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也說明:九、國民小學經本局核定公告為額滿學校時,其新生分發入學辦理方式如下: (一)學童應與其父、母、直系血親尊親屬或監護人設籍於額滿學校學區內,且非寄居身分,並持有 ...

南華大學 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 胡聲平所指導 陳又華的 新北市三重區集美國小家長選擇學校因素 (2016),提出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少子化、額滿學校、教育選擇權、選校因素、越區就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柯秋雪所指導 林佩萱的 新北市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評估國小特殊教育需求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之專業需求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國小特殊教育需求新生入學、專業需求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北市105 學年度未足齡資賦優異兒童提早入學鑑定實施計畫則補充: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 ... (二) 依據「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規定,若戶籍所屬學區學校經本局核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北市三重區集美國小家長選擇學校因素

為了解決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的問題,作者陳又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三重區集美國小家長選擇學校因素。近十年來,少子化趨勢對各級學校造成招生不足的衝擊。105學年度正值總生育率最低的學齡兒童進入小學就讀,集美國小沒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反而年年成為額滿學校。究竟集美國小有什麼吸引力?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的因素有哪些?為本研究動機。  為達研究目的,作者編製「新北市三重區集美國小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因素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集美國小105學年度登記在籍之全體一年級學生家長為施測對象,進行現況調查,共發放450份問卷,回收問卷422份,有效問卷407份,有效回收率為90.4%。  研究結果發現,家長在選擇學校因素的家長層面上最重視「子女因素取向

」;學校層面上最重視「課程教學取向」;最重視的三個取向依序為「課程教學取向」、「子女因素取向」、「設備與環境取向」;最重視的三個因素則為「學校距離住家較近」、「學校提供多元的課後活動(如:才藝班、照顧班、社團)」、「家人接送孩子很方便」。家長背景方面,父母親及職業在整體家長層面及整體學校層面上沒有顯著差異。年齡31~40歳的家長,在生活便捷取向上的重視程度高於41~50歳的家長。教育程度國中以下的家長在整體家長層面及整體學校層面,重視程度皆明顯高於其他教育程度的家長。家庭月收入50,000元以內的家長重視教育人員取向的程度明顯高於100,001-150,000元的家長。育有獨生子女的家長在子女

因素取向、教育人員取向、課程教學取向及整體學校層面,較育有兩名子女的家長重視。學區內就讀的家長在生活便捷取向、子女因素取向及整體家長層面,重視程度高於越區就讀家長。  最後,依據結論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新北市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評估國小特殊教育需求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之專業需求研究

為了解決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作業要點的問題,作者林佩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欲了解新北市心評人員在評估國小特殊需求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的專業需求。利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新北市心評人員評估國小特殊需求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專業需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共寄出185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74份,有效回收率為96.54%,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茲將研究結果歸納為以下論:一、 新北市心評人員認為 新北市心評人員認為 在國小特殊需求兒童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工作中, 在國小特殊需求兒童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工作中, 「鑑定安 置相關專業知能」 、「多元資料蒐集 」、「整合資料與建議 」及「諮詢與合作 」四 大向度專業能力 為重要以上

。二、新北市心評人員在國小特殊需求兒童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工作中,「鑑定安置相關專業知能」、「多元資料蒐集」、「整合資料與建議」及「諮詢與合作」四大向度專業能力的具備程度為接近具備到具備以上。三、不同「編制學校所屬教育行政分區」、「任教班別」、「特教專業背景」、「特教年資」、「心評年資」的心評人員在國小特殊教育需求兒童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專業能力的「重要程度」及「具備程度」上沒有差異。四、新北市心評人員評估國小特殊需求兒童新生入學前鑑定安置工作時,在四大向度專業能力都有顯著需求,需求程度由高而低,依次為「整合資料與建議」、「鑑定安置相關專業知能」、「多元資料蒐集」及「諮詢與合作」。最後,本研究根據

上述發現,提出對專業培訓課程及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