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文化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金門縣文化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雅儒寫的 蓮花再生的臺灣精神:林央敏的族群.地方.宗教書寫 和江柏煒的 「2021 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附光碟)[軟精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搜尋:金門縣府第1頁 TVBS新聞網也說明:金門 又傳水獺遭路殺縣府籲:熱區開慢點、金門縣府振興經濟,擴大內需、搶攻觀光財雙軌並行. ... 金門道路拓寬工程疑發現貝塚遺址文化局要求停工.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前衛 和金門縣政府文化局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 王廷宇所指導 曹緣的 神主牌流浪記:以澎湖生活博物館典藏文物及其原生村落的關係為例 (2021),提出金門縣文化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博物館、神主牌、脈絡化、去脈絡化、物質文化展示、地方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陳淳迪所指導 蔡育旻的 以服務設計思維藉由擴增實境優化古蹟街區遊歷的體驗─ 以金門後浦小鎮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金門後浦、服務設計、擴增實境、使用性評估、體驗價值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門縣文化局的解答。

最後網站金門村史獲台灣文獻館優等獎出版成果耀眼| 文化 - 中央社則補充:金門縣文化局 今天表示,「金門村史」今年再次獲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地方志書優等獎,這是村史連續5年獲獎,代表「金門村史」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門縣文化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蓮花再生的臺灣精神:林央敏的族群.地方.宗教書寫

為了解決金門縣文化局的問題,作者楊雅儒 這樣論述:

  出身嘉義太保的林央敏,為臺灣重要的本土文學作家、臺語文學理論建構者與臺灣民族運動推動者。他以《胭脂淚》為臺語文學留下第一部史詩作品,亦是臺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詩篇,另以《菩提相思經》立下最大部的臺語小說長篇里程碑。〈毋通嫌臺灣〉一詩經歷改編傳唱,更是一代臺灣人認同的代表作。   臺灣文學青年學者楊雅儒,長年研究臺灣小說中的宗教主題,以林央敏為研究對象,探究其生命經驗、文學作品、文學理論與宗教哲思,透過縝密的文本分析與訪談,剖析林央敏如何透過創作與評論,譜寫臺灣面對的苦難與尋求再生之路。本書為其數篇林央敏文學研究之集結,藉由族群歷史、宗教修辭、地方觀察等面向,呈現林央敏的

長短篇創作與文學、文化評論的思考與內涵,發掘其中宛如蓮花再生哪吒的臺灣精神。   ◎「火金姑台語文學基金」贊助出版  

金門縣文化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漂島記 』 吳衍震 個展
  
專訪藝術家: 吳衍震
  
  台灣,這個漂流於海洋間的叢爾島嶼,在氤氳水氣籠罩之下,茁壯生成的是怎麼樣的美麗故事與旖旎幻想?帶著肉片男孩展開長期的駐村環島計畫的吳衍震,踏過一座又一座鄉鎮部落,親身深入了解居民、環境、生態的點點滴滴,透過藝術家雙眼及心靈的觀察、關懷、反思,創作出一件又一件獨特的有趣作品;在田野調查中的現實景況和人文特色之外,更注入了迷人的幻想元素,將我們身處的島嶼化為一個又一個充滿奇想的神秘異境。在那裡,總是睜大著一對晶亮的無邪雙眼的肉片男孩以他卡通式的塗鴉風格與鮮豔的明亮色彩,引領觀者領略肉片男孩所見所聞、多采多姿的生活面貌。這位誕生於吳衍震筆下、帶著戲謔性質反諷,融合了黑暗及童心的可愛男孩,跋涉過鮮血淋漓、光怪陸離的現代社會,踏上清新寧靜的鄉村土
地,與蟲鳥為伴,走進大自然的懷抱。
  
藝術家簡介:吳衍震
學歷:
1991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陶瓷組
1999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西畫組
2011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駐村:
2013
新北市金瓜石黃金博物館秋季駐村樂活創藝家
新北市黃金博物館,新北市
2014
新北市金瓜石黃金博物館春夏季駐村樂活創藝家
新北市黃金博物館,新北市
新竹內灣好客好品希望工場駐村藝術家 好客好品希望工場,新竹
2015
埔里桃米紙教堂見學園區駐村藝術家,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南投
新農業共生計畫一心社區阿嫁婆咖啡築屋駐點藝術家,南投
中壢馬祖新村駐村藝術家,中壢馬祖新村,桃園
2016
南投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駐校藝術家,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南投,
南投仁愛鄉仁愛國中駐校藝術家,仁愛國中,南投
金門縣駐縣藝術家,金門縣文化局,金門
2017
苗栗縣三義駐村藝術家,苗栗
都蘭好的駐藝術家,都蘭,台東
cepo'者播藝術中心,大港口,花蓮
2018
礁溪晶泉丰旅駐館藝術家,宜蘭
草山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M畫廊 / M Gallery
展出日期:2018/06/06-30
開放時間:每日15:00-21:00(周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麗水街13巷7號(近東門站,永康街)

神主牌流浪記:以澎湖生活博物館典藏文物及其原生村落的關係為例

為了解決金門縣文化局的問題,作者曹緣 這樣論述:

本研究由澎湖生活博物館中的文物——神主牌觀察到一個祖先崇拜文物脫離原生村落移動至博物館的過程,來重新思考博物館文物的脈絡化、去脈絡化、再脈絡化與多重地方性的相互關係。神主牌不僅是華人社會崇敬祖先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也是具有禮教意義與社會組織內涵的宗族性質產物,因此通常被放置在家中的公媽廳或者祖厝中供奉。本研究中的顏氏神主牌,經歷了村落文物搜集計畫進入澎湖開拓館作為移民歷史的見證之物,後又被安置在澎湖生活博物館中的神明廳展示區域,作為祖宗祭祀的象徵之物。由祖先崇拜文物從村落到博物館的移動過程,我們看到顏氏神主牌脫離了原生村落、家族中的脈絡,進入文化局庫房進行編碼分類等去脈絡化的處理,繼而先後進入

澎湖開拓館、澎湖生活博物館進行再脈絡化的展示。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意義轉變過程,神主牌也成為我們理解村落與亞官僚體系之地方性,以及宗族觀點之跨村落地方性,這個澎湖多重地方性的切入點。本研究的重點在於,澎湖的多重地方性如何在博物館的場域轉換中被重新整理,神主牌這個「物」的生命史如何體現本地經驗的現代化過程與在地性的特點,最後將澎湖的地方性由傳統連結到與現代。

「2021 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附光碟)[軟精裝]

為了解決金門縣文化局的問題,作者江柏煒 這樣論述:

  本書為2021年12月分別在金門縣與桃園市舉辦之「跨境閩南‧文化連結:金門及桃園視角的全球過程與移民記憶」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書討論主題包含總論、文學語言與地景、宗教與民俗曲藝、風土文化及社會變遷,共計收錄30篇論文。

以服務設計思維藉由擴增實境優化古蹟街區遊歷的體驗─ 以金門後浦小鎮為例

為了解決金門縣文化局的問題,作者蔡育旻 這樣論述:

近年來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的進步,為古蹟觀光帶來全新的體驗。然而,甚少研究探討擴增實境對於古蹟景點及周邊商圈的使用性及體驗性。有鑑於臺灣地狹人稠的地理特性,景點與商圈往往比鄰而立,若能借重擴增實境的互動性與趣味性不僅可以打開古蹟文化的能見度,更能帶動整體的觀光發展。 因此,本研究從服務設計的觀點切入,以臺灣十大觀光小城之一的「金門後浦小鎮」為服務場域,探討應用擴增實境平台於古蹟景點與古蹟街區的使用性與體驗性。研究流程分為三階段。階段一:平台前測,透過「古朝金綻APP」的用戶前測、用戶訪談與專家訪談,界定用戶在操作流程的甜蜜點、痛點以及服務

缺口;階段二:平台優化,根據階段一挖掘痛點與服務缺口,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並優化平台;階段三:平台後測,透過用戶後測、用戶焦點團體訪談以及專家訪談,瞭解實驗組平台「i KINMEN」(優化後的古朝金綻APP)與對照組平台「金門行動旅服」,兩組平台的使用性與體驗性,對年輕族群旅遊後浦小鎮的影響。 本研究共計三項研究成果:一、在使用性評量方面,對照組平台「金門行動旅服」的「語音導覽」功能,因為簡便性的操作佔有優勢。二、在體驗性評量方面,實驗組平台「i KINMEN」的「AR闖關」與「AR必拍」功能,較能引發年輕族群在古蹟景點旅遊的趣味性。三、在擴增實境應用於觀光發展方面,建議將相鄰的古蹟景點與

周邊商圈型塑為古蹟園區的概念,不僅能豐富年輕族群的旅遊體驗,更能帶動當地整體的觀光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