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介面轉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autocad介面轉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老虎工作室姜勇寫的 AutoCAD 2016中文版從新手到高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Autocad 2020 傳統介面= queen shop折扣碼ptt也說明:現在起不用再苦惱沒有「AutoCAD 典型工作區」囉~ 透過「CUI」自訂方式「轉移」步驟超簡單~ Autocad 2020教學001基本設定說明與自訂工作區調整傳統介面典型工作區調整 ...

崑山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曾清標所指導 周東欣的 以機構與佈局的設計技巧應用於DC/DC Converter之雜訊干擾抑制之研究 (2016),提出autocad介面轉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力電子、EMC產品設計、Power PCB。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吳憲昌所指導 陳駿銘的 石墨烯量子點系統的新穎製程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石墨烯、量子點的重點而找出了 autocad介面轉移的解答。

最後網站autocad永久授權轉移授權 - CHCHL則補充:轉移 授權您可以暫時或永久將單機版授權從一臺電腦轉移到另一臺電腦。 ... Support 類型: 創意軟件介面語言授權用戶數: 1 HK$ 9,992 比較報價添加比較Autodesk AutoCAD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utocad介面轉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utoCAD 2016中文版從新手到高手

為了解決autocad介面轉移的問題,作者老虎工作室姜勇 這樣論述:

本書在內容的編排上突出了兩點:一是內容的實用性;二是AutoCAD常用功能的全面性,涵蓋了AutoCAD絕大部分常用功能。“實用性”的目標是讓讀者學以致用,確保讀者在學完本書後,可以得心應手地使用AutoCAD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全面性”使得本書也可作為AutoCAD簡明功能手冊及案例手冊來使用。 全書共有14章,其中第1~9章主要介紹二維圖形繪製及編輯命令、查詢圖形幾何資訊、書寫文字、標注尺寸等,並提供了豐富的二維繪圖實例及練習題;第10~11章介紹參數化繪圖、圖塊及設計工具等;第12~14章講述三維繪圖基本知識、創建實體模型的方法及如何從模型空間或圖紙空間輸出圖形等。 本書可供各高

校相關專業及各類AutoCAD培訓班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作為AutoCAD工程技術人員及電腦愛好者的自學參考書。 薑勇 AutoCAD培訓專家,老虎工作室作者,長期從事AutoCAD培訓與應用研究工作,編著各類AutoCAD教材80余部,讀者超過400萬人。 第1章 AutoCAD 使用者介面及基本操作 1 1.1 初步瞭解AutoCAD 繪圖環境 1 1.2 AutoCAD 2016 使用者介面的組成 3 1.2.1 菜單流覽器 4 1.2.2 快速訪問工具列及其他工具列 4 1.2.3 功能區 4 1.2.4 繪圖窗口 5 1.2.5 視口、視圖及視

覺樣式控制項 5 1.2.6 ViewCube 工具 6 1.2.7 巡覽列 6 1.2.8 命令提示窗口 6 1.2.9 狀態列 6 1.3 學習基本操作 8 1.3.1 用AutoCAD 繪圖的基本過程 8 1.3.2 切換工作空間 10 1.3.3 調用命令 11 1.3.4 滑鼠操作 11 1.3.5 選擇物件的常用方法 12 1.3.6 刪除對象 14 1.3.7 撤銷和重複命令 14 1.3.8 取消已執行的操作 14 1.3.9 快速縮放及移動圖形 14 1.3.10 視窗放大圖形及返回上一次的顯示 15 1.3.11 將圖形全部顯示在窗口中 16 1.3.12 設定繪圖區域的大

小 16 1.3.13 設置單位顯示格式 17 1.3.14 預覽打開的文件及在檔間切換 17 1.3.15 階段練習──佈置使用者介面及設定繪圖區域大小 18 1.4 模型空間及圖紙空間 19 1.5 圖形檔管理 20 1.5.1 新建、打開及保存圖形文件 20 1.5.2 輸入及輸出其他格式檔 22 1.6 習題 24 第2章 設置圖層、線型、線寬及顏色 26 2.1 創建及設置圖層 26 2.2 控制圖層狀態 28 2.3 有效地使用圖層 29 2.3.1 切換當前圖層 30 2.3.2 使某一個圖形物件所在的圖層成為當前層 30 2.3.3 修改圖層狀態 30 2.3.4 修改已有對

象的圖層 31 2.3.5 動態查看圖層上的物件 31 2.3.6 隔離圖層 31 2.4 改變物件的顏色、線型及線寬 31 2.4.1 修改對象顏色 32 2.4.2 設置使用中色彩 32 2.4.3 修改對象的線型或線寬 32 2.4.4 設置當前線型或線寬 33 2.5 管理圖層 33 2.5.1 排序圖層及按名稱搜索圖層 33 2.5.2 使用圖層特性篩檢程式 33 2.5.3 刪除圖層 35 2.5.4 合併圖層 35 2.5.5 重新命名圖層 35 2.6 修改非連續線型外觀 35 2.6.1 改變全域線型比例因數以修改線型外觀 35 2.6.2 改變當前物件線型比例 36 2.7

 習題 37 第3章 基本繪圖與編輯(一) 38 3.1 繪製線段 38 3.1.1 輸入點的座標畫線 39 3.1.2 使用物件捕捉精確畫線 40 3.1.3 利用正交模式輔助畫線 44 3.1.4 結合極軸追蹤、自動追蹤功能畫線 45 3.1.5 利用動態輸入及動態提示功能畫線 48 3.1.6 調整線條長度 50 3.1.7 剪斷線段 51 3.1.8 階段練習—畫線的各種方法 52 3.2 延伸、打斷對象 54 3.2.1 延伸線條 54 3.2.2 打斷線條 55 3.3 作平行線 56 3.3.1 用OFFSET 命令繪製平行線 57 3.3.2 利用平行捕捉“PAR”繪製平行線

 58 3.3.3 階段練習──用OFFSET和TRIM 命令構圖 58 3.4 畫垂線、斜線及切線 62 3.4.1 利用垂足捕捉“PER”畫垂線 62 3.4.2 利用角度覆蓋方式畫垂線及傾斜線段 63 3.4.3 用XLINE 命令畫任意角度斜線 63 3.4.4 畫切線 64 3.4.5 階段練習—畫斜線、切線及垂線的方法 65 3.5 畫圓及圓弧連接 69 3.5.1 畫圓 69 3.5.2 畫圓弧連接 70 3.5.3 階段練習──畫簡單圓弧連接 71 3.6 移動及複製對象 74 3.6.1 移動對象 74 3.6.2 複製對象 75 3.6.3 複製時陣列對象 76 3.6.4

 階段練習──用MOVE及COPY 命令繪圖 77 3.7 倒圓角和倒角 79 3.7.1 倒圓角 79 3.7.2 倒角 80 3.8 綜合練習1 ──畫直線構成的圖形 81 3.9 綜合練習2 ──用OFFSET和TRIM 命令快速繪圖 83 3.10 綜合練習3 ──畫直線及圓弧連接 85 3.11 習題 87 第4章 基本繪圖與編輯(二) 89 4.1 繪製矩形、多邊形及橢圓 89 4.1.1 畫矩形 89 4.1.2 畫正多邊形 90 4.1.3 畫橢圓 91 4.1.4 階段練習──畫矩形、橢圓及多邊形 92 4.2 繪製均布及對稱幾何特徵 94 4.2.1 矩形陣列對象 94

4.2.2 環形陣列對象 96 4.2.3 沿路徑陣列物件 97 4.2.4 沿傾斜方向陣列物件的方法 98 4.2.5 鏡像對象 99 4.2.6 階段練習—用陣列及鏡像命令繪圖 99 4.3 旋轉及對齊圖形 103 4.3.1 旋轉實體 103 4.3.2 對齊實體 105 4.3.3 階段練習—用旋轉及對齊命令繪圖 105 4.4 拉伸及縮放對象 109 4.4.1 拉伸圖形物件 109 4.4.2 按比例縮放對象 110 4.4.3 階段練習—用拉伸及縮放命令繪圖 111 4.5 關鍵點編輯方式 114 4.5.1 利用關鍵點拉伸物件 115 4.5.2 利用關鍵點移動及複製對象 11

5 4.5.3 利用關鍵點旋轉物件 116 4.5.4 利用關鍵點縮放物件 117 4.5.5 利用關鍵點鏡像物件 118 4.5.6 利用關鍵點編輯功能改變線段、圓弧的長度 119 4.5.7 階段練習──利用關鍵點編輯方式繪圖 119 4.6 繪製樣條曲線及斷裂線 121 4.7 填充剖面圖案 122 4.7.1 填充封閉區域 122 4.7.2 填充不封閉的區域 123 4.7.3 填充複雜圖形的方法 124 4.7.4 使用漸變色填充圖形 124 4.7.5 剖面線的比例 124 4.7.6 剖面線的角度 125 4.7.7 編輯圖案填充 125 4.7.8 創建注釋性填充圖案 126

4.7.9 階段練習──創建填充圖案 126 4.8 編輯圖形元素屬性 128 4.8.1 用PROPERTIES 命令改變物件屬性 128 4.8.2 物件特性匹配 129 4.9 綜合練習1 ──畫具有均布特徵的圖形 130 4.10 綜合練習2 ──創建矩形陣列及環形陣列 132 4.11 綜合練習3 ──畫由多邊形、橢圓等物件組成的圖形 134 4.12 綜合練習4 ──利用已有圖形生成新圖形 136 4.13 習題 138 第5章 高級繪圖與編輯 140 5.1 繪製多段線 140 5.2 編輯多段線 142 5.3 多線 143 5.3.1 創建多線 143 5.3.2 創建多

線樣式 144 5.3.3 編輯多線 147 5.3.4 用多段線及多線命令繪圖的實例 148 5.4 畫雲狀線 151 5.5 徒手畫線 152 5.6 點對象 153 5.6.1 設置點樣式 153 5.6.2 創建點 153 5.6.3 畫測量點 154 5.6.4 畫等分點 154 5.6.5 階段練習─等分多段線及沿曲線均布物件 155 5.7 繪製圓環及圓點 156 5.8 畫無限長射線 157 5.9 畫實心多邊形 157 5.10 創建空白區域以覆蓋物件 158 5.11 更改物件的顯示順序 159 5.12 分解、合併及清理物件 160 5.12.1 分解對象 160 5.1

2.2 合併對象 160 5.12.3 清理重疊物件 161 5.12.4 清理命名物件 161 5.13 選擇物件的高級方法 161 5.13.1 套索選擇方式 161 5.13.2 畫折線選擇物件 162 5.13.3 使用任意多邊形選擇對象 162 5.13.4 對象編組 163 5.13.5 設置物件選擇方式 165 5.14 視圖顯示控制 165 5.14.1 控制圖形顯示的各種方法 166 5.14.2 命名視圖 167 5.14.3 平鋪視口 169 5.15 面域造型 170 5.15.1 創建面域 170 5.15.2 並運算 171 5.15.3 差運算 171 5.15.

4 交運算 172 5.15.5 階段練習──面域造型應用實例 172 5.16 綜合練習─創建多段線、圓點及面域 174 5.17 習題 176 第6章 繪製複雜平面圖形的方法及技巧 178 6.1 繪製複雜圖形的一般步驟 178 6.2 繪製複雜圓弧連接 181 6.3 用OFFSET 及TRIM 命令快速作圖 183 6.4 畫具有均布幾何特徵的複雜圖形 185 6.5 繪製傾斜圖形的技巧 187 6.6 利用已有圖形生成新圖形 188 6.7 利用“裝配法”畫複雜圖形 190 6.8 綜合練習──繪製組合體視圖的一般過程及技巧 192 6.9 習題 195 第7章 查詢圖形資訊 1

97 7.1 獲取點的座標 197 7.2 測量距離及連續線長度 198 7.3 測量半徑及直徑 199 7.4 測量角度 199 7.5 計算圖形面積及周長 200 7.6 列出物件的圖形資訊 202 7.7 綜合練習──查詢圖形資訊 202 7.8 習題 203 第8章 在圖形中添加文字 204 8.1 創建及修改文字樣式 204 8.2 單行文字 206 8.2.1 創建單行文字 206 8.2.2 單行文字的對齊方式 208 8.2.3 在單行文字中加入特殊符號 209 8.2.4 用TEXT 命令填寫明細表及標題列 209 8.3 多行文字 211 8.3.1 創建多行文字 211

8.3.2 添加特殊字元 215 8.3.3 在多行文字中設置不同字體及字高 216 8.3.4 創建分數形式及公差形式文字 216 8.4 注釋性對象 217 8.4.1 注釋性物件的特性 217 8.4.2 設定對象的注釋比例 217 8.4.3 自訂注釋比例 218 8.4.4 控制注釋性物件的顯示 218 8.4.5 在工程圖中使用注釋性文字 218 8.5 編輯文字 219 8.5.1 修改文字內容 219 8.5.2 改變字體及字高 220 8.5.3 調整多行文字邊界寬度 220 8.5.4 為文字指定新的文字樣式 220 8.5.5 編輯文字範例 221 8.6 綜合練習──

創建單行文字及多行文字 222 8.7 創建表格物件 223 8.7.1 表格樣式 223 8.7.2 創建及修改空白表格 225 8.7.3 在表格物件中填寫文字 227 8.8 習題 229 第9章 標注尺寸 230 9.1 尺寸樣式 230 9.1.1 尺寸標注的組成元素 230 9.1.2 創建國標尺寸樣式 231 9.1.3 修改尺寸標注樣式 233 9.1.4 標注樣式的覆蓋方式 233 9.1.5 刪除和重命名標注樣式 234 9.1.6 標注尺寸的準備工作 234 9.2 標注尺寸的集成命令DIM 235 9.2.1 標注水準、豎直及對齊尺寸 235 9.2.2 創建連續型及

基線型尺寸標注 236 9.2.3 利用尺寸樣式覆蓋方式標注角度 237 9.2.4 使用角度尺寸樣式簇標注角度 238 9.2.5 直徑和半徑型尺寸 239 9.2.6 使多個尺寸線共線 240 9.2.7 均布尺寸線及設定尺寸線間的距離 241 9.3 引線標注 241 9.3.1 生成引線標注 241 9.3.2 階段練習──編輯引線標注 243 9.4 尺寸及形位公差標注 245 9.4.1 標注尺寸公差 246 9.4.2 標注形位公差 247 9.5 編輯尺寸標注 247 9.5.1 修改尺寸標注文字 247 9.5.2 改變尺寸界線和文字的傾斜角度及恢復標注文字 248 9.5.

3 調整標注位置、均布及對齊尺寸線 249 9.5.4 編輯尺寸標注屬性 249 9.5.5 更新標注 250 9.6 在工程圖中標注注釋性尺寸 250 9.7 創建各類尺寸的獨立命令 251 9.8 綜合練習─尺寸標注 252 9.8.1 採用普通尺寸或注釋性尺寸標注平面圖形 252 9.8.2 標注組合體尺寸 253 9.8.3 標注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255 9.9 習題 256 第10章 參數化繪圖 257 10.1 幾何約束 257 10.1.1 添加幾何約束 257 10.1.2 編輯幾何約束 259 10.1.3 修改已添加幾何約束的對象 260 10.2 尺寸約束 260 1

0.2.1 添加尺寸約束 260 10.2.2 編輯尺寸約束 262 10.2.3 使用者變數及方程式 263 10.3 參數化繪圖的一般步驟 265 10.4 綜合訓練──利用參數化功能繪圖 267 10.5 習題 268 第11章 圖塊、外部引用及設計工具 269 11.1 圖塊 269 11.1.1 創建圖塊 269 11.1.2 插入圖塊或外部文件 271 11.1.3 定義圖形檔的插入基點 272 11.1.4 在工程圖中使用注釋性符號塊 272 11.2 動態塊 272 11.2.1 給動態塊添加參數及動作 272 11.2.2 創建附帶查詢表的動態塊 275 11.2.3 控制

動態塊中圖元的可見性 277 11.2.4 參數化動態塊 278 11.2.5 利用表格參數驅動動態塊 279 11.3 塊屬性 281 11.3.1 創建及使用塊屬性 281 11.3.2 編輯屬性定義 284 11.3.3 編輯塊的屬性 284 11.3.4 塊屬性管理器 285 11.3.5 階段練習──創建明細表塊 286 11.4 使用外部引用 286 11.4.1 引用外部圖形 287 11.4.2 更新外部引用文件 288 11.4.3 轉化外部引用檔的內容為當前圖樣的一部分 289 11.5 AutoCAD 設計中心 290 11.5.1 流覽及打開圖形 290 11.5.2 

將圖形檔的塊、圖層等物件插入當前圖形中 291 11.6 工具選項板視窗 292 11.6.1 利用工具選項板插入圖塊及圖案 292 11.6.2 修改及創建工具選項板 293 11.7 習題 295 第12章 三維建模 297 12.1 三維建模空間 297 12.2 觀察三維模型的方法 298 12.2.1 用標準視點觀察三維模型 298 12.2.2 消除隱藏線 299 12.2.3 三維動態旋轉 299 12.2.4 使用ViewCube 觀察模型 300 12.2.5 快速建立平面視圖 301 12.2.6 平行投影模式及透視投影模式 302 12.2.7 視覺樣式—創建消隱圖及著

色圖 302 12.3 使用者坐標系及動態使用者坐標系 303 12.4 創建三維實體和曲面 305 12.4.1 三維基本立體 305 12.4.2 多段體 307 12.4.3 將二維物件拉伸成實體或曲面 308 12.4.4 旋轉二維物件形成實體或曲面 310 12.4.5 通過掃掠創建實體或曲面 311 12.4.6 通過放樣創建實體或曲面 312 12.4.7 利用“選擇並拖動”方式創建及修改實體 314 12.4.8 加厚曲面形成實體 315 12.4.9 利用平面或曲面切割實體 315 12.4.10 與實體顯示有關的系統變數 316 12.5 獲得實體體積、轉動慣量等屬性 31

6 12.6 利用布耳運算構建複雜實體模型 317 12.7 綜合練習──實體建模 320 12.8 習題 322 第13章 編輯三維模型 323 13.1 顯示及操作小控制項 323 13.2 利用小控制項移動、旋轉及縮放對象 324 13.3 三維移動 325 13.4 三維旋轉 326 13.5 三維縮放 328 13.6 三維陣列 329 13.7 三維鏡像 330 13.8 三維對齊 330 13.9 三維倒圓角 331 13.10 三維倒角 332 13.11 編輯實心體的面、邊、體 333 13.11.1 拉伸面 334 13.11.2 移動面 335 13.11.3 偏移面 

336 13.11.4 旋轉面 336 13.11.5 錐化面 337 13.11.6 抽殼 338 13.11.7 壓印 339 13.12 綜合練習──利用編輯命令構建實體模型 339 13.13 習題 341 第14章 列印圖形 342 14.1 列印圖形的過程 342 14.2 設置列印參數 343 14.2.1 選擇列印設備 344 14.2.2 使用列印樣式 344 14.2.3 選擇圖紙幅面 345 14.2.4 設定列印範圍 346 14.2.5 設定列印比例 347 14.2.6 設定著色列印 347 14.2.7 調整圖形列印方向和位置 348 14.2.8 預覽列印效果

 348 14.2.9 保存列印設置 349 14.3 綜合練習1——列印圖形實例 349 14.4 綜合練習2——將多張圖樣佈置在一起列印 350 14.5 從圖紙空間出圖——列印虛擬圖紙 351 14.6 由三維模型投影成二維工程圖並輸出 353 14.6.1 設定工程視圖的標準 353 14.6.2 從三維模型生成視圖──基礎視圖 354 14.6.3 從現有視圖投影生成其他視圖──投影視圖 355 14.6.4 編輯工程視圖 356 14.6.5 更新工程視圖 356 14.6.6 設定剖視圖標注樣式 357 14.6.7 創建剖視圖 357 14.6.8 給工程圖添加文字及標注尺寸 

358 14.6.9 將視圖轉移到模型空間編輯並列印 358 14.7 習題 358

以機構與佈局的設計技巧應用於DC/DC Converter之雜訊干擾抑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autocad介面轉移的問題,作者周東欣 這樣論述:

本文以Flyback的PCB_Layout與機構設計做整合為主要探討核心。電力電子的應用包含:交流電(ac)轉換成直流電(dc)、直流電(dc)轉換成交流電(ac)以及不穩定的直流電壓轉換成穩定的直流電壓。高功率設備轉換成電子用品,例如:電腦的電源供應器、手機充電器與動力車輛等。 在電路板佈局的過程中,元件的擺放無法確認EMI的干擾源防治。所以,在本研究中以AutoCAD和PCB_Layout作機構的整合。 本實驗主要是以硬體與軟體兩部分完成,硬體部分為EMC/EMI的設計實作,軟體部分有Allergo的Layout軟體,Solidwork和AutoCAD為屏蔽上的設計,本實驗

目的是運用Altium Designer Winter做Layout的設計。搭配產品上的機構與佈局設計技巧降低輻射的干擾,將產品達到最佳化。

石墨烯量子點系統的新穎製程研究

為了解決autocad介面轉移的問題,作者陳駿銘 這樣論述:

本論文之主軸是開發新穎與簡單的製程技術來製作石墨烯量子元件(Graphene Quantum Device)。其內容是利用單道電子束微影製程並搭配氧電漿蝕刻技術來製作石墨烯量子元件,並使用密閉式冷凝循環量測系統(Closed-Cycle Measure System)以及無液氦稀釋致冷機(Cryogen-Free Dilution Refrigerator)來進行元件低溫特性量測,並輔以控制氧電漿蝕刻時間來調控元件的電阻以達到製作量子元件的條件。在此新穎製程中主要的關鍵技術是利用石墨烯非平整表面之特性。在石墨烯之上蒸鍍特定圖案之鋁金屬後,經由通氧過程,由於石墨烯與鋁接觸之表面能夠讓氧氣進入,

使得鋁金屬所有表面都形成縝密的氧化層。此鋁金屬圖形除了可以當作石墨烯蝕刻遮罩且可以當作閘極使用,用以調變下方石墨烯之載子類型與濃度。本研究第一部分是在大區域的石墨烯樣品上蒸鍍鋁金屬,待其自然氧化後作為其閘極,主要的目的是要測試閘極氧化層的穩定性。由研究中可以發現改變閘極電壓對石墨烯電阻有明顯影響,並能量測到石墨烯的基本特性:狄拉克點(Dirac point)。由此結果可以證明所成長之石墨烯品質良好且此製程能有效控制載子濃度。更重要的是此技術所形成之氧化層的穩定性優良,其漏電流僅為nA等級。第二部分為研究以單道電子束微影製程來製作單量子點以及雙量子點之蝕刻遮罩,透過氧電漿將下方石墨烯蝕刻。於量子

點元件方面,元件溫度降至低溫後,量測其不同閘極電壓之電流-電壓曲線,成功觀察到庫倫阻斷效應(Coulomb Blockade)與庫倫震盪(Coulomb Oscillation)。於雙量子點元件方面,當元件降至低溫時,可藉由控制雙邊閘極用以調控個別量子點的化學勢,發現兩量子點間存在強耦合之傳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