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糬客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麻糬客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良泉寫的 勁,主廚的私房麵點:中式麵食的經典與新意 和朱秋樺的 蒸簡單!真材實料!超省錢!自己做最健康!我也會做的糕&粿80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開箱全聯賣的客家花生糰子(客家麻糬),比想像中的甜而且不 ...也說明:如果想吃客家麻糬卻又不知道哪裡有賣?前幾天才跟好朋友討論,似乎市面上賣客家麻糬(粢粑或起拔,就是糯米做成白色的,要沾花生粉吃的那種麻薯)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 和菊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黃文車所指導 阮氏碧簪的 越南民間故事融入華語文教案設計研究 (2021),提出麻糬客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越南民間故事、華語教學、文本分析、教案設計、在地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歐陽豪所指導 翁語含的 服務品質、餐廳意象、顧客滿意度與口碑行銷對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翁記複合式主題餐廳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服務品質、餐廳意象、顧客滿意度、口碑行銷、顧客忠誠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麻糬客家的解答。

最後網站【四維水餃】客家麻糬一包一台斤則補充:[商品預計該節慶前一週開放訂購至節慶當日售完!請先詢問是否有供貨!] 【四維水餃】客家麻糬(素食) (1包/ 1台斤).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麻糬客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勁,主廚的私房麵點:中式麵食的經典與新意

為了解決麻糬客家的問題,作者曾良泉 這樣論述:

  ★搭配蒸、煮、煎、炸、烤、烙專業廚技烹調出60道老師傅手工感麵點   ★超過2000堂廚藝課以上遴選出家庭、商用最受歡迎麵點食譜      很多人認為西式點心多變化,且口味與樣式選擇較多,中式點心則總是被歸類到一陳不變,無法推陳出新的邊緣角落,無法與之比擬。本書將打破桎梏與偏見,跟隨著作者的專業廚技,不論是彈性和延展性佳,質地較硬的冷水麵糰,加入酵母粉,需靜置膨脹,可以發酵成蓬鬆多孔的發麵麵糰,抑或是讓麵粉糊化,使之口感柔軟容易熟,適合油炸類的麵點的燙麵麵糰,中式麵點的麵糰皆可依需要揉成不同軟度與溼度,可以做出軟彈、香酥、又有嚼勁的麵食成品,再經由蒸、煮、煎、炸、烤、烙等不同手法,都能讓中

式麵點的口味不斷變化,只要學會正確的揉製麵糰技法,人人都可以做出口感極佳的美味麵點。      作者經過多年精研與職場實戰,不僅將老師傅精雕細鑿但繁複的手工,透過獨到見解且詳細的文字作法解說,搭配多張細微的步驟照片,變化成可在家中小廚房實際操作的手法,更運用多年自身對中式麵點的淵博知識,將每一道品項的材料、火候精準抓出比例,即使是新手初學,也能依循書中的配方與作法,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兼具傳統與創意滋味的經典中式點心。    本書特色      ★7大麵點單元×60道中式麵點經典×   ★老師傅手工味×國際金牌賞主廚私手技教你揉出Q、彈、香手工感麵糰   ★不僅家庭烹調適用,不藏私的黃金比例

,創業開店也適用   ★不需犧牲飯店級專業口感,在家烹飪延用簡單廚具便能完全複製主廚廚技   ★暨完美醬料全書暢銷萬本銷售後又一經典力作      本書作者累積了數十年中式料理與中式點心的知識與經驗,將看似龐大的中式點心系統,依據麵團的特性與適合的烹調方法,精心歸納為【水麵】、【燙麵】、【發麵】、【老麵】、【酥皮】、【米製品】、【精選】七大單元,不談艱澀難懂的化學原理,以家庭廚房之實用性烹飪為編寫出發點,如水麵類的麵條、水餃、潤餅大多是以煮、烙為主,發麵類的饅頭、肉包、香蔥花捲多是屬於蒸的手法製作,而酥皮類的蛋黃酥、胡椒餅則多是以烤的方式製作的中式點心。讓您了解其實只要運用最基本的麵粉、水、切

刀及您的雙手,搭配其他輕易可取得的食材,不需熟背什麼祕訣撇步,不需犧牲飯店等級的專業高級口感,只要「照著書中的配方備料及步驟一步一步執行」,就可成功變化出超過60道以上的中點佳餚。    知味推薦   知名美食評論家 梁幼祥/王品集團創辦人 戴勝益/旅遊達人 戴勝通/   《青春好7淘》主持人、「寶媽靚湯」作者 作者簡介    世界金牌賞主廚 曾良泉      因為在調鼎烹鑊之間講究品質與專業,所以能自信的端出令人安心的味道。身為專業廚師,曾良泉對調理好食材的用心與選料上的不妥協,都是為了能對自己的專業與品嚐者負責。因為長時間浸淫於餐廚場域,深深了解餐廳中的料理或麵點常予人工法繁複的印象

,但曾良泉主張這樣的專業美味現在也能端上一般家庭的餐桌,無論是配方還是料理技巧都以不藏私的態度分享於傳業、教學與書籍之中,除了在鍋氣火候之間帶出好食材的珍活原味,希望能帶給大家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味道。      【現任】   食肆無菜單料理    營運總監   武暖食藝坊    廚藝總監   泰味館    餐飲總顧問   貍小籠    餐飲顧問   手繹生活創作空間    首席料理老師      【得獎紀錄】   第六屆世界烹飪大賽        特金獎   2008年國際中餐名廚第三屆海峽兩岸烹飪賽    金牌最佳風味獎   2010第二屆馬偕盃全國創意有機輕食大賽        評審   2

011世界廚王台北爭霸賽        金獎名廚   2011台北國際牛肉麵節        評審   法國國際美食協會、世界御廚協會、法國藍帶美食協會、奧古斯餐飲名人堂聯合頒發    亞太十大國際名廚   (2012/4赴法國授階領獎)      【著作】   烹鮮-旗林文化   完美醬料全書-開企出版      勁,主廚的私房麵點-帕斯頓出版   手繹生活創作空間   「chezsoi」是法文”回到一個自在的家”之意,這是【soi手繹生活創作空間】的設計概念,也是我們想營造的空間氣息與生活質感,在四周自然融入的季節感、文創作品、手作廚藝的環境中,期望給您一個有溫度的美好空間。充滿獨特個性

的陳設,真心溫暖的微笑問候,在這裡,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將更具生命力,揉捏的每個手作烘焙點心都有段溫暖的小故事,鍋鏟翻攪的盡是充滿人文滋味的料理,這裡有滿滿生命記憶的美味關係,個人歷程與當下生活的交織,我們真心想成為一間讓人每天都想去的廚藝空間。    總編輯的話- 一本讓你值回票價的經典食譜,一道道令你舌間流連的好味道 主廚與食夫的餐桌對談 自序 1—不斷「食驗」,只為了呈現給你齒頰留香的「完美口感」! 自序 2-中式麵點,味覺與視覺的雙重饗宴 前言  -照著書中食譜烹飪,即可輕鬆學會60道私房麵點 【水麵單元】 自製手工麵 榨菜肉絲麵 八寶炸醬麵 自製貓耳朵 肉絲炒貓

耳朵 自製手工麵皮 韭菜鮮蝦水餃   紅油炒手 蝦仁燒賣 潤餅 酥炸春捲 【燙麵單元】 荷葉餅 京醬肉絲 乾煸四季豆 自製麵餅 青蔥煎餅 蔥抓餅 海鮮炒餅 韭菜盒子 花素蒸餃 小籠湯包 芝麻燒餅 【發麵單元】 白饅頭 黑糖饅頭  黑糖三角包 兔子芝麻包 香蔥花捲 小籠包 黑芝麻饅頭 五香鮮肉包 刈包 傳統焢肉、乾煸酸菜炒料 【老麵單元】 山東大饅頭 蔥花烙餅 雲南芝麻破酥包 芝麻蔥燒餅 叉燒包 蜜汁叉燒 叉燒餡 【酥皮單元】 蛋黃酥 太陽餅 / 溏心餡 鳳梨酥 / 鳳梨餡 鳳凰酥 / 鳳凰餡 蘿蔔絲酥餅 胡椒餅 咖哩酥餅 【米製品單元】 流沙芝麻球 麻糬手炸條 燒麻糬 客家鹹湯圓 芋

粿巧 肉圓 【中點精選】 廣式月餅 馬來糕 鬆化叉燒酥 上海生煎包 鹿港牛舌餅 黑糖娘惹糕 客家豬籠粄 京點驢打滾 紅豆鬆糕 水晶蝦餃 咖哩綠豆椪 廣式紅豆年糕 牛肉餡餅 後記 自序1 不斷「食驗」, 只為了呈現給你齒頰留香的「完美口感」!   入廚近30年,我自認並不是個頂尖聰明的廚師,我所擁有的優點只是願意比別人花更多時間的「食驗」與嘗試出屬於自己認為的「完美口感」,而每一本出版的食譜書只有一個初衷-就是希望能透過食譜的分享,讓每個喜好烹飪的人能夠從書中「食驗」出適合個人與家庭的味道。為此,我的「食驗」從未停過,即使這道菜曾經做過不下百次,但總會因為不同的對象、場合甚至需求,而帶

給我不同以往的烹飪體驗,每道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食譜,不敢說完美無瑕,卻是入廚多年「食驗」來的「黃金比例」,我心目中最對味的好味道。   每一次的食譜企劃都歷時半年以上,   力求呈現出菜餚最好的口感   記得第一次寫書被採訪時,編輯問我關於烹飪的訣竅,有什麼想要跟讀者分享的? 我想了想,在我的腦中只浮現了2個秘訣,這也是我這麼多年來一直秉持的信念,一個是不斷地烹飪這道菜,直到學會或找到適合的方法為止,如炒出的青菜為什麼餐廳端出來的很脆綠,色香味俱全,但在家卻端不出維持鮮綠的炒青菜,等到炒好後菜就黃了,甚至爛了?這時我的回答仍然是必須要透過一次次的「實作」,針對食材本身的特性,包括火候的掌握與

烹飪的時間才能累計將這道菜炒好的基本功;另外一個分享就是菜餚的「黃金比例」,包括每樣調味料的運用,才能堆砌出口感的層次,而這就是你常常聽到合不合口味、老師傅的古早味、家鄉味……等等,其實這些形容的口感秘訣就是所謂的「黃金比例」,也是廚師入廚多年的寶貴經驗所「食驗」出個人覺得完美的口感。   書中的每道經典的中式麵食食譜,也透過我個人的「食驗」重新詮釋,希望將複雜的「工序」化繁為簡,能利用現有的家庭廚具做出專業的餐廳口感。曾有學生上廚藝課時問我 :「老師,這道八寶醡醬麵能夠用來當成開麵館的菜單之一嗎?」其實這本書的每道餐點也在廚藝教室中分享後收錄最受學生歡迎的人氣餐點,為的也是讓上過課的學生也

能回家重新溫習,當然,不管是為了每天三餐的烹飪需求,或是想開家麵館小本經營,或許這本書能夠當成參考,如果因此而對你的生活產生一些美好的效應,療癒日常生活中的疲憊,讓你經由實作後把你的心目中的完美口感分享給你的家人、顧客,這才是我想要寫這本食譜的目的。   自揉麵糰有手感的溫度,入口彈牙   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是會鼓勵正在閱讀此書的你,從自揉麵糰開始為自己烹飪一道麵食,如此才能真正掌握自己對於麵食的喜好。   常常看到林立的麵館、餐廳強調「手工」、「手感」,因為運用新鮮的麵粉自揉出的麵糰,在自擀成麵皮、麵條,再搭配出個人喜好的內餡、配料,別說需要有多精湛的廚藝,其實只要熱水一滾,或是將做好

的小籠包、饅頭往電鍋(蒸籠)一放,待熟後上桌,肯定能擄獲你的刁嘴,其實祕訣無他,就是「香、Q、彈」的誠意解你飢腸轆轆的饞,所以別把烹飪想得太難,其實就是「下功夫」、「用點心」。   另外就是烹飪的時間肯定是要花費的,不用總是想著多久立即上菜,任何的工序都需要時間,頂多你能同步做好其他烹飪步驟,但美味是值得你用時間投資的,不管是下廚或是等待食物烹煮,而食物總能不負所望地回饋給你,聊慰想要飽足的慾望。   忙碌的上班族,或是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也可預先做好5天的分量(算好食用人數),將手工麵皮或麵條冷藏保存起來,新鮮的自製麵類透過冷藏約可保存5天,當然,如果能早點食用完自然最好,但因為新鮮,

所以保存期限自然有其賞味期,只要保存得宜,5天就可變化出不同的麵點,滿足日常三餐的需求。     視覺與味覺的完美搭配,   重新詮釋中式麵食的經典與新意   此次除了食譜書的總編輯是老朋友,而擔任企劃與攝影的也是近年來合作廚藝課程的「手繹生活創作空間」,從這幾年無數的中式麵食的教授課程中遴選出學生最想學、家庭最常食用、麵館的人氣菜單,從這些慾望清單中整理出這60道中式麵食,一道一道實作,一個接著一個步驟,不只要正確呈現,還要力求擺盤與視覺呈現的完美角度,色香味如同我能為你親自上菜。       「累翻了」,這三個字道盡我與手繹半年來準備食譜的心聲,但正因此而感到踏實,因為我們已將自認為最好

的竭盡地呈現,希望即使沒有辦法面對面授課,仍能在有限的時間與廚具中,讓你能透過本書做出一模一樣的麵點,好好享用! 世界金牌賞主廚  曾良泉   自序 2 當主廚遇上食客 曾良泉 × 班尼食夫      中式麵點,味覺與視覺的雙重饗宴      中式麵點的味覺地圖幅員遼闊,每方地界的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各式各樣,截然不同卻都富含著當地特有飲食風俗與人文演進的麵點風味。      正統風味的傳統中式點心,透過基礎麵糰的運用,變化出口味多樣的麵食與點心。麵粉加水揉成糰,經過蒸、煮、烤、炸、煎、烙等不同手法完成,無論做小點或主食,都能讓人品嘗到多層次的豐富美味。但一路的經典傳承,總讓人把中式點心,

刻板歸納在繁複手工以及舊式口味的傳統窠臼,始終無法推廣至家庭的日常餐桌飲食。      有鑒於此,手繹與曾良泉主廚開啟了這本書的創作構想。在眾多的中式麵點中,我們精選了華人文化圈的各地鹹甜細點,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南到北精彩蒐羅!從南洋的糕糯娘惹、各色港式茶樓經典點心、北京胡同小吃驢打滾、台中豐原的細白綠豆椪,曾良泉主廚與手繹生活創作空間為您規劃了一場中式麵點的深度旅遊,品嘗各地的珍味所在。      新食譜視覺乍現      班尼食夫在食物視覺創作的歷程中,多以烘焙為主體,料理領域始終未有滿意的作品與成果。2014春,手繹與曾良泉老師精心規劃了「中華經典料理系統課程」,共分為中式麵點、經

典醬料與中華料理三大類別。其中,中式麵點系列創下最快額滿、最多加開課等紀錄,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品項例如黑白饅頭等,更是中點系列中最受喜愛的課程之一,讓班尼食夫感受到,最樸實真本的需求,來自長久歷史的飲食文化之中,也因此興起將曾良泉主廚的中點廚藝,帶給更多喜愛料理實作者的想法,遂開始著手規劃中點食譜的拍攝工作,並期望能製作出一本全新觀感的中式料理書,有「中點的內涵」,但有「西式的視覺衝擊」,新食譜的發展歷程就此展開。      土龍主廚的絕技反擊      曾良泉主廚多年的教學經驗,造就其食譜與作法的最大特點在於不論多複雜的料理大菜,皆能轉換成簡顯易懂在家實作上手的料理手法且保有美味本色,然而超過

60個以上品項的拍攝作是一個辛苦且漫長的歷程,為力求完美,曾主廚耐心地搭配手繹工作團隊,以中點食材為基底,結合西式擺盤與料理技法,創作出一幅又一幅的中點風景,彷彿盛裝於器皿之中端上的不只是食物,而是耐人尋味的食演旅途,透過系列影像紀錄著各樣實作過程,除了帶您探看每次掀蓋、挪盤、取食之中,食材因為新鮮所散發的清光與色彩,還有每道料理中揉合了中西料理精神的創意!      私房麵點的深遠勁道      精通中式料理與手工麵點的曾良泉主廚,以其數十年深厚的料理功力與知識,於本書中詳解各類麵團的製作步驟,從最基礎的和麵、揉麵,到麵團應用,以及炒料的技法與搭配,寫出了一道道最實用的家常麵食與中點之食譜配

方,融合傳統麵食的經典滋味,再加入其獨到的手作觀點,用最詳細的步驟分解,言簡意賅地逐條寫出精闢的基礎理論,化繁為簡,字裡行間帶出了名廚出神入化,充滿勁道的中點製作技巧。每一個步驟都由主廚親自示範,展現手作真功夫與創意口味的新食感,變化出各種美味中式點心新風貌。 班尼食夫

麻糬客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古早味燒麻糬,享受熱騰騰、超Q彈水嫩口感!
詳細食譜請看:https://ciao.kitchen/hot-mochi/

備料只要一包糯米粉搞定,用燙麵法“粄娘” 作法,煮出來的燒麻糬圓滾滾,咬下去會拉絲超軟Q,可以在嘴巴嚼嚼嚼一陣子。吸滿了焦糖將的麻糬,從白色煮成金黃色體積像吹氣球一樣慢慢長大。
單吃就有淡淡的糖香味,搭配自製的芝麻粉、花生粉,香氣100分!
今年的元宵節來一碗燒麻糬如何?回味一下這道古早味甜品,吃完嘴角會黑黑的一圈唷 ??

食材 / Ingredients
可作10~12顆,每顆40g / Make 10~12 mochi, 40g/each
250 g 糯米粉 / glutinous rice flour
180~200 c.c. 水 / water (看手感做調整)
糖漿 / Syrup
100 g 砂糖 / sugar
500 c.c. 水 / water
50 g 烘烤過花生 / roasted unsalted peanuts
50 g 烘烤過黑芝麻 / roasted black sesame
2 tablespoon 糖粉 / icing sugar

時間標記:
00:00 開頭
00:58 音樂片頭
01:39 怪奇事件展
02:38 製作麻糬
05:38 現磨芝麻粉
06:11 現磨花生粉
06:38 煮麻糬
09:45 盛盤

#古早味 #冬日甜品 #元宵
-----------------------------------------
追蹤巧兒灶咖 Ciao! Kitchen 看更多影音圖文食譜、料理科學與烘培技巧分享!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CiaoKitch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iao_kitchen/
Website: https://ciao.kitchen/
-----------------------------------------

越南民間故事融入華語文教案設計研究

為了解決麻糬客家的問題,作者阮氏碧簪 這樣論述:

  在華語文的教學中,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涵養是重要的教學任務。目前在華語教學上對中國文化的應用得到了許多重視,忽略了學習者母語文化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認為,中國文化教學固然重要,但導入母語文化在華語教學亦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各國交際關係的需求增多,更應加強跨文化交流,在充分尊重各國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添加越南文化於華語教學中,發揮越南文化在華語學習中的優勢與作用。  越南民間故事是民眾用口頭語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集體創作形成的文學作品,具有文學的性質和蘊含豐富的文化寓意,兼具口語和書面語的特點,貼近百姓生活、直觀地反映了在地的生活,若能將越南民間故事編入華語課程中,不僅是一

种輕鬆的方式學會語言,又能提升學習者閱讀能力與興趣,且能夠應用目的語在母語文化中。  本論文在探討越南民間故事的特色,以證明越南民間故事適合作為華語文教學內容。為了驗證其可行性,論文選取了《月亮上的阿貴》、《粽子與麻糬的故事》和《榮聖的故事》作為研究範圍,使用文本分析法找出文本中的文化教學點、越南文化詞彙、專有名詞、熟語等。並嘗試將其視為教學材料歸納出適合越南學習者的內容,並運用於教案設計一套結合SQ3R的五個步驟閱讀,5C語言教學觀的指標及3modes的模式。本教案設計主要偏向閱讀、口語及相關文化的課程。在此基礎上,探索其應用在華語教學上的可行性、價值與作用,為越南華語文教學提供新思路。論文

經過研究思考,得出在華語文教學中選用越南民間故事和課文內容的權重,具有重要的價值性和可行性的結論。尤其是提出在越南華語教材與教學上,需要對越南民間故事與本地文化課程內容進行篩選和補充的建議。

蒸簡單!真材實料!超省錢!自己做最健康!我也會做的糕&粿80道

為了解決麻糬客家的問題,作者朱秋樺 這樣論述:

  一只電鍋或蒸籠,80種糕&粿在家做,蒸簡單!   蘿蔔糕、湯圓、發糕、碗粿、年糕…,全都是我們從小至今吃不厭的熟悉滋味!這些由米粒、米漿、漿糰衍生而來,種類多變的各式糕&粿,只要非常單純的材料與器具就可以在家做,不但看得到加入的真材實料,也絕對沒有化學添加物,吃得健康!更能節省大把鈔票!   一只電鍋或蒸籠,您也一定可以輕鬆學會80道糕&粿!   這一本「蒸簡單!真材實料!超省錢!自己做最健康!我也會做的糕&粿80道」以米粒、米漿、漿糰、糕餅分為四大類,精確詳實的配方,搭配米漿、漿糰製作的步驟圖,讓廚房好手輕鬆在家做!糕&粿新手也能毫無困惑的動手嘗試!內容更細分為:   .選好米做好粿:糕

粿的粉料、材料及基本器具介紹  .吃糕粿的習俗及時機  .基本蘸醬  .Q彈潤澤的米粒類14種:筒仔米糕、紅豆紫米糕、木桶飯、紅麴福圓米糕…  .千變萬化的米漿類35種:蝦仁肉丸、南部碗粿、九層粄、黑糖糕、台式、港式、客家蘿蔔糕、倫教糕、鮮奶雪花糕…  .道地好滋味的漿糰類32種:牛汶水(漉湯臍)、油錐仔、麻糬、客家粄粽、紅龜粿、年糕、米苔目、湯圓、粉粿…  .大人小朋友都喜歡的糕餅類8種:孃惹糕、米香、鳳片糕、冰皮月餅、馬拉糕…   真材實料!宅配不來的糕&粿樂趣!   年糕=年年高;年年如意  發糕=發財;好運連發  菜頭粿=好彩頭   台灣年俗中,過年一定要吃年糕(甜粿),吃年糕有「年年

高」、「步步高升」、「吃甜甜,好過年」的含義。菜頭粿、發粿,取意「好彩頭」、發粿「大發財」。   雖然現在想吃什麼,或是過年過節需要的各式糕&粿,很方便就可以採買得到,可是家人團聚的“親情”是買不來的!親手做料理的“樂趣”也是宅配所得不到的啊!祖母在過年招呼我們吃這些“粄”或“粿”時,常常念念有詞:「甜粄甜甜過整年,發粄發財發整年,彩頭粄整年好采運…」。即使是現代小家庭,也千萬不要錯過親子DIY的樂趣,捲起袖子做些“糕”或“粿”來應景吧! 選好米做好粿 9糕粿的粉料介紹吃糕粿的習俗及時機 17基本蘸醬 18製作糕粿的基本器具 20 Q彈潤澤的米粒類14種 21筒仔米糕 22油飯(彌月油飯)2

3結婚米糕 24紅麴福圓米糕 24地瓜米糕 27芋頭米糕 28紅豆紫米糕 29八寶飯 30臘八粥 31糯米腸 32台南米糕 33木桶飯 34甜米糕 36紫米地瓜糕 37 千變萬化的米漿類35種 38米漿製作的基礎示範 39蝦仁肉丸 40紅糟肉丸 41鹿港芋丸 42客家鹹水粄∕甜水粄 43甜碗粿 44南部碗粿 45九層粄 46黑糖糕 48五行發糕 49發糕 50黑糖芝麻發糕 50油蔥糕 53台式蘿蔔糕 54港式蘿蔔糕 55芋頭糕 56椰香芋頭糕 57客家蘿蔔糕 58紫米松子年糕60倫教糕 61雙糕潤 62寧波年糕 63鮮奶雪花糕 64宜蘭李鹹糕 65 道地好滋味的漿糰類32種 66漿糰製作的基本

示範 67牛汶水(漉湯臍)68客家鹹麻糬 68油錐仔 70客家茲粑 71相思艾草麻糬 72黑糖花生麻糬 73日本茲粑 74客家粄粽 75客家艾粄76芋粿巧 77客家新丁粄 78客家錢仔粄 78桃粄 80紅龜粿 80發粄(客家發財粄)82桂林馬蹄糕 83芋籤粿台南 84客家菜包(菜粿) 85芋粿包 86客家肉粄(鹹年糕) 87紅豆年糕 88甜年糕 88鹹米苔目 90甜米苔目 90鹹湯圓 92甜湯圓 92鮮肉大湯圓 94芝麻大湯圓 94古早味粉粿 96黑糖粉粿 96綠荳粉粿 96粳仔粿 98 大人小朋友都喜歡的糕餅類8種 99孃惹糕 100五寶果米香 102黑糖米香 104紅豆鬆糕 105鳳片糕

106豬油糕 107冰皮月餅 108馬拉糕 110

服務品質、餐廳意象、顧客滿意度與口碑行銷對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翁記複合式主題餐廳為例

為了解決麻糬客家的問題,作者翁語含 這樣論述:

本研究首先擬透過個人問卷收集資料統計分析探討影響複合式主題餐廳之口碑行銷與顧客忠誠度的主要關鍵因素為何? 以翁記複合式主題餐廳顧客為主要研究對象,動機在探討與驗證複合式主題餐廳之服務品質、餐廳意象、顧客滿意度、口碑行銷對顧客忠誠度間之關聯性,目的在驗證: (1) 複合式主題餐廳之服務品質對餐廳意象、顧客滿意度、口碑行銷的影響分別為何? (2) 餐廳意象、顧客滿意度對口碑行銷的影響分別為何? (3) 口碑行銷對顧客忠誠度的影響為何? (4)在中介效果方面,服務品質是否透過餐廳意象間接影響口碑行銷?同時服務品質是否透過顧客滿意度間接影響口碑行銷為何? (5) 在遠程中介效果方面,服務品質

是否同時透過餐廳意象與顧客滿意度間接影響口碑行銷為何?希望研究結果可協助翁記複合式主題餐廳進行相關經營管理上的改善與進步。 根據本研究以曾到「翁記複合式主題餐廳」的顧客為研究對象,問卷發放與回收期間為110年3月20日至3月30日,問卷發出共1400份問卷,收回之有效問卷共1200份。實證結果發現,餐廳服務品質對於餐廳意象、顧客滿意度及口碑行銷均為顯著性正向之影響;餐廳意象對於顧客滿意度及口碑行銷均為顯著性正向之影響,顧客滿意度對於口碑行銷為顯著性正向之影響,口碑行銷對於顧客忠誠度為顯著性正向之影響;最後,餐廳的服務品質會同時透過餐廳意象與顧客滿意度間接正向影響口碑行銷,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中介效果強度為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