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公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地籍圖重測說帖 - 內政部也說明:但地籍. 圖重測因係大地區全面測量,取消2%公差配賦,而依實. 量邊長計算,並採用數值法施測,其所得面積更為真實。 (二)地籍圖重測執行以來,雖有部分土地所有權人因 ...

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洪本善所指導 賴永昌的 坐標轉換後之圖解地籍圖與數值重測相鄰地段接邊問題研究-以臺中市大甲區為例 (2020),提出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公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籍圖、坐標轉換、土地複丈。

而第二篇論文中州科技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 鄭朝旭所指導 陳志郁的 數化地籍圖及都市計畫圖、地形圖三圖套疊之效益研究-以彰化市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三圖合ㄧ、三圖套疊、彰化市的重點而找出了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公差的解答。

最後網站地籍圖重測指界建農 - Dr peter rose則補充:土地法第46-1~3、59條.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79、82~86、184、185、191~193、199、201-1、201條. 土地所有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公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坐標轉換後之圖解地籍圖與數值重測相鄰地段接邊問題研究-以臺中市大甲區為例

為了解決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公差的問題,作者賴永昌 這樣論述:

地籍圖是透過地籍測量的方法繪製,用來表明土地產權(權屬界線)在空間上之分布狀態及面積、形狀的地籍管理專用圖,亦是政府課徵稅賦及各項建設推動的基準。但地籍圖因繪製年代、作業方式(圖解、數值)及使用儀器(平板儀、經緯儀)不同等因素,造成坐標系統與精度不一致、圖解、數值地籍圖相鄰與新、舊測量方式交互使用的情形。本研究擇定大甲區內已完成三圖套疊之圖解地籍圖重測區與數值地籍圖重測區地段,再挑出4個段界接邊形狀相似的區域作為測試區,將邊界界址點以坐標轉換方式完成接合處理。並將轉換後之成果,進行邊長及面積成果分析,以明瞭可否以此法解決大甲地區數值、圖解重測區地段間地籍圖之接圖問題,以提升機關辦理土地複丈之

精度與提供其他土地資訊之應用。經實證,接合後本研究各測試區的土地圖面較差百分比之平均值、標準差均在±2%以下。坐標轉換接合後所得圖籍可供中央機關、土地及都市開發單位作國土規劃應用。但部分轉換後邊長及面積較差值過大,已明顯逾越地籍測量實施規則所規範之公差值,則需配合實地測量,確認段界間為重疊或錯開後,辦理地籍圖更正或新登錄作業。

數化地籍圖及都市計畫圖、地形圖三圖套疊之效益研究-以彰化市為例

為了解決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公差的問題,作者陳志郁 這樣論述:

臺灣地區因時空環境造成各類地籍圖間沒有一個統一的坐標系統,無法與都市計畫圖、地形圖等基礎圖資有效支援地理資訊系統(GIS)之國土規劃及加值應用。目的解決圖幅接合問題,改善圖地不符情形,並將圖解法地籍圖數化成果轉換至1997臺灣大地基準系統(TWD97),及加速地籍圖與都市計畫圖、 1/1000 地形圖套疊整合,進而提升國土資訊系統土地基本資料庫成果品質。本研究探討早期圖解法辦理地籍圖重測地區,是以平板儀測繪於圖紙,並不適合電腦操作運用,且因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地籍圖破損、伸縮,影響地籍圖精度,為避免地籍圖破損、圖紙持續惡化,並因應電子化政府之需求,業於94年辦理完成地籍圖數化成果,但僅能保存數

化當時地籍圖之原貌及精度,無法有效解決圖幅接合及使用數值法土地複丈問題。選定彰化市三民段及民生段圖解法重測區為研究範圍,佈設1997臺灣大地基準系統(TWD97)加密控點及圖根後,參照地籍調查表界址,經界物查註資料及土地實地現況測量後資料,經過坐標轉換至統一的TWD97坐標系統上,並辦理都市計畫樁聯測及清理補建與1/1000地形圖進行套疊,符合精度範圍內,做適當平移、旋轉及尺度改正,依據三種圖籍整合建置到相同坐標系統進行套疊分析,分析整合後地籍線與現況點之位置較差值及土地面積增減情形,經分析結果,各研究區之界址點精度良好,約 9成現況點垂距小於15公分,已符合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界址點位置誤差之規

範,數宗地整合後圖簿面積較差值低於法定公差值,顯示實驗區內多數宗地可採取數值法方式辦理鑑界作業,惟其界址點精度仍應回歸圖解法土地複丈之精度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