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農會總幹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歷屆會長 - 屏東市農會也說明:本(十一)屆信用部新增公館與海豐分部。 第十二屆(82~86):理事長蔡炳煌、常務監事王博智、總幹事鄭同耀。 87年本會中 ...

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李力庸所指導 郭瑋凡的 新竹農田水利會與地方社會(1945-1982) (2013),提出竹北農會總幹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竹農田水利會、地方社會、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戰後、新竹科學園區。

最後網站農會農民的— 談農會總幹事直選 - 苦勞網則補充:除此之外,民進黨政府在農會政策上,即鑒於農會信用部超貸嚴重、逾放比過高,爰延續信用部改革之政策思考,大刀闊斧進行金融改革,於2001年及2002年連續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竹北農會總幹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竹農田水利會與地方社會(1945-1982)

為了解決竹北農會總幹事的問題,作者郭瑋凡 這樣論述:

當漢人自清領時期往新竹地區移墾以來,鳳山溪和頭前溪就成為新竹地區農田水利的主要灌溉水源。不論是清領、日治或是戰後,新竹地區灌溉埤圳及民生用水的水源多來自於這幾條河川,在尚未進入工商業社會的時代,可說是新竹地區農業發展之母,堪稱新竹地區經濟命脈。 新竹的水利建設在清領時期移民的拓墾與修築水圳下,建立了基礎。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一方面修補舊有埤圳及實施現代化工程來促進農業發展,另一方面對全臺水利事業進行整併作業,此時對臺灣農田水利事業影響最大的就是官方力量介入。 戰後,臺灣回歸中華民國,政府延續日治時期對水利組織的介入,新竹的水利組織經歷水利協會、水利委員會,最後定名為新竹農田水

利會。隨著組織的轉變,政府對新竹農田水利會的掌控與介入也越深。透過對新竹農田水利會的人事與財務研究,可以發現員工人數持續下降且高齡化,政黨和地方力量在人事上扮演重要角色;財務上早期雖然慘澹經營,但隨著水利設施的健全與有效管理水源,配合適度的財務規劃與轉型,終始營運趨向穩定。 經過日治時期新竹水利灌溉穩定,稻作產量大幅提升,雖經二戰破壞,然到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致力於圳道的修復養護、興建水庫、圳道工程和加強用水管理,即使新竹水田面積持續減少,稻作單位面積產量卻能透過灌溉水源的增加和耕作技術的改善而持續提升,可見新竹農田水利會對農業的貢獻,同時也能再度確認農會與農田水利會關係之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