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 抽水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國立嘉義大學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研究所 陳文俊所指導 陳維珊的 嘉義市治水評估檢討 (2021),提出防洪 抽水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患治理、氣候變遷、出流管制、嘉義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陳昭榮所指導 呂庭漢的 應用智慧型演算法建立水位預測及防洪抽水站最佳操作策略 (2021),提出因為有 智慧型演算法、神經網路、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隨機森林演算法、還原內水位預測、水位預測、抽水站、抽水機流量、智慧型抽水站、模糊控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防洪 抽水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防洪 抽水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防洪 抽水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21/09/10
☔市府團隊嚴加做好防颱準備:

消防局已落實各項防汛裝備器材整備及救災戰力部署。
環保局除平日維護外,這幾天也再加強排水口落葉與垃圾清除的預防性清疏。
水利局針對本市134台移動抽水機、82處抽水截流站、13處車行地下道及586門水閘門等防洪設施,已完成測試運轉與檢整作業。

民政局、原民會及區公所,則會隨時掌握土石流紅黃色警戒發布情形,社會局、警察局及消防局協助執行避難疏散及收容安置工作。

嘉義市治水評估檢討

為了解決防洪 抽水機的問題,作者陳維珊 這樣論述:

嘉義市位於臺灣西南部,早期嘉義市於颱風豪雨時市區常釀淹水狀況,造成市區經濟發展及民眾生命財產之威脅,歷年來在中央各期治水策略之指導與治理下,市區之淹水情形已獲得明顯之改善,市區持續發展造成透水面積減少及極端水文事件之威脅下,造成市區仍有部分地區有淹水災況,且過去非淹水部分地點於短延時強降雨時發生浸淹情形。此顯示嘉義市治水策略仍有再精進之需要,本文藉由盤點嘉義市歷年淹水地點,歷年治理工程,投入經費、相關監測設備預警系統等工程、非工程並綜合檢討,再藉問卷調查訪談嘉義市部分對治水了解之公部門及顧問公司人員,探討市府治水政策之狀況,在生態環境維護意識高漲之今日,以硬體工程治理水患已非最佳方式,為結合

市區水岸都市之發展,除配合目前中央全力推動水環境治理概念,公私部門於開發時利用設計手段,融入出流管制、逕流分攤之建設方式,另外應檢討目前建置之各項水情監控設備,達到智慧監測與淹水模擬與預警之整合作業,另外為調解氣候變遷帶來之威脅,應善用各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防颱志工協助各社區之水患自主防災與應變能力,並提升各社區水患之韌性度,如此將可使嘉義市有在氣候變遷衝擊下,可達到與水共生,與水共源…之願景。

應用智慧型演算法建立水位預測及防洪抽水站最佳操作策略

為了解決防洪 抽水機的問題,作者呂庭漢 這樣論述:

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使得短延時強降雨發生機率難以預判,本研究係以臺灣2012~2019年部分颱風作為研究事件,並以新北市板橋區湳仔溝抽水站作為研究對象,目標係利用智慧型控制達成最佳操作模式,本研究主要分為「操作歷程預測系統」、「抽水機模糊控制系統」進行抽水機之智慧型控制研擬、比較。「操作歷程預測系統」主要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BPNN)、隨機森林演算法(RF)學習人為操作,該系統中包含還原內水位預測系統、外水位預測系統、抽水機流量轉換系統,研究顯示當進行未來10~60分鐘預測時隨機森林演算法(RF)較類神經網路(BPNN)更能有效進行人為操作歷程預測模擬,且有不錯的預測準確性,因人為操作以過去

的紀錄顯示能極高機率達到不淹水之目的,「操作歷程預測系統」應能提供站員做為抽水機控制參考依據甚至未來直接進行抽水機控制。「抽水機模糊控制系統」使用模糊控制方式控制12部抽水機組,以目前時刻雨量、1小時內累計雨量、參考內水位差值等3項因子作為模糊控制輸入模糊規則庫中,並以抽水量作為模糊控制輸出值,藉由隨機森林所建構的內水位推算系統輸出當下內水位值進行水位控制,經研究顯示當模糊控制系統參考內水位值為1.6m時能夠獲得相比於人為操作「內水位控制能力更佳、抽水機操作啟閉次數更低、抽水機操作總運轉時間更短」之成果。本研究於蘇拉、蘇力、杜鵑、蘇迪勒、梅姬、利奇馬颱風事件使用模糊控制進行湳仔溝抽水站內12部

抽水機組控制,證明是可行的方法且操作能力優於抽水站人員操作效果,但因受限於抽水站之實際設備較為老舊無法直接進行智慧控制,倘若未來設備已更新為可電控操作之系統,認為「抽水機模糊控制系統」相較於「操作歷程預測系統」在抽水機控制上更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