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縣市面積排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台灣縣市面積排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花蓮縣政府寫的 有機花蓮 和梁崇明的 穀類中的紅寶石 台灣紅藜: 抗氧化、降血壓、控制血糖、降低大腸癌與慢性病風險,全方位保健天然貢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二)各縣市別森林面積 - 林務局也說明:檔案名稱, 格式. (二)各縣市別森林面積.pdf, pdf 檔案大小:141KB 下載次數:1764. 瀏覽人次:4304 最後更新日期:2020-05-22.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 和大喜文化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陳歷渝所指導 王韋婷的 以空間設計建構品牌形象的實踐操作-以英迪格及智選假日旅館客房為例 (2021),提出台灣縣市面積排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品牌形象、空間印象、客房設計、連鎖旅館、旅館大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童振源所指導 張嘉郡的 雲林縣永續發展的指標建構與因應策略 (2021),提出因為有 地方創生、永續發展、城市競爭力、主成分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縣市面積排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各鄉鎮市區人口密度則補充:統計年 區域別 年底人口數 土地面積 人口密度 40067858 102 新北市板橋區 556920 23.1373 24070 40067859 102 新北市三重區 389813 16.317 23890 40067860 102 新北市中和區 415742 20.144 20639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縣市面積排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機花蓮

為了解決台灣縣市面積排名的問題,作者花蓮縣政府 這樣論述:

  有機花蓮,以土養人;永續環境,純樸返真。   攜手創造人與自然萬物的平衡,友善大地與環境,讓花蓮的每滴水、每根草、每粒米,都純淨天然,返璞歸真!     花蓮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美好大地滋養著萬物生長。   永續環境,是我們對有機農業的期許,透過花蓮有機好農們的共同耕耘,   在健康的土地上種植出健康的食物,為我們及下一代擁有更好的環境。     本書將帶你走一回有機花蓮,聆聽有機職人的農作故事;挖掘在地特色有機食材,體驗有機自然生態之旅,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作者簡介   花蓮縣政府     永續花蓮 有機首都     花蓮擁有純淨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地形風貌及多元

的人文氣息,是台灣走向國際的一塊瑰寶:氣勢磅礡的太魯閣國家公園、阡陌縱橫的花東縱谷平原、廣達1,000公頃的瑞穗溫泉區、壯闊的太平洋美景,以及多元文化的原住民族群,加上國際機場及國際海港,這五加二的優勢條件,交織構成「魅力花蓮」。     花蓮縣政府致力於推動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有機農業及友善觀光,在眾人的努力下,共同見證「永續花蓮 有機首都」新紀元,有機驗證面積占比全臺第一,期許產業與這片土地、人的共好共存、對環境友善的永續循環,以「淨」、「靜」、「境」、「勁」、「靚」及「近」為施政方針,以打造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的宜居城市做為目標,也相信我們一定能逐步形塑「花蓮有機」純淨的品牌意象,讓

世界看見花蓮「慢.精品」文化。   Part 1 數字花蓮 花蓮=有機領航者,有機就是花蓮的代名詞 花蓮有機願景:萃取專區亮點,規劃全台首座有機種苗場 Part 2 職人花蓮 AI加值 01興瑞柚子園:AI帶來自由氣息,三代文旦園活出新希望 02銨廷有機農場:智慧化管理把務農變快樂了 03奇萊美地有機農場:蔡志峰的苦瓜哲學──人生吃點苦有益身心 04TJ農場生生不息:三法寶加乘有機生活 一起GO 05東豐拾穗農場:低碳經濟先行者,攜手有機農友一起搖滾 06伍佰戶有機農場(陳金榮有機農場):更生人自強自立,再尋回自在新生 命07御皇米:從產銷到生活照料,村里的好鄰居 08淺草堂:協助小農互惠

,有機加工行銷一把罩 文化Light 09達蘭埠椴木香菇:傳承老人家智慧,潘務本打造椴木香菇的未來進行式 10泥妲咖啡:戴秋豐醫生用一杯杯咖啡,傳遞對部落的湧泉祝福 11太巴塱紅糯米:文化復振──從配角變主角,把部落重新串連起來 12拿海呼農場:南安部落的蟹老闆,攜手族人打造桃花源 快樂Reserve 13宇還地:在角落默默發光,創新導覽影響新世代 14榮耀有機蕈菇場(菇德農場):傳承快樂,敞開大門歡迎檢驗 15月眉橋有機黃豆:看天吃飯,巡田當運動,月眉橋夫妻賺到更多自由 16溫肉桂:好物不怕客人試吃,溫錦洲:願意嘗試就有機會 Part 3好物好釀 01隨著禾亮家純露、環香,感受香草的美妙氣

息 02把草變成夥伴,伊禾茶「一盒茶」盡藏自然奧妙 03桑樂桑椹酸甜好滋味,擄獲都會人的心 05御皇米巧變:兩份米食譜 06重生後立志推廣,紅薑黃姐姐的福音 07崙山苦茶油天然好純淨 08秀林鄉山蘇の園,部落野味格外鮮脆 09達蘭埠有機金針,國際有機認證掛保證 10江玉寶有機百合,兩位總統國宴都指名 11寶地紅藜用途多元 Part 4好蓮好行 Trip1 人文薈萃:壽豐、豐山、豐田社區 Trip2 縱谷廊道:玉里、富里、羅山村 Trip3 親近太平洋:新城、豐濱 Trip4 時光隧道:鳳林萬榮、光復 Trip5 尋幽訪勝:吉安 Part1 數字花蓮 花蓮=有機領航者,有機就是花蓮的代名詞 

提起「有機」,自然而然讓人聯想起好山好水的花蓮。如果說,花蓮=有機農業,有機是花蓮的代名詞,可說是實至名歸。 全國第一個有機村 在有機農業推廣面向,花蓮縣可說是先行者,很早即開始投入有機農業的發展,例如位處富里鄉的羅山村,榮登台灣第一個獲得認證的有機村,18年前即成為台灣第一座有機示範農村;全國第一家推廣有機農業的國際酒店、第一座有機農業研究中心也都是位在花蓮縣,足堪稱為有機領航者。 在有機農業政策推動上,花蓮縣從2015年起,首創推出有機農業驗證費用差額補助政策,嘉惠許多農友,鼓勵更多人投入有機栽種,成績顯著;有關花蓮縣推廣有機農業推廣的亮眼好成績,透過數字來說話既實在又具說服力。 根據20

20年11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的統計資料,花蓮縣有機驗證戶數現已突破550戶、有機驗證面積也持續累進至近2500公頃,高居全國有機驗證面積、農戶數都排名全國之冠,整體面積是其他縣市的4倍以上,遙遙領先第二、三名的台東、屏東等縣市。 有機面積全國第一 時至2021年3月,根據農糧署統計資料顯示,花蓮有機面積擴增達2710公頃,有機農戶數達564戶,呈現顯著成長,截至2022年初最新統計,花蓮縣整體的有機農業面積已達2800多公頃,持續成長中。其中富里鄉、壽豐鄉與玉里鎮的有機面積與農戶數居花蓮縣各鄉鎮的前三名,縣政府也正積極輔導富里鄉邁向成立全國第一個有機促進區,也已獲得相關主管單位與農友們的熱烈

響應。 環顧全國農地通過有機驗證的面積,其中25%位於花蓮,純淨土地種植出的新鮮蔬果早已聞名各地,享有「有機農業首都」美譽,尤其有機水稻、有機蔬菜與水果的面積,花蓮縣更長期穩坐全國冠軍寶座,全台有機米4成來自花蓮縣,花蓮生產的有機蔬菜(短期葉菜、根莖菜、瓜菜)也占全國總量13%,其他有機茶、有機水果產量等也名列前茅,優良品質廣受都會區消費者青睞,供不應求。另外,花蓮出品的有機特作雜糧類(黃豆、黑豆、小麥、蕎麥、咖啡、茶油、牧草等)產量,2020年也已晉升為全國之首,表現出色。

以空間設計建構品牌形象的實踐操作-以英迪格及智選假日旅館客房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縣市面積排名的問題,作者王韋婷 這樣論述:

疫情(COVID-19)未發生之前,世界旅遊市場蓬勃,國際品牌旅館紛紛投資亞洲市場,有些品牌旅館引進台灣後,在建築外觀和室內空間,特別是公共空間及客房融入品牌形象的特色。在競爭市場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與市場定位,又在市場定位與旅館空間品牌形象,二者之間有何關聯性?客房是旅館主要銷售的商品,也是旅館主要收益來源之一,大多旅宿者投宿旅館時,停留於公共空間時間短暫,客房才是旅宿者使用時間較長的私密空間;如何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並體現品牌形象,即為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在探討旅館的品牌形象與空間之間的關聯性,嘗試將品牌形象建構於空間設計中,選擇利用客房空間的設計來詮釋建構品牌形象的操作。研究方法採取

文獻資料回顧,探究品牌旅館的發展過程、經營模式、品牌定位及品牌精神,以田野調查法,前往選定之IHG集團旗下二家品牌旅館現場實際進行調研,並歸納分析觀察的結果,提煉品牌形象表現元素,再以個案實踐設計將品牌元素於客房空間進行設計操作,研究結果完成二個品牌旅館的客房設計,就客房空間建構品牌形象的過程檢討,提出結論:品牌定位有助於競爭市場找到目標客戶群、品牌定位決定空間功能的配置、品牌精神導入空間設計有助於體現品牌形象、空間機能的安排會決定設計的品質與氛圍。

穀類中的紅寶石 台灣紅藜: 抗氧化、降血壓、控制血糖、降低大腸癌與慢性病風險,全方位保健天然貢品

為了解決台灣縣市面積排名的問題,作者梁崇明 這樣論述:

  當平均壽命逐年攀高,銀髮族已成為社會常態人口,但癌症等疾病與各類健康威脅卻緊追在後時,我們該如何學會健康活到老?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曾說:「食物就是最好的藥。」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對人體皆有不同的作用,能提升生理機能,預防或改善疾病。所以,最好的養生健康的來源,不是藥物或保健食品,而應該以天然食補為主。   台灣紅藜究竟對人體有怎樣的好處呢?   ★促進腸胃蠕動,預防或改善便秘。   ☆吸附腸道毒素,降低大腸癌風險。   ★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   ☆提升免疫力,防癌、消炎與促進益菌繁殖。   ★減緩糖分吸收,能預防糖尿病或減少癌細胞生長。  

 ☆減少脂肪與膽固醇吸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   有「超級食物」、「穀物之王」等美譽的台灣紅藜,是台灣特有的原生種,不僅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鈉、鋅、鎂及鉀等礦物質,還具有超強的抗氧化力,所含甜菜紅素、甜菜黃素、黃酮類等抗氧化物成份,有極佳的抗發炎、抗癌效果。   對於講求養生、抗老,有三高危機的銀髮族來說,含有多種營養素,甚至能攝取人體無法產生的8種必需氨基酸的台灣紅藜,是健康活到老所必備的超級食物。   本書附贈50道紅藜食譜,以簡單、健康、保留原味及營養成份為主要訴求,從飯食、麵食、湯品到鹹甜點等應有盡有, 希望大家能從日常紅藜料理中補充身體必需的營養素,輕鬆為自己的健康打底

,不再需要依賴貴桑桑的藥物與保健食品。 本書特色       抗氧化、降血壓、控制血糖,三高族必吃的養生食材;   消炎、抗老、預防帕金森氏症,銀髮族必備的天然營養劑。 作者簡介 梁崇明      大千出版社、大喜文化、心鼓手文化的發行人,因為小時候罹患小兒麻痺,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對草藥、醫藥、醫學特別充滿興趣,了解自然醫學二十餘年。      三十歲開始接觸雷久南博士的有機食療,以及後來姜淑惠醫師所推廣的生機飲食養生觀,同時也喜歡研究生物醫學與自然醫學,於1991年開始研究林敬榮與林順國醫師的自然醫學家庭療法。      父親於1993年罹患膀胱癌,在西醫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他應用

有機食療與中草藥幫他的父親治病,經過半年後複診,醫生驚訝的表示,原本父親膀胱附近的癌細胞竟然全都不見了。      雖然他個人是以出版為志業,但佛學與自然醫學是他一生中的最愛。   前言 第一章 台灣紅藜的歷史 原住民部落裡不起眼的台灣紅藜 紅藜與小米酒文化 (一)台灣紅藜的品種與分類 料理界的紅寶石 營養價值高的紅藜親緣:藜麥 超級食物的誕生 全食物(Whole Food)主義正夯 (二)台灣紅藜的產地與栽種 物以稀為貴 台灣紅藜經濟價值高 (三)台灣紅藜與藜麥 全方位營養補給 藜麥營養價值高 人體必需氨基酸的種類 穀類中的紅寶石 台灣紅藜的營養價值 抗氧化力驚

人 低GI食材 台灣紅藜與藜麥超級比一比 第二章 台灣紅藜的營養價值 (一)營養成分排排站 (二)脫殼與帶殼紅藜有何區別? (三)穀物之王,抗氧化力強 什麼是植化素(Phytochemicals)? 台灣紅藜的驚人價值 第三章 紅藜的保健功效 皂素是什麼? (一)超級食物,有效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 遠離大腸癌 謹記「病從口入」 國民養生聖品 防癌、減重又美顏 超級食物的重要優勢 (二)高膳食纖維,促進腸道健康 膳食纖維有水溶性及非水溶性之別 (三)台東雜糧三寶之一,蛋白質含量高 植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蛋白質 蛋白質食物種類 (四)多元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GABA的神奇效果 銀髮族的助眠安

神利器 誰適合食用台灣紅藜? 誰不適合食用台灣紅藜? 第四章 台灣紅藜的日常應用 台灣紅藜在生活上的運用 台灣紅藜在醫藥保健上的運用 台灣紅藜的儲存注意事項 第五章 台灣紅藜養生食譜 (一)飯食 基本台灣紅藜的煮法 繽紛紅藜飯 蔬食養生紅藜飯 紅藜花壽司 五彩炒紅藜飯 義式蘑菇紅藜飯 紅藜鳳梨炒飯 紅藜酪梨彩椒盅 香菇玉米紅藜粥 營養午餐 (二)麵食 自製紅藜麵條 泰式紅藜麵 炒紅藜麵條 涼拌紅藜麵 芥末清涼紅藜麵 生菜沙拉紅藜麵 川味蒟蒻紅藜麵 乾拌素燥紅藜麵 (三)前菜 紅藜養生綠豆湯 紅藜香菇紅棗湯 紅藜南瓜濃湯 紅藜養生豆腐沙拉 紅藜苜蓿芽沙拉 養生紅藜沙拉 (四)配菜 紅藜

番茄盅 紅藜香菇素肉醬 紅藜高麗菜卷 紅藜粉蒸南瓜 紅黎白菜卷 紅黎生菜脆鬆 (五)鹹點 紅藜棗泥鍋餅 紅藜油餅 紅藜海苔卷 饅頭 紅黎包子 紅藜漢堡包 炸紅藜排 紅藜炸丸子 總匯紅藜三明治 紅藜鍋餅 紅藜蘿蔔糕 紅藜薯餅 紅藜披薩 (六)甜點 紅藜草莓優格盅 紅藜椰奶西米露 養生紅藜紫米米漿 腰果紅藜奶 紅藜芝麻糊 紅藜三色果凍 桂圓紅藜奶酪 紅藜桂圓核桃糕 紅藜酒釀 紅麯紅藜紫米酒釀 紅藜燕麥酥餅 紅藜花生糖 前言   去年衛福部公佈的2016年國人10大死因中,惡性腫瘤(癌症)連續35年排名第一,其次為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2016年癌症死亡人數為47,760人,佔死亡人數的27.7%。醫學上,癌症大致分為基因型與非基因型,前者為先天性遺傳,後者則跟環境、生活習慣有關,如農藥、重金屬、細菌、病毒、輻射、食品、藥物、食品添加物、化學工業產品、荷爾蒙、醣類等,一旦人體免疫功能低落,癌症便容易趁虛而入。雖然醫藥科技日新月異,但面對癌症,尤其是末期癌症,除了標靶藥物、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外,只剩安寧療護一途。   另一方面,內政部公佈的「105年簡易生命表」顯示,男性平均壽命為76.8歲、女性為83.4歲,兩者的平均壽命則為80歲,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高於

美國、大陸及馬來西亞等國,卻低於日本、新加坡、義大利等國。   當平均壽命逐年攀高,高齡老化成為常態,但癌症等疾病與各類健康威脅卻緊追在後時,許多人不免憂心忡忡:「怎麼才能健康活到老?!」因此,抗老、養生,成為眾人關切的話題。除了罹病後的治療與調養,眾人更關切事前的預防—如何不生病、不吃藥?這時,食補成為顯學,許多過去不被注意到的食材因為所含強大的抗氧化、防癌等保健功效,而成為眾人追逐的焦點,台灣紅藜也是其中之一。   台灣紅藜為台灣特有原生種,過去是原住民栽種的主要糧食作物,又有「超級食物」、「穀物之王」、「彩虹米」等美譽,因具有超強的抗氧化力,使其榮登「抗癌高手」之列,豐富的營養成份也

讓它一躍成為最佳保健食品,而台灣紅藜的價值何在?本書有詳實的論述。   (一)台灣紅藜的產地與栽種   有關台灣紅藜的報導始於日據時期,但因缺乏系統分類,對不同品系的生活史、生理耐性範圍、適合生長的環境條件、生長潛力等研究缺少資料基礎。林務局自2006年起委託學者進行「民族植物紅藜的永續利用研究」計畫,研究分析,紅藜具有一般營養成份機能性成份,經濟效益高,另一方面,紅藜含有三種抗氧化酵素活性:POD、CAT與SOD,可用來預防老化、心血管或高血脂疾病,具有發展成健康食品的潛力,而其特殊的酵素活性也大大提高小米酒風味。   物以稀為貴 台灣紅藜經濟價值高   台東區農改場副研究員陳振義指

出,由於台灣紅藜耐旱、耐貧脊、怕濕的特性,加上一般農友不熟悉原住民特色作物,目前全台紅藜栽種面積不超過300公頃,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南部中、低海拔山區,栽種地區以台東縣(南迴地區為主)、屏東縣與花蓮縣為主,苗栗等縣市也有零星栽種。其中,台東縣栽種面積約120-150公頃、屏東縣約50公頃、花蓮縣約30-50公頃,撒播方式每公頃產量約700-1000公斤,條播方式每公頃產量約2000-3000公斤。   台灣紅藜的栽種高度,最高海拔在1500公尺以下,但許多舊部落已停止農業生產,水平地理分佈以環繞大母母山、霧頭山及北大武山區系統的周邊村莊為主,行政地理區包含屏東縣瑪家鄉、三地門鄉、霧台鄉及泰武

鄉四鄉,台東縣金峰鄉、太麻里鄉,六鄉分佈的海拔高度介於350-950公尺。   台灣紅藜的鈣含量是白米的50倍、膳食纖維是燕麥的3倍,同時富含鋅、鐵等微量元素,平常多混入粥、飯、麵包中食用,或與麵粉混用,成為烘焙食材,原住民多半將紅藜與稻米、糯米或芋頭混煮成粽子或竹筒飯。   (二)脫殼與帶殼紅藜有何區別?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為帶殼或脫殼紅藜。所謂的紅藜殼是「花包覆著種子」,而脫殼紅藜則是「單純的種子」,營養成份差異不大,但是因為帶殼紅藜保留了花,相對來說也保留了較多的甜菜色素和膳食纖維,而脫殼紅藜因為是單純的種子,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   基本上,帶殼紅藜顏色鮮艷,口感鮮明,脫殼紅

藜口感較為細軟,適合嬰幼兒、銀髮族或偏好清淡口味的族群,第一次嚐試吃紅藜的人也可以從脫殼紅藜開始。   有研究指出,台灣紅藜具有降低膽固醇、降低肝發炎指數、提高免疫力、預防帕金森氏症等效果。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學系副教授宋祖瑩以大鼠進行實驗,推估脫殼台灣紅藜1天不可超過1.5個米杯(約70.5公克),帶殼台灣紅藜則是1天以3杯米杯為限(約126公克)。宋祖瑩指出,由於台灣紅藜不是農政單位表定的糧食作物,因此沒有每日建議安全食用劑量,上述的食用建議量是她和研究團隊進行研究,以電鍋蒸熟台灣紅藜並搭配飼料混合乾燥後,分低、中、高比例劑量讓大鼠連續28天自由進食後得出的結果。   農委會台東區農改

場自2009年成立台灣藜研究團隊,研究內容包含台灣藜品種(系)歧異度、供蔬菜用台灣藜周年經濟栽培、台灣藜盆花選育及切花採收處理、台灣藜保健產品開發、台灣藜收穫、脫殼機械開發與種源蒐集,以及品種選育等,目前在豐里試驗地所蒐集的地方品系共有20種,分別來自於屏東縣、台東縣及花蓮縣等地。   屏東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則分別就台灣藜的栽培生理、營養、加工利用、酵素特性及分佈與分類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台灣紅藜蛋白質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為稻米的2倍;膳食纖維達14%,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含鈣量高達2523 ppm,為稻米的42倍,燕麥的23倍;鐵、鋅含量分別為地瓜的11倍與8倍。   此

外,台灣紅藜還含有重要的硒與鍺元素,並具有高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其中,離氨酸(Lysine)為稻米的5倍,有助鈣質吸收,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抗體、荷爾蒙及酵素製造,若能在米製品中添加台灣紅藜,可以彌補離氨酸的不足。

雲林縣永續發展的指標建構與因應策略

為了解決台灣縣市面積排名的問題,作者張嘉郡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希冀發掘雲林縣的永續發展優劣勢、機遇與挑戰。惟為達成此目的,須先建構含括雲林縣在內臺灣22個縣市的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進而量化評估雲林縣的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最終徵詢與匯整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提出雲林縣永續發展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發現主要有四:一是永續發展與城市競爭力評估指標,逐步走向整合。特別是,《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LR)的問世,更證實建構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的必要性,此亦凸顯本研究切合國際趨勢。惟各城市攫取VLR的評估指標不盡相同,削減跨縣市的可比較性,且上述指標體系都沒有匯整成單一指標,且不利直觀檢視。二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建構

臺灣22個縣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含括10大構面77個細項指標。PCA是一種統計技術,客觀賦予各細項指標權重,且透過多個穩健性測試──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多變量配對組T檢定(Hotelling's T2)、Kaiser-Meyer-Olkin(KMO)取樣適切性統計量、Bartlett球形檢驗,以及建構效度,並援引Chen and Woo (2010)與Tung, Wang and Yeh (2012)進行調校。實證結果顯示,2019年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14名,居全臺灣中間區段。其中,環境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八,是拉動整體排名最關鍵的因素。治

理、經濟、教育與科技,以及文化競爭力表現持平,皆居全國第12名。雲林縣治安與基礎建設競爭力成績相對遜色,分別為全國第15名與16名。至於人口、健康與醫療,以及社會福利更有待大力推動,皆屈居全國第19名。準此,不難理解,雲林縣於2021年9月17日召開地方自願視論壇,首波便鎖定「大健康產業」,此凸顯實證結果饒富政策意涵。從時間趨勢來看,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由2010年24.0分逐步攀升到2019年的27.9分。2019年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14名,與《天下雜誌》及《天下雜誌》的排名相近(13名)。換言之,本研究建構的SDCI足以反應現實,且操作方法更具便捷性、低成本

,或可作為全臺VLR的基礎框架。此為第三個研究發現。第四,匯整雲林縣各局處的訪談結果,當前雲林縣政府的永續發展競爭力措施,主要有三:招商引資且瞄準綠能、健康與文化產業。惟根據最終權重(final weught)可知,環境、文化、健康與醫療,最終權重分別為0.040、0.008與0.035,三者合計0.083;反之,基礎建設、政府治理與經濟的最終權重分別為0.132、0.387與0.152。換言之,雲林縣若考量後者,SDCI將可獲得更大程度的躍升。據此,本研究建議,雲林縣政府成立雲林高鐵經濟特區。其經濟意涵有三:一是給予提供生產要素瓶頸產業與新與產業發展稅賦抵免與優惠,從而吸引廠商入駐。二是開闢

高教專區,以一定年限免租金提供國內外大學在此地設立分校、分院或產學合作中心。三是賦予更多財政、人事與主計權力,規劃雲林高鐵站與臺鐵之間的捷運,增進青年赴雲林工作的意願。此外,雲林縣政府各局處的訪談結果指出,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提升關鍵在於人口規模。人口規模直接影響經濟成長動能與自籌財源。故雲林永續發展競爭力的提升,尚可結合地方創生。其中,地方創生後續增進舉措有三:一是擴大引才範圍,放諸國際並廣納多元對象。二是加強與大學產學合作,並透過在地工協會協助宣導。三是建立城市品牌,聚焦雲林縣的慢活生活。永續經營的政策建議有四:一協助當地永續經營,特別是系統配套,避免吸引人潮,却無助於在地消費。二協助

廠商尋找供應鏈,提高在陸臺商設廠雲林的誘因。三是連接在地金融與產業,活用當地資金於產業升級與轉型。四是以人工智慧(AI)克服人口外流問題,進而吸引年輕人返鄉工作。最後,綠能低碳的政策建議有四:一是從使用或碳排放的角度切入,釐清各縣市的責任;惟這有賴中央政府的統籌。二是相對的產業轉型,特别是雲林的綠能產業園區,避免碳交易稅壓垮廠商營運。三是思考臺灣整體能源戰略,或建立滾動式討機制――未來再生能源的科技提升後再排除核電。四是綠能低碳仍須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