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糬食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麻糬食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雅丹寫的 和果子物語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食譜/簡易好吃燒麻糬放涼更好食 - 聯合報也說明:糯米粉加黑糖、水混合,揉一小陀(手掌心大小)拍扁。 ... 放入滾水中,汆燙45秒。 ... 撈出放回麵糰中揉成光滑麵糰。 分成6等份搓圓。 ... 用大姆指在中心押個 ...

康寧大學 休閒管理研究所 郭勝豐所指導 劉怡霖的 米穀粉戚風蛋糕感官品評之研究-以高雄市獅子王親子烘焙教室為例 (2016),提出麻糬食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米穀粉、戚風蛋糕、無麩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財經法律系研究所 陳文吟所指導 何姿穎的 論我國商標法對著名地方特色產業之保護 (2016),提出因為有 地方特色產業、地理標示、一鄉鎮一特產、產地證明標章、產地團體商標、日本傳產法、歐盟傳統特產保證制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麻糬食譜的解答。

最後網站麻糬食譜精選146 道做法,解說詳細成功率高! - 愛料理則補充:軟Q的麻糬不只是日本的傳統小吃,在東亞地區的國家都有許多擁護者呢!台灣的傳統小吃─沾著花生糖粉沒有包餡的麻糬是許多人的最愛,包著紅豆、草莓等等各式餡料的大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麻糬食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和果子物語

為了解決麻糬食譜的問題,作者鄭雅丹 這樣論述:

  大福、團子、羊羹、麻糬、饅頭、冰點,60種日本道地點心,利用本地的食材,加上作者的創意,把屬於日本人的美食變化成中國人的口味,真正做到美食無國界,將內涵深蘊的和子,也能在家裡自己動手DIY!  章節綱要:1.認識和果子 2.認識和果子的製作技巧 3.認識和果子的主要材料 4.認識和果子內餡的基本調製法 5.18種麻糬食譜 6.16種蒸果子食譜 7.10種烤炸果子食譜 8.16種冰凍果子食譜作者簡介鄭雅丹臺灣省新竹人,新竹女中畢業專科學校同等進修學力檢定合格1976年起從事烹飪教學工作經歷1981~1991年大安區麵食老師中興百貨文化教室教師台北縣樹林農會及汐止農會中西點教師1980年Y

MCA與黃豆協會合辦之第一屆雞肉烹飪比賽冠軍及優勝獎1984年中華民國第一屆澳洲牛羊肉比賽優勝獎現任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教育班烹飪及中西點教師台北SOGO文化教室日本人中華料理教師及俱樂部烹飪教師社區媽媽教室中西點、素食教師

麻糬食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鮮奶麻糬食譜,詳細作法和步驟可以自行參考:https://fresh438.pixnet.net/blog/post/45064984

米穀粉戚風蛋糕感官品評之研究-以高雄市獅子王親子烘焙教室為例

為了解決麻糬食譜的問題,作者劉怡霖 這樣論述:

最近幾年來,台灣人民飲食日趨西洋化,人們主食從開始的米飯漸漸轉變成以麵包及麵食為主;政府極力推動多項政策,為的是提升糧食自給率,而使用米穀粉取代麵粉製做點心,就是一項有效促進糧食消費的方式。本研究透過實作分別採用麵粉及米穀粉製做蛋糕,並將產品提供消費者感官品評,本次研究對象以獅子王親子烘焙上課的家長們,發放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問卷結果發現以100%米穀粉取代低筋麵粉做成蛋糕是完全可行的,東方人好有口感嚼勁的食物如麻糬、饅頭等,而米粉是沒有筋性的,所以米粉做成的蛋糕以口感來說是較麵粉來得有Q勁的,再加上白米有特殊的香氣,佐以戚風蛋糕的方式來製作米戚風,感官品評在

各個品評項目,接受度都很好,甚至有些項目比麵粉的反應更佳。以目前米穀粉的推廣情形來說,台灣米穀粉和日本一樣,除了生產成本高、米穀粉品質不如小麥麵粉以外,產品老化速度也比小麥麵包來得快,對業者來說,櫥窗壽命不長,也是未來要靠品種改良以及磨粉技術的研發去改進的;建議未來可以朝下列四方向去改善:(1) 降低生產成本生產成本(2) 與在地休閒產業結合(3) 調整配方與養生趨勢結合 (4)架構網路平台,打入年輕族群市場。

論我國商標法對著名地方特色產業之保護

為了解決麻糬食譜的問題,作者何姿穎 這樣論述:

我國歷史悠久且具有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符合塑造地方特色產業之條件,除經歷長久時間發展而來者外,自民國78年起,我國即開始進行「一鄉鎮一特產」運動,因此,形成許多在地歷史性、文化性、獨特性或唯一性與依賴當地特殊自然環境生成等特質的地方產業。根據經濟部統計,我國著名產業產地共有346項,這些地方特色產業之存在反映了當地特殊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或氣候、地形、土壤、海拔等人文背景或自然環境,其不但具有傳承地方文化或技藝之功能外,也是地方經濟及社會穩定的支柱,並在全球貿易自由化下,能提供在地就業機會,使青年人口回流,繁榮當地經濟,達到挑戰全球市場之終極目標,成為國家經濟之後盾,是重振地方經濟不可或缺

之角色。故,對我國而言,地方特色產業相當重要,有提供其保護之必要。由於地理標示與地方特色產業之特性共通,本文以地理標示之角度探討產地及地方特色產業之保護。目前我國地方特色產業,包含地方特色產品及地方特色服務業,獲得保障之主要途徑為註冊產地證明標章及產地團體商標。然而,並非所有地方特色產業都能達到受產地標章保護之水準,例如花蓮麻糬、社頭襪子及五股家具等,且此類地方特色產業多為由人文因素所形成者,但有鑑於地方特色產業之經濟及文化價值,對於無法受到產地標章保護之地方特色產業,本文認為仍應提供其積極保障。日本傳產法以「於一定地域形成產地」為條件,透過「傳統證紙」商標保護地方特色工藝品;歐盟傳統特產保證

制度則明確訂定符合傳統特產之要件者,專有名稱使用權及排除名稱不當使用權,保護傳統農特產及食品,兩者於實行上效果顯著。故,於參考上述制度後,本文認為我國應以專法建立類似制度,明訂「於一定地域形成產地」或「在特定地域為服務提供地」為保護要件,區分農產品及食品、地方特色工藝品與服務三種不同之保護客體,分別提供類似於傳產法或傳統特產保證制度之保護,使未能受產地標章保護之地方特色產業能直接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