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翠華寫的 法律與生活 和山田泰司的 不存在的3億人:漂流、貧困、難以翻身,中國農民工的掙扎與悲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婦女二度就業發展協會高雄- 日本打工度假最佳解答-20200712也說明:而後敏納路VENALA 高雄找工作二度就業,二度就業工作職缺列表-1111南台灣提供高雄、台南二度就業、中高齡求職最新工作機會,經驗不拘,為您打造友善求職環境,將您寶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研究所 周玟琪所指導 李翎華的 企業運用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之導入過程分析 (2021),提出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適性工作安排、高齡社會。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趙莉芬所指導 鄒季蓉的 探討鄉村中高齡慢性病患者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資訊科技健康照護系統、科技接受模式、鄉村、慢性病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的解答。

最後網站二度就業中高齡婦女最怕這事「全力以婦」計畫人數超預期則補充:其實有不少女性結婚生子後中斷工作,如今想重返職場,會因年紀或是體力,或是有其他牽絆,甚至是不知道要做什麼,造成「回不去」的狀況。高雄市政府勞工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律與生活

為了解決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的問題,作者馬翠華 這樣論述:

  本書內容淺顯易懂,各章均有豐富且生活化的案例,引導讀者以最簡單、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了解法律對生活各種層面的影響,適合做為大專院校法律通識課程教材。   全書共有11章,第1章介紹憲法,第2到4章闡述行政法、刑事法、民事法,第5到7章探討性別平等與性騷擾、海洋法、勞動基準法與勞動事件法等,第8章介紹與台灣較為相關的東協國家法規,第9到10章討論消費者保護及職業災害相關法律,第11章是綜合的案例探討。   各章先整理法律重點,建立概念,接著進入案例探討,每個案例先帶領讀者釐清案件問題所在,再進一步從法律層面分析此案例是否觸法?以及為何觸法?   章末均有習題,並於書末

提供各章習題解答及部分習題解析,不僅適合做為大專院校課程教材,也方便自學讀者。有志參加國考的考生,可藉由本書完全實務面之案例作為引導,結合理論與實務,達到考用合一之成效。  

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針對公立職訓機構自辦訓練特定對象結訓人數,在勞動部統計公開數據上竟全部掛零,市議員蔡旺詮提出質詢,難道百分百全委外嗎?還是自己被動怠惰?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均委託其他專業機構團體辦理以致於公辦沒有登錄。但蔡旺詮認為,委外專業機構團體部份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勞動部公布的公訓機構自辦特定對象均是目前社會相當需要協助的,勞工局真的有照顧到嗎?以新北市及高雄市為例,長期失業者項目,新北市女性7人,高雄市男性3人,女性6人,台南市0人。二度就業婦女項目,新北市3人,台南市0人。15歲以上未滿18歲未就學就業少年,新北市1人,台南市0人。外籍配偶部分,新北市18人,高雄市4人,台南市0人。大陸配偶部分,新北市33人,高雄市7人,台南市一樣是0。另外連中高齡者,新北市1073人,高雄市49人,台南市0人。原住民部分新北市48人,高雄市9人,台南市0人,身心障礙者,台南一様是0。蔡旺詮表示,有些項目,是很難委外的,勞工局太被動,應該主動出擊協助更多特走對象就業,否則,中央公佈全部掛零,實在不像話,很難接受!

企業運用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之導入過程分析

為了解決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的問題,作者李翎華 這樣論述:

自2012年起,勞動部開始制度化地推動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以協助中高齡及高齡勞工排除工作障礙,提升工作效能,進而能夠適性、穩定就業。然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相關獎助計畫已實施近十年,計畫參與人數及認知度依然偏低,尚需提升企業之參與意願。本文彙整過去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政策及研究發現,過去研究在政策面及硬體層面的安全職場、工作環境改善著墨較多,較少由企業角度探討其為何及如何導入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本文透過文獻蒐集瞭解日、韓、美、英各國制度及臺灣目前的發展,並藉由深入訪談法與個案研究法,訪談13位相關人員,包括5位人力資源人員,3位參與導入職務再設計的企業主管,以及5位接受職務

再設計改善之中高齡及高齡勞工,蒐集其經驗與建議,以探究企業運用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措施之導入歷程,包括導入背景與動機、決策因素、具體做法與執行障礙、執行效益與未來展望。研究發現企業的導入動機以彌補內部人力及技術斷層、因應員工需求、受政策激勵為主;其執行方式多元,硬體層面著重於提升職場安全衛生、降低勞動強度及職災風險;軟體層面的重點則偏向透過管理制度與工作方法之改變,令勞工更易於工作。執行障礙則主要為企業管理制度與中高齡及高齡勞工心理因素交互導致,包括:中高齡及高齡勞工害怕被取代、較難接受改變、較少主動反應需求等;執行效益在企業內部主要為協助內部知識、技術傳承,活化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以及提

高勞工的生產力與工作滿意,而在外部則能塑造雇主品牌,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本文建議應積極建立勞雇雙方對於中高齡及高齡者職務再設計的正確認知、促進勞雇間的溝通及建立協商機制;在政策推廣上應結合不同的計畫資源、加強資訊普及化來提升政策能見度、認知度與參與之誘因,提升勞、雇之參與意願並落實職務再設計,以達成滿足企業營運需求、勞工心理與經濟需求且有益於社會安全的三贏形勢。

不存在的3億人:漂流、貧困、難以翻身,中國農民工的掙扎與悲歌

為了解決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的問題,作者山田泰司 這樣論述:

中國版的《絕望者之歌》! 「賺錢的,都是有錢人。」 「那才不關我們的事,上海已經人滿為患了,我們沒有餘力養那些農民工,他們趕緊滾回家鄉去就好了。」 即便苦苦掙扎、萬般忍耐,也注定無望的低端人生。 和爆買、豪奢無緣,始終懷抱希望,卻瀕臨絕望的中國農民工。   「上海正要把他們驅逐出去。」   長居中國的日本記者山田泰司,親眼目睹自己的農民工朋友生活日漸艱難,國家愈壯大,人民就愈渺小而愈微不足道的殘酷過程,並寫下最真實的第一手記錄。   2008年的北京奧運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的繁盛與強大的國力,但隨著城市的擴張與經濟的成長,遠離家鄉、自四面八方聚集而來,追逐「中國夢

」的農民工,不僅沒有飛黃騰達的機會,反而陷入難以謀生的窘境。山田泰司親身與這些生活艱苦卻樂觀的農民工長期往來,發現他們腹背是敵,不但被城市人排擠,也被制度排擠,更深深受制於政策的瞬息輒變。愈做愈窮已經不再是最大的困擾,問題是即便犧牲自己的人生,卻似乎再也成就不了什麼。   努力的人,不是該獲得回饋與獎賞嗎?   為何卻彷彿總是在受懲罰?   貧窮,注定是一代傳一代的嗎?   他們像被限制在農村出生的詛咒裡,只能遙望城市人注定更好、更光鮮的未來。原本就懸殊的貧富差距,更在這十幾年內劇烈擴大,大得就連原先樂天、欣然樂見國家富強的農民工,都忍不住要嘶吼一句:「政府到底要我們怎麼生存下去啊!」

  占了先機、具備條件的人冷漠以對,政府則沉默不語,而掙扎、痛苦,甚至絕望無處申訴的農民工們生活的空間,又被一紙又一紙的拆除公文漸漸限縮,甚至面臨被切除的命運。   中國經濟富強了,城市欣欣向榮。對此,山田泰司說道:「入住率如此低的地方,摩天大樓卻一棟接一棟的蓋,到底是蓋給誰住的呢?」 各界推薦   巫彥德(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林立青(作家)   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專文推薦   何明修(台大社會系教授)──推薦  

探討鄉村中高齡慢性病患者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中高齡二度就業的問題,作者鄒季蓉 這樣論述:

背景:人口快速老化,慢性疾病與身體功能障礙的盛行率急遽上升,就醫及長照需求負擔繼而增加。延緩失能策略多元興起,疾病自我管理為健康促進重要之一環,隨著醫療科技技術與數位周邊的興盛推進,健康資訊科技化運用亦迅速蓬勃發展。然而,年長者及特定族群之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是發展健康照護數位系統時需考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鄉村中高齡慢性病患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及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性。研究方法:為橫斷式研究設計之描述性相關性研究,採立意取樣進行收案,對象為雲嘉地區45歲以上中高齡者,經醫師診斷為慢性疾病至某區域教學醫院門診就診者。採結構式訪談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包含(1)人口學特性結構問卷;(2)

資訊科技健康照護系統接受度問卷;(3)中文版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量表,來探討中高齡慢性病患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意圖)的相關因素分析。經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後開始收案,收案時間為民國110年3月至6月。資料分析採描述性統計,與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進行推論性統計。結果:有效收案樣本數為120人。資料分析發現相較於全國人口,收案的偏鄉長者的教育程度較低;45%未使用資訊科技健康照護系統;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為中低程度,而科技接受度以「知覺有用性」構面得分最高,「知覺易用性」最低。鄉村地區中高齡慢性病患「性別」、「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

生活費」、「視力狀況」、「擁有智慧型產品數」、「智慧型產品連網方式」及「年齡」等變項,分別與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和科技接受度具顯著相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