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文勝寫的 建築統合與基地分析相關法規彙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建築線之概念【法規:建築法101條】– 田地記事也說明:本自治條例依建築法(以下簡稱本法) 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制定之。 第二條. 建築基地面臨計畫道路、廣場、市區道路、公路或合於本自治條例規定之現有巷道者 ...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郭斯傑、林明鏘所指導 高秉鈞的 建築工程施工勘驗制度之研究 (2002),提出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施工勘驗、中間檢查、施工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林明鏘所指導 侯慶辰的 我國建築法制之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人民之建築自由、建築法、建築行為、建築管制、建築主管機關、建築關係人族群、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台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 | 台北市貨櫃屋法規 - 訂房優惠報報則補充:台北市 貨櫃屋法規,大家都在找解答。一、本原則依建築法第九十九條及臺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訂定之,以明確界定本市免辦建築執照建築物或雜項工作物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築統合與基地分析相關法規彙編

為了解決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的問題,作者李文勝 這樣論述:

  全書共十一章,一百餘種相關法規,主要內容:法規定義、建築管理、大廈管理及建築使用、土地使用管制、都市土地使用審議、基地分析-禁限建、基地與道路關係、畸零地、基地綠化、高度比、院落深度、騎樓及無遮簷人行道。

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80508信義路五段 101樹景雙景觀高樓邊間 新川普121-8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安康里28鄰信義路五段115~121號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g9UQkKi7F4U

【物件資料】
月租金─5萬
格局─1房/1廳/1衛/1廚/1室
建物登記─27.69坪
主建物─14.96坪
附屬建物─3.34坪(陽台1.36坪+雨遮1.98坪)
公設─9.39坪/34%

月管理費─約5985元
室內客廳採光朝向─西;邊間─是;挑高 ─3米5
出租樓層─8樓;該層戶數─18戶;共用電梯─4部

【社區資料】
大樓外觀朝向─西
警衛管理─有,全天候
發照日期─98年7月2日
使用分區─業務設施區;主要用途─住宅
建設公司─宏普建設;設計人─王承熹建築師
建物結構─鋼筋混凝土;外飾建材─玻璃帷幕
樓層規劃─地上19樓/地下4層;總戶數─318戶
建物管理費─180元/坪;車位清潔費─1000元/個

【車位說明】
坡道平面X1/B1-156號

【生活機能】
地標─台北101
市場─頂好
公園─松德
捷運─象山站
學區─博愛國小、興雅國中

【特色說明】
公設多元,全天候管理
時尚摩登外觀、室內101+樹景雙景觀
信義計畫區、信義路五段,黃金地段+門牌

【大樓簡介】
1.氣派大廳、禮賓迴車道、會客室、會議室、健身房、室內無邊溫水泳池。
2.抗震係數設計至0.24,符合內政部頒布建築技術規則及921震後最新CNS要求標準,配置黏性流體阻尼器,提高抗震效果。

--
1.搜尋手機號碼,即可加LINE。
2.看屋請至少提前一天預約,謝謝。
--
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大安營業處
知見不動產仲介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經紀人─彭彥祥;證號─(95)01183號
陳泰源經理─0986-289-679;營業員證號─(99)148-643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8/05/180508-101-121-8.html

建築工程施工勘驗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的問題,作者高秉鈞 這樣論述:

建築物從無到有,除須歷經規劃、設計、施工及完工使用等各階段,更涉及土地所有權人之建築自由利益與合理使用土地之公共利益的衡平、建築物使用人之安全性及自然生態環境之永續發展等問題。故就建築物之建造行為而言,在以追求人性尊嚴實現的前提下,為維護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衛生及增進市容觀瞻,特制定建築法,以利建築管理之實施;而本法的重心主要在「建築許可」及「施工管理」。從九二一大地震的毀損倒塌案例中可發現,因人為因素致毀損倒塌之案例,大部分是建築工程施工品質瑕疵所引起,亦即建築法中之「施工管理」機制未發生應有之機能-自主檢查、監造及施工勘驗等制度失效。在建築法的「施工管理」機制下,監造人、專任工程人員

及建築主管機關三者均扮演重要的角色,惟目前實務上建築主管機關在無相關配套措施下-專業責任保險及複審制,逕依建築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採行所謂「簽證制度」,希望能藉由所謂「行政」與「技術」之分離來釐清相關人之責任,其成效如何,不禁令人深感到困惑;蓋此三者所負的作為義務是不相同的,當然其責任亦不相同。而行政機關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將其勘驗權限轉嫁予監造人及專業工程人員來執行,期待其能扮演所應扮演之角色,來達到建築施工品質之確保。惟在我國現行民間自律性甚低的情況下,行政機關如此做法,恐有違我國憲法「民生原則」之原理;故本文擬以相關文獻及案例,勾勒出我國現行建築法制中有關施工勘驗制度之現況及衍生問題外;且

分析日本相關之法制及資料,以比較法的研究方法,來作為我國施工勘驗制度的修正引用之參考。

我國建築法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的問題,作者侯慶辰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 民國八十七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剝奪了數千條人命,震垮了無數建築物,也揭露出台灣建築管制上許多問題點。而這也因此觸發了本論文的寫作動機。 本論文嘗試依據法律學的角度,從最抽象的憲法層次,到具體的建築法規,逐一探究我國建築法制的實然面究竟隱藏哪些問題點,並試著提出本論文的解決之道,以為我國建築法制朝應然面邁進鋪路。另一方面,所謂﹕「見賢思齊」。為免閉門造車,本論文在研究我國法制時,亦不忘時時比較諸先進國家之法制與學說,以供我國借鏡參考。至於本論文寫作的目的,則期望能初步建立建築法在我國行政法各論中之體系,以達成我國建築法制之現代化的理想。

當然整個建築法的體系建構與細緻的研究是非常大的工程,不是僅靠這本論文就可以完成的。本論文的寫作,不過是這整個工程中的一塊磚罷了,期盼有後人能踏著此塊墊腳石再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