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安靜的地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高雄 安靜的地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覺隱子珩寫的 聖達瑪靜坐法:靜心.在每個當下帶來生命的微笑 和NathaliaHolt的 戰勝愛滋:一段永遠改變醫療科學的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今晚,我只需要咖啡和wifi】7間高雄「不限時」咖啡廳 - 報橘也說明:總是和朋友敘舊到一半,就超過用餐時間?在家只會賴在床上,想找個不限時的地方辦公讀書? VO編輯精選7間高雄不限時、提供wifi和插座的咖啡廳,讓你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城邦印書館 和貓頭鷹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丁興祥所指導 邱詩云的 一位台灣客家女性的生命處境與流變:一種生命圖像式的反身敘說 (2021),提出高雄 安靜的地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家女性、反身、敘事、情感理論、生命腳本理論、詮釋循環、視域融合、前敘事、主顯節、解釋性互動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陳木金所指導 張智惟的 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招生策略、選校評估、學習滿意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 安靜的地方的解答。

最後網站找高雄適合看書的咖啡廳(2021/10/21更新後記- 美食 - Dcard則補充:想請問各位高雄有沒有推的咖啡廳,我想要去看書不想找人多吵雜的地方很 ... 很好吃蘭姆酒布丁吃過覺得很棒算安靜的類型可以辦公看書座位設計適合1-2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 安靜的地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聖達瑪靜坐法:靜心.在每個當下帶來生命的微笑

為了解決高雄 安靜的地方的問題,作者覺隱子珩 這樣論述:

靜坐,讓我信手拈來, 皆是自然之道的呈現 —— 覺隱 靜坐,讓我在動與動間的「靜」 找到生命的「美」 —— 子珩 靜心, 讓自己也讓世界看見真心。   這源於喜馬拉雅古老法脈的靜坐法,融合了東方智慧傳承之不外傳靜坐儀式、相關性靈哲學理論,其核心精神不只是透過靜坐找回寧靜,更能藉此方法認識、體驗到「真正」的自己,恢復主命原本的和諧。所謂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那是為了因應不同靈魂特質與生命氣質的人,所創化出來的方便善巧,讓大家找出最合適的方式,有效地開展意識和啟發。   任何修行方法都離不開生活,聖達瑪靜坐法就從最基本的眼耳鼻舌身著眼,學習者可以從呼吸開始,在專注、觀照中,跟自己的心、跟愛力

同在;也可以從舞動進入,在動靜之間體會寧靜、品嘗空寂;它可以從嗅覺入,在香氣中訓練專注,提升意識;也可以經由松果體的開發,中性而不偏頗地洞悉事件真相。   用好奇的玩心探索意識:看自己如何經歷意識揚昇、看自己如何創造生命奇蹟;你將看見自己的勇敢、讚美靈魂的瑰偉!聖達瑪靜坐法,由簡入,自深出,體悟生命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卻又如此豐盛!   作者簡介 覺隱   聖達瑪學院「竟心香道」創研人,也是聖達瑪學院教育導師,聖達瑪靜坐營課程的主力講師。長達16年性靈生活與專研,創化了香道療育之道,除了獲邀國家演藝廳展演茶藝文化、中華民國茶藝聯合促進會等,也曾受邀前往京都、尼泊爾、溫哥華、新加坡各地展演

,策劃香茶道文化展演及活動不計其數。研究領域廣為性靈諮商、意識清理、音振療育、家庭諮詢。若有《晶香靜心》,於2016出版,並於同年成立中華香道藝術文化協會,出任理事長一職。   .聖達瑪學院「竟心香道」創研人   .聖達瑪學院 教育導師   .岡達造物 創意研發總監   .中華香道藝術文化協會 理事長   .光流整合醫學診所 資深療育顧問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證照   .美國亞特蘭大 心理研究所 子珩   聖達瑪學院「光之舞﹒道」創研人,也是聖達瑪學院教育導師,聖達瑪靜坐營課程的主力講師。自2003年認識聖達瑪學院的創辦人聖塔達瑪老師後,開始接觸自我覺察、認識自己,從一位對自己的

姿態毫無信心,動作總不在節拍上,到透過靜心的深刻學習,讓身心靈真誠一致。曾到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各國進修與自我淬鍊,並受邀至西藏、印度、上海、香港、中國內地等地開班授課,更深的印證與傳遞她一路學習的路徑,讓大眾都能了解到動與靜的奧妙,開創出「光之舞﹒道」系列課程。   .聖達瑪學院「光之舞.道」創研人   .聖達瑪學院 教育導師   .光流聯合診所 資深療育顧問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證照   .身體光舞律動及放鬆課程師資培訓 講師   .歐盟伯爵漢國際大學 超個人心理學 碩士學位   推薦序 4 導言 把時間還給自己,看看自己的心到底要什麼 16 作者序 20 前

言 選擇一個究竟的靜坐法 25  ◎聖達瑪靜坐法的兩把金鑰——心腦合一  ◎聖達瑪靜坐法——從「擁有模式」蛻變為「存有模式」  ◎聖達瑪靜坐法的適合對象與四大保證 第一章 認識靜心 40  ◎靜坐是千年的東方智慧  ◎靜心,沒有外在的分別限制  ◎靜坐與靜心的差異  ◎靜心,是為了認識本心  ◎止觀—靜心的奧義所在 第二章 靜坐對個人與世界的意義 50  ◎靜心,是圓滿生命的關鍵  ◎你可以決定地球的災難或幸福  ◎靜心是大腦的意識革命,帶來真正的希望與愛 第三章 靜心的好處 62  ◎靜心的八大好處  ◎靜心圓滿了人生七大面向 第四章 喜馬拉雅古老法脈——聖達瑪靜坐法(之一) 76

 ◎放鬆,靜心前奏曲  ◎動者,靜之基  ◎靜者,動之源  ◎聖達瑪靜坐之小太陽呼吸法  ◎鬆、靜、定、覺、自然 第五章 喜馬拉雅古老法脈——聖達瑪靜坐法(之二) 96  ◎品香靜心——淨化生命  ◎觀身——覺察與聆聽的開始  ◎觀息——調整呼吸就能調整心靈  ◎觀心——香氣的寧靜退省  ◎品香靜心—開啟人生致勝五力 第六章 靜心要訣——讓靜心更容易 114  ◎高能量環境的營造  ◎個人物品準備  ◎靜坐姿勢與要訣  ◎其他注意事項 第七章 靜坐之問答錄 122 第八章 學習聖達瑪靜坐法的分享 132   作者序一   昨天的我很聰明,所以我想改變世界。   今天的我充滿智慧,

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   Yesterday I was clever, so I wanted to change the world.   Today I am wise, so I am changing myself. ——魯米(Jelaluddin Rumi,1207-1273,波斯詩人)   心中總憶起曾在性靈旅遊經驗過的記憶,那記憶不僅是他鄉異地的遼闊美景,更包含了當時的寧靜與放鬆。回國後又恢復了忙碌的生活,這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一早走進辦公室,今天辦公室只有我一人,心中暗自竊喜宇宙總為我巧妙安排!亮起桌上的小檯燈相伴,打開電腦,找出「書序」的檔案,空白的檔案只寫了

標題一個字——序!   準備好慢慢抽絲剝繭繼續寫序,正要從腦海中理出頭緒時,電話響起,中斷了思緒。縱使心中著急,也得耐著性子接起電話,又看見電腦螢幕的line不斷跳動,一則一則的訊息沒有停過,此時同事敲了門探頭進來,見我電話中,用手指比了比,示意有事找我……又是繁忙、快速、吵雜的一天,早上那安靜的片刻只是一個玩笑嗎?   心中有種投降的感覺!回應完所有人的追逐,已近中午時分。鬆了鬆身子,靠著椅背,長呼了一口氣,感覺像是今天的第一口呼吸,輕輕閉上眼睛,將接下來的呼吸留給自己!   緩緩地呼吸著,彷彿感受到山上沁涼的風,好熟悉的感覺呀!似乎回到群山矗立的幻境,天空湛藍沒有一點雲朵,突然鷹群從

山巔飛翔而過,空氣中瀰漫著現場清新的味道……享受著全身的輕盈與寧靜,以為已過了許久,睜開眼睛才發現僅短短幾分鐘,而早上兵荒馬亂的景況似乎已遠離。抽離了緊繃嚴肅的身體,平緩的呼吸與心跳,彷彿剛剛的混亂本就不存在;現在的我,恢復為每天起床那個「全新的自己」。   原本不知如何下筆,在剛剛寧靜中,書序已悄然成形。呵呵,這過程就是我的序呀!分享的,就是這般功夫!不是神祕奇蹟,也不需要一甲子的功力,而是這幾年聖達瑪學習的累積。   每天我們都面對許許多多的人事物,腦中的思緒更是來來去去不曾停歇,如何在這樣的生活中,保有片刻的清明?靜心就是其中最大的關鍵。   記得我剛到聖達瑪學院時,對於靜心完全是

門外漢,「舞蹈」更是不同世界的名詞。剛開始學靜坐也不知道自己在坐什麼,雖然持續坐著,但不見得靜得下來。幸運的是,我天生有一種傻,只要信任了就堅持到底,就算不懂還是願意相信,初期即使沒有感覺也還願意繼續練習,累積了這些年對靜坐的扎實基礎,讓我的舞蹈也隨之萌芽。「光之舞‧道」不只是肢體的舞動,而是由身體引動生命動能,連結超意識後,由自性引動身體能量的律動,貫穿身─心─靈,再由靈牽引身心,這是一個讓自我與自性合一的過程。如果不是聖達瑪靜心的基礎,很難有﹁光之舞‧ 道﹂的展現,而﹁光之舞.道﹂也為聖達瑪靜心注入了一股無限的動能,深刻體會「動者,靜之基;靜者,動之源」的奧妙。   感謝我的恩師聖塔達瑪

老師,本書某些篇章,如前言、第一章「止觀─靜心的奧義所在」、第二章「靜心對個人與世界的意義」均摘自聖塔達瑪老師公開場合的演說,或對學員的諄諄教誨,讓此書在平易簡單的敘述中,更加豐富完整,並具有反思的深度。   很開心能將多年的靜心經驗以文字的方式分享出來,希望當你手中拿著這本書,能協助你暫時抽離繁忙的步調,靜下來品嚐我們分享的聖達瑪靜坐基礎心法。   子珩 作者序二 靜心在哪裡,愛就在哪裡,真實的你也就在那裡   禮敬我的恩師:聖塔達瑪老師。在十八年無私的教導中,讓我們能夠很深的認識生命、領悟生命,以及探究意識型態的奧秘。   十多年來,我經由靜坐靜心的學習,明白:原來每個人的內在都

有一股非常浩瀚的生命動能。透過這一股動能,聖塔達瑪老師結合了東方禪學、性靈科學、西方超個人心理學等,讓我們在系統化的學習規劃中,能夠以非常短的時間,快速學會走入內在、感受寂靜、安頓身心。   現代人因為工作環境、生活型態、經濟結構的改變,在接續不斷的衝突、挫折、憎恨、渴求或失落中,已經忘了如何放鬆、如何活得自在、活得健康,甚至不知道如何透過呼吸來滋養自己;因此能夠以簡單、方便、迅速的方法來照顧自己,找回漸行漸遠的幸福,是現在人最需要的。我們將這十八年來,聖塔達瑪老師所教導的意識提升的性靈方法及個人的體悟,以聖達瑪靜坐的核心精神,架構出易學、有效的靜坐法。透過改變呼吸的方式,就能改變意識狀態,

因此就改變了身體、情緒、智能的狀態,讓身心達到協調、平衡、健康。   藍姆‧達斯是美國心靈大師,他說過一句很美的話:「一個人能夠提供給別人的,不多不少,就是他自己的生命。」透過這樣難得的因緣,很榮幸跟大家分享聖達瑪靜坐的奧秘,希望能以簡單快速的方法,開啟每個人內在本自具足、至聖、強大的療育力,恢復幸福喜悅的自己;充滿愛的意識是我們的本性,靜心,帶我們回到那裡。   相信這本書會讓讀者對靜坐靜心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歡迎大家加入聖達瑪學院的學習行列,用靜坐靜心來提升自己、圓滿生命、讓世界更和諧、歡樂。靜心在哪裡,愛就在哪裡,真實的你也就在那裡! 覺隱 推薦序一   我從事於廣告企劃行銷業,

是一個以靈感與創意為服務的行業,對於捉摸不定的「靈感」可說是又愛又恨。我的情緒總是徘徊在絞盡腦汁卻求之不得的低谷與靈光乍現、福至心靈的喜悅中來回擺盪,只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焦慮、苦思與等待中度過,到底讓人拍案叫絕的驚天創意,何時會來?   我的腦袋就像是二十四小時從不停歇的陀螺,日復一日不停的轉,對於周遭的事物卻常常視而不見,就算是出國散心還是逃脫不出思考的牢籠。我常覺得從事企畫工作的人是否業障太深,才會那麼擅長看見事務的負面狀況,我總是被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綁架,過著永無寧日的生活。如何才能做回思想的主人,活在當下體驗生命的美好,成了我一心嚮往的追尋。在超過二十年靈性探索中,不斷地向外追尋,

接觸到許多高僧大德與不可思議的通靈高人,我把他們當成心靈的拐杖,卻總是找不到靠自己站起來的究竟方法。   或許是上天的垂憐,讓我在極度無助的情況下接觸到聖塔達瑪(Sat Dharma)老師,在長達4個小時的對談中(幾乎都是他在講),觀察到他總是發自內心時時歡喜,時而開懷大笑,對地球與萬物充滿了無私的大愛,滔滔不絕中,他在用字遣詞方面竟然精準到讓我完全找不到冗詞贅字,而且字字珠璣發人深省。最讓我感到納悶的是,這種不須經過思索,卻又源源不絕的靈感(《零極限》修.藍博士稱之為神性的語言),到底打從哪裡來?為什麼我的腦袋一天到晚都在便秘,他卻能暢通無阻?   在參加聖達瑪學院舉辦的﹁竟心﹂活動中,

我體悟到原來靈感就躲藏在綿綿密密、喋喋不休的思想背後,我體驗到穿越思想屏障,進入空無之境的開闊感與回歸原鄉的感動。就如同聖塔達瑪老師所說的,進入宇宙大慈悲愛力的能場,銜接源源不絕愛的能量。而靈感與創造力本來就愛力顯化的面向之一,我們﹁竟心﹂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成為愛的管道,連結宇宙中的神性智慧(Big Data),發揮靈感與創意讓地球成為愛的天堂。   聖塔達瑪老師融合了古今中外智慧精髓與世界各國心靈課程菁華,發展出回歸內在力量並與之結合的至簡方法,成為現代人找回力量、回歸自性源頭的方舟。為了嘉惠更多人,子珩老師與覺隱老師在百忙之中,將多年的靜心與方法,編纂成書,希望所有的讀者都能藉由此書得到超

越一切思想所能理解的平靜、豐盛與愛!   徐安台〈「安台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推薦序二 靜坐與竟心   有一天佛陀與阿難一起經過樹林,途中涉過一條小溪,不久後,佛陀口渴,就請阿難返回路過的小溪取水。阿難去了一趟卻空手而回,告訴佛陀那條小溪剛好有幾輛車子經過,溪水混濁不能取用,侍者說前面不遠處還有一條溪水,請佛陀再走一陣子就有乾淨溪水可用,但是佛陀還是請侍者走回去原來的小溪取水。侍者不得其解,走回原溪旁,坐在岸邊靜靜等著溪水由濁轉清,這一刻阿難明白佛陀的用心,靜坐就是生命中一條由濁轉清的法門,也是一場頻率及意識的深索旅程。   靜坐起於身心調整,終於了解自己是誰。萬物皆有頻率,前

行應該從調整飲食開始,蔬食讓身體不再消耗過多能量在消化動物性食物上,也避免與這些動物的頻率共振,最好參加專業機構的排毒營隊,把身體長年累積的毒素先做清理,讓身體回復它本來該有的能力。接下來就是要恆常運動。讓體能可以支撐長時間的靜坐,瑜珈體位法是很好的開始,它是濕婆神為了協助眾生發明的運動,瑜珈體位法可以按摩腺體,如甲狀腺、腎上腺等平常我們無法深及的能量點,進而調整賀爾蒙的分泌,最後讓脈輪回歸原來的顏色及振動頻率,以便與萬物及眾神共振,進而到達合一。   陰影與印記都是我們生生世世在生命河流的撞擊點,從原生家庭、男女關係、工作生涯等,我們曾經仔細去療癒這些陰影嗎?進而跟它合一。我們來到地球,也

許演過殘暴國王,殺人如麻,最後眾叛親離,死於愛臣刀下,你記得嗎?它有什麼意義?或者是年輕時在熱戀中,愛人因車禍死亡,讓我們埋怨上天的不公平,不再相信愛情的完美,它真的是上天的安排?如果我們沒有轉身去面對這些印記,看見負面時光帶來的正面意義,或者看清此生的核心信念及行為模式是如何操控自己人生的所有選擇,那靜坐的過程中就會受這些潛意識的干擾。勇敢跟這些潛意識及表意識的坑洞對談,與自己和解,原諒自己,愛自己,內心才有真正的和平及寧靜。   靜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有人是為了健康出發,有人是因應宗教要求,有人是為了開悟。靜坐法門百千種,都是助緣讓靜坐得以進行,但終究是什麼讓靜坐可以昇華?來到靜坐的聖殿

就要直指核心去問自己,你的靈魂使命是什麼?你曾回應它的召喚?你的菩提心是什麼?沒有回答這些問題就找不到聖杯。因著菩提心,才能讓自性升起,靜坐昇華為竟心。從去年至今,這一年多的聖達瑪學院的旅程猶如少年Pi的奇幻之旅,在學院的靜坐書籍出版之際,以過來人的身分,樂為推薦,希望讀者從學院的靜坐法門,走入自己的意識探索,最後發起無上菩提心。 鄭宏森〈「松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推薦序三   大約在十四年前認識聖達瑪團體,從此開啟了往內在探索與靜坐的旅程,當時在課程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呼吸法就是小太陽靜心,也透過課程中老師的帶領,體驗到極致的身體放鬆與擴展,可以經驗到身體消失與清明的意識,這

些神奇的經歷,開啟了我對靜坐的渴望與興趣。   我的工作是繁忙的牙醫師,每每經過一整天的門診後,留給自己的是過度興奮的交感神經,腦中無法停止的思考與對白,短淺的呼吸與微微的膨脹的大腦,如果回家還要處理家事與孩子,那到睡前真是﹁身心俱疲﹂,這時身體疲憊的躺在床上,卻有一個還無法關機的大腦,如果昏昏睡去後,整晚也要與多夢、與翻來覆去搏鬥。   還好,以上的情境我只有在太偷懶時才會發生,因為自從接觸靜心後,睡前半小時的靜心幫助我讓大腦關機,讓身體的細胞漫延在α波的振動裡,就像在一個寧靜穩定的空間中,清除掉所有白天的喧囂,讓大腦關機休息。   我覺得靜心是一個通往生命另一扇門的路徑,這些時間的靜

心其中當然不乏有高峰經驗,就好像基督教所說的聖靈充滿,那些經驗真的帶給我生命視野很大的擴展,知道我們不是只是這小小的身軀,但即便沒有這高峰經驗,在每日穩定的靜心中,都幫助我能放下外在的世界,回到自己身心靈上。科學也已經證實,只要讓腦波放慢到α波幾分鐘後,就能啟動身體的自癒力,提升身體健康。接近十年的時間幾乎只經歷幾次小感冒,偶爾遇見的頭痛也都在靜心時平息,所以,靜心對我的幫忙真是大。   我很喜歡聖達瑪的靜坐法,記得課程中老師或靜或動的帶領,幫助我有很多的機會與不同的路徑體驗靜心,因為對工作這麼繁忙的我,如果一開始就一直坐著,應該會心煩意亂到投降吧!現在的我能享受與體會到靜坐的樂趣與好處,真

的要感謝這麼有力量的靜坐法。   黃汝萍〈光流聯合整合醫學中心牙醫師〉 推薦序四   在聖達瑪的靜坐法裡,我只是個懵懂的探索者。儘管如此,它慢慢浸潤我的生活,在我的家庭與生命裡出現微妙的變化。經過一段啟蒙的試煉,我現在習慣在家人入睡,夜深人靜之際,關上全部的燈,在黑暗與靜謐中,點香,隨著光流九式瑜珈的引領,然後靜坐。我逐漸能體會,那是一段歷經白天工作和家庭的紛擾與壓力之後,回到自己「內心的家」的歷程。   我開始喜歡這種與自己內在獨處的中性寧靜時光,一種沒有絲毫個性的純樸。它幫助我進入一種無所擔憂、放鬆自在與空靈的氛圍裡,這是我多年來一直渴望卻無法獲得的感受,卻在我開始學習聖達瑪靜坐法之

後,慢慢地來到我心中。我可以清楚地感覺,也願意去感覺,我開始能在逆境中喘一口氣了,學習放下執著,接納在我生命中所發生的事物,並願意相信這些事件的到來,是帶著意義和使命的。   在靜坐、靜心到竟心的這段路上,我還遠遠的站在入口處,但一股力量隱隱然,原來我看待生命視野的角度正在緩慢微調當中。我相信,只要持續地走下去,我定能看見生命美好的那一端。   陳希茹〈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推薦序五 靜心找回自己的專注力   我個人學習靜心打坐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靜心翻轉了我的命運!因為靜心,深入思考生命的意義及奧秘,讓我了解生命中的酸、甜、苦、辣及一切本質。   我們每個人每天有超過六萬個

念頭,也就是說我們的心一直處在妄念紛飛、心猿意馬的狀態下,不斷地受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影響,而看不見自己真正的狀況。因此,專注可說是修行最重要的基礎,沒有專注力就無法察覺一切事物真實的本質。專注,就是為自己點燃心燈。利用專注,我們得以守住我們的六根,在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之際,不致隨波逐流。   然而專注力的養成非一朝一夕,有賴於在每個當下不斷地練習。在初期鍛鍊專注力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很挫敗,但是別灰心,因為這是正常的現象。科學證實,我們的大腦每十秒就會跳頻一次,在沒有經過特意訓練之前,一般人都是處在念念相續的狀態下,前念一滅後念旋即又生,生滅不

息,因而體察不到原本清淨寧靜的本質。   專注力的培養關鍵在於﹁老實修行、致心一處﹂。在每一個當下把心安住在眉心輪,若發現自己被煩惱障住或雜念不斷的時候,意味著我們已離開中性寧靜的頻道。在這個情況下無需自責或懊惱,只要立即提醒自己回到當下,把所有的注意力收攝一統,單純全然地品嚐與自心連結的穩定、紮實、喜悅與自在。專注力的養成沒有捷徑,只有靠堅定的信念、不斷的練習,積沙必能成塔。   專注力也可以說就是定功。在開始訓練專注力的階段,為了要協助我們摒棄諸多的干擾或妄念,必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心打坐以培養定力。但是,修行不離生活,經過靜心打坐體驗到專注力所帶給我們的寬廣靜謐之後,慢慢地,應該把這

樣的體會和品質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感受修行的樂趣及好處。隨著專注的深度及專注時間長度提升,內在的穩定度將愈來愈高;是否將這個細膩的驗證,從上座中延伸到下座的每個時刻,才是真正的考驗。若我們能把專注力融進生活中的穿衣、吃飯、工作、待人接物等事物中,生命將綻放另一個不同層次的芬芳,你將發現單純的生活所帶來的平靜和恬淡,充斥在每個當下正等待我們去品嚐。   明瞭專注的重要性之後,我們應把注意力安住在每個當下!首先,我們必須覺察到自己長期以來的慣性。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沒有辦法停在一個剎那單純的存在,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念念相續,把面前這個人或事物之前在我們腦海中的所有記憶,全部一起拉回

來,並且不由自主地跟著這些念頭跑。對於過去的認知,它只不過是一幕又一幕的畫面,幾十年前過往的種種都只是念頭的堆疊,可是我們往往依過去的種種來聯結此刻的生命,這些不復存在的畫面依然干擾著我們。另一方面,我們又把之前的念頭或影像投射到未來,對未來的種種建立出許多的預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當下常常被過去的經歷及未來的投射所佔據,好似現在這個當下遠不及過去和未來重要。這就是我們說的「念念相續」。在念念相續的時候,我們已經不是自己的主人了,我們怎麼可能靜心?我們無法靜心,因為無法把注意力停留在當下──這寶貴的真實存在。   再更深地看這個問題,我們之所以不容易在每個當下專注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內在

仍有很多評斷、概念、對立、拉扯等干擾。換句話說,我們一直跟自己在玩能量爭奪戰的遊戲。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不帶任何價值評斷就只是接納。這個接納是一種很中性的狀態,沒有在念頭上面再加一個念頭,沒有在概念上面再加一個概念。所有的狀況都把它接納到大慈悲愛力裡面,不要再多任何一個念頭,就是單純的看著它,經歷這個畫面,單純的當這個瞬間的主人,讓所看到東西就只是過去。於是我們的注意力會回到自己的內在,所有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再也沒有那些波濤洶湧了。   聖達瑪靜坐法能以快速簡單的方法帶我們體驗靜心的品質,高度的專注,讓散亂的心靈變得穩定,也因此才能開啟生命真正的潛能。   琀瀞〈聖達瑪學院教育導師〉

高雄 安靜的地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聖地之夏] #高雄栂尾山的高山寺:夢的頓悟 / 李長潔
.
「媽,我們今天要去高雄」。「高雄?」,媽媽頓時黑人加問號。沒錯,在京都的西北方向,嵐山在上去一點,有一處靜幽之地,就叫做高雄,台灣南部的高雄本來就是日治時代(1920)所取的地名,我們知道的「打狗」(閩南語),即是「高雄」(takau)的諧音。
.
■ #京都超高能量景點
.
高雄由三個地方組成,包含 #高雄、#槇ノ尾、#栂ノ尾,就在嵐山清滝東北方的深山裡。你可以從京都車站前的巴士站搭乘「#JR巴士」的「高雄.京北線」,大約40分鐘就可以讓你被充滿靈能量的自然山水緊緊環抱。也就是因為此片山林能量充沛,才能讓空海大師在此開創 #神護寺,智泉上人建立 #西明寺,以及,明惠上人安居於 #高山寺。
.
高雄三尾,我最喜愛高山寺,除了幽靜深暗的寺院山區外,高山寺在宗教、藝術與人類知識上,都有著十分獨特的地位。寺院山內石階密布,潮濕的水氣讓眼見事物表面都生長著濃綠青苔,#富岡鐵齋 寫著大大的「栂尾山 高山寺」,是書法的逸品。平坦的石道旁藏著柔軟的蕨類與清澈流水,兩旁樹木高大,春夏綠意滿溢,秋天則紅葉似錦,冬季的寂寥又有另一種蕭瑟美感。
.
■ #兩樣舉世無雙的寶物
.
高山寺有兩項舉世無雙的文物(或思想),讓我將其列入「聖地之下」的範疇,其一,是傳說為 #鳥羽僧正 繪製的《鳥獸人物戲圖》,另一個則是開山祖師 #明惠上人 的《夢記》。
.
■ #可愛漫畫的始祖
.
《#鳥獸人物戲圖》共有甲、乙、丙、丁四卷,甲卷以擬人化的方式描繪動物西嬉戲,乙卷則畫上實在空想的獸物,丙卷則是人間風俗,丁卷畫有特殊的人物。尤其是甲卷在動物擬人畫的構想上,甚至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動漫形象。畫中動物的滑稽互動,有諷刺人類生活行為的意涵。不過,今日我們看到放置在高山寺石水院的畫本,乃是複本,正本分別收藏於國立東京美術館和國立京都美術館。
.
■ #夢的紀錄與悟道
.
而《#夢記》則來自於明惠上人之手,惠明生於1173年,死於1232年,是鎌倉時代初期的高僧。鎌倉時代是日本佛教世俗化的重要時期,先後出現法然、親鸞、道元、日蓮等多位高僧,那是一個日本人的靈性極度活耀的時代。我研究了一下日本佛教史,明惠上人並不常被列在其中,或總是被快速帶過。但是,重要的是,惠明為人類留下珍貴的知識遺產,在精神分析領域中的重要貢獻,就是貫穿一生、為數龐大的 #夢的紀錄。
.
我們都知道,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對夢境做出記錄與解析的重要心理學家,不過,早在1192年開始,惠明上人便著手記錄夢境,並且將夢與他的個人生活、修行生活緊密地結合,成為對佛的頓悟,也是在自我主體上追求完整性的奧秘歷程。而高山寺石水院,就是明惠上人記錄夢境、探索悟性的重要場所。
.
■ #石水院的靈性風景
.
先不管《鳥獸人物戲圖》與《夢記》,我們之後再來好好的談論。當我進入到石水院中,一切都安靜了下來,當然原本就很安靜,但當下感受到的那種靜,是心靈的靜。走過啟悟明惠上人的「#善財童子」像,漆黑的影子在穿堂上像是心理的一幢陰影。黑暗後則是一片綠色的光影輕浮,我靜靜地坐在石水院的房間中,周遭的迴廊敞開成一幅夏日的景觀,風吹拂著樹梢,那片綠色看似靜止卻有如複雜理論般有規律地、細微地流動著,蟬鳴似遠似近地環繞。一滴汗從眉心泌出,啊,這就是夏天啊。
.
#參考文獻

Kawai, H. (1979). 明惠上人の夢について [myoeshonin no yume nitsuite]. 大谷学報, 59, 63-65.
.
#帶著媽媽去旅行 #夏天的風景

一位台灣客家女性的生命處境與流變:一種生命圖像式的反身敘說

為了解決高雄 安靜的地方的問題,作者邱詩云 這樣論述:

研究由自身台灣客家女性的生命處境出發,探討人與世界的關係。藉著個人視角觀照生命腳本,世界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來自於個人在人生中的每一個抉擇所積累。社會文化與政經結構對於人的日常行動,展示了個人獨特的性格所 認定形成並且自我詮釋生命的價值與世界的意義。我們都是自己內心的回聲,在每一個創生的行動實踐裡,看見自己,也看見世界。

戰勝愛滋:一段永遠改變醫療科學的故事

為了解決高雄 安靜的地方的問題,作者NathaliaHolt 這樣論述:

兩位柏林病患治癒愛滋病的特殊經歷, 成為愛滋醫療史上兩大轉捩點,更使醫療發展走入全新階段。   昔日令人聞風喪膽的愛滋病,今日已轉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是什麼讓愛滋醫療大躍進?愛滋醫療又如何影響整個醫療發展的方向與未來?   從一九八一年首位愛滋病例確診以來,病患的身分與疾病的傳染途徑,使愛滋病背負了重重汙名,也使得藥物研究與醫療發展受到諸多限制。愛滋病毒變化多端,幾乎找不到治癒的方法,因此得病就等同於宣判死刑。   三十多年來,研究人員努力不懈,終使愛滋醫療不斷進步。其中,有兩個被稱為柏林病患的特殊案例,更大大推進了愛滋醫療的研究進展。第一位柏林病患當時接受了早期治療與實驗性癌症

藥物,而第二位柏林病患則為了治療白血病,接受了幹細胞移植。這兩位病患在接受治療後意外治癒了愛滋病,成為了所有愛滋相關研究人員關注的案例。   身為HIV研究人員的霍特,曾在實驗過程中差點感染HIV,在經歷可能染病的恐懼與吃藥的折磨後,決心將愛滋醫療發展的來龍去脈公諸於世。她親自探訪兩位柏林病患及他們的醫師,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並在書中呈現愛滋病患所遭受的心理生理雙重折磨、眾多專家奮力找出有效療法的重重戰鬥、醫療產業的限制與政治角力、HIV的致病機制,以及台灣愛滋病學專家何大一在一九九五年研發雞尾酒療法的奮鬥過程等。   霍特柔軟的筆觸與豐沛的情感,使書中充滿讓人動容的抗病經歷及研究過程,

讓愛滋科學不再冰冷。在大眾依然恐懼愛滋病、病患人數節節上升的此刻,正是打開本書、認識這段醫療發展史的最佳時機。 名人推薦   ◎全國最受歡迎科普網站泛科學 Pansci.tw &公益知識網站 NPOst.tw 公益交流站聯合推薦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反轉錄酶發現者巴爾提摩(David Baltimore)鄭重推薦   ◎資深戲劇家汪其楣/疾病管制署首席防疫醫師羅一鈞專文推薦   ◎Amazon讀者五顆星好評 一致推薦   巴爾提摩 反轉錄酶發現者、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何飛鵬 台灣關愛基金會顧問   杜思誠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主任   林宜慧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祕書長

  林郁修 台灣關愛基金會執行長   林錫勳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   施伯南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   徐森杰 台灣露德協會祕書長   楊婕妤 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   鄭智偉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   偶然因緣下,台灣關愛之家的創辦人與董事們與我分享了愛滋病患的照護與相處,在實際前往關愛之家參訪後,更是了解了愛滋感染者的照護是如何缺乏,與所承受的不平等對待。《戰勝愛滋》書中,作者從醫學角度詳述與愛滋病毒的對決,在長久不懈的努力下,愛滋現今已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同時透過病患的抗病過程,描繪出其處境的艱難,心理生理所遭受的雙重折磨。   讓我們打開本書,認識愛滋,了解愛滋,摘下

畏懼與有色的眼鏡,學習接受並開始關懷這群應被好好照護,卻被我們忽略漠視的同胞們。──何飛鵬,台灣關愛基金會顧問   我覺得此書既是一本愛滋的科普書,更是一本精彩的故事書。作者一方面用淺白的方式,向讀者介紹從一九八○年代至今累積的各種愛滋科學知識及醫療發展,另一方面也透過許多訪談與生命故事,呈現這些知識及藥物產出過程的複雜政治性。作者娓娓道出一個又一個歷史背後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醫院、藥廠、研究者、政府、民間團體以及感染者等角色,在這過程中如何角力及互相影響。這裡面不只是疾病知識,還有人的感受,是一本有血有淚有溫度的科普書。──杜思誠,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主任   古往今來,人類對醫藥的渴

望,大抵不出「藥到病除」;不能藥到病除者,若非不治之症,則屬沉痾痼疾,傷身但不致命。近代科研創造出例外,疾病的社會意義與病人的生命價值,乃至因果之間的人類社會行為,因此得到解構重塑與再詮釋的機會;癌症如是,愛滋亦如是。   科研不易,一點一滴都是智慧結晶,「共存」成為新課題。生命不再有立即的危險,但處於其中的人們,依然渴望病除;社會環境愈惡劣,渴望愈強烈,這個年代的台灣即是。一日,科研成功,問題是否真的被解決。我想,端視「問題」界定,而《戰勝愛滋》一書,提供最豐富真實的思辨素材。──林宜慧,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祕書長   這幾年接觸台灣及中國河南的愛滋感染者時,我最常被問到「還要等多久才能等

到攻克愛滋病毒的藥物或治療方式出現」?我總是帶著樂觀、鼓勵且肯定口氣回答:「現在最重要的是積極接受治療,按時回診,按時服藥。只有把自己的身體養好了,才有辦法迎接攻克愛滋的到來。」愛滋研究三十多年,柏林病患成功治癒的案例對愛滋病患來說已顯露曙光。愛滋醫療研究進展實際上也比其他疾病快速,使得愛滋病患配合三合一藥物治療下,逐步被歸納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然一般社會大眾對於愛滋仍心存歧視與恐懼,我們也一直呼籲,我們所對抗的是「疾病」本身,而不是「人」,改變這樣的觀念的確還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   「戰勝愛滋」是每一位愛滋感染者的共同願望,在這個過程中,醫療團隊永不放棄的努力著。透過《戰勝愛滋》這本科普

級專書,讓大家更了解愛滋治療研究的脈絡。真心希望因為更了解疾病之後,「愛滋」不再令人恐慌,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坦然面對的慢性病。──林郁修,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執行長   二○一三年十一月三日,我在舊金山參加一個「邁向治癒愛滋」的國際學術會議,場外天寒地凍,場內熱血沸騰,「柏林病患」提摩西.雷.布朗正在演說他的心路歷程。他是全世界第一位愛滋病毒感染者經由骨髓移植而痊癒的個案。長久以來愛滋病是世紀的黑死病,更飽受各種汙名化。雖然已經有可控制的所謂雞尾酒療法,但是離痊癒仍遙不可及。柏林病患的故事替感染者帶來一線希望,彷彿在漫漫長夜中露出了一絲曙光,也在科學上證實戰勝愛滋是可能的。難得的是布朗歷經

感染者的辛苦經歷,雖然已經痊癒,但仍以過來人的身分致力於愛滋病研究及去汙名化的各種努力,更希望以自身的經驗鼓勵感染者勇敢地與愛滋病奮鬥。《戰勝愛滋》一書讓我想起寒冬裡他溫煦的微笑,相信可以給世人帶來莫大的鼓舞,見證改變醫學歷史的一頁。──林錫勳,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   回顧過去,愛滋病現在早已被視為是一種可控制的慢性傳染病,然不可諱言,醫界仍汲汲地找尋可以根治它的藥物或方法,而目前也仍無有效的疫苗可供預防。但相較於市場上已有數十幾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的今日,人們很容易忘記,二十五年前愛滋病患並沒有真正的治療方案,且大多數患者皆不久於人世。透過醫界、藥界、研究人員、藥物監管和開發部門等的共同努

力,尤其是促進治療的愛滋活動家、以及關心愛滋議題的民間團體的倡議,目前對抗反轉錄病毒的利器藥物,某種程度上就是這些積極份子努力的明證。本書透過一位曾遭遇可能感染風險的HIV研究人員觀點,詳細的闡述人類社群對抗愛滋的歷程,對於希望了解整體愛滋防治概念的同好們,不失為良好的參考書籍,亦是見證HIV此一病毒、病症、治療、研究、醫療體系與產業、政策與政治、病人處境……等整體醫療發展史,隨時間演變轉折進步之最佳捷徑。──施伯南,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   《戰勝愛滋》帶領讀者走入人類對抗愛滋病毒的歷史,作者將艱澀的醫學知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同時也見證了許多前輩為了摯愛致力投身尋找解方。在愛

滋生態裡,本書勾勒出醫療科學、社會文化、人文關懷、維權倡議、政治經濟等多元樣貌,透過幾位重量級人物在不同時空背景的交織下,彷彿邀讀者一起看見愛滋治癒的曙光就在不遠處。──徐森杰,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祕書長   愛滋,讓我們看見痛苦的絕望,但也展現了人性的求生意志與奮鬥精神。《戰勝愛滋》透過兩名柏林病患,融合了相關的醫療科學與生命故事,可敬的友情與愛情處處可見。在全球愛滋疫情尚未被克服之前,願此書帶給世人知識與勇氣,攜手共同戰勝愛滋的歧視與恐懼。──楊婕妤,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   在愛滋病的歷史上,從來不是健康與死亡這二個選項,它帶給人類社會對於汙名、壓迫的反思,也讓我們看到團結、醫療、

人權與愛的重要。但在台灣,政府依然用懲戒感染者的法令、恐嚇式的愛滋教育、抽遍男同志血的公衛政策來進行愛滋防治。現今,我們對於愛滋病的認識已知它非致命的絕症,但在人權與平等對待上,台灣還有好一段路要走。──鄭智偉,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   在醫學界的眾人絕望地掙扎著去控制HIV爆發的縝密故事中,作者提醒我們最棒的醫學故事就是人們的第一手故事:他們的決定,他們的勇氣,與他們的能力。在最好的狀況下,這番歷史的重述,可說是保護了我們全部的人。──黛博拉.布魯姆,《落毒事件簿》作者   這是在醫療科學中最難以置信的故事之一:治癒愛滋。──《國家地理雜誌》   這本書可得知愛滋病令人驚異的細

節,並從而分享作者帶來的希望。──《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呈現一連串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些研究如何讓科學家抱著一個疾病終將可被治癒的希望,而她投注的情感流竄在她的行文間。這在社會史與醫學紀錄上同等重要。──The Daily Beast評論網   在這本平易近人且充滿驚喜的著作中,霍特這位由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訓練出來的科學家,領著我們觀看在治療這曾是絕症的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突破。──《出版者周刊》   這本令人驚豔的書,講的是醫療科學在一連串反常的勝利中如何步步靠近第一隻愛滋疫苗。同時也是一本精密的回顧,揉合了當代醫學精進醫療策略的資訊。──科克斯書評

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 安靜的地方的問題,作者張智惟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了解高中學生對於目前高級中等學校的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和學生學習滿意度的覺察與感受。探討不同型態學校之高中學生,對於中學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知覺之現況、差異情形;探悉中學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關係;並檢定中學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結構方程式之適配情形。  依據本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編製「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以中部地區,包括臺中市、南投縣市、苗栗縣市、新竹市等四縣市高級中等普通型、技術型、進修學校之學校學生,共抽取41所學校,共計460位受試者樣本,計回收44

9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60%;蒐集的資料以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績差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式等統計發法,進行數據分析。本研究所總結之結論如下:1. 招生策略實施、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三者普遍具有中高度正相關,其中影響學習滿意度較高之潛在變項為選校評估。2. 招生策略的落實能藉由選校評估的調查分析,以達到學習滿意度的提升。3. 高中學生對於各分向度感受高低依次為:招生策略中「學費與獎助」較高、以「升學與就業」較低;選校評估是「經濟考量」較高、而「親友推薦」較低;學習滿意度則「學習環境」較高、在「學習效果」較低。4. 招生策略、選校評估、學習滿意

度之知覺,普遍以進修學校三年級、技術高中、南投縣市等學生較高,性別與學校規模在各向度上無顯著差異。5. 對學習滿意度預測力較高之變項,分別為招生策略之「教師與行政」、選校評估之「生涯規劃」。6. 本研究建構之影響關係模式、潛在變項間的關係受到觀察資料所支持,招生策略、選校評估可以解釋學習滿意度總變異量的91.4%,解釋變異量甚佳。依據本研究的發現以及結論,於最後一章提出相關建議,俾利來者及教育機關、學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