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時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6月23日(四) - 財團法人台灣食品產業策進會也說明:凡全程參加者,將核發8小時衛生講習時數,請學員務必準時簽到及簽退。 · 本次核發之衛生講習時數將直接進行線上登錄【食品衛生安全課程資訊管理系統】。 · 報名線上直播學員 ...

康寧大學 食品餐飲管理研究所 鄭信男所指導 邱水順的 台灣高中職餐飲科學生洗手行為之研究 (2011),提出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時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PRECEDE模式、餐飲科、洗手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立德大學 食品餐飲管理研究所 鄭信男所指導 張簡俊杰的 運用PRECEDE模式探討影響學校午餐從業人員洗手行為之多重因素 (2009),提出因為有 洗手、餐飲從業人員、PRECEDE模式、學校午餐的重點而找出了 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時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108年延平鄉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則補充:108年延平鄉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 一、時間:108年06月12日星期三上午9時至17時. 二、地點:臺東縣延平鄉公所二樓會議室. 三、時數:8小時. 四、招收人數:30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時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高中職餐飲科學生洗手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時數的問題,作者邱水順 這樣論述:

隨著都市人生活型態的轉變,雙薪家庭日益增多,由於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在外用餐成為一種趨勢,餐飲科畢業學生在飲食衛生安全管理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考慮本研究所探討變項後,採用PRECEDE模式作為發展研究架構的依據,並將重點集中於行為和環境、教育和組織等因素上製成問卷量表,問卷量表經分析結果後之Cronbach’s α均為0.720以上,表示本問卷量表信度良好;效度方面,透過KMO取樣適切性檢定其值為0.73以上,表示資料抽樣屬於極佳的;另從球形檢定其卡方值均達顯著水準,表示本研究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本研究採叢集抽樣法取有效問卷560份(有效回收率97%),利用各種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

如下:1.餐飲科學生在知識方面以考慮衛生、飾物摘下與帶戒指易影響洗手效果最為清楚,其次是中毒機率、保護自己、戴手套、洗手無關等等知識的了解;餐飲科學生在態度上是消極的,但信念是清楚的,由此可知餐飲科學生之洗手知識與態度仍須提升。餐飲科學生之洗手設備與規範上是屬認同偏低;學生在受學校老師與同儕之支持度是屬偏低的。餐飲科學生洗手行為在自我要求方面有較高的行動力,但其洗手行為較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沒洗手。學校在使能、增強與行動因素方面仍須強化改善。2.本研究顯示性別對餐飲科學生洗手行為,在考慮衛生、是必要的、是無聊的、準備足夠、獎懲制度、老師洗手行為及太遠沒洗手等項目達顯著水準(p

運用PRECEDE模式探討影響學校午餐從業人員洗手行為之多重因素

為了解決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講習時數的問題,作者張簡俊杰 這樣論述: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再加上自民國43年開始推動的學校營養午餐,現在大多數國小學生都在學校食用午餐。但根據行政院衛生署1999至2008近十年來的統計,每年在「學校」發生食物中毒患者平均高達1,813人,學校午餐擔負許多莘莘學子的用餐安全,學校午餐衛生問題不容忽視。餐飲從業人員的個人衛生是食品衛生的基本需求,工作人員手部不潔是污染食物的主要因素,不潔的雙手會輕易的把病菌帶到食物中,而適當的洗手不僅是醫學上預防感染的實務基礎,也是餐飲業預防致病菌散佈的主要關鍵。綜言之,手部的清潔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重要關鍵。本研究以台南縣、市國小自辦學校午餐的廚房從業人員為對象,採具有系統化及整體性的PRECEDE模

式為研究架構,探討個人基本屬性、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始能因素(Enabling factors)及增強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對洗手行為的關係及影響。本研究以叢集抽樣法取得有效問卷306份,利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發現:洗手知識中等 (得分率62.71%)、正向洗手態度良好(得分率87.69%)、正向洗手信念良好 ( 得分率87.65% )、洗手設備完善 (得分率84.58%)、洗手規範中等(得分率61.11%)、主管或同事的支持洗手程度良好

(85. 98%)、主管或同事的回饋程度良好(得分率82.89%)、洗手行為表現良好(得分率90.53%)。洗手行為與洗手知識、洗手態度、洗手信念、洗手設備、洗手規範、主管或同事的支持與主管或同事的回饋等變項呈現顯著性正相關。最佳迴歸模式包含洗手信念、洗手態度、主管或同事的支持、是否具有烹調相關的技術士證照等四個變項,可以聯合解釋洗手行為42.2%的變異量。研究建議,規劃改善洗手計畫須多方面考量,在傾向因素上應:加強微生物的知識、張貼及發放文宣、將手部衛生知識列入技術士考試內容及衛生講習課程、教育人員了解洗手的重要性並養成洗手習慣;在始能因素上應:設置完善且舒適的洗手設備;在增強因素上:主管應

鼓勵洗手、同事間應互相支持洗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