,臺灣政府法制及司法實務能否有效追上社會及產業發展的腳步,厥為本書觀察重點。   長期服務法理論上應兼具長照業管理法及長照契約法,但現行規定卻偏重長照業管理,對於長照契約之規範密度甚低,容有許多解釋空間。實際運作上形成三面法律關係:在政府與長照機構間、長照服務者與長照使用者間、政府與長照使用者間,並由此衍生出許多法律問題。   本書將長照所涉諸多法律進行統整,從公法面向到契約法、勞動法領域,予以體系化、概念化、理論化,逐一點出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使用淺顯易懂文字,結合實際案例,希望使一般民眾觀

之,也能建立長照領域的基礎法律常識;並兼論老年人財產處理糾紛及繼承事項,以期達到多功能用途,作為長照法領域的白話文教科書。

社區心智障礙者之個別化支持計畫的評估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的問題,作者楊雅棋 這樣論述:

  依照我國政府期以「身心障礙權利公約(CRPD)」作為基準改善社會福利服務跡象,影響服務提供之單位,尤其為機構式服務,在服務建構、再建構與轉型之需求增加,以利達到規範目的與要求。故本研究在此基礎下,選擇發展背景與理念符合《CRPD》之「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為出發,瞭解現正執行單位如何建構服務,並透過研究方法測量受服務者之表現,以做為服務有效及可行性依據,更進一步達到推動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目的。  本研究為「時間序列設計(time-series design)」之評估研究,為詳細呈現服務建構方式、提供社會可參考之價值,研究方法同時包含了質化與量化元素,並指標、代表性的挑選歷經30餘年從事障礙

者社區生活服務,且多次與美國智能與發展障礙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AIDD;原美國智能障礙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AAMR)交流、引進國外服務方法,並依照落實之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為服務瞭解對象、由該中心2018年接受「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之使用者為實驗對象。實驗評估工具的選用,為荷蘭Arduin基金會與比利時Ghent大學共同出版之「個人成果量表」(Personal Outcomes Sca

le, POS),該量表也是多國所使用評估障礙者對象之生活品質量表,其中包括個人發展、自我決策、人際關係、社會融合、權利、情緒福祉、身體福祉及物質福祉等八大領域,各領域亦可摘錄服務使用者之質性描述。本研究使用該評估量表,對實驗對象進行為期1年、每6個月1次的題項訪談,並將每次結果進行統計與比較、提出可行性建議,以作為未來服務單位規劃服務之參考,並提供符合政策要求、身心障礙對象所需之社區生活服務。

居家照護全書【全圖解】:日常起居.飲食調理.心理建設.長照資源.疾病護理.失智對策,第一本寫給照顧者的全方位實用指南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的問題,作者金田由美子東田勉 這樣論述:

子女‧看護‧護理人員‧長期照護人員等必備! 學習日本最先進╳最人性的照護觀念! 照護不只是照顧及護理,而是希望患者就算身體不便, 也能維持有品質的生活,感覺到「活著真好」!   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是現代照護最重要的事!   學習用愛療癒病痛;用正確的照顧輔助不便;用傾聽減輕負擔,一起走更遠。   ◎別再陷入舊有迷思,一起建立正確的照護觀念   1.    公婆病倒了,身為長媳,理當要負起照顧的責任?   ──錯,每位長者至少需要1.5位的照顧者,請先討論再進行團體分工。    2.    一旦生病,臥床在所難免,只能接受?   ──錯,休息過度容易造成身心功能下

降,往往是老人家急速衰竭的原因。   3.    居家照護只能在家進行,無法由其他照護機構協助幫忙?   ──錯,必要時交由專業照護機構照顧,以維持原本的生活,也是居家照護的一環。   4.  為了避免跌倒,直接購買和醫院相同的病床給長輩,是安全的選擇?   ──錯,只需購買加大的床即可,病床柵欄反而會困住長輩,易在半夜起身時跌倒。   5.  長輩老化了,為了避免危險,最好少出門?   ──錯,足不出戶容易造成廢用症候群,建議要適時外出,擴展生活空間。   6.    照顧長輩很辛苦,不能幫忙的人一旦有空,要馬上告知對方?   ──錯,一句「我來協助你」反而會形成壓力,不妨先從了解照護開始,

做好從旁支援的準備。   當父母變老需要照護時,該怎麼做最好?照顧長輩如同教養,都需要學習。為了能讓長輩在習慣的地方終老,衍生而出的便是「居家照護」,即在家中或透過專業照護機構協助,照顧年長者直到終老那一刻。居家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一旦開始就要有充分的覺悟與決心。但居家照護要學習及注意的事實在太多了,飲食、入浴、用藥、設備、護理等,該如何開始也是一門學問,這也正是出版本書的目的,希望兼顧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雙方的立場,從最容易忽略的小事開始,給予適切的支援。   ◎照護不該充滿壓力,照顧者想法及長輩需求都該顧到   許多人常因照護被迫離職或犧牲自我,生活從此失去品質,內心的痛苦常常轉為難以說出

的壓力,甚至也出現因不堪照顧父母壓力,最後選擇結束生命的案例也時有所聞。本書的作者群也是站在照護第一線的專家們表示,「用一意孤行的方式進行照護,或獨自攬下照顧責任,容易釀成悲劇;照顧者必須懂得向外界求援」。因此,本書從理解「照護」的意義開始,提供最全面、最詳細的資料,包括:   ►【照護前的準備事項】除了心態調整,人力、金錢等又該如何分工?   ‧居家照護最忌半途而廢,一旦開始就要有充分的決心和覺悟。   ‧為了避免親屬間的糾紛,選擇誰擔任主照顧者,也是很重要的協商。   ‧無法出錢的親屬也要出力,千萬別把所有照護壓力都放在1個人身上。   ►【詳細圖解照護技巧】包括居家動線、用餐及排泄環

境等,提供最適合的建議。   ‧居家照護需要空間,包括推輪椅進出、協助沐浴等,空間太狹窄將不利於照護。   ‧只要長輩能自行用餐,就別急著餵食,維持自主能力也是避免退化的方式之一。   ‧盡量避免長期包尿布,讓長輩養成坐在馬桶上排泄的習慣,可預防便祕。   ►【看護及照顧員的任務】傾聽需求,給予「以人為本」的照護。   ‧看護的任務在於協助沐浴、飲食或排泄等,不該做和被照顧者無關的事,如大掃除。   ‧善用被照顧者的殘餘能力,找出最適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建議臥床、包尿布等。   ‧營造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千萬別讓被照顧者產生「非你不可」的心態,避免引發獨佔欲   ►【老人常見疾病解析】列

出19個常見的臨床症狀,給予最正確的疾病護理。   ‧尿失禁不一定要包尿布,應觀察年長者的失禁情況,幫助其恢復正常排泄功能。   ‧動手術是希望藉由外力找回當事人的身體能力,因此術後應盡早出院、復健。   ‧預防跌倒絕非躺著不動,維持一定的活動力能避免因突然站起而重心不穩。   ►【學習挑選照護機構】托老中心、團體家屋等,提供各機構的服務內容,幫助選擇。   ‧好的照護機構會願意與家屬密切聯繫,並善用聯絡簿溝通,絕不會一意孤行。   ‧善用短期療養服務,讓被照顧者偶爾前往照護機構小住,以換得喘息或休息時間。   ‧養護機構的種類有許多,建議依被照顧者的照護需求,選擇最適合的環境入住。   

►【臨終照護的重點】包括彌留期到臨終的準備,及往生後的創傷療癒等。   ‧死亡常突然來臨,建議家屬正常生活,同時守護在被照顧者身旁,進行照護即可。   ‧接近臨終階段,請依當事人的意願,按其想要的方式生活,勿勉強進行醫療行為。   ‧事後也必須關心主照顧者的心情,持續慰勞對方,肯定他「真的做得很好」。   本書的3位作者以自己站在居家照護第一線的經驗,提供實用且寶貴的資訊,不只詳述被照顧者的需求,也深刻談及家屬的心聲,了解主照顧者有哪些煩惱、會為什麼感到不安,是僅次於被照顧者的需求最該關心的事情。此外,本書也能幫助從事居家照護工作的人們,了解被照顧者及其家屬的心境,在工作上更加順利。 本書

特色   ‧超過600張豐富的照片及圖表圖表,照護步驟和流程一看就懂。   ‧提供日本最新長照資源,並適時補充台灣長照現況,方便運用。   ‧不只失能照護,也囊括老年常見疾病護理,幫助及早發現治療。 各界專業人士誠摯推薦   ‧李世代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   ‧余尚儒  台灣在宅醫療研究會召集人   ‧周麗華  社團法人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   ‧劉淑娟  輔仁大學護理系教授   ‧黎家銘  台大北護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秘書長   ‧龔宇聲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常務監事、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作者簡介 金田由美子 Kaneda Yumiko   1949年生。曾於醫院擔任護理師助手並從事看護工作,歷經特別養護老人安養中心舍監、老人旅館及高齡者居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居家支援中心生田」所長後,於2015年擔任「愛媛縣居家照護研修中心」所長。著有《與失智老人生活》(筒井書房)、《消除照護的不安》(集英社)等書。 東田勉 Higashida Tsutomu   1952年生。於多間製片公司擔任文案後,轉為自由寫手。2005年至2007年間,擔任照護雜誌的編輯。在醫療、福利、照護方面,擁有豐富的採訪及撰文經驗。著有《上啊!老爹看護》、《失智症的「真相」》等書(以上皆為講談社出版)

。 三好春樹 Miyoshi Haruki/監修   1950年生。1974年起於老人安養中心擔任生活指導員,之後從九州復健大學畢業,以物理治療師的身分回歸老人看護的第一線。現為「生活與復健研究中心」負責人,每年參與超過150場演講及實用技術指導,深受民眾信賴。有多本著作及監修作品,如《失智症照護 從第一線瞭解相關看法與學問》(雲母書房)、《圖解長期照護新百科》等。 審訂者簡介 黃惠玲   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系主任   現任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系主任,並為三重台北橋公共托老中心執行長,專長為老人護理、失智症照護、復健護理、長期照護等。 譯者簡介 蘇暐婷   國立臺北

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系交換留學,譯作領域涵蓋小說、散文等文學類書籍,以及室內設計、保健、食譜、科普、歷史等各類實用書。 游韻馨   透過文字品味人生的全職譯者。覺得宇宙總是在一旁默默守護我們,有夢想就要努力去追,活出自我!譯作包括《德國流「物質減法,心靈加法」整理術》、《實現夢想時,「什麼」會發生呢?》、《不吃的人們》等多部作品。 蔡麗蓉   樂在堆疊文字之美,享受譯介語言之趣,盼初心常在,譯作年年增長。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周若珍・Narumi   日文教師,日文翻譯。對教育充滿熱忱,並從事各領域的口筆譯工作。   

深愛動物,支持以領養代替購買,以結紮代替撲殺。   FB粉絲頁「なるみの楽しい日本語教室」facebook.com/narumi.nihongo   【監修者序】為家屬與照顧者間,建立良好溝通 【編著者序】善用本書,將「照護」做得更好 【編著者序】獻給與居家照護相關的每個人 【審定者序】以「人」為出發點的照護,才能提供適合的生活方式 台灣&日本協力工作人員一覽 本書的特色及使用方法   第1章  居家照護的關鍵及協助者的任務 從圖表了解照護的始末 【關鍵1】別讓生活空間變狹隘 【關鍵2】住院時間能短則短 【關鍵3】找回生活的意義 【關鍵4】從生活中尋找原因 【關鍵5】避免整

天臥床 【關鍵6】平靜地走完最後一程 【專欄1】「居家」與「在家」,有什麼不同?   第2章  認識政府之外的照顧者協會 ˙什麼是照顧者協會(家庭互助會)? ˙不同立場的煩惱 ˙成立協會的方法及營運方式 【專欄2】「社區整合照護」該怎麼做?   第3章  學習照護技巧及打造無障礙環境 正確的照護與適合照護的住宅 【打造環境的基礎知識】 1打造無障礙環境,如何申請補助? 2家中哪些地方最容易發生意外? 3打造適合照護的住家 【移動輔助】 1觀察雙腿並定期進行足部保養 2室內輪椅 3戶外輪椅 4扶手的設置 5玄關與門廊 6輪椅從後院出入的方法 7走廊與樓梯 8規劃家中動線 【飲食照護及用餐環境】

1用餐的姿勢與食慾 2咀嚼、吞嚥機能與飲食型態 3善用送餐服務 4讓年長者自行用餐 5口腔照護 【排泄照護與如廁環境】 1排泄姿勢及輔助 2廁所改建的重點 3試著戒除尿布 4善用移動式便座 5正確使用尿布的方法 【入浴照護及浴室環境】 1洗澡的重要性 2裝設浴缸及款式挑選 3打造適合照護用的浴缸 4沐浴時的順序 5無法在家沐浴時 【床舖、寢室、客廳】 1挑選適合的床 2因照護而睡在客廳時 3服裝的挑選 4改造客廳 5夜間照護 【專欄3 】家中環境不利照護時,該如何改善?   第4章  了解居家照護的定義及協助範圍 【居家照護】 1居家照護的定義 2各式各樣的拜訪服務 3居家護理師及生命徵象測量

4照顧服務員不該幫忙的事 5申請照顧服務員進行照護 6請照顧服務員進行生活援助 【外出時的照護】 1支援照護的各類型養護機構 2日間託老及日間照護 3社區的緊密型服務 4有效利用短期療養 5民間託老所及老人旅館 【打造更好的居家照護品質】 1家屬與照護人員的溝通 2善用「聯絡簿」溝通 3照顧管理專員的任務 4獨居老人的居家照護支援 5老夫妻居家照護支援 6日間獨居的居家照護支援 【專欄4】日本長照保險的使用費介紹   第5章  讓居家照護長期持續的方法 【別讓照顧者倒下】 1照顧者的壓力來源 2避免孤立及承受過大壓力 3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在私人立場與公平性之間】 1有彈性的照護服務

2善用長照保險以外的服務 3察覺並防止虐待 【讓好的照護長期持續】 1與被照顧者保持一定距離 2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3適合被照顧者的旅行方案 【專欄5】照顧者的避風港──照顧者支援推進   第6章  認識失智症及相關照護方式 【失智症的基礎知識】 1原發性失智症及就醫方法 2失智症與長照保險服務 3透過對的照護改善失智症狀 【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 1照護失智症患者的重點 2消除不安為當務之急 3觀察用藥後的反應 【如何保護失智症患者】 1制定相關政策 2善用成年人監護制度 【專欄6】認識失智症的「非藥物性治療」   第7章  老年人常見身體疾病及護理方式 【常見的老年人身體症狀及因應方式】 【神

情疲倦】 1脫水 2發燒 3中暑 【排泄問題】 1失禁 2便秘 3腹瀉 【身體狀況劇烈變化】 1嘔吐 2感冒 3流行性感冒 4肺炎 【吞嚥問題】 1誤嚥性肺炎 2吞嚥障礙 【看覺痛苦及疼痛時】 1傳染病 2胸痛・腹痛 3骨頭、關節及腰部異常 4視力及聽力異常 5皮膚異常 【活動力降低】 1足部及趾甲 2廢用症候群 【專欄7】淺淡「老年症候群」和疾病間的關係   第8章  挑選養護機構及醫院的方法 【居家照護時能提供協助的養護機構及醫療院所】 【日本長照保險認同的養護機構】 1特別養護老人之家 2看護老人保健機構 如同在家照護的養護機構 1付費老人之家 2小規模多功能型居家照護 3團體家屋 4內

含照護服務的高齡者專用住宅 【醫療機構】 1一般醫院與老人病院 2固定就診醫師及出診醫師 【專欄8】認識日本的「留宿日照」服務   第9章陪伴走過最後一程的臨終照護 【進入臨終照護階段後】 1臨終照護的心理準備 2協助當事人安寧地迎接死亡 3臨終照護的具體準備流程 【臨終照護】 1臨終階段的飲食 2臨終階段的排泄 3臨終階段的身體清潔 4臨終階段的其他照護 【臨終來臨時】 1如何配合醫療處置? 2居家護理師的職責 3延命措施的是與非 4疼痛控制與安寧緩和照護 5臨終之際 6悲傷輔導 【專欄9】日本的臨終醫療與歐美有何不同?   【附錄】照護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年長者已生病,但想持續開車 【

案例分析2】因失智無法處理火源的年長者 【案例分析3】年長者想獨立照顧另一半,不願他人協助 【案例分析4】夫妻感情不好,太太卻必須照護先生 【案例分析5】年長者因病,排斥用嘴巴進食 【附錄】台灣各縣市長照中心&常用長照資源一覽表 監修者序 為家屬與照顧者間,建立良好溝通     在以前,「照護」的定義是指於安養中心、醫院或老人保健設施等大型機構中照顧長輩,但到了現在,為了讓高齡者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終老,居家照護及在法律上被定義為「居家」的團體家居照護、臨終照顧也都算在內,民眾對居家照護也越來越重視。     為了滿足這項需求,本書因應而生。與安養中心等機構的照護相比,居家照護有許多優點,

例如可以延續被照顧者原本的生活,但同時,照顧者卻也面臨了許多需要考量的因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照顧服務員與親屬間的關係。除了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家屬以外,包括住在其他地方的親戚在內,照顧服務員能否與親屬達成共識、成為一條船上的夥伴,往往是照顧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照顧服務員與親屬間的理想關係,在臨終前顯得更為重要。不論是照顧服務員還是親屬,一旦選擇「居家照護」就得抱持很大的覺悟。如何讓被照顧者安穩地離開人世,更是能看出人性百態。只要看完本書的最後一章,相信大家都會深有所感。不論是否贊成居家照護,一般的照護書大多是蒐集可用制度及社會資源的「導覽書」,以及反過來提倡作者價值觀、強迫讀者「一定要

選擇居家照護的規範書」居多。     然而,本書並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本書確實完整介紹了日本照護制度及社會資源,但要如何善加運用,以及該如何看待「照護」,都是我們以擔任照顧服務員的長期經驗,以及最近我自己成為被照顧者家屬的經驗,以此為基礎編寫而成。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完全圖解」大開本照護系列的其中一冊,這個系列始於二○○三年六月發行的《圖解長期照護新百科》,不只在日本國內發行,也在韓國、台灣、中國等地推出譯本,自二○一四年一月歷經全新改版後,至今仍不斷增刷。即使到了今天,這本書仍可視為照護的入門專書。     然而另一方面,這段期間照護界也歷經翻天覆地的變化。自日本在二○○○年度推行「

長期照護保險」後,現已在社會深根,若不懂得妥善運用,便無法提供好的照護,因此我們在書系中加入了《照護的結構》,之後又因為失智症照護成為嚴重社會問題,而追加了《新失智症照護【照顧服務員篇】》以及《新失智症照護【醫療篇】》。     這本《【完全圖解】居家照護全書》,記載了過去書系不曾寫過的豐富知識與資訊。前文我提到的照顧服務員與家屬間的關係,以及居家照護的總總,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罷了。儘管這些訊息難免參雜了監修者、編著者的照護觀與價值觀,但我還是希望書中內容能幫助到各位讀者,這也是我們無上的榮幸。最後請容我多說一句,不論是身為照護人員,還是被照顧者家屬,照護所帶給我的實在太多了。 三好春樹

審定者序 以「人」為出發點的照護,才能提供適合的生活方式   以個案為中心一直都是照護專業的重要理念,但許多專業人員為了給予安全的照護,提供過多的協助與保護措施,往往忘了照護的本質與目的。從護理領域投入老人長照領域,有更多的機會照顧社區中的長者及家屬,更深入體會,個案「想要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照護目標及依據。     在老人照顧管理系教學,我常會提醒學生,當你以標準照護流程在提供專業照護或建議時,是否先瞭解被照顧者的想法?家屬需要哪些協助?我們的專業訓練與對專業的要求,常常會以醫療模式思考而提供過度醫療化的照護。當我們為了維持受照顧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即便應選擇採用鼻餵管灌

食或胃造瘻口灌食,但被照顧者想要的可能只是由口進食,感受像以往的正常生活方式;而家屬應該也同時在掙扎,到底應確保長者得到充分的營養?還是顧慮心靈層面的滿足?在老人長照實務上,常會遇到這樣的兩難問題,不僅家屬,專業照顧者亦是無法決策或做了錯誤的決策。因此,透過這本《居家照護全書》可以幫忙回答疑惑。     剛翻閱這本書時,原以為只是統整所有照護技能的手冊,但讀完全書,發現書中每一章都會針對該照顧主題提供一些重要的照護觀點與理念,澄清以往被誤以為正確的錯誤想法。例如:書中提及當失智症長者出現精神行為症狀時,要從生活中找出原因,而非給予鎮靜藥物或關住他。在打造友善環境住家時,提到無論住在多麼無障礙的

家中,若是將受照顧的長者整日關在屋裡,就沒有意義,開放式照護才是最好的照護。此外,在日常生活照顧上,協助洗澡是一件辛苦且較為困難的照護工作,書中除了提供協助沐浴的方式,並強調洗澡的目的不只在於保持清潔,也在於使受照顧者獲得平凡生活的喜悅!     在專業照顧者方面,書中也有很多提醒值得我們多加留意,例如:提醒專業照顧者與家屬溝通時,應尊重長者的想法,而非只是聽家屬抱怨,誤解照護需求。提供照護時,專業照顧者的態度與思維將大幅改變被照顧者及家屬的命運,所以專業照顧者要自我提醒,其提供的照護建議,對被照顧者及其家庭往後的生活將有莫大的影響。     書中最後一章,也提及如何協助長者平靜走完最後一程,

與家屬的哀傷輔導,都是非常值得參考的照護知能。有一句話讓我深有體會,「人際關係乃是居家照護的基礎」,能否持續居家照護的關鍵,不是身體狀況,而是人際關係,這對專業照顧者在提供照護計畫建議時,是一重要提醒。本書不只家屬照顧者,專業照顧者也很適合閱讀,相信將此書用在居家照護上,必能提供助益。 長庚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管理系主任  黃惠玲 ◆支援照護的各類型美護機構 養老中心的服務項目,包含日間托老、日間照護、短期療養等 照護機構的優點 1.預防繭居 不同於在照護機構接受照護,居家照護一旦情況惡化,患者就有可能將自己完全封閉在屋內,這是照護時最不願看到的情況。讓患者接受建議並前往老人中心,就能避免

他們將自己整天關在屋內。 2.結交朋友 由於照護機構內的老人家較多,有同年紀的朋友陪著,會比較安心、自在。當然也可以帶他們參加老人會或社團,若是日間照護中心,工作人員還能幫忙接送及健康管理,可以更安全地讓老人交朋友。 3.照顧者得以喘息 患者只要一天去照護機構數小時,照顧者就能擁有可自由活動的時間,包括日間照護、短期療養等,都能達到相同效果。讓照顧者藉此休生養息,重新面對照護。 ‧不能只待在家,交流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除了居家照護外,也可選擇日間照護、短期療養或安養服務等,雖然對許多家庭來說,居家照護較方便,但讓患者前往照護機構,其實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有時甚至比單純的居家照護對患者更有利。 

「我會建議大家,盡量將可申請補助的額度全部用在日間照護。若經濟寬裕,最好還能自行負擔,增加前往次數。讓患者特別是老人,能與其他老人及工作人員建立社會連結。」(文章出自《老人照護 的錯誤常識》三好春樹‧新潮文庫)。 看到這段話,可能會有人反駁:「居家照護也可以和社會產生連結啊。」的確,居家照護比完全不與任何人交流來得強,但這種專家式的居家拜訪,很容易變成單方面的給予。以老人而言,在家被健康的人圍繞,還會覺得自己很悲慘,繼而產生被害妄想症,認為熱心照顧他的照顧者是「小偷」。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一定要幫老人建立「不會產生自卑感的對等關係」。因此,不妨透過到日間照護中心,並與在那裡認識的老人同伴

們交流來產生。照顧者及協助者,必須想辦法拓展老人的生活空間,豐富他們的人際關係。想讓居家照護長期持續下去,就不能只依賴居家拜訪,而是讓老人有機會多與其他人接觸。

性侵害重複受暴婦女生命歷程的研究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入住機構補助新北市的問題,作者鍾佩怡 這樣論述:

性侵害是一種違反個人性自主意願、侵犯個人自主權的嚴重犯罪行為,世界衛生組織也強調性暴力(Sex violence)事件是嚴重侵犯個人權力與公共衛生的議題,會造成女性在生理、心理、性健康上短期或長期的影響。我國自1997年公佈施行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在消除對婦女性暴力的防治政策上不斷進展與精進,並提供多元與深化的服務。我國有限的統計發現,超過20% 倖存者曾經重複受暴,是否意味著現有性侵害服務策略與內涵無法回應或滿足倖存者的問題與需求?因此,對於這群重複受暴的倖存者的研究迫在眉睫,只有重新理解她們,才能更貼近她們的聲音規劃設計合宜之服務內涵。本研究屬探索性研究,採用敘事研究取向,藉以瞭解重複受暴

的成年女性倖存者生命歷程。研究對象為有重複遭受不同性侵害事件經驗的成年女性,未曾接受服務或現已不在服務系統中,排除表達能力受限者自願參與本研究,共三名受訪者。本研究使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收集,每個受訪者訪談約 4 至 5 次,並採用敘事分析方法中「整體-內容」與「語言結構分析模式」進行分析,藉此發展敘事主題,形成研究發現。本研究發現,性侵害是一個極度物化的經驗,因此物化理論很適合用以理解與探討重複性侵害女性的經驗,而重複遭受性侵害女性倖存者的生命歷程有多重轉變的過程,社會文化、早年家庭生活經驗、日常生活各種經驗,共同建構倖存者看待自己身體與女性的價值,而遭受性侵害之極度物化的經驗,使倖

存者產生性侵害創傷亦觸發自我物化的歷程,交互影響下消弱倖存者個體的能動性,致使倖存者在面對性侵害事件的知覺、協商溝通與保護自己能力受到限制,而再次遭受性侵害。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一、社會工作實務處遇:應以創傷知情取向(trauma informed)視角提供服務、並著重充權、鼓勵述說經驗與自我連結、辨識物化經驗與影響、協助提升倖存者能動性。二、政策規劃與發展:除全面檢視既存習俗外,針對學齡階段及男性介入宣導,並累積基礎資料定期加以分析。三、未來研究:可增加多元性樣本,並就自我物化與重複性侵害、阻斷自我物化、能動性等主題累積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