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的行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關懷的行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米爾頓‧梅洛夫寫的 關懷的力量(經典改版) 和金鎮愛的 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給上班族的十種鍛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何謂生命關懷與如何關懷生命 - 個人網頁空間也說明:為與眾生之間,心態乃至行為的關聯、互動。透過關懷生命、關懷世界,便在生. 命世界搭起一個溫暖的、互助的網絡,使得活在變動、不安、困苦的世間或多或.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經濟新潮社 和究竟所出版 。

東方設計大學 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黃佳慧所指導 李淑珍的 運用繪本教學融入幼兒園品格教育之行為提升 -以關懷、尊重、責任、公德品格核心為例 (2020),提出關懷的行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繪本、品格教育、品格核心價值、教學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嶺東科技大學 流行設計系碩士班 紀立仁所指導 彭莘雅的 美髮沙龍店與快剪店消費者行為意向服務品質滿意度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快剪店、美髮沙龍店、服務品質、行為意向的重點而找出了 關懷的行為的解答。

最後網站由落實關懷談醫事人員感動服務 - 台灣護理管理學會則補充:醫事人員服務內涵除提供醫療行為外,. 亦重視服務態度,以病患需求設想、. 設計照護內涵與講究細節、記住病患. 名字、叮嚀疾病禁忌與生活習慣之調.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關懷的行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關懷的力量(經典改版)

為了解決關懷的行為的問題,作者米爾頓‧梅洛夫 這樣論述:

  很難得有一本書, 教我們如何真正關懷他人, 並且,找到人生的意義   父母關心孩子,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真正幫助他成長? 老師關心學生,但是要如何教導,引領他找到自己的路? 對於公司裡的同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常常忘了關懷…… 一般人忙碌了大半輩子,才幡然醒悟,我這一生為何而來?人生有沒有意義?   王浩威  作家、心理醫師 方志華  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鄭美里  社區大學人文社會學術課程講師 余德慧  前東華大學、慈濟大學教授 誠摯推薦   本書的作者米爾頓‧梅洛夫,是美國的哲學教授、作家。 他的這本小書《關懷的力量》,於1971年首度出版,是極少數

專門討論「關懷」這個概念的一本書。四十年來,本書深深影響了教育、醫療護理等領域,甚至一些企業人士也很推崇它。而本書的文字之美,也創造出一種讓人安心、反思的情境。 從近年來傳出許多教育問題、網路霸凌問題,不管是為人父母,當老師,或在家庭、公司裏,我們常常會忽略了關心他人的細微之處,而人又是最敏感的。或許這本充滿啟發的小書,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如何關心別人。 作者認為:關心一個人,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幫助對方成長和實現自我。比如說,一位父親關心他的小孩,他會尊重這個孩子是個獨立的存在,而且有成長的需求。他感覺到孩子需要他,並回應他的需求而去幫助他成長。但是,關懷並不是利用他人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關懷不是一種手段。 關懷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人會與他人產生聯繫,關係得以發展,而透過彼此信任,關係的品質會改善而且深化,友誼也會隨之出現。不論是父母關心他們的小孩、老師關心學生、心理治療師關心他的病人、或先生關心妻子,都具有同樣的模式。 然而,我們也會關心一個想法(idea)、一個理想(ideal)、或是我們所在的社區(community),就如同作家會關心他的著作、音樂家關心他的作品,這些也是關懷的行為,而具有同樣的模式。 關懷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裏,可以為他的價值觀和日常活動建立起秩序,因而他的生活會有一種穩定性出來,他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就定位」(in place),不會四處漂泊、沒有歸宿

。他能夠活出自己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能在這世界上找到歸宿,不是靠著征服、解釋、欣賞,而是透過關心別人,以及接受別人的關心。   專家好評…… 本書應該當作指定讀物……這本人生哲理的小書,探討人類所有活動中最實用、最核心、最合情理的面向。——《今日心理學》期刊(Psychology Today) 這本書是哲學寫作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率先探討道德哲學的基本課題,明確指出對集體思維與宗教的意涵,並闡明人們嚴肅思考的所有領域,唯有關切並深深關心某個課題的人,才能對它做出寶貴貢獻。梅洛夫教授用清晰、引人入勝的方式,讓讀者覺察跟這個重要事實相關的種種。——伯特(E. A. Burtt),美國科學史家、宗教

哲學家 不論是什麼年紀,只要是心智自由奔放的讀者,都會有所收穫。——《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這本書簡潔而且文字優美,它以最清晰的方式,探討所有學校必須處理的兩個問題:一是成年人在這樣的學校中所處地位的本質,以及他和學生的關係;還有,學生們想在學校教育中追求甚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在我讀過的所有探討幸福美滿和諧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幫助別人過這樣的生活的書當中,這本書是上上之作。我強烈推薦給成年人和學生。——約翰‧霍特(John Holt),美國知名教育家、作家,在家自學運動提倡者   對於關懷的種種說法 ……評量自我成長的標準,在於我能創造、成就對方以獨立的人格

成長的程度。——卡爾‧羅傑斯(Carl R. Rogers),美國心理學家、人本心理學大師 一位真正的父親必須是一個創造者,他要能創造出一個不依賴他便能成長茁壯,而不是用他的形象塑造出來的孩子。一位真正的父親必須是個藝術家,如果他試圖將孩子塑造成跟他一模一樣,就違背了人類的創造精神……。——齊爾布哥(Gregory Zilboorg),烏克蘭裔美國心理分析學家 一本書的生命就在字裏行間。一本書有它的律則,一段時間之後將成為你的創造物。你就像是個飼養馴服動物的主人。我經常為我對待小說的方式感到羞愧,我必須說,壞的不是小說,而是我。就像小說其實並不屬於我,而像是我養大的孩子。您瞧,我知道在我的小說

中有哪些地方是很美的,然而當我完成一部小說之後我常會領悟到,這些美好之處不會獲得讀者共鳴,換言之,我沒有成功地將它帶出來。說來奇怪,就好像我讓小說失望了,沒有盡到我應盡的義務。——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美國小說家、劇作家 我不想說得一副形而上的樣子,但是在繪畫時會有一段時期,那幅畫會自己提出一些要求,如果你不是對這點超級敏感的話,你知道,你可能就會毀了那幅畫。畫作顯然是有了生命一樣。——班‧夏恩(Ben Shahn),美國畫家 我們都想要被別人需要。我們不光是有需要,當我們被別人需要時,也會備受激勵。……當我們不被需要時,會感到惶惶不可終日,因為我們感覺「未完成」、「不完整

」,而唯有透過互相需要的關係,才得以完成。我們不僅會想要去尋找自己欠缺而且需要的,也會想要去找到那些需要我們的事物。——安德拉斯‧安吉亞爾(Andras Angyal),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 一個人唯有實現了他個人存在的具體意義,他才能實現他自己……一個人必須實現的意義乃是在他之上的,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意義治療法大師  

關懷的行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乾隆 #印章 #藝術史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9【動畫】廣告段落
02:09 一切都不是偶然!
02:49 眼光欠佳的大收藏家:愛新覺羅弘曆
03:21 當皇子的時候,明明就還客客氣氣的啊
04:14 乾隆有多少印章?
05:13 什麼?他蓋章是為了檔案管理?
06:03 最寶貝的收藏,上面會蓋什麼?
06:53 除了蓋章寫心得,乾隆還做了什麼?
07:37 最慘的案例:《快雪時晴帖》
08:25 學者對這些行為的評價
09:21 我們的觀點
10:33 問題
10:4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Elanor
|腳本:Elanor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邱士華〈博物館界的帝王、奇才,及其題跋狂──乾隆的書畫收藏癖大解密〉:https://bit.ly/37j8V8K
→鄧欣潔〈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前置評量規劃及施行〉,故宮文物月刊
→許媛婷〈乾隆皇帝的文青魂與品牌形象——側寫皇室圖書的出版與包裝〉,故宮文物月刊
→許媛婷〈取益在廣求——談乾隆皇帝的皇室收藏與整理編目〉,故宮文物月刊
→余佩瑾〈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簡介〉,故宮文物月刊
→蔣得莊〈乾隆皇帝收藏再思考〉
→何傳馨〈深心託毫素——乾隆皇帝的書法志業
→郭倉妙〈乾隆時期書畫藏品的典藏與維護
→樓秋華〈董誥與乾隆皇帝的代寫佳話——兼談書畫代筆〉
→故宮:快雪時晴帖:https://bit.ly/3rRMf9m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運用繪本教學融入幼兒園品格教育之行為提升 -以關懷、尊重、責任、公德品格核心為例

為了解決關懷的行為的問題,作者李淑珍 這樣論述:

品格教育為學齡前幼兒重要養成之時期,藉由繪本的分享與討論,輔以戲劇扮演與團體遊戲活動,以關懷、尊重、責任、公德等四項品格核心為主軸,探討經過繪本教學後,幼兒品格行為表現之提升。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公立國小附幼混齡班之大班幼生,進行為期八週之實際教學,運用八本有關品格核心的繪本,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研究中資料蒐集包括:教學省思、行為觀察記錄表、協同老師回饋單、學習單、好寶寶記錄表、品格行為前後測評量表、家長非正式訪談記錄表等。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幼兒在關懷的表現之進步:會主動關心班上人、事、物,會給予言語或行為支持、鼓勵、協助,會主動照顧弱勢的同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以善意回應。

二、幼兒在尊重的表現之進步:能專心聆聽別人說話,接納他人不同的想法與意見,能徵求對方同意,才拿取物品,與人相處和善有禮。三、幼兒在責任的表現之進步:做錯事情會認錯,不找藉口。盡自己的本份,把自己的事做好,做事有始有終,會完成自己所決定的事。四、幼兒在公德的表現之進步:會共同保持教室整潔,物歸原位,遵守班級規範,會做資源回收,能愛護公物,不隨意破壞。五、提升班級經營的效能:運用繪本教學,來提升幼兒品格行為的建立,班上透過繪本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受影響,營造出關懷、尊重、責任、公德團體氛圍,也提昇幼兒對班級的認同感與凝聚力。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未來教學者及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繪本融入幼兒品格教育之

參考。

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21世紀百大領袖金博士給上班族的十種鍛鍊

為了解決關懷的行為的問題,作者金鎮愛 這樣論述:

你,守住對自己的承諾了嗎? 說要好好學習,打開電視立刻就把決心拋在腦後了。 說要少吃多運動,聞到美食的香味就找了新的藉口。 說要準時上班,鬧鐘響了卻忍不住又賴了床。 為什麼,總是軟弱退縮,重複同樣的模式?   從痛苦折騰中進化吧!   不再後悔、不留遺憾,活出熱烈!   這一次,就對自己狠一點吧!   ★給工作與人生中不甘心的你!   「21世紀全球百大新世代領導者」金鎮愛博士,從魯蛇進化成強者的絕地生存鍛鍊!   ★YES24年度之書票選入圍,讀者好評不斷,持續再版!   壓力好大,做人好難,工作好累,好想一走了之……   覺得前途茫茫,覺得無足輕重,常常空虛寂寞,時時擔憂後悔……

  活著,就是無數次與小痛苦的對決!   痛苦不會消失,但跟自己拚了,駕馭痛苦的智慧就會越來越成熟!   所以,狠下心來對待自己吧,為時不晚!   狠心,就是「守住對自己的承諾」。   斬斷所有纏在身上的鎖鏈,忠於自我──   試著離開眾人,獨處;   試著擺脫每天習慣性認為該做的事情;   克服所有想毀掉自己的上癮、誘惑;   對自己許下承諾;   堅守對自己的承諾;   時時刻刻,真誠面對自己的心。   金鎮愛博士以犀利的忠告和指點,告訴我們壯大自我的務實鍛鍊法。   ■製造獨處時間和空間的方法   ■聰明對待壓力的方法   ■解讀時機的方法   ■做完全部工作的訣竅   ■善用認同

與批評的關注法則   ■化伴侶、敵人為「自己人」的方法   自我觀察是最關鍵的功夫!從十二道問題讀懂自己   ★讀者大讚「原來如此」,豁然開朗!   我覺得應該要選擇「適合自我生理條件」的工作。   能力有無來自訓練,個性好壞也可以適當調整;但屬於本性的生理特質,卻難以改變。   因為這是綜合遺傳因子、成長背景、性格、氣質、累積的知識和體驗,所形成的「生活習慣」。   透過以下十二道問題,除了可以觀察自己的生理特質與行為模式,用人之際,不管是職員面試、挑選專案夥伴,更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1  一天的時間會如何安排?   2  喜歡人還是喜歡物?   3  是否喜歡與人親近?   4 

對於追求金錢有什麼看法?   5  對於權力欲有什麼看法?   6  覺得一定要「有腦袋」?   7  什麼樣的瞬間會覺得快樂?   8  喜歡用眼睛看,還是喜歡動手做?   9  井井有條型,還是亂中有序型?   10  是急驚風,還是慢郎中?   11  會一心多用,還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12  十年後的我會如何度過一天?──摘自〈我是誰?我該做什麼?〉   作者簡介 金鎮愛 김진애   這個韓國人,不一樣。   她是《時代》雜誌所選出的「21世紀全球百大新世代領導者」中唯一的韓國人。   她是首爾工科大學的活傳說,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都市計畫博士。   她致力於「實務省

思」,以「正確成長的學習生態界」為夢想,   綽號為「能量金鎮愛」,因為工作時總是能量四溢、活力滿載。   1953年出生於首爾。1971年梨花女子高中畢業,1975年首爾大學建築系畢業。1978年首爾大學工學院建築系建築學碩士學位修畢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1987年以論文〈都市空間的民營化:公共計畫過程與民間影響力〉取得都市計畫環境設計學博士學位。   現在一邊經營「首爾論壇」公司,一邊經營「SF都市建築」事務所,主要負責都市規畫、設計開發、出版活動企畫。   著有《人為什麼要念書》《改變人生的建築課》《人生「出乎意料地」帥》《我的主題是人,我的專案是世界》《解讀都市的CEO》《

金鎮愛筆下的為人條件》等多部著作。 譯者簡介 游芯歆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歷史學碩士。從事韓國文學著作翻譯多年,譯有《情感的48種面貌》(究竟出版)等大量文學、非文學作品。   引言    我,何苦折磨自己? 1  想逃,能逃到哪裡去? 獨處時間、獨處空間的力量 與自己對決的黎明時分•與妨礙獨處的事物對抗•疏遠家庭的智慧•空間奢侈與時間奢侈•善用零碎時間的三大原則•對自己狠一點吧!•試著獨處!任其獨處! ──獨處,才能讓人有所成長。狠下心讓自己獨處看看吧!在孤獨與寂寞中,成長的新芽就此萌發。 2  壓力好大……只有我這麼辛苦嗎

? 將負面壓力轉換為正面壓力 偶爾也要嚎啕大哭•偶爾也要自己摸摸頭•為自己「小奢侈」「小造反」一下•紓解壓力的八種方法•埋首工作,壓力消失•不要自己硬撐,分工合作吧!•實在做不到,就放棄吧! ──試著迷路看看!不告訴任何人自己的行蹤,在路上盡情遊蕩。 3  工作進展不下去了,該如何突破瓶頸? 看準生活的節奏,時機的力學 「最糟紀念日」•何時該做?何時不該做•「夜貓」和「早鳥」•忙時與閒時的穿插原則•坐而思與起而行•主動告解與接受告解•「24小時」「一週」「一個月」「一年」「三年」「十年」的節奏•全盛期」「沉滯期」「空白期」「轉型期」「東山再起」,看準「時機」! ──踏著節拍而行,與力量共舞。

讓我們好好解讀那節奏吧! 4  要做的事情太多,該如何全做完? 發揮習慣的力量 「清理派」與「料理派」的差別•減輕負擔,一減再減•堅持使用「個人記事本」•處理事情先後順序的七大標準•消滅工作的六大竅門•將無法預料的變數納入考量的四種計畫•善用分類!分門別類後就能找到解決之道•養成打破舊習的習慣 ──原則只有一個:就是一減再減,確定什麼才是對自己最要緊的。 5  什麼事都做不好……我真的有能力嗎?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列出想做的與能做的事情•為五斗米折腰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成績太好反而選擇變少•在實務中學習是最好的•三種人挑戰你的好奇心・寓工作於玩樂,寓玩樂於工作•人人

都有社交恐懼症•有待加強才會更努力學習 ──對未來有更多成長空間的信念,造就了如今的我。 6  我是誰?我該做什麼? 從十二道問題讀懂自己 一天的時間如何安排?•喜歡「人」,還是喜歡「物」?•是否喜歡與人親近?•對於追求金錢有什麼看法?•對於權力欲有什麼看法?•覺得一定要「有腦袋」?•什麼樣的瞬間會覺得快樂?•喜歡用眼睛看,還是動手做?•「井井有條型」,還是「亂中有序型」?•是「急驚風」,還是「慢郎中」?•會一心多用,還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十年後的我會如何度過一天?•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找到命定的工作•做自己樂意的工作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特別存在,這多麼有意思啊! 7  想得到認同,該

怎麼做? 學習「關注的法則」 只有派得上用場時,才是獲得認同的「最佳時機」•有未來,才會受到關注•「附加實力」,也是一種實力•想得到認同,先認同別人•任何情況都該遵守禮儀•善用言語的分量與沉默的力量•不要在人前暴露自己的恐懼•遭人辱罵代表受到關注•學習批評與被批評的方法•越困難越要不為所動 ──終究會有機會證明自己對某個人來說是有用的。當「時機」到來,千萬要發揮真正的實力。 8  無足輕重的我,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讓世界繞著自己轉 世界沒了我依舊照常運作•沒有我,也就沒有了這個世界•「年度風雲男」「年度風雲女」•四十歲風華盛宴與半世紀饗宴•我的月曆,我的歷史•構思自己的主題專案•「狂喜」和

「宣洩」的美妙時刻•我喜歡自己的渺小,也喜歡自己的重要 ──我很渺小。但如此渺小的我,對我來說卻是獨一無二的全部。 9  好寂寞……有人可以依靠嗎? 把他們變成「自己人」 化伴侶為自己人•化父母、子女為自己人•化朋友為自己人•化身邊人和陌生人為自己人•化敵人為自己人•該信則信,該疑則疑•找不到友伴時•守住自己人 ──世上存在著無數的挫折,但「自己人」卻給我無比的勇氣。 10  真悲哀,人為何如此空虛? 感受來自內在的深度飢渴 傾聽身體發出的飢渴信號•頭腦飢渴時,人會瞬間成長•內心飢渴時,才能感受自己的存在•靈魂飢渴的我,才像個保有人性的人•感受悲哀的特別能力 ──能感受悲哀,是人類才具有的

獨特能力。 結語   就這麼狠心一次吧!   引言 我,何苦折磨自己?   你怎麼能那麼輕鬆愜意?   好像世上一點挫折都沒有,腦子裡從不存在「後悔」這兩個字,也沒什麼過失需要掩飾?   怎麼能那麼精力充沛?   怎麼能那麼專注在工作上?   怎麼能完成那麼多工作?      ……這些都是我常聽見的話。   才不是那麼回事。其實我跟大家根本沒兩樣──也會抱怨;也有壓力大得不得了、陷入瓶頸的時候;晚上胡思亂想輾轉反側;時時刻刻想逃避;為了得不到他人認同長吁短嘆;覺得被利用而討厭人情世故。常常孤單寂寞。有時還會不停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因此變得鬱鬱寡歡。   我也是一個

無法逃離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傷痛,如螻蟻般不堪一擊的人。   但是,為什麼沒人理解我呢?我的迷惘、痛苦、艱辛,為什麼得不到知音?難道是因為,我故意藏起脆弱模樣的關係嗎?難道是因為,我努力想讓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很強大?還是因為,我不想讓人識破我的迷惘,套上了偽裝?   理由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別人對我的內心世界一點也不在意。不管我有多痛苦、多煩惱,他們根本不想知道。是真的不知道,還是裝作不知道,或許各半,但源頭卻相同。他們眼中所看到的,只是我的話語、行為、經歷、工作態度、工作成果之類的「表象」而已。你覺得他們太冷眼旁觀?回頭看看自己吧!就會明白,其實你也是這樣對待他人的。   第二個理由

是:我終究也只能自己一個人痛苦。因為別人根本不關心我,我只能獨自承受內心的煎熬。懷疑、不安、自卑、傷感、委屈、恐懼、內疚、疲累、痛苦,我都只能一個人承受。「全都甩開吧!」「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沒關係啦!」「沒必要這樣,換個角度想就好。」「過段時間會慢慢好起來的。」不管別人怎麼說,還是一點用都沒有。痛苦只是短暫離開,不多時又回來。懷疑也終究不會消失。不知不覺間,又開始折騰起來……   只有我會這樣嗎?      然而,只有我會這樣嗎?只有我會受折磨嗎?這種想法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折磨。因為我會歸咎於自己太糊塗、太懶散、太愚蠢,才會變成如今這副模樣。   人生在世,如果能切切實實從經驗中記

取教訓,就能倖免於此。不只是我,幾乎所有人都在不自覺地糾結著。「弱者,你的名字是人類!」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那麼,我哪裡做錯了嗎?你什麼錯都沒有!自己給自己造成的痛苦,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痛苦有其本身的用處,在痛苦中,存在著成長的種子,存在著刺激和領悟。   痛苦讓我們睜大眼睛、張開耳朵;心跳加速、多思多想。痛苦是一種信號,證明我們活著,也促使我們活下去。痛苦的用處,可說至多至廣。   但就算痛苦的用途多多,卻也不能一直深陷其中,否則豈不是太愚蠢了嗎?這也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們活著難道不能少點痛苦?難道不能稍微「有點智慧地」,轉化成「更有用」的痛苦?即使免不了痛苦,也別重蹈覆轍,這

次能不能換成另一種痛苦來承受?   「放空心靈」「屏棄欲望」「擺脫煩惱」「都交到神的手上,都交給命運」這類建議有時能成為某種安慰,但卻無法培育出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生存下來的力量。冥想或祈禱,或許偶爾能讓我們的心靈平靜下來,一旦我們面臨人生中的無數選擇時,卻無法在每一個瞬間都給予我們判斷力、爆發力,以及選擇的標準。人所謂的成長,指的是在不知何時到來的痛苦中,一點一滴培養出守護自己並承受痛苦、駕馭痛苦的能力。我們究竟該如何培養這種能力,變得更成熟呢?   養成觀察痛苦型態的習慣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客觀看待自己的痛苦的習慣。當問題發生、難關當前,煩惱變多而難以抉擇、痛苦加倍的時候,就好

好觀察一下自己吧。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會自然而然變得「心細」,同時也學到「大氣」的方法。心細,意味著能擁有仔細觀察上下關連、前後因果,找出具體原因的能力。大氣,則代表著對一種現象不僅僅只看表面上的問題,而是透過對事情內部結構的理解,來規畫自己的對應方案。   不能一心細,就大氣不起來;泰然大氣,卻心細不了。對於痛苦,就是要做到既心細,又大氣。   有些人嘴裡一句:「這算不了什麼!」對自己的痛苦佯裝不知或乾脆漠視,認為這就是大氣。但當痛苦超越了某種限度之後,這些人就會面臨突然崩裂的危險。勉強硬撐之下,一不小心就徹底潰不成軍。「為什麼我這麼痛苦?」一個只會沉浸在痛苦中自怨自艾,或將痛苦歸咎到他

人身上的人,無可避免地會有很高的機率掉進痛苦的惡性循環中,整天只想著逃避現實,或對現實感到無力。   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細又大氣。對於自己的痛苦仔細觀察,再大氣地勾勒出其型態!這才是人生中必然該做的事情,以下四種習慣是我想大力推薦的。   (1)養成觀察自我的習慣。   每次覺得痛苦的時候,就試著仔細觀察自己的內心。自己既是觀察行為的主體,也是被觀察的對象。為什麼我感到痛苦?想法有了什麼改變?態度有了什麼不同?心是如何被傷害的?該怎麼做才能緩和下來?這次的痛苦與上次有什麼不同?仔細地省察這一切。為了累積經驗,最好能養成如此觀察的習慣。幾次經驗累積下來,就能看出所謂「情況變數」。不只開始能

看出是哪些變數在發生作用,還能在痛苦累積之前,就先知道事後療傷之法,研製專屬於自己的預防裝置。   (2)養成觀察並學習他人的習慣。   大家常說不要老看人眼色,但懂得看人眼色,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不僅是向他人學習,也是一種自我學習。因為每個人駕馭痛苦的方法雖然與我不同,卻各有千秋,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對我助益良多,在我做出行動與選擇的最後決定之前,是最好的參考對象。藉由觀察人群,好好學習他們的煩惱、脆弱、無知與智慧,這真的十分重要。再者,不只要能直接觀察,還要能間接觀察──多讀書、多看電影,多聆聽歷史和時事,這些都是向他人學習上重要的觀察行為。   (3)養成「傾訴」這種非常健康的習

慣。   向他人傾訴的行為,是將自己的想法、心理、選擇、意見、擔憂,宣洩而出的過程。痛苦如果能說出來,就不再是一種痛苦。宣洩痛苦,就能減輕痛苦的重量,在這過程中,也認清了自己的內在。只要有一個人就夠了,沒人規定傾訴的對象,必須限定是朋友、家人或伴侶。根據情況,傾訴的對象也有所不同。找到對象,坦白傾吐出自己的痛苦,這種行為就類似告解。天主教的告解儀式,用意在得到對所犯之罪的赦免。而俗世中的傾訴,則成了一個看清自己的過程,也是一種站在客觀立場來觀察自己行為的開始。寫日記、寫文章、寫書,都能成為一種傾訴的行為。   (4)養成勾勒痛苦型態的習慣。   經由上述過程,平靜地勾勒出自己痛苦的模樣。

藉由痛苦與反應的關係,想法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來發現自己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徵,感覺無所適從的時候,為何無所適從?感覺痛苦的時候,為何痛苦?為什麼有時幸福,有時不幸?事情進展何以順利,又何以失敗?錯失的是什麼,得到的又是什麼?然後就能逐漸看清什麼是該堅持的原則,什麼是該丟棄的成見。於是自己的感情模式、想法模式、行為模式、精神模式,就能全面被描繪出來。看清楚了自己的全貌之後,我們才能心甘情願地大氣以對。   生活,就是無數次與小痛苦的對決   當然,就算如此觀察自己、觀察他人,並且傾訴自我、看清自己,勾勒出自己的型態,將自己放在客觀的角度上看,也還是會不自覺地糾結,因為我們

依然不完美。但不管怎樣,已是大有助益。就算搖擺不定,也已經能找到重心;就算痛苦,也不再是消耗型的痛苦,而是已經啟動,轉化為成長型的痛苦了。   那麼,勾勒痛苦型態的習慣,對每個人都有幫助嗎?那是當然!外人看我,認為我堅定又強大,那是因為他們從我的行為中,感受到了某種穩重感與平衡感。就算無法顯露於外,至少為了維持內心的平衡,我也要努力變得心細又大氣。或許心細多少得看天性,但大氣卻能靠後天訓練。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在該如何駕馭與工作相關的痛苦方面,從中挑選了十個主題--(1)想逃避、(2)壓力大、(3)陷入瓶頸、(4)工作疲累、(5)總忍不住抱怨、(6)前途茫茫、(7)想獲得認同、(8)無

足輕重、(9)孤單寂寞、(10)悲傷痛苦。   這十個主題,或許算是程度比較輕微的,除此之外不知還有多少相較之下更疼、傷口更深的痛苦。一想到在人生和工作上頻繁出現的生離、死別、事故、疾病、挫折、背叛、歧視、貧困、暴力、犯罪、戰爭、分手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的遭遇,或許在痛苦的程度上根本算不了什麼。   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無數次與小痛苦的對決。有時甚至會因為傷心過度,而完全沉浸在痛苦中。打亂日常生活的種種痛苦,也在不知不覺間啃蝕著我們,讓我們身心俱疲,或是免疫力降低、倒楣連連、深陷挫折感中。重則導致精神崩潰,成了行屍走肉,遑遑不可終日,最後在深感無力之下徹底摧毀身心。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並堅強起來   當我們承認自己有多麼不完美、是多麼脆弱的存在時,或許就是我們探究自己為何折磨自己的開始。也可以說,這個步驟開始於:我們承認自己身上有缺點存在,承認自己對自己帶有偏見,還強迫自己認同這些偏見。我相信,這種對自我的「承認」,是建立堅強精神的基礎。   「媽媽的精神真強大!」這是我近來聽到的最佳讚美,而且這句稱讚還是來自與我最親近的人之一的我家老么。身處工作上、人際上、家庭上麻煩事不少的情況下,這是對我一貫所持態度的一種評價,所以我很開心。我知道,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我總認為,一個毫無問題發生的人生,不只不存在,也絕對缺乏樂趣,失去動機。關鍵不在

問題本身,而在於「對待問題的態度」。我的特性之一,凡事積極以對,就是出自這種想法。   本書以我的舊作《成長為人》一書為基礎寫成,剛開始動筆的時候,我才四十多歲,處於當時必須在無數問題中尋找生存之道的階段,而最重要的是,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時候。如今我重新修改這本書,已經歷盡風霜,身經百戰。生活上的痛苦因此減少了一點嗎?令人洩氣的是,非但與之前沒有太大差別,引發痛苦的社會性變數反而變得更加多樣化,也更為嚴重。我目睹著這一切,更覺心煩意亂。人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複雜,痛苦的型態隨之增多,強度也變大。人的意識受到啟發的同時,折磨自己的情況卻似乎也加劇。在此情況之下,希望寫這本書的我,和閱讀這本書

的讀者之間,能心有靈犀。   折磨自己的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寫著這本書的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為了生存而設的生活條件是什麼?   我在本質上的喜好又是什麼?   給自己下個定義吧!   我在私人方面的生活條件,也與多數上班族女性所遭遇的錯綜複雜情況沒什麼兩樣。要達到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簡直就跟走鋼索似的。教養兩個孩子,是豐富我人生的最好禮物,也是最艱辛的過程。身在典型的大家族裡,熙熙攘攘的婆家和娘家中,沒有一天風平浪靜。   我的工作,多少有點複雜,因為我選擇了一個他人不太會選擇的事業。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我並未踏入學校或研究所之類安定的制度圈裡,反而以自行創業,

走上了民間實務的道路。在我們的社會中,要經營一家小小的獨立公司,往來於挑戰與挫折、自尊心與受辱感、獨立心與從屬感荒誕交錯的情況中,必須不斷做出無數的選擇。   我在許多情況裡來來去去,一路生存下來。在各個類別、各種領域裡穿梭工作,可說嘗盡榮辱。我的主要領域是建築與都市計畫,與其他領域合作的趨向很強,不只在各種工程、藝術文化等範圍,和不動產、住宅政策、管理、經濟領域的人交流也不少。與國會議員、市議員、區議員、區政府、市政府、中央部會首長等政務官員的接觸也很多。   建築,在這個時代裡屬於民間主導的領域,而都市計畫,基本上則屬於政府主導的範圍。不僅是一般性的實務活動,對政策與制度改善大為關心的

我,在民間與政府之間往來,甚至到了最後,還直接擔任過國會議員。   我也曾經在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裡來來去去。我的工作夥伴和同事們,基本上全是男性,可說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程度。與男性們近距離接觸的結果,有時也常失望到憎恨的地步。因為有太多男人跳脫不出食物鏈的羈絆,或是過於唯利是圖。但是,透過這些經驗,我才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在我們的社會裡,男人們出於半推半就戴上的社會枷鎖的重量,以及他們的悲歡。我們社會中根深柢固的父權文化,成了不僅壓迫著女人,也同樣壓迫著男人的一種機制。   無論如何,我總歸是個女人,有時雖然也會聽到人家說我是「男人婆」,或是「比男人更像男人的女人」之類的批評,但我從來沒忘記

過自己是個女人。在我們的社會中,身為女人,雖然對現實中所受到的歧視與壓迫十分在意,但如果還有下輩子,我還是要當女人。「女人味」是我最讚揚的,女性特有的包容態度、充滿人性的面貌、看世界的溫暖眼神、關懷的行為、分享的意願,這些特質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女人味。我相信,在社會上受到歧視的女性,反而會為了人性的理想,堅守到底。   我是個「取向多變」的人,極端外向的同時,也極端內向。屬於行動派的同時,也屬於思想派。雖然情感十分發達,但也受過徹底的邏輯訓練,樂於在熱情與冷靜之間游移。我是一個一心多用的典型「多重角色扮演者」,樂於承認自己是「工作狂」,同時也是「玩樂狂」,幾乎是工作與玩樂不分,私底下也喜歡

玩。   在本書的最後也會提到,我的心中當然也有過不去的門檻、好不了的傷痛。像是一種情結,一種心靈上的創傷,或是一種強迫症。對於「歧視」,我高度敏感,因為從小我就飽受歧視,得不到完全的尊重,因此我不斷奮鬥,想要賦予微不足道的自己某種意義。「獨立」與「自尊」,是推動我的力量。「只有獨立才有活路」的想法,以及「想維持自尊」的渴望,雖然時而深深折磨著我,但仍舊是守護我的一股力量。我對不法、貪腐、欺瞞、舞弊、不合理、違規、圖利,反應極端激烈的原因,也是出於那些事情妨礙了我對獨立與自尊的維護,甚至動搖根本。   我等於是從一個眾人不看好的小孩,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備受期許的大人。小時候我所得到的評語通

常是「害羞的孩子」「羞怯柔弱的孩子」「懦弱的孩子」「不愛笑的孩子」「過於嚴肅的孩子」「凡事太過認真的孩子」之類的。成了大人以後,我常聽到的是「愉快的人」「愛笑的人」「堅強的精神」「充足的體力」「爽直的風格」「有分量的專家」「有信念的政治家」「對理念毫不猶豫發言的人」這類的稱讚。但我心中,卻始終留有小時候的模樣。   當他人認為我很強大時,其實我在心裡正安撫著脆弱的自己;當別人鼓譟著說我是成功人士時,我努力讓自己不要當真;當別人將我歸類到擅長學習、成績斐然的人時,我煩惱自己為何讀書;當別人說:「妳做的已經夠多了。」我仍舊懷抱著腳踏實地的夢想。   回顧過去,我的自尊心,才是折磨我自己的最根本

原因,至今依然。即使如此,難道我就可以拋棄自尊嗎?這是我萬萬做不到的事情。我的工作狂性格,給了我成就,也給了我快樂,但也是造成我疲累不堪的主要原因。就算如此,我難道會放棄工作嗎?完全不可能!我的獨立個性,是我行為的根本,也是使我活得辛苦的主因。那麼,我會放棄獨立個性嗎?那也是絕對做不到的。   以深具意義的折磨來強大自己!   折磨我的,其實是我自己!這本書正是想從這個重點切入。   折磨自己是不對的嗎?並非如此!那麼要繼續折磨自己嗎?當然!但是,難道非得繼續折磨才行嗎?那倒不是!痛苦不會消失,但駕馭痛苦的智慧卻會越來越成熟。那麼,該如何培養智慧呢?就是要好好觀察自己的痛苦,勾勒出痛苦的

型態來,才能化折磨為自強。   深陷痛苦,才會致力去消除痛苦。讓我們集中思考「為什麼我會痛苦?能不能將這份痛苦變得有意義?」沒有痛苦的人,反而是最有問題的人。只要不是反社會人士、有暴力傾向的人,所有人都對自己抱持懷疑心態,因此才會折磨自己。自我意識,是讓人活得像個人的原動力,而痛苦則是表露出來的現象。   面對各種痛苦,我們有時卑怯,有時想逃避,有時想眼不見為淨,但最終還是得直接面對,還是得找出深層原因一決勝負,同時也必須將此轉化為深具意義的痛苦。培育這份力量,也是自己該做的事情。所以,讓我們既心細又大氣,自立自強!   於人類都市學園 二○一四年七月 結語 就這麼狠心一次吧   當

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各種壓力、挫折感、瓶頸、疲勞、不安、自責、委屈、冷落、孤單、悲哀紛紛湧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嘆人生為何如此孤獨寂寞。然而在寫書的過程中,我才再次領悟,這一切的痛苦其實都是我自己造成的。為什麼我要折磨自己呢?書寫完之後,我也鬆了一口氣,就像把自己的痛苦全都在書中宣洩一空,也像找到了克服那些痛苦的祕訣,我又能再度狠心對待自己似的。   「狠心一次吧!只要能狠得下心來一次,以後隨時都能狠心對待自己」。狠心的意思,究竟是什麼?解釋遍布在本書內容的各個角落中,這裡就做個總結。   「狠心」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遵守對自己的承諾」。說得仔細一點,就是「斬斷一切纏繞在自己身上的鎖鏈

,唯獨忠於自我」。若以更條理分明的方式來解釋的話,第一層意思是「嘗試離開眾人獨處」,第二層意思是「擺脫每天習慣性認為該做的事情」,第三層意思是「克服所有想毀掉自己的誘惑」,第四層意思是「對自己許下承諾」,第五層意思是「遵守對自己的承諾」,第六層意思是「藉此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你也可以自己為狠心下定義!   「狠心」在韓文裡用「毒」字來表示,「毒」用不好會致命,用得好就成了「藥」,因此狠心要像「用藥」一般。然而,別忘了「是藥三分毒」,千萬得小心使用。所以必須選好時機,選好內容。就想成用好藥,好好地狠下心來!   心細又大氣地狠心對待自己吧!在領悟自己的痛苦、認識警訊、承認痛苦的存在、掌握痛

苦的原因上,必須極端心細,唯有心細,才能將我們從痛苦中拯救出來。同時,在駕馭痛苦的時候,必須極端大氣,承認大多數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接受自己的缺點,喜愛自己的不完美,同時也將之化為另一次成長的痛苦。痛苦不會消失,但我們駕馭痛苦的智慧卻會越來越成熟。   就這麼狠心一次吧!這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次經驗!   1  想逃,要逃到哪裡去? 啊,我好想逃! 真想一走了之,擺脫這個枷鎖。 但能逃到哪裡去? 為什麼要過這麼緊張的生活? 能不能就這樣放下一切,遠走高飛? 我們都在心裡這樣吶喊過。總是莫名有種被驅趕的緊張,壓力從四面八方一擁而上,讓人喘不過氣來,只想狠狠甩脫,恨不得放聲狂吼。 只要是上班

族,生活就會有如松鼠跑滾輪一般,過得很鬱悶。家庭主婦在家裡也同樣腳步匆忙,為了「做不完的瑣事」疲累不堪。就算是身居高位的CEO,或是在「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公司裡工作的上班族,甚至是已經獲得終身職的教授們,也不見得就輕鬆。所有人還是必須在激烈的競爭中如臨大敵,在永無止境的壓抑下煎熬。 即使還沒有衝動到自殺的地步,但可能也有乾脆丟出辭呈、在離婚協議書上蓋章、回鄉下種田,或乾脆移民一走了之的想法。對圍繞在自己身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感到厭倦,陷入了心中熱情一點不剩、好奇心一絲不存、全身精力燃燒殆盡的狀態。總而言之,就是到了一種精疲力竭的地步。唯一的念頭只有:「不離開這裡不行!」 所謂的日常生活,

真是一種令人不敢恭維的現象。每天非「持續」不可,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壓迫。再加上不斷重複,實在令人生厭。不管是誰,都會突然有種被套上薛西弗斯(譯注:希臘神話中被懲罰永無止境推著大石上山的人)枷鎖的感覺。一整天辛苦地推著沉重的大石頭,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到了晚上,石頭卻又滾回山腳下去,第二天一早,又得重新推著石頭,走上登山路。這就是人類再怎麼心不甘情不願,也無可奈何的寫照。大石一日重於一日,隨著資歷漸深,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日漸複雜。在社會上站穩腳步,獲得他人越來越多肯定,並且有了家庭,孩子慢慢成長,學識日益淵博,受到的期許也變得更大。這時候,一個人必須背負的石頭,也會越來越大。 於是突然之間,就會

浮起想卸下這個重複無休止的日常枷鎖、亡命天涯的念頭。驀然發現,其實自己早就已經想方設法伺機逃跑,也早就在腦子裡想像了各種逃亡的方式時,你或許會大吃一驚也說不定。那麼,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獨處時間、獨處空間的力量 「該逃的時候,就逃吧!」 這個答案很簡單,但要做起來可不容易。

美髮沙龍店與快剪店消費者行為意向服務品質滿意度研究

為了解決關懷的行為的問題,作者彭莘雅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消費者對快速剪髮店及美髮沙龍店的服務品質滿意度與消費行為意向的現況,以及分析是否有顯著不同、是否有顯著差異情形、是否有顯著相關聯、是否有顯著的影響。在了解消費者各項需求服務品質滿意度與行為意向的前提下,讓美髮業兼具品質,進而對美髮業者有所助益,以便對未來服務品質缺失的服務型態予以改善建議。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法,針對中部地區(含台中市、彰化地區、雲林地區、南投地區)18歲以上,且都有體驗過美髮沙龍店及快速剪店的消費者為主要研究樣本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採李克特氏五點量表,總共發放問卷500份;網路問卷發放250份,回收197份有效問卷,53份無效問卷;紙本問卷發放250

份,回收203份有效問卷,47份無效問卷,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00份,無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80%。採取Windows for SPSS 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依序採用描述統計分析、信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相關性分析以及複迴歸分析,研究探討服務品質與行為意向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一、不同性別、婚姻、年齡、學歷、職業、月收入、居住地點的消費者在服務品 質滿意度與行為意向上有顯著差異。二、H1、H2:消費者對快速剪髮店及美髮沙龍店的服務品質滿意度與行為意向有顯著差異。三、H3、H4:不同背景的消費者對快速剪髮店及美髮沙龍店的服務品質滿意度有顯著差

異。 H5、H6:不同背景的消費者對快速剪髮店及美髮沙龍店的消費行為意向有 顯著差異 。四、H7:快速剪髮店及美髮沙龍店服務品質滿意度對行為意向有顯著相關聯。五、H8:快速剪髮店服務品質滿意度會顯著提升消費者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六、H8:美髮沙龍店服務品質滿意度會顯著提升消費者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 整體而言,美髮店的顧客較注重關懷的行為意向,而快剪店的顧客則更重視實質上的效益,也就是有形、可靠跟保證的部分,兩者的客群在重視的意向上仍有些許不同。根據研究結果進而提出具體之建議,冀期能夠提供美髮業之應用及學術進一步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