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農會肥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麻豆農會肥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余世芳寫的 果園人生──從代工到厚工的斗六文旦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農企業管理系所 蔡青園所指導 吳承峻的 高屏地區園產品再利用的競爭力分析 (2012),提出麻豆農會肥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競爭力分析、創新SWOT矩陣、主成分分析、園產品再利用。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陳昌銘所指導 李秀鳳的 官田菱角產業文化之形成與發展 (2011),提出因為有 官田、菱角、產業文化、菱角節的重點而找出了 麻豆農會肥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麻豆農會肥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果園人生──從代工到厚工的斗六文旦

為了解決麻豆農會肥料的問題,作者余世芳 這樣論述:

資深農友X返鄉農青 果園人生永遠不喊卡   每顆文旦,都是堅持。每個果園,都是家園   從小在果園打零工的小男孩,成為擁有六十年經驗的文旦職人,看一眼樹梢新芽,就知道果實是否美味;與果樹一起長大的孩子,專職務農近二十年間,毫不間斷寫下工作日誌,成為自己的農民曆;隔代教養的家庭裡,七十歲的老果農謝絕捐款,用文旦養育兩個孫子成長,果園是他守護家庭的溫柔;覺得種稻巡水太辛苦,為了消遣而開始種文旦的醫生娘,照顧子女,照顧果樹,也照顧大自然;農村青年自都市返鄉,傳承家族留下的果園,不惜成本從日本空運高科技防水布,每年剖開600顆文旦就為了精準掌握每一棵果樹的甜度數據。突破務農的悲情形象,保存

人生的酸甜滋味。發生在果園的故事,都是每個農友農青專業技術的累積,也都是醇厚的人情。   當文旦園裡正忙著剪枝灌水、疏花施肥,而文旦園外,建立自家品牌的奮鬥正要開始。從為麻豆文旦代工起家,一整年的辛苦都成了他人的替身;到了為自己發聲,突破默默無聞的困境,從1斤7元的拍賣價,到評鑑會上1斤120元的肯定。耕耘百年,獲獎無數,終於打造專屬於家鄉的斗六文旦品牌。   斗六文旦的崛起與奮鬥,來自曾在果園裡奔跑的孩子,也將傳承給以果園為家園的新一代。每棵甜中帶著微酸的文旦,背後都是充滿忙碌的勞動身影,都是這片土地的故事。 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呈現文旦種植樣貌   •深入採訪文旦職人的奮鬥歷程

  •從代工至創立品牌,台灣產業的發展 名人推薦   楊宇凡(農委會百大農青 關廟劉德華)   蔡培慧(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

高屏地區園產品再利用的競爭力分析

為了解決麻豆農會肥料的問題,作者吳承峻 這樣論述: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資料公布得知,達60-80%的規格外園產品從產地至零售通路的過程中,因賣相不佳而被淘汰。本研究定義規格外園產品是未被以特級、優級、良級等合格品售價賣出而在最終遭到廢棄,卻仍具可食用性、可利用性等價值之園產品。經計算後得知台灣全年規格外園產品之產值約為809億-1079億新台幣、規格外園產品的全株或全果具備79.85~93.28%的可利用比率。此外,如今減少浪費、增加價值更是當今潮流。若能妥善把規格外園產品進行再利用,不僅能強化農業競爭力,也能找出處理生產過剩問題的解決之道。於是基於上述原因,激發本研究探討規格外園產品再利用之競爭力,透過使用創新SWOT矩陣、差異性矩陣、

主成分分析法衡量競爭力,以設籍在高屏地區的園產品生產者、園產品加工業者、園產品行銷業者為例,並區分成屏東縣群組、高雄市群組進行研究。經由實證分析得知屏東縣群組在貨物進銷存管控能力、價值創造能力、未來事業企圖意願、市場行銷能力領先高雄市群組,更在對外宣傳推廣規格外園產品的能力、迅速且到位的物料採購能力、加工規格外園產品之設備與人才、鑑定規格外園產品品質之設備與人才等掌握實質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得知消費者較為重視的安全、美味、耐藏等因素,是故基於研究結論,提出三點研究建議。一、定期由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單位提出安檢合格證明二、添購園產品內部品質檢測系統三、把規格外園產品加工成包裝截切蔬果

官田菱角產業文化之形成與發展

為了解決麻豆農會肥料的問題,作者李秀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官田菱角產業文化之形成與發展,經由文獻探討、資料收集、田調訪問官田鄉實際從事菱角產業之農民、產銷班班長、班員、有機菱角農、自營中盤商及公所和農會之相關人員,並實地參與官田菱角節等研究方法,來研究1984年至2011年官田鄉菱角產業的發展,藉以探討:一、官田菱角產業文化的形成。二、菱角節對官田菱角產業的影響。三、官田菱角產業文化的發展趨勢。  本研究發現:一、官田菱角由於水源來自烏山頭水庫,水質潔淨,加上黏性土壤適宜與菱農栽培管理經驗豐富,因而孕育出的菱角鬆脆可口,於是菱角成為官田鄉之特產。二、官田鄉自民國86年開始舉辦官田菱角節,將產業賦予文化內涵,並帶動觀光熱潮,為菱鄉帶

來無限的商機,進而促進當地之整體經濟繁榮。三、提升菱角的附加價值,研發各式菱角食譜及推出各式精美伴手禮,帶動菱角的多元文化。  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後:落實「小地主、大佃農」的農業政策,以解決人口老化的困境;另期盼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培養優秀年輕人才投入菱角栽種的行列,讓官田菱角產業得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