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承諾法律效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口頭承諾法律效力:在遵守法律規定下,也可成立契約!

口頭承諾在一定情況下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但如若發生糾紛,證明其存在並不容易。一般來說,任何法律行為只要達成協議就可以成立契約,而口頭承諾在契約方面也是如此。另外,要注意的是,雙方協議的內容不能違反法律強制規定,也不能以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合同。如果需要確保合法性,可以採取書面形式來確認口頭承諾的內容。當然,如果對於口頭承諾的法律效力還有疑問,也可以諮詢專業律師以獲得更準確的答案。

口頭承諾法律效力:口頭承諾如何達成合法契約?

口頭承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普遍而又備受關注的問題。在民事法律關係中,口頭承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這將涉及到簽訂合約的方式和其效力。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只要雙方對於某些內容達成一致的意見,無論是口頭或書面,均可視為有效的法律行為。因此,當承諾方承認原口頭承諾的內容時,該承諾便可以生效並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在承諾方不再承認原口頭承諾的情況下,如另一方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原口頭承諾內容的話,該承諾仍然可以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兩者必須是且只能是協議達成的,而不能被強制要求或以其他方式強制強加。此外,任何未被規定在契約文件中的口頭陳述或承諾都無法產生契約效力,其效力也不能成立。除非法律明確規定不得以口頭形式訂立合同,否則口頭約定合約是有效的,但在發生糾紛後往往因技術上的困難而難以證明其存在和細節。總之,口頭約定在法律上是具有效力的,但在實務操作中有其技術上的困難,因此建議盡量以書面為依據簽訂合約。

口頭承諾也具有法律效力?了解一下口頭承諾法律效力及注意事項

口頭承諾在很多交易中都很常見,但是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根據法律的規定,只要兩方達成一致,無論是口頭或書面形式,都是有效的法律行為,具有法律效力。當然,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權益,最好還是將承諾內容寫在合約中,避免日後遭遇糾紛。 然而,如果口頭承諾內容被一方否認,另一方需要有證據來證明其存在。當然,如果承諾內容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口頭約定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在民事法律行為中,任何未載明於契約文件內之口頭陳述或承諾,都是無效的,雙方均不受其約束。此外,對於一些特定的交易,法律也明確規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否則就無法生效。 總之,口頭承諾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法律行為,但為了更好地防範風險,建議還是採用書面形式進行交易,以保障雙方權益。如果您對於法律方面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我們的「律師真心話」,我們會為您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口頭承諾法律效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優渥客寫的 66張圖讀懂法律通識課:不花錢找律師,職場、租屋、消費……等 50個疑難雜症都能自己搞定! 和GregoryD.Johnsen的 葉門戰爭:地域、宗教、極端組織之間,以及美國與蓋達組織的對立,造成這場無法結束的戰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口頭承諾有法律效用 - Zzhuang也說明:口頭 協議一般是有法律效應的,其方便、快捷、省時、沒有太多的格式要求。 坊間常說口頭承諾也有法律效力呢,到底事後是否可以向「走數」的候選人追討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樂文化 和光現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向明恩所指導 林佩瑩的 智能合約法律關係之研究 —以契約法為中心 (2021),提出口頭承諾法律效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區塊鏈、智能合約、電子商務契約、契約法制、電子簽章法。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財金法律學系碩士班 黃鈺慧所指導 陳美汎的 醫療糾紛之民事責任 (2020),提出因為有 醫療行為、注意義務、醫療準則、契約責任、侵權行為、因果關係、告知後同意、舉證責任、ADR的重點而找出了 口頭承諾法律效力的解答。

最後網站口头承诺有录音有用吗 - 搜狗律师則補充:口头承诺 一样有法律效力。录音可以作为证据的一种,如果具备证据条件是具有证据效力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口頭承諾法律效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66張圖讀懂法律通識課:不花錢找律師,職場、租屋、消費……等 50個疑難雜症都能自己搞定!

為了解決口頭承諾法律效力的問題,作者優渥客 這樣論述:

  ★2021最強法律防身術★   江湖走跳你早晚相堵ㄟ丟,   你需要這本超簡單,   蒐集各種有趣案例的工具書。   ◎別說你用不到!這年頭職場、買賣、人情上的陷阱無所不在   本書將最常見的生活糾紛,分為5大面向,以有趣的故事及圖表介紹相關法條。不管你是被告還是告人,越早懂就越能防身自保。   ◆工作職場面:老闆的規定不是聖旨,不懂法律就等著被「拗」很大。   ◆消費糾紛面:懂得消費法條,才能買得安心、不當冤大頭。   ◆租屋房事面:自己的家自己罩,就算遇到惡房東、惡鄰居也不怕。   ◆交通車禍面:不管誰撞誰,掌握證據最重要。   ◆親友財務面:不論多麻吉都要寫借據,免得翻

臉不認人。   ◎ 66張圖表和插畫& 50則一問一答,清楚好記   ◆加班費、資遣費應該怎麼算?勞基法的請假扣薪是怎麼規定?   ◆網路購物退貨的4原則是什麼?買禮劵該注意哪些事?   ◆遇到旅遊糾紛該怎麼蒐證?購買的商品真的「售出概不退還」嗎?   ◆遇到惡房東該如何反擊?新家裝潢完工,發現建材有瑕疵怎麼辦?   ◆朋友借錢不還,要怎麼追討?借錢給朋友要怎麼算利息?   這些糾紛就在你我身邊,要遇到很容易,要解決卻不太容易。好好利用本書的66張圖和50個Q&A,就能輕鬆看懂看滿,並且case by case學到解決之道。保證不用花錢請律師,不用鑽研法典來「苦毒」自己,就

能搞懂生活中的基本法律問題。     ◎這是一本超好懂得法律工具書,讓你少花一點律師費!   雖然新聞上常報導恐龍法官、黑心律師,台灣其實有很多暢通的調解管道、公益法律單位。先有基本認識,真的遇到事情才不會求助無門,甚至被人坑。律師費也是依照案件複雜程度而定,不用先做最壞打算。   ◆有糾紛一定要花錢、花時間跑法院打官司嗎?     可優先考慮和解及調解,省事、省時更省錢,真的解決不了再打官司。   ◆不懂法條,又沒錢請律師,就只能等死嗎?   台灣政府和民間,有許多免費的法律資源供民眾利用,許多規模較大的法律事務所,甚至設有免費的律師諮詢服務。   ◆請律師打官司,至少得花多少錢?  

 律師費並沒有公定的標準,依案件的複雜程度,會有不同的收費。 名人推薦   勞動部認證勞資爭議調解人 張宏彬

智能合約法律關係之研究 —以契約法為中心

為了解決口頭承諾法律效力的問題,作者林佩瑩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智能合約法律關係之研究—以契約法為中心」為題,主要係在探討智能合約的法律地位,以及從契約法觀點出發,觀察智能合約與既有法制的互動關係。 智能合約一詞濫觴於1990年代,然區塊鏈技術的輔助才是其真正興起的關鍵。挾帶著區塊鏈去中心化、假名化及不可篡改性等優勢,智能合約提供新興的締約型態,並自動化契約履行,提升交易效率,節省交易成本。本文爬梳國內外文獻,嘗試從科技面論述為始,介紹區塊鏈及智能合約的梗要。接著進入智能合約法律問題的剖析,隨著智能合約的應用領域漸廣,其法律上評價是未來產生爭議時最重要的關鍵,本文首要界定智能合約的本質,奠定本文對智能合約作為受法律規管之新型態契約立場。確立其

契約地位後,再就智能合約獨有的特性,與傳統口頭契約、書面契約及電子商務契約比較,分析其適用傳統契約法時是否將生扞格,依契約發展的時序區分為締約階段及履約階段,為智能合約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建議。同時藉由智能合約出現的疑義,反思契約法等面對科技浪潮下數位化的挑戰,值得檢討的地方。

葉門戰爭:地域、宗教、極端組織之間,以及美國與蓋達組織的對立,造成這場無法結束的戰爭

為了解決口頭承諾法律效力的問題,作者GregoryD.Johnsen 這樣論述:

  這個發生在葉門的戰爭,從來都不只是內戰。   而是與美蘇對立、圍堵共產主義,   以及蓋達組織的興起、衰頹與再興,   對抗美國、美國總統的決策,   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然而,不管是誰對抗誰,對葉門人來說,   那些反抗的人、或是被反抗的對象,他們帶來的,有時,其實是一樣的困境。   ◎先知指定的「最後避難處」,為何會落入連年內戰、飢荒的悲慘境地?   葉門,這個在西元七世紀時,被當時遭遇困厄的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指定為「當災禍降臨時的避難處」,為何會在一千多年後,落入連年內戰、飢荒的悲慘境地?   二次大戰後,美蘇對峙,對峙勢力甚至分別進入南北葉門。一九七九年,蘇聯入

侵阿富汗,沙烏地人奧薩馬‧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前往阿富汗,協助美國建立基地與軍事訓練。在對抗蘇俄的過程中,賓‧拉登成為了伊斯蘭的「聖戰」英雄,並建立誓言打擊社會主義勢力、以逐出異教徒為目標的蓋達組織。而當時仍由社會主義主導的南葉門,便自然在蘇俄對阿富汗停戰後,成為賓‧拉登的主要戰場。   ◎「最後避難處」,為何會成為誕育「恐怖組織」的溫床?   本書中,作者不但從頭梳理為什麼先知指定的「最後避難處」最後卻成為「恐怖組織」的基地,各項資源(人力、物力)的補充來源(在葉門,捐款給蓋達?再自然也沒有!)也娓娓道來賓‧拉登如何從美國的朋友,轉變為矢志將美國勢力驅除出阿拉伯半島的

「恐怖份子」。他如何躲過美國與美國盟友的追殺,如何調停或周旋極端勢力之間的齟齬與對立。他與他的蓋達組織,如何在葉門獲得最大的支持,以及最大的反對。他與他的後繼者,如何說服葉門人,他們應該在這個「最後避難處」引發攻擊行動?以及,他說服了誰,又有哪些人反悔了,與始終反對他的主張。   ◎美國的總統們如何對付「恐怖主義」?   九一一事件後,蓋達成為美國的頭號反恐目標。本書作者整理的大量的資料與訪談,描述出美國如何以大國之力,在葉門進行各種「反恐行動」。除了特種部隊、無人機狙殺這類技術類或戰術面的描述外,本書作者也在本書中描述美國的總統們如何對付「恐怖主義」──用錢控制北葉門總統薩雷斯的小布希,如

何讓薩雷斯主動提議讓美國的戰鬥機自由來去、打擊鎖定目標;歐巴馬又是如何審視思考是否狙殺賓‧拉登,相關行動,其實只由五十名不到的美軍特種部隊進行?   本書並同時提到,美國著名軍事將領、前任國防部長,最後與川普在敘利亞問題上衝突而下台的「瘋狗」馬提斯,他在歐巴馬任內,為什麼已經能夠預言葉門會成為下一個阿富汗?他在當時碰到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採取什麼樣的決斷?美國的總統們,到底是在消滅「恐怖主義」、「恐怖組織」,或是助長這些敵對勢力的發展?   ◎「恐怖組織」,如何培養「恐怖份子」?如何養成自殺炸彈客?   一對兄弟,哥哥成為蓋達的一份子,弟弟成為自殺炸彈客,他們如何選擇並堅持自己的人生?成為自

殺炸彈客的弟弟,犧牲前使用的自殺帶,甚至是親生哥哥替他「開發」的?除了國際與葉門之間的連結,本書作者也透過介紹數個著名的極端組織成員,讓讀者更能了解到:要說服甚至培養一個自殺炸彈客,或者是極端組主義成員,並不單純只是靠信仰。然而促使他們下定決心的是什麼?   「亡國感」的來源,有時候並不只是來自大國的欺壓。對葉門人來說,那些反抗的人、那些站在大國那一邊的人,他們帶來的,有時是一樣的困境。   南、北葉門的對立,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的各有所圖,以及蓋達組織的崛起、破滅與再興,導致葉門戰爭註定無法結束。   畢竟,在大國爭利、宗教對立與族群衝突下,人道與否,從來就不會是最重要的事。 好評推薦

  「關於蓋達在葉門的興衰歷程,《葉門戰爭》是一本權威且文字敏銳的著作。本書有著龐大的恐怖分子系譜,然而也活生生地描繪了美國政府在了解並影響一個全然陌生文化時的舉步維艱。他這本從一九八○年代寫起的記事,隱約地將葉門放到了全球聖戰運動的中心附近;這裡可能不是蓋達的起始點,卻總是替運動提供了眾多步兵,而它現在繼承了阿富汗,成為美國政府在反恐中最迫切顧慮的地方。」──羅伯特‧R‧沃斯(Robert R. Worth),《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一部分是當代史,一部分是解釋敘述……強森純熟地在數十年範疇、全球各大陸與各種語言間來去自如……《葉門

戰爭》針對美國過去二十五年的行徑,有著令人信服的洞見──鳥瞰那些成功與失敗,望穿它們令人不悅的灰色陰影。」──海莉‧施威特蘭‧艾德華斯(Haley Sweetland Edwards),《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   「格雷戈里‧強森寫下了二○一二年有關蓋達的最佳新書,也是近年來有關葉門的最佳書籍……《葉門戰爭》是一本與(蓋達在阿拉伯半島)之發展相關的詳盡敘事記錄。本書讀來引人入勝……」──布魯斯‧里德爾(Bruce Riedel),《野獸日報》(Daily Beast)   「從第一頁開始,《葉門戰爭》就像小說一樣展露事物面貌,毫不費勁地引導讀者穿過大串複雜狀

況和陌生人物,讓他們的故事活靈活現……(強森)在現場付出的歲月展現於豐富而引人入勝的大量細節,而這種特色鮮少會出現在恐怖主義相關書籍中……其成果便是一本豐富的記事,以及一張有說服力的人物像,描繪的不只是葉門的聖戰主義趨勢,也描繪了葉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雷赫的崛起與其沒落之起點,他引人爭論且矛盾的人格不時躍然紙上。」──J‧M‧柏格(J.M. Berger),《Intelwire》   「(強森)可能是本國面對這塊上帝所遺棄、因部族撕裂而一貧如洗之地的第一流專家。」──布魯斯‧霍夫曼(Bruce Hoffman),《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扣人心弦而眼光獨

到。」──《書目》(Booklist)   「文筆結合了學術和新聞風格,且多半基於作者於葉門進行的口頭採訪,這本書十分好讀且應能啟發不熟悉葉門政治的人……十分推薦。」──M‧葛蕭維奇(M. Gershovich),《選擇》(Choice)   「傑出的歷史發展記錄……敘事方式讀起來與其說像歷史教科書,不如說更像吸引人的虛構故事……對於想要更了解成為蓋達最後避難處之國的人,本書是極有價值的資源。」──麥可‧克洛普(Michael Kropp),《邏各斯》(Logos)   「格雷戈里‧強森,這位葉門兼聖戰極端主義的權威,在《葉門戰爭》中,針對唯一持續對西方造成真正威脅的蓋達分支,交出了文筆

一流、採寫深入的作品。」──彼得‧L‧柏根(Peter L. Bergen),著有《追緝:從九一一到阿伯塔巴德,奧薩瑪‧賓‧拉登十年搜索記》(author of Manhunt: The Ten-Year Search for Osama bin Laden from 9/11 to Abbottabad)   「格雷戈里‧強森為後九一一時代最缺乏報導且最受誤解的一些故事,寫下了一本突破之書。《葉門戰爭》有著扣人心弦的文字以及對細節不可思議的專注,而具備動作小說的速度。但這些故事又太真實。如果我們忽視葉門逐漸擴大的隱蔽戰爭,又無法從其複雜歷史中學習,我們就得自行承擔後果。接下來的幾年裡,強森

會被視為少數搞清楚狀況的人。」──傑瑞米‧斯卡希爾(Jeremy Scahill),著有全球暢銷書《黑水內幕︰私人保安公司如何崛起為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公司》(author of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Blackwater: The Rise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Mercenary Army)   「《葉門戰爭》難能可貴地,讓人得以一窺蓋達在葉門的行動史。格雷戈里‧強森解釋了該國現況、威脅所在,以及我們為何該關注的理由,而讓我們大家獲益良多。」──阿里‧H‧蘇芬(Ali H. Soufan),著有《黑旗軍:九一一內幕與對蓋

達戰爭》(author of The Black Banners: The Inside Story of 9/11 and the War Against al-Qaeda)   「蓋達主題的最佳書籍之一。」──智慧精選(Selected Wisdom)   「強森……產出了蓋達(葉門)行動的第一本全史:針對讓美國如此頭疼的諸多行動、人物和動機,寫下了引人入勝的記錄。」──《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醫療糾紛之民事責任

為了解決口頭承諾法律效力的問題,作者陳美汎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的重點為醫療糾紛所生之民事責任問題,並將研究範圍限縮於較易引起醫療糾紛的醫師,其在醫療事故中所應負擔的責任。全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提出撰寫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以及方法,所參考文獻的內容以及研究架構。第二章為「醫療糾紛之現況」,由於病人自主權利的抬頭,當其不滿醫療結果,往往訴諸於法律訴訟,除耗費許多訴訟時間及資源外,亦造成醫護人員防衛性醫療,有鑑於此,行政院於2018年提出「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期待解決醫病雙方,面對醫療爭議處理之困境,本文觀草案之目的,係建立醫療機構在醫療事故發生時儘速向病人等溝通、說明之機制,以利後續調解程序之進行,故將其利弊綜合外國實

務文獻探討後分析,認為回歸以ADR方式解決醫療糾紛較為妥適。第三章為「債務不履行責任」,醫療糾紛之民事訴訟程序,需釐清雙方之醫療契約定性和契約的給付義務(告知說明義務),是主張債務不履行責任的前提要素,特別是醫師告知義務之範圍及違反效果。第四章為「侵權行為責任」,判斷醫療行為的過失責任,民法及醫療法係採取過失責任主義,必須加害人有過失,始須負損害賠償責任,故醫療業務之施行,應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醫事人員因執行醫療業務致生損害於病人,依現行條文,以故意或違反醫療上必要之注意義務且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所致者為限,始負損害賠償責任;又按,醫療行為過失與損害間必須存在因果關係,提出醫療上的因果關係有

難度,法院可採取何種方式減低病人之證明困難。最後,醫療民事訴訟的舉證責任,醫療民事訴訟在因果關係之舉證,實際上甚為困難,不僅因兩造對於醫療知識及證據掌握之不對等,更在於疾病之演變或可能的因果歷程發展,於醫學領域上多屬未知或難以證明。醫療訴訟之審理,病人應就侵權及契約責任之權利發生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實務為實現當事人之公平,在舉證責任之調整運用上,如何透過「減輕舉證責任」以及「舉證責任轉換」,兩大面向來處理,亦是重要核心。第五章為「結論」,提出醫療糾紛如何解決之爭點及管道,以供後續讀者參考,並就全文做總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