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旋木馬歌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迴旋木馬歌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孟浪寫的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迴旋木馬的終端 - 中文百科全書也說明: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迴旋木馬的終端; 所屬專輯:《向左走向右走》; 歌曲原唱:梁詠琪; 填詞:林夕; 譜曲:林一峰. 歌詞. 迴旋木馬的終端. 一路一人一千里.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游志誠所指導 李淑君的 低限馬戲--夏宇詩的遊戲策略 (2008),提出迴旋木馬歌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夏宇、遊戲、低限、敘事、翻譯。

最後網站回旋木马的终端歌词梁咏琪則補充:D777歌词大全:回旋木马的终端歌词,梁咏琪回旋木马的终端歌词,梁咏琪歌词搜索, ... 似花火的曲线流动下去滑过天涯才相见缘份未到让我等到那一天回旋下去木马终端再遇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迴旋木馬歌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為了解決迴旋木馬歌詞的問題,作者孟浪 這樣論述:

  中國當代詩人、華語思想文化圈重要的文學編輯與獨立出版家孟浪先生,於2018年12月12日因肺癌在香港沙田醫院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孟浪的詩在中國現代詩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位置,然而孟浪選擇了流亡,多年分別居住在美國、香港和台灣,並用詩歌紀錄和回應世界與時代,以出版醒世立言,可惜事功尚未完成就與世長辭,為了讓他的詩歌繼續流傳,《孟浪詩全集》於焉產生。   一生中,孟浪寫詩近兩萬行。其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萬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五千行,二十一世紀頭十年寫了三千多行,生命最後的八年則寫了一千多行。   本套全集共分三卷,亦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卷》、

《二十一世紀卷》,分別收錄了自由靈魂詩人孟浪在不同時間點所創作的詩作。   作為一位縱貫三十多年的詩歌寫作者,孟浪一生清苦、奔波。他素然地把冰與火集於一身。幾十年順從於命運,漂泊的生存,淡漠的寫作……他內心的火焰總是以苛刻的角度噴放。他善對友人,熱衷詩歌江湖,而溫和的孟浪藏著一顆嫉惡如仇的心,如一隻絲毫不妥協與退讓的反抗雄獅。在中國當代詩人中,沒有誰能像孟浪這樣以「命+詩」的方式死死地追逐著自由。他的生命元素一個是單純,一個是堅定!他的詩歌美學,一是乾淨,二是鋒利!像一首凌厲、兇狠、鼓點般的進行曲,孟浪生存的歌詞句句是自由,伴之步步譜曲的詩的旋律也是自由! 名人推薦   徐敬亞   詩人

∕文學評論家   楊小彬   詩人∕學者   黃燦然   詩人∕翻譯家   黃粱   詩人∕評論家   朵漁   詩人

低限馬戲--夏宇詩的遊戲策略

為了解決迴旋木馬歌詞的問題,作者李淑君 這樣論述:

遊戲,在美學家們的詮釋下,擺脫單純的個人情緒發洩,昇華為高尚的審美活動,人在其中發現自我存在的意義,身心也受到美的淨化。遊戲是自由、純粹、不帶任何實用主義的行為,這正符合夏宇對「寫詩」至始至終強調「只為自己而寫」的信念,一種逼近「低限主義」,只為自身存在的「純粹」藝術。然而,遊戲並非天馬行空,必定有特定的遊戲規則,夏宇的作品大多被認為與「規則體制」背道而馳,但事實上,與遊戲規則一樣,那是一套專屬於夏宇的遊戲規則,用來套用於夏宇以外的,都失去意義。因此,筆者以遊戲作為統籌的總標的,分就夏宇詩遊戲的動機及整體特徵、形式特徵、敘事方式、翻譯路徑四個部份,以遊戲說、低限主義、敘事學、翻譯學說、聲學理

論等來剖析夏宇詩作,冀望藉此重建夏宇筆下那些破碎文字的樣貌與秩序。如同夏宇的解構同時伴隨建構,這是一本重新拼湊「夏宇」的拼圖書。  本文凡六章:首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以赫伊津哈所界定的遊戲特徵作為開頭,點出遊戲的特色在具有特定的時空限制、依循可見的特定秩序、具備自由性,且是一種純粹而不帶任何實用主義的行為。接著輔以席勒認為遊戲是一種審美活動的理論,強調遊戲具有完整人性、成就美感的作用。而夏宇的確也承認自己貪玩,但其實她只為自己而寫,她的遊戲是為了證實「生命」與「詩」的無限可能。第三章以「反形式的形式美學」來概括夏宇詩遊戲形式所呈現的樣貌。不管夏宇再怎麼玩弄形式

遊戲,那都不是她所關切的部份,形式只是一種象徵,她所創造的新形式技巧是為了傳達某些意念,而不只是為了標新立異。接著切入文本,討論夏宇在詩的意義、音樂性、創作技巧(博議與諧擬)中如何進行遊戲。第四章筆者將詩視為微型敘事,以敘事學理論來歸納夏宇詩有哪些規則。首先須解釋詩的確具有敘事性,但如何在詩中展現豐富的敘事性卻又不失詩質,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以為夏宇的確意識到敘事與詩質如何共處的問題,於是敘事觀點與敘事者、情節、敘事時間錯置三方面來找出夏宇詩的敘事規則,並驗證其詩裡的確兼具敘事與詩質。第五章在翻譯部分,夏宇的譯詩一直鮮少被評論者所重視,直到第五本詩集《粉紅色噪音》出版,詩集仿造翻譯詩的形式

,以投影片印製,再度引發極大迴響,論者們始關注到這部份。雖有幾篇評論討論此本詩集,但多屬於讀詩心得,至今未有人就翻譯本身來看待這些譯詩,因此筆者將之前夏宇散落的譯詩,同《粉紅色噪音》一併歸納討論,並兼以翻譯理論、字的肉體理論、聲學理論等作為研究方法,賦予夏宇譯詩新的解讀。末章則以論文題目「低限馬戲」作為基點,從兩個要點:「夏宇的低限主義」與「夏宇的馬戲目錄」來歸納本篇論文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