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產銷履歷 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112 產銷履歷 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芳基寫的 餐旅採購與成本控制(第三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樹德科技大學 生活產品設計系碩士班 陳文亮所指導 翁淑銘的 以品字用語建構新產品開發程序與實現之研究 (2021),提出112 產銷履歷 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用飲水機、新產品開發、通俗用語、生命週期、品設計程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班 舒緒緯所指導 傅彥甯的 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成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食農教育、食農教育體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112 產銷履歷 課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2 產銷履歷 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餐旅採購與成本控制(第三版)

為了解決112 產銷履歷 課程的問題,作者蘇芳基 這樣論述:

  本書係專為觀光、餐旅、餐飲、休閒遊憩等科系及有志於觀光餐旅採購、成本控制學術研究或從事觀光餐旅業者而編輯。   本書係最新修訂的彩色版,全書共計三篇二十章,將餐旅採購與成本控制的理論與實務,深入淺出依序詳加介紹,並輔以業界實例說明及實務分析探討,期以協助讀者順利跨入餐旅採購管理與成本控制之學術領域。   主要特色係以餐旅採購管理、餐旅採購實務,以及餐旅成本控制為三大主軸,予以分篇論述統整而成。為協助讀者建立正確採購管理成本控制理念,特別將每章重點精華列在單元學習目標外,更輔以自我學習評量,以達精熟學習、價值澄清之效,進而培育良好的餐旅採購成本控制的能力,奠定將來從事

餐旅學術研究及未來餐旅職業生涯成功的基石。  

以品字用語建構新產品開發程序與實現之研究

為了解決112 產銷履歷 課程的問題,作者翁淑銘 這樣論述: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與顧客意識抬頭,產品生產過程的資訊揭露、品質性與安全性,儼然成為顧客在現今消費市場的採購重點。因此,產銷履歷制度的推行,有助於產品生產製造過程資訊更加地透明化,同時能夠強化業者所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之辨識性與區隔性,對於產品品牌及消費者認同感的建立,可望創造雙贏局面。然而,現今生產產銷履歷僅用在農產品銷售上,對於生活產品類尚未能有完善管控制度,諸如與飲食安全相關的家電產品、烹煮產品等;殊不知,在人類過度開發下,環境破壞所引發的水質汙染日漸嚴重,危及國人健康,使得人們飲用水都必須仰賴淨水設備或飲水機等家電,經由過濾、消毒及煮沸等處理,方能安心飲用,顯見淨水或飲水設備逐漸成為國人居

家必備的重要家電產品。此外,目前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從設計端、製造端、至銷售端,每個開發環節的專業用語,對消費者往往處在不易理解的情境與認知,對於產品生產履歷之推廣將受到侷限。藉由物品、作品、產品、半成品、樣品、成品、商品等相關通俗用語,提升消費者對於產品開發過程各階段的瞭解;並以家用飲水機為設計開發對象,說明此新產品開發程序之適切性。其中,在物品階段,首先以文獻回顧與專家訪談等,彙整飲水機設計需求因素,再以雙三角模糊德爾菲法,透過專家問卷篩選出設計需求因素,接著以二維品質模式、重要表現分析法、模糊層級分析法,將設計需求因素進行品質屬性分析與歸納,重要度與滿意度之感受評價,以及各因素權重值計算

等,以深入瞭解設計需求因素之差異性與優先改善要點。而在作品階段,則以品質機能展開將設計需求轉換至設計特徵,並搭配設計方法進行構想發展,且以電腦輔助繪圖軟體進行構想創作,以設計出數款作品;而後以模糊名次計分法進行作品篩選,以獲取最佳概念方案。在產品階段,則以電腦輔助設計軟體,建構出產品立體造形及各零組件,以完成產品具體化設計。而在半成品與樣品階段,則以細部化設計與原型模型製作為主,透過3D數位製程機具完成各零組件之實體加工。至於成品階段,是著重於各零組件之實體組裝與測試。最後在商品階段,是成品文宣製作與成果展示,以利於推廣與銷售。研究結果顯示:(1)在家用飲水機開發上,初擬38項設計需求因素,經

篩選後獲得20項因素,並依KJ法區分為「情感設計層、安全設計層、節能設計層、智能設計層」等4構面。(2)依二維品質模式進行品質屬性歸類,其中魅力品質有8項、必要品質有6項、一維品質有6項。(3)依重要表現程度分析得知,位於改善重點區有「外形美觀、去除異味口感好、無水警示提醒、具過濾殺菌功能以及出水口水質偵測」等5項因素指標。(4)依模糊層級分析法得知,權重值前5名依序為「安全制動裝置(0.138)、無水自動斷電(0.137)、防止無水乾燒(0.121)、兒童安全給水(0.120)、具過濾殺菌功能(0.112)」。(5)依品質機能展開法建構出設計需求與設計特徵之關係矩陣與相關矩陣,使之以結構化方

式呈現各因素之關聯性。(6)完成5款概念設計方案作品,以市場銷售角度與模糊名次計分法,進行概念設計方案篩選,並依評選結果進行產品具體化設計與原型製作等。藉此新程序模式的建立,可望讓新産品開發過程更易於理解與通俗,以有助於企業增加市場競爭力,及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資訊更具透明化。

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112 產銷履歷 課程的問題,作者傅彥甯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食安事件不斷地發生,農糧署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計畫且讓學童親身體驗後將其經驗融入生活。糧食從生產、製造、運送到銷售等層面,也逐漸興起當地居民地產地銷的概念。研究者選擇食農教育體驗之成效為研究主題,是因為學童經過動手做的體驗,可以能夠透過食農教育認識食物的本質,擁有正確的食農教育認知,進而維護生態環境。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及訪談調查法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問卷調查對象為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之成效,發放問卷共計61份,回收之有效問卷共計6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100%,並採用SPSS17套裝軟體進行整理分析;訪談對象為高雄市神農國小4位教師,包含時任校長、教務主任、參與

食農教育活動的教師,並採以半結構式進行個別訪談,深入了解高雄市神農國小教師食農教育體驗之成效及反思。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一、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後,「情意」面大於「認知」面大於「行為」面。二、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後「認知」面上對於吃飯時要盛適量的飯菜,避免浪費食物為分數最高。三、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後「情意」面上對於如果我是農夫,我會使用友善方式種植農作物為分數最高。四、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後「行為」面上對於我會愛護環境,不隨意破壞自然生態分數最高。五、高雄市神農國小高年級學童食農教育體驗後不會因「性別」、「年級」而有所差異。六

、高雄市神農國小教師認為學童參加在參與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可以認識到食物從生產到銷售的過程、及當地在地農業和飲食文化。七、高雄市神農國小教師認為學童體驗後,了解「食」與「農」之間的關聯性、體驗農夫的辛勞並更加珍惜食物的獲取。八、高雄市神農國小教師認為改變老師創新的思維,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教學。  綜合以上所述,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