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艾琳.墨菲-希斯考克寫的 防護魔法全書:化解負能量、厄運、小人!讓你常保神清氣爽、消災解難的100多種日常魔法 和原正彥的 豐田人高效率動線思考:雙手怎麼動、腳步往哪移、筆記如何抄、座位這樣排,豐田最強動作經濟學,貝佐斯都在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減碳刻不容緩應視交通改善為不悔政策!也說明:以2003年為例,我國運輸部門能源消費量佔全國能源消費量的15.1%,僅次於工業 ... 每位市民住家500公尺範圍內,都有休閒空間與大眾運輸工具搭乘站。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樹林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沈中衡所指導 曹芸瑄的 由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看臺灣與法國的政治社會價值觀異同 (2020),提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新冠肺炎、疫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來旺所指導 李晟瑋的 大眾捷運系統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對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 K 公司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大眾捷運、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的解答。

最後網站明道大學外籍生助彰化監理站拍宣傳片推廣搭乘公車 - 1111人力 ...則補充:交通部為解決大專校院學生騎乘機車事故率偏高的問題,推動「大專校院公車進校園計畫」。彰化監理站為針對縣內外籍生宣導搭乘公車的好處,特別邀請明道大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防護魔法全書:化解負能量、厄運、小人!讓你常保神清氣爽、消災解難的100多種日常魔法

為了解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的問題,作者艾琳.墨菲-希斯考克 這樣論述:

驅散負能量!超過100種保護與防禦魔法的快速指南! 保護職場、房屋、財產、旅途和家人免受負力侵害和惡意攻擊。 初學者也能將防護魔法真實運用在現實生活中,守護自己的健康、心靈和運勢。   ★暢銷書《大地能量綠魔法》作者全新魔法學力作   ★Amazon書店超過2500位讀者給予★★★★★五星好評「這本書確實以人們無法相信的方式幫助了我們的家庭。」   ★100多種實用魔法處方,淨化空間中的負能量,並且保護心愛的人和物   ★維持健康心靈,找回生活中的安穩與幸福感   在現代世界中,需要擔心的事情很多,從全球氣候變化、政治、治安、網絡欺凌。防護魔法可以保護特定的人、物和區域,幫助您在充滿壓

力、不安、敵意或仇恨的世界中找到安慰,本書中的魔法和儀式能讓你感覺更安穩舒適,療癒你的身心。   何時會需要防護魔法?   你是否正體驗著厄運當頭的感覺?你是否正在無以名狀的感受或不適下心力交瘁?或是夢境特別栩栩如生,令你心神不寧?這些都是徵兆,表示負力正在干擾你的個人能量或你的空間。在你感到特別脆弱、不安的時候,防護魔法能幫你維持正能量,驅逐敵意或他人的負能量,找回自信、安全感和活力。   最完整、實用的100多種魔法處方   這本書可以幫助淨化房子並驅逐舊的負能量,保護財產、車子、房屋、土地等所有物。即使出門乘坐交通工具、旅行或外出移動時,也可以施展保護自己的結界。在職場中還可以將脾氣

暴躁和消極情緒,從與你一起工作的人身上轉移開。   書中的防護魔法對象涵蓋了身體、心靈、房屋和物品,並提供保護家人和朋友的魔法,能守護最愛的人遠離危險,還有一些有趣、可以邀請孩童一同施展的魔法,打開這本書,裡面一定有你需要或感興趣的魔法。   從書中你可以學會:   ◆施展保護和防禦、驅逐、淨化等魔法   ◆了解魔法圈、祭壇、防護盾等基礎魔法要點   ◆設計自己專屬的護飾、護符、魔力袋、福水等   ◆製作女巫之梯等繩結、共感魔法物品、魔化生活中的用具、封印等   ◆運用保護屬性的輔助工具,例如盧恩符文、象徵符號、各色蠟燭、水晶與寶石、藥草等   何謂法術、魔法?   施魔法不是宗教活動,

反而是一種運用能量來啟動某種改變的方法。施展魔法來保護並捍衛自己、你關心的人及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可以幫助你過著健全的生活。防護魔法有助於減少你平日必須處理的壓力,以魔法維繫能量也有利於你的情感與身體健康。   防護魔法能帶來什麼實質的好處?   有時法術只是提升你對潛在危險的覺知;那種覺察讓你能探知所在環境的能量,提升你的專注力,讓你在問題變得嚴重前察覺出來。這正是保護的關鍵所在:在問題尚在滋長階段,還未醞釀成問題之前,便有所察覺,並動手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對各種情況、環境、人的能量產生覺知,就是你的最佳防禦之道。提升覺知能在情況有可能但尚未實際惡化之前給你警訊,協助你在負能量降臨之

前脫身,或祈求強力保護。   解惑實行防護魔法時的常見問題,初學者也能上手!   ◎防護魔法使用的材料例如鹽巴、蔬果,使用完後還能食用嗎?   ◎我能幫家人、朋友施行防護魔法嗎   ◎如果魔法施行到一半需要離開時怎麼辦?   ◎租賃或暫住、分租的房屋也可以用魔法來保護嗎?搬家時該怎麼辦?   ◎為房子施展魔法的時候,會影響到同住的家人嗎?   ◎使用新鮮藥草和乾燥藥草有差別嗎?   ◎防護魔法能幫我改變某個討厭的人嗎? 本書特色   ◎初學者適用:   探討魔法的類型、魔法如何運作、魔法倫理等,以及施展時的基本要點、步驟,了解這些對初學者的起步非常有用。   ◎收錄100多種防護魔法:

  不分年齡對象都能使用,除了能保護自己,還能保護他人和所有物,還有孩子也能一同參與的魔法。   ◎適用於各種場所的防護魔法   針對房屋、庭院、職場、交通工具、旅行中等各種場合都有不同的咒語,能驅除負能量,保護自己趨吉避凶。   ◎善用保護能量的輔助物品:   例如水晶、寶石、藥草、象徵符號等物品,有助於提升魔法的效果。   ◎麻瓜能輕鬆學會防護魔法:   書中的魔法沒有嚴格的門檻、天份或複雜的步驟,也不需要具備任何宗教信仰,適合任何剛接觸魔法的人。 好評推薦   國內專業推薦   YoYo/YoYo心靈角落創辦人   女巫凱特琳/女巫的一千零一夜   丹德萊恩/一個台灣巫師的影

子書   各界好評讚譽   ★書上介紹了法術製作,並且涵蓋了身體和心靈、房屋和家庭、家人和朋友以及外出的法術。最後一部分涵蓋了儀式和保護對象。非常全面,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咒語。──廚房女巫(The Kitchen Witch)   ★任何一本好的法術書,關鍵在於能夠準確、快速找到我正在尋找的東西。作者通過完整索引幫助我輕鬆找到淨化法術、繩結魔法等。我強烈建議將這本書添加到您的女巫圖書館中。我相信不會失望的。──現代女巫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Modern Witch)   ★如果她喜歡占星術和魔法,她會沉迷於這本來自艾琳.墨菲-希斯考克的新法術書,它著重於清除負能量、保護

你的空間和利用力量。──美麗佳人(Marie Claire)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也很有教育意義,幾乎可以為所有生活狀況提供一些幫助。──新精神雜誌(New Spirit Journal)   ★艾琳.墨菲-希斯考克的《防護魔法全書》提出了當今魔法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如果沒有足夠的防護,女巫和其他通靈師會讓自己容易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和混亂。這本書包含100多種不同的防禦和保護用法術,所以幾乎適合每個人。──Patheos網站   ★一個很好的資源…也非常容易理解──朝北(Facing North)   ★充滿了你在法術起步時需要的所有訊息…即時而且特別有意義──魔法筆(The Magi

ckal Pen)   ★很有幫助……這些信息很可靠,雖然它是針對初學者,但任何有經驗的女巫都會發現這些信息對更高階的工作很有用。──Patheos網站   讀者感動真誠推薦   ◎我不太相信魔法,但我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我願意接受各種解決辦法。我很快就看完了這本書,我發現大部分的法術都需要一些工具。但是我發現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咒語,不需要任何工具,那就是創造一個防護盾。我試了一下,對我來說立即起了作用,第二天我就能感覺到有些東西發生了變化。我對這個結果很滿意。──Norbert Küzmös   ◎這本書確實以人們無法相信的方式幫助了我們的家庭。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強烈推薦!!!──K

acie   ◎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這本書,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平靜的效果,可以快速消除任何有害的惡意行為──Fran   ◎我 13 歲的女兒喜歡這本書,而且讓你可以用正向的方式來改善心理健康和積極心態。──Lisa G   ◎這本書涵蓋了你需要保護的每一個細節!很難放下。──Margaret Ciabattoni   ◎有許多其他常見的巫術書籍中沒有的咒語。──Momoffour207   ◎適合每個人的書。所有的魔法家庭都應該有一本。強烈推薦。──Jasmine Winchester

由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看臺灣與法國的政治社會價值觀異同

為了解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的問題,作者曹芸瑄 這樣論述: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爆出前所未見之不明的病毒性肺炎,其後被研究指出為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SARS-CoV-2),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或稱COVID-19。位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的各種野生動物交易被懷疑是導致此次疫情的罪魁禍首。截至2021年6月,已造成全球確診病例數破億人,三百萬以上的死亡人數紀錄。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USPPI),同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確定COVID-19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流行病;它被正式承

認為是真正的大流行病。傳播之疾速是本世紀前所未見,更從疫情中心點的中國演變成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隔離行動,牽動著全球局勢演變。 臺灣在2020年1月21日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1月23日,中國政府宣佈武漢、黃岡、鄂州等多個湖北城市陸續「封城」,限制公共交通出入。但因適逢中國農曆新年假期,潛在病人早已散佈到在世界各國,疫情已變得難以管控。臺灣的疫情從二月開始持續擴大,三月因歐美國家疫情爆發,回國者人數增加,導致確診人數上升,引發第二波疫情高峰,直至四月中,臺灣的新增案例已轉趨減少。2021年6月30日,臺灣確診個案為14389,605人死亡。 法國的疫情在一月底開始出現確診

病例,二月達到高峰,在2020年1月24日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隨著2月21日義大利北部的疫情快速擴散,法國的確診人數出現明顯增加,政府開始重視此次疫情之嚴重,接連發出相應政策。直到五月初,疫情的增長曲線才呈現緩和趨勢,5月11日開始解除封城。然而在暑假過後疫情回溫,出現第二波浪潮,10月30日再次出現封城。2021年6月30日,法國確診個案為5,826,278,111,068人死亡。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臺灣和法國在疫情發展上的差異,這種差異通常與文化、語言、一段特定時間、地域相關。我們在做疫情分析時,發現臺灣人和法國人會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表現與行為。這很可能是因為人們長時間受

到文化的影響與發展,便形成了不同的特質。而且當生命受到迫害時,我們能夠知道各個國家在面對未知的疫情危機時所表現出的真實情感與態度,一場瘟疫是讓國家繁榮華麗外表下隱藏的情感全部湧現的最好方法。 因此筆者根據跨文化心理學之父哈利.C.泰安迪斯(Harry C. TRIANDIS)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理論為基礎,他主張,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沒有必然的相對性,正視了文化內的多樣性,即兩種構面同時存在的可能性。 筆者除了在臺灣成長與求學之外,從小在香港長大生活超過10年,大學曾在法國里昂天主教大學以交換生的身分求學與擔任志工的經驗,在歐洲期間,遊歷了至少10個以上的不同國家,在這樣的成長經

歷下,文化衝擊與文化認同一直伴隨著筆者的生活。 而就讀研究所期間,世界上發生了這場牽連全球每一個人的COVID-19,臺灣的低確診率與死亡率被世界認為是防疫成功的國家之一,但是法國的確診與死亡人數卻遠比臺灣多出好幾倍。這其中的差異受到政府的決策、人民的價值觀以及文化養成所影響,因此筆者想藉著這一跨文化的研究來探討在嚴格防疫政策下的臺灣能帶給世界哪些值得學習的觀點以及臺灣是否也有值得向重視人權與個人隱私的法國人學習的地方。本研究將以全球化的視角出發,企圖瞭解臺灣與法國從經濟快速成長、交流頻繁到經濟蕭條、鎖國、限制出入境措施的趨勢下,探討「個人」與「集體」文化價值轉變的程度與可能性。以下為本

研究提出的具體研究問題1.臺灣與法國,在哪一方面的表現傾向於「個人主義」?2.臺灣與法國,在哪一方面的表現傾向於「集體主義」?3.探討社交距離的疫情處理政策,對臺灣與法國所帶來何種影響? 二、第一章 本章三個小節(1.1, 1.2, 1.3)將敘述在疫情下的臺灣與法國在實施限制行動自由的相關政策中,不同面向所經歷的遭遇。 1.1將以歷史記憶與經驗(例如SARS、H5N1、黑死病、西班牙流感等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帶出臺灣與法國的入境管制預防和關閉邊界情況。臺灣因為有了之前SARS的經驗後,面對這一次的疫情來襲,馬上做出相對應的預防措施。而法國在這次疫情初期則被批評為反應太慢以及遵照國際

組織的指示行事。距離他們上一次的大規模傳染病已經是好幾個世界以前的事,而且法國每年都有因流感而過世的患者。所以面對這次的疫情,大多數法國人並未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在1.1採用了TRIANDIS的「成功歸因於能力」;「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如任務困難、運氣不好)」來分析兩個成功與失敗背後的因素。 1.2則針對集體行動的限制進行探討,包含禁止集會、宵禁、封城、解封等政策對民眾的影響。這裡我們運用TRIANDIS 的「服從、責任和為團體犧牲是自然的」,「關注我群需求(強制性)」;「關注個人需求、權利、能力(合約)」。我們還針對臺灣的母親節和法國的聖誕節假期中,民眾外出慶祝的意願做一個比較研究。我們

運用了TRIANDIS 的「改變自我以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自我」來分析他們的集體主義傾向。最後,我們也探討了兩國民眾對入境旅客的隔離措施政策,是否能得到各自的國民支持。經過一年的COVID-19後,我們發現法國的防疫意識已高出許多。可見大部分的法國人有從個人主義趨向集體主義的現象。 1.3則探討個人行動的限制,我們以臺灣的電子圍籬2.0和「疫止神通」聊天機器人與法國的StopCovid和TousAntiCovid等有潛在侵犯個人隱私風險的電子監控政策做一比較。從中探討民眾對於監控軟體的接受度。而我們在全球150個城市中最受到監控的調查中,發現臺北排名41,巴黎排名62。可見臺灣人普

遍對監控有很高的接受度。以兩國對電子監控的反應中,我們推斷出兩者都傾向於集體主義。這兩國都希望有一個安全(健康)的社會,政府可以擴張權力給民眾更多保護。三、第二章 本章三個小節(2.1, 2.2, 2.3)將敘述口罩在疫情下對於臺灣與法國的意義。 2.1以臺灣與法國在口罩政策下所衍生出的表層現象,如戴口罩所帶來的社交障礙、社會疏遠與身分辨識的困境作比較。且從口罩的佩戴上,我們認為臺灣人符合TRIANDIS在集體主義對目標的看法中提「個人和團體的目標往往是一致的」。此外,我們還發現臺灣人似乎更在意他人的觀感,當戴上口罩混入人群時,似乎會讓自己有種安全感,覺得被社會接納。至於法國抗拒戴

口罩的原因大多與自身相關,而非受大眾影響。根據TRIANDIS的理論中,他指出個人主義在「情感」以及「認知」的特質分別有:「情緒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憤怒),且持續時間長」,「關注個人需求、權利、能力(合約)」。 我們認為法國人各種抗拒戴口罩的行為中,是有個人主義的傾向的。 2.2則是從口罩所衍伸出來的社會事件中,觀察其深層意義:「利己」與「利他」的價值觀。例如口罩外交、混充口罩事件以及口罩的暴力事件。根據TRIANDIS的理論,臺法兩國在口罩外交方面都有個人主義的特質「當對方屬於內團體對上外團體時,情況只有一點不同」。雖然臺灣與法國的援助順序不同,臺灣屬於先安定內部動亂,再對國際伸出援手;

法國則相反。 另外,在臺灣三起混入大陸製的口罩的事件中,當政府把口罩的交易買賣權力釋放給社會後,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需要民眾承擔。因為商人會受到成本效益和一些公共規範(即臺灣人普遍對中國製的商品不信任)所約束而做出不符合民眾期待的個人利益行為。這也就是TRIANDIS所提到的個人主義的其中一個社會行為的特徵:「受態度、個人、成本效益計算以及廣義的公共規範的約制」。 關於口罩所衍伸的暴力及抗議事件上,法國反對戴口罩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是他們反對的理由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具高度攻擊性,影響社會治安。這個情況和TRIANDIS的個人主義特徵有些相似(內團體的人被比外團體的人更具有異質性)。法國

要在公共衛生與個人自由之間取得平衡,仍會是個艱難的挑戰。而臺灣的暴力和抗議事件和法國相比則相對少了很多。這些事件的發生似乎都出自保護自己的利己行為,較為傾向個人主義。TRIANDIS分析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在「目標」的特質中指出,個人主義屬於「個人目標優先於內團體目標」,集體主義則是「內團體的目標優先或與個人目標重疊」。在2.2中,我們發現利己與個人主義中存在一定的共同點;而利他在行為上則較多的符合集體主義的原則,如「內團體的目標優先或與個人目標重疊」。 2.3以政策面看口罩的集權與分權供應對民眾的影響。如口罩是否該由政府全面徵用?強制戴口罩的政策該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發布? 在2.

3中,首先探討的是口罩政策以公平或平等分配的問題。TRIANDIS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規範」中看出一些特徵,他指出,集體主義是「在資源分配中強調平等和需求」;個人主義是在「資源分配中強調公平性」。臺灣的口罩實名制中,每個人所能買到的口罩數量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身分特殊就有優待,傾向集體主義。不過法國剛好相反,法國主張把口罩徵收後,優先分配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傾向於個人主義的作法。 另一方面,我們也向民眾對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接受度做一個比較。中央集權方面:從民調中看到臺灣政府全面徵收口罩的支持度是隨著時間而上升的。但是當法國也同樣執行全面徵收口罩政策,卻引發了社會上的一些議題,如需要

頻繁與他人接觸的員警沒有足夠的口罩可用。在地方分權方面:臺灣的地方政府大致上是配合中央政府的決策。但是在法國,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沒有很好的互相配合。例如口罩多次在運送的過程中遭竊。 四、第三章 本章將敘述在疫情下的臺灣與法國如何面對政府在疫情處理以及醫療衝突下所做的決策。 3.1關於在疫情期間出現的醫療爭議,如預防感染COVID-19的偏方、普篩意願及奎寧的爭議。 普篩事件中,我們看到兩個國家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傾向。在臺灣,即使普篩對人民是有好處的,而且也知道臺灣的醫療制度上的缺陷,但是多數人民選擇漠視。反觀法國,政府受到民間的批評與壓力而開始實施普篩,這或

許代表著法國人在關乎到自己的權益時,會選擇出聲以爭取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們認為臺灣在普篩這件事上是偏向集體主義;法國則是偏向個人主義。 關於使用奎寧作為治療COVID-19的藥物方面,我們看到臺灣不論是政治人物、醫療人士以及平民百姓,都完全遵照著專業的建議執行。這樣的情形在法國剛好相反,出現兩派不同的擁護者,一派是支持Didier Raoult提出的治療方法,另一派則是反對。儘管已有研究證實他的治療方式無效,法國仍然有民眾對他抱有好感。而我們再次以TRIANDIS的其他理論分析,這兩國的情況中,臺灣就像集體主義中「內團體內和諧是必須的」;法國則是像個人主義中「辯論、對抗是可接受的」。而且

,在目標的特質上,臺灣也較傾向集體主義「個人和團體的目標往往是一致的」。 法國則是傾向於個人主義的「個人和團體目標往往不一致」。 3.2將從疫苗的政策與施打率看民眾對疫苗的接受度與施打意願,以及政府和醫療界,甚至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衝突關係。臺灣在2021年5月爆發的本土感染後,因為國外疫苗採購的不順利,導致國產疫苗被廣泛討論。甚至有醫學專家出面發表看法,但是似乎被政府企圖掩蓋。從這個例子上,我們看到臺灣政府似乎不容許出現有違政府意見的聲音出現。這個現象也和TRIANDIS所提的集體主義是「和諧導向」相似。 而兩國人民在接種疫苗的態度上,我們看到臺灣人對疫苗抱有個人的想法,例

如害怕疫苗產生的副作用、沒有施打的急迫性等等,已經與政府的目標漸漸相離(消滅病毒)。但在2021年5月後,因為臺灣爆發本土感染而導致施打疫苗的人數大幅增加。因此,我們認為臺灣在疫苗的接種層面,有從個人主義轉為集體主義的傾向。然而,法國雖然一開始也有個人主義的特質,但是很快地就偏向集體主義的特質:「反映相互依存關係的信念」。我們看到法國在接種疫苗的比例上,人民與政府的態度越來越有一致性,民眾與政府也呈現出,為了戰勝病毒而相互依賴的特質。 在研究尾聲,3.3將以台法的政治體系探討民眾對政府控制疫情的表現滿意度。我們認為疫情的管控其實是環環相扣的,缺少任何一方的配合或付出,都會使其中一方對其產

生不信任或導致管理失敗。TRIANDIS曾提到團隊目標在集體主義文化中運作良好,但使用於個人主義文化時往往造成社會惰化和搭便車的行為。 經過一年多的長時間對抗COVID-19疫情下,我們看到臺灣政府、醫療、民眾有團結一心,展現出相互依賴的傾向,對抗疫情似乎持續保持著很高的警覺性。但是臺灣從2021年5月開始,似乎和法國一樣在政府、醫療、民心都難以達到團結一致的狀態。所以我們認為臺灣民眾對政府管控疫情方面有從集體主義浮動到個人主義的傾向。而法國則是一直保持著個人主義的傾向。

豐田人高效率動線思考:雙手怎麼動、腳步往哪移、筆記如何抄、座位這樣排,豐田最強動作經濟學,貝佐斯都在學。

為了解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的問題,作者原正彥 這樣論述:

◎進電梯後,你先按關門鍵還是樓層鍵?別輕忽這動作,一年可幫你省13小時。 ◎某員工上班老遲到,他可能不是懶散,而是上班動線有問題。 ◎W/@St.msgd/c……這不是亂碼,而是豐田人都懂的簡寫筆記,工作省時又省力。   這就是豐田人高效率動線思考,   連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都深受影響。   作者原正彥曾任豐田維修技師,剛進豐田時,資深前輩總這樣告誡:   「工作時,雙手要處理同一件事。」   「每個動作都先思考,這件事跟那件事可不可以一起進行?」   「桌上只能放現在要用的物品,不要找東西,要拿東西。」   ……   「我要怎麼做,才能讓現在的動作成為一種習慣?」   原來,豐田

人從走動路線,到工作方式、檔名設定等,   都很重視動線,作者利用這方法創業,在IT產業連續五年顧客滿意度第一名。   作者說,工作品質常跟時間有關,而決定時間長短的,就是動線,   動線錯誤,就會產生多餘動作,動作多就得花更多力氣做,   難怪你總覺得自己很忙又很累,   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刪除這些多餘動作,讓你的工作快又有效。   ◎事情老做不完?因為物品放錯位置了:   影印機放總務部?碎紙機放業務部?大錯特錯。影印紙呢?其他文具呢?   員工座位應按年資還是任務規劃安排?一定要設社長辦公室嗎?   2019年創下日本企業最高市值的豐田,幹部會議一定用圓桌,理由是?   ◎我用

25%規則設期限,工作最省力又提早完成:   最需要創造力的工作記得早上做,需要外出開會的時間最好排同一天,   作者還研發25%規則,將原本的截止期限及作業時間自行縮短25%,   如期限為20天後,就縮為15天;8小時提前到6小時,時間管理更到位。   他還自創能排解工作壓力的「After5」行程安排術,工作生活都滿足。   ◎文具怎麼放?筆記怎麼抄?都有動線:   常用資料要放慣用手那側,右撇子就放右側,減少動作的幅度或次數。   筆記本要選方格的,且橫向使用,這樣閱讀最省力,   電腦檔案命名也有眉角,「數字_種類_名稱_日期_版本」你得這樣排列,   還有豐田人自創的簡寫筆記:

  @=at(在)、w/=With(跟誰)、St.=車站……   原本要花3分鐘寫一段備註,透過簡寫,10秒就能完成,大家都能看懂。   雙手怎麼動、腳步往哪移、筆記如何抄、座位這樣排,   豐田最厲害的動作經濟,省時省力,貝佐斯都在學。 各界推薦   精實管理顧問/江守智   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執行長/劉恭甫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大眾捷運系統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對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 K 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好處的問題,作者李晟瑋 這樣論述:

當汽車越來越多,造成交通的擁擠與空氣汚染,大眾捷運的快速運輸已是必然的趨勢。台北捷運與高雄捷運分別於1996年及2008年開始營運,為民眾帶來相當大的便利性,也大幅縮短民眾通勤或旅行時間,擴大都市居民的生活版圖,更希望讓民眾感受到安全、可靠、便捷、舒適的運輸服務。雖然可帶來很多好處,學術上仍然很少對捷運議題深入探討。本研究探討台灣的捷運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在服務品質方面是否讓顧客滿意,以及若顧客滿意是否會持續對捷運的支持。大眾捷運成功與否關係城市的發展,而了解顧客是否滿意且願意持續搭乘捷運,則是捷運公司努力經營之目標。研究結果發現,對捷運公司所提供的服務而言,不僅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有顯著的正

向影響,顧客滿意度對顧客忠誠度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所以,這顯示捷運公司提供的服務品質越好,會增加顧客滿意度,也會進一步保有顧客,亦即顧客忠誠度也越高,本研究可供大眾捷公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