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華之丘59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長庚科技大學 林口校區護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素惠所指導 侯名娟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自我管理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2020),提出馥華之丘59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行為、疲憊。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葉鍵得所指導 戴光宇的 現代國語一字多音音證及分類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多音字、多音字系統分類法、增音辨義、約定習讀、聲調不同區分詞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馥華之丘59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馥華之丘59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自我管理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馥華之丘591的問題,作者侯名娟 這樣論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全球具有高度盛行率、發病率以及死亡率。COPD主要症狀除呼吸困難外,疲憊亦為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將影響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功能。而自我管理行為意指患者能積極參與疾病管理的技能,學習所需之知識與自我照顧技巧,並做為健康行為改變的指引。目前國內外對於COPD患者疲憊與自我管理行為實證相關研究仍較欠缺;研究結果也顯示自我管理行為對改善COPD患者的疲憊的成效仍尚無定論。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之基本屬性、疾病特性、疲憊與自我管理行為之

差異性、相關性,以及自我管理行為之預測因子。研究採描述性及相關性研究設計,並採方便取樣,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於北部某醫學中心胸腔內科門診,針對符合條件之患者進行收案,共158位完整填答研究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基本資料表、台灣版曼徹斯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疲憊量表(MCFS)、COPD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及修正版伯格呼吸困難量表(MBS)。所得資料以SPSS 2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p值 .05判斷是否達統計上之顯著意義。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版曼徹斯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疲憊量表中,個案平均得分為68.18 (SD = 23)。三個分量表每題平均得分,分別為「生理性疲憊」2.

65 (SD = 0.92)、「認知性疲憊」2.62 (SD = 0.89)、「心理社會性疲憊」2.3 (SD = 0.85),研究樣本以生理性疲憊為最高,而心理社會性疲憊為最低。而COPD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平均得分為69.48 (SD = 10.13)。五個分量表每題平均得分,分別為「症狀處理」3.67 (SD = 0.68)、「活動與運動調整」3.26 (SD = 0.78)、「環境控制」3.40 (SD = 0.78)、「心理調適」3.53 (SD = 0.69)以及「生活保健」3.46 (SD = 0.57),研究樣本以症狀處理為最高,而活動與運動調整為最低。差異性方面,經獨立樣本t檢定

(Independent t-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發現,教育程度、居家用氧情形、每月收入狀況及性別等變項,與自我管理行為達顯著差異。 連續變項以皮爾森相關係數(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後,顯示呼吸困難程度、COPD評估測試(CAT)以及疲憊等變項均與自我管理行為具相關性。 最後,為了解自我管理行為之預測因子,以階層迴歸分析了解基本屬性、疾病特性、疲憊與自我管理行為之預測性。第一階層之基本屬性(性別、教育程度、每月收入狀況)對自我管理之解釋力達顯著水準,顯示基本屬性可解釋自我管理行為之變異量的16%。第二

階段加入疾病特性(居家用氧情形、有無其他慢性病、呼吸困難程度、COPD評估測試及疲憊)後,使全體模組解釋力達19%,顯示教育程度、每月收入狀況及呼吸困難程度對自我管理行為具顯著解釋力,亦即教育程度為國中及專科(含)以上、呼吸困難程度越低、每月無收入比收入為25001~45000及45001以上者,其自我管理行為越好。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醫護人員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自我管理行為之現況及其預測因子,提供未來發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計畫之參考。

現代國語一字多音音證及分類研究

為了解決馥華之丘591的問題,作者戴光宇 這樣論述:

本文以《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初稿》、《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及《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三者之交集篩選出852個多音字,然後分析每字所有分音的中古音到國語演變情形及各分音代表的詞義。為瞭解為何一字除一音外還有其他分音,故每字擇定一「常用音」做為比較基準,觀察除「常用音」外的其他分音所呈現之作用,再將各分音依其作用歸入本研究提出之「多音字系統分類法」。從歷史角度分析並觀察這些增分音的特性,得出如下結果:(1)不論是上古到中古,或中古到近現代時期,皆以「僅聲調不同」為多音字增分音最多的使用方式;(2)以「語音」為區別增分音作用中,「約定習讀」分類項由上古到現代有上升趨勢,顯示社會「約定俗成」的語音現象有

漸增情形;(3)「通假義音」分類項,由上古到現代為下降趨勢,顯示「通假字」因教育文化發展,不再隨意使用;(4)以「語法」為區別增分音作用者,以「名詞轉動詞」及「動詞轉名詞」數量最多,且使用「僅聲調不同」方式為主;(5)上古流傳至今仍為常用字者近百分之七十左右,顯示多音字在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再就本研究「多音字系統分類法」呈現情形來看,結果如下:(1)作用區別以「詞義」之不同為最多,約占百分之八十七,「語音」與「語法」區別則二者相當,皆約占百分之六左右;(2)「約定習讀」分類之數量為「語音」區別作用中占最多數,「假借義音」分類之數量為「詞義」區別作用中占最多數,「動詞轉詞性」為「語法」區別作用中占

最多數;(3)「特定名稱」之數量為「假借義音」中之最多數,「聲符相代」之數量為「通假義音」中之最多數,「動詞用為名詞」之數量為「動詞轉詞性」中之最多數。依研究結果,建議如下:(1)設置多音字專屬學習網站,使多音字的學習得以普及化、資訊化,更易推動語文教育、統一讀音標準;(2)分級製定多音字,讓學習分層、循序漸進於各教育階段,以收漸進且實用功效;(3)研究發現「僅聲調不同」為多音字增分音最多使用方式,故學習多音字可先從此處著手;(4)「特定名稱」類別之多音字為數不少,修訂時可考慮刪修合併有關此類增分音;(5)本研究因僅篩選《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初稿》所有多音字及《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和《重編國語辭

典修訂本》交集之部分多音字,日後可朝更加全面性、廣泛性的多音字材料研究,以求完善;(6)製訂一部連續性、完整性的多音字各時代歷史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