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左裕寫的 衍生性金融商品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義守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班 李建興所指導 張啟文的 國際金融風暴與信用評等之探討 (2009),提出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雙重確認機制、金融風險管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評等、次級房貸。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林恒志所指導 林懿君的 特殊目的信託及保護監督機制之研究—以金融資產證券法制為中心 (2009),提出因為有 金融資產證券化、次貸風暴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衍生性金融商品

為了解決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的問題,作者林左裕 這樣論述: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對投資者而言耳熟能詳,然在錯誤的時機投資、投資標的錯誤、或是過度以財務槓桿進行投資,往往讓投資者血本無歸,在美國次級房貸危機而引發的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中,更讓多數投資者感嘆投資獲利的困難度,其中對「連動債」或債權擔保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的投資者,此波風暴所導致的損失,尤為畢生之痛。對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教學者與學習者而言,亦是何等的珍貴的學習經驗。有鑑於此,本書自現金、債券、股票與不動產等常見之「現貨」,以及期貨、選擇權、交換契約、外幣及不動產與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設計、至各類不同商品之相關性與組合包裝(如結構

型商品等),進行全盤性之介紹與探討,期提供投資者在未來選擇投資標的及進行投資決策時,能達「運籌帷幄、彈無虛發」之境界。同時,也是非常適合做為技職體系及入門學習者的授課或自修教材。 作者簡介 林左裕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 專任教授.華視空中學院「期貨與選擇權」 主講教授?國際認證理財規劃師(CFP) 講座教授 學歷: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都市科學系不動產金融博士?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不動產與土地開發碩士 專業領域:不動產投資管理、不動產財務與金融、不動產與資產證券化、不動產估價、財務管理、金融市場、投資學、期貨與選

擇權等不動產與財金相關領域 著作:不動產投資管理(智勝)、期貨與選擇權(華視),及中英文學術與實務論文數十篇。 第01章 衍生性金融商品概論第02章 期貨市場導論第03章 遠期契約及期貨交易實務第04章 期貨之評價及應用第05章 選擇權簡介第06章 不同選擇權之組合分析第07章 選擇權之評價模式第08章 新奇選擇權第09章 選擇權市場實務第10章 交換契約第11章 與選擇權相關之衍生性金融商品第12章 不動產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

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期貨
#證券基金會

證基會為了要帶領民眾了解台灣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特別製作《期貨知多少》的節目,敘述各個時期影響期貨市場的大事件。

台灣期貨市場與時俱進,從夜盤交易、臺指選擇權到股票期貨,這一集我們來看台灣期貨交易所提供交易人新的交易選擇和產業風險管理工具。

00:00 開始
00:10 黑天鵝難預料 不確定性影響金融市場
00:21 疫情狂掃全球 全球經濟陷入愁雲慘霧
00:43 夜盤接軌國際 給交易人更多交易機會
01:13 台期國際化 期交所歐交所合作掛牌
02:12 交易時段延伸 期貨夜盤交易2017年上線
02:28 極佳避險功能 夜盤可避險及預測走勢
03:03 避險需求大增 2020年期貨交易量創新高
04:00 台期貨商品多 台指選擇權全球排名前5大
04:38 多種交易策略 台指選擇權操作彈性高
05:23 價格發現功能 股指期貨提供避險套利
06:06 接軌國際市場 期交所增國外期貨商品
06:51 小資族的首選 股期交易成本低槓桿大
07:06 定期定額標的 ETF商品掀投資新風潮
07:50 友善金融科技 金管會發布發展路徑圖
08:34 區塊鏈五特性 提升金融機構運作效率
09:38 集中結算機制 降店頭衍生性商品風險
10:46 期貨風險管理 部位達標準加收保證金
11:17 防胖手指害市 建置動態價格穩定措施
11:38 綠色金融行動 企業推動ESG策略優勢多
12:59 因應氣候變遷 期交所推台灣永續期貨
14:26 生技成為焦點 台灣生技期貨交投熱絡
15:40 建置綠色金融 金融相關資訊更趨明朗
16:03 掌握局勢變動 保護資產做好風險管控
16:25 結束

精彩回顧:
《期貨知多少#1》:台灣期貨兩大重擊事件-921地震、319事件
https://youtu.be/1ETTirghw8Q
《期貨知多少#2》:911恐怖攻擊、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對台灣期貨市場的影響與衝擊
https://youtu.be/ainiGDAJfNU

國際金融風暴與信用評等之探討

為了解決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的問題,作者張啟文 這樣論述:

2008年的國際金融風暴,大家都在談引暴點是在美國,而美國金融風暴的引暴點為美國次級房貸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因為大多數的投資人及大多數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他們對衍生性金融商品都不太了解,僅能看專業信評機構的評等來決定能不能買。美國嚴格規定,所有次級房貸衍生的金融商品發行時,需經過信用評等,所有的投信法人及金融機構,所投資購買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其信評都必需為BBB以上的評等。實際結果是信用評等機構面臨兩難的狀況:(1)在2004年及2005年信評機構大部份的收入,靠來自次級房貸的信評簽証(2)發債者可以從多家信評機構中,挑選最有利他們的來打交道,如果信評等級過低就不和他們做生意。針對信用評等的缺

失,本研究提出下列的改善建議,可使信評機制在金融市場上,不會再發生同樣的缺失:1.限制信評機構對同一集團的評等收入金額。2.信評人員需具備金融風險管理(FRM, Financial Risk Manager)證照。3.改由第三方機構收取評等費用。4.建立標準作業程序(SOP)。5.加重懲罰機制。6.建立雙重確認機制(Double Check)。

特殊目的信託及保護監督機制之研究—以金融資產證券法制為中心

為了解決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的問題,作者林懿君 這樣論述:

我國於2002年間借鏡美日國經驗制定公布「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架構式金融(Structured Finance),已成為金融機構調度資金之新管道。而在西元2007年正當全球股市一片熱絡之時,美國次級房貸市場(Subprime Mortgage)為市場投下一個震撼彈。以往常被世人借鏡的美國不動產市場發展及證券化經驗,轉眼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然而資產證券化之特色在於創造債權卻不欲長期持有,使得金融機構基於管理信用風險及追求資產流動性考量下,積極創造債權及轉移風險,並從中賺取報酬之金融創新財務工程。在資產證券化與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過度發行下,不僅將美國次級房貸商品銷售至全球,更因包裝過度

,再度膨脹了投資風險。因此原為單純的次級房貸違約率的上升,卻因而連動了全球整體金融市場的震盪,亦因投資人對過度包裝且複雜的金融商品不甚瞭解,而產生回贖的恐慌心理,更進一步加深次級房貸風暴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程度。是以,本文綜觀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中,仍有諸多缺漏規定,易使金融機構冒著「道德風險」進行高風險的放款或投資而影響金融市場整體之秩序,並可能產生引發次級風暴發生之根源加以探討,並嘗試提出建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