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6 9 線上收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郭文平所指導 江明潔的 無所不在的聲音: 年輕成人的線上音樂及線上廣播消費研究 (2021),提出Fm96 9 線上收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線上廣播、線上音樂、媒體消費、使用與滿足理論、深度訪談法。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游易霖所指導 蔡瑋帆的 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播客閱聽眾收聽意圖 (2020),提出因為有 播客、收聽意圖、使用與滿足、廣播媒體偏好、社群媒體疲勞的重點而找出了 Fm96 9 線上收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m96 9 線上收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所不在的聲音: 年輕成人的線上音樂及線上廣播消費研究

為了解決Fm96 9 線上收聽的問題,作者江明潔 這樣論述:

數位時代廣播及音樂的消費方式,融合了科技的發展、內容和形式的轉變,廣播聽眾開始得以使用網路在手機、電腦上收聽廣播,相關的音訊檔案甚至可以隨選、下載,收聽廣播不再受限於地點、時間、及訊號清晰程度影響,錯過想聽的節目,還可以另外抽出空閒時間重聽。音樂產業因新的科技發展面臨轉型,當代音樂和科技的關係,隨著串流平台崛起,任何人都能透過數位下載方式免費獲取,收聽廣播、音樂不再被時間、空間、硬體體積、容量所限制,科技使得消費者隨時都能享受音樂。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在日常生活脈絡下,聲音媒介及其內容的消費實踐,消費者在數位時代下在收聽音樂、廣播時使用媒介的動機及習慣(habits)和具有的意義。本研究使用

深度訪談法進行,訪問人數11人。從使用聲音媒介的動機來看,可以區分為「心理」及「日常生活習慣」兩個面向,使用者出於「心理」情緒相關收聽的可細分為「撫慰」、「培養情緒」、「逃避互動」三個原因;「日常生活習慣」則可看出聲音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細分為「日常生活」、「打發時間」、「陪伴」。而當日常生活形式與聲音作結合後,使用者養成了在執行日常生活行為時,就要有聲音的習慣,成為了一種固定的既定消費行為模式,在本研究中通勤跟寫作業時收聽聲音媒介,是最多年輕成人受訪者在日常生活習慣中,與聲音連結最常見的時候。在收聽線上音樂使用的媒介以手機最多,其次為電腦,而廣播仍是以傳統車載收音機收聽最多,其次為手機

APP,而在收聽音樂載具背後其實與科技符擔性(affordances)有關,又以「手機多工的符擔性」、「時間彈性符擔性」、「空間限制消除的符擔性」和「多元內容符擔性」影響消費者的使用。

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播客閱聽眾收聽意圖

為了解決Fm96 9 線上收聽的問題,作者蔡瑋帆 這樣論述:

2020年起播客(Podcast)在台灣熱播引起大眾討論,但注意力碎片化時代,播客為何能以音頻形式讓閱聽人從視覺轉向聽覺?面對聲音回歸,式微的廣播能否會有轉生的契機?本研究透過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播客收聽意圖,及不同人口變項的播客聽眾在使用與滿足中的差異,並以廣播媒體偏好、社群媒體疲勞為意圖觀點,探究其與播客收聽意圖的關聯性。研究採網路問卷調查法,經篩選整理共蒐集504份有效問卷,透過分析得出播客的五項收聽意圖:資訊性、娛樂性、便利性,廣播媒體偏好、社群媒體疲勞;除廣泛性收聽意圖(資訊性、娛樂性、便利性),研究驗證了廣播媒體偏好、社群媒體疲勞與播客的使用與滿足顯著相關;不同人口變項閱聽人在使用

與滿足中也具部分差異性。研究也發現,有44%播客用戶目前仍有廣播收聽行為;閱聽人的廣播收聽行為與廣播媒體偏好意圖具非常顯著相關,可見對聲音偏好的閱聽人會在不同音頻媒介間流動,因而研究也推測新、舊音頻媒體間的跨界支援與串流,或許能為音頻產業創造雙贏的機會,進而有助於聲音經濟發展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