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負責人職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機構負責人職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香港警察談判組寫的 談而不判 仁者不憂:香港警察談判組45年紀實 和王力行的 一生帶著走的能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銀保監會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定10月1日起實施--經濟·科技也說明: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職權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基礎。針對派出機構監管職責的授權問題,目前仍缺乏明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聯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陳至潔所指導 劉夬升的 習近平時代經濟體制改革背後的政治邏輯-超越派系途徑的討論 (2021),提出機構負責人職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習近平、經濟體制改革、治理特徵、非派系途徑、產業特徵、煤炭體系、石油體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彭金隆所指導 王妮玲的 人壽保險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作業之探討-以三道防線機制的觀點出發 (2020),提出因為有 洗錢防制、打擊資恐、三道防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機構負責人職責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应急管理部則補充: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機構負責人職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談而不判 仁者不憂:香港警察談判組45年紀實

為了解決機構負責人職責的問題,作者香港警察談判組 這樣論述:

  《談而不判 仁者不憂——香港警察談判組45年紀實》是香港警察談判組成員編著的紀實文集,除介紹談判組的發展歷程與職能,也從不同角度展示了談判組成員「談而不判」的工作內容。書中收錄了談判組參與處理的大量真實個案,作者們以第一人稱視角還原現場情境,並提出自己的反思和領悟。本書資料詳實,語言質樸,讓讀者可以瞭解談判組這個紮根於香港社會、拯救生命於危難卻少為人知的「神秘」組織。 作者簡介   香港警察談判組     本書的作者包括現職和已經退休的警察談判員,他們是一群在建制中沒有階級觀念的警務人員,但卻共同持守着「仁者不憂」的座右銘、「救得一個得一個」的信念以及無盡的堅持。     多年來,他們

除了履行日常的警務工作外,還會擔負起談判任務,為拯救別人的生命而奉獻無盡的愛心,夜以繼日隨時做好凖備奔赴現場。四十多年間,他們阻止了不少生命的流失,也拯救過無數他人的摰愛。當然,談判員們也曾目睹過很多令人傷心驚慄的場面。     無論如何,警察談判組成員都懷着一份頑固的執着,盡力完成使命,更希望能將這些有血有淚的故事記錄下來,透過文字去觸動、去燃亮更多人對生命的期盼,播撒愛的種子,也藉此與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分享經驗、互相學習、砥礪前行。 序一 警務處處長 蕭澤頤 iv 序二 警察談判組主管 黃廣興 vii 1、發展足跡 001 香港警察談判組的發展 馮俊鵬 006 警察談判組的

選拔和訓練 倪采欣  009 推行學術認證,傳承專業藝術 張健斌 012 與內地執法機構交流 毛杰 014 2、毋忘初心 017 I Am a Police Negotiator Peter Morgan 020 回顧我的「兼任工作」 馬老太(馬老建華) 028 攙任談判隊隊長的啟迪 劉達強 032 不成正比的付出與得着 黃志光 035 讓彼此生命留下一道閃光 張永雄  038 談判員與輔導員 何錫康 039 「新丁」報到 鄭浩正 041 投考表格 蘇祥龍 043 感恩,我能成為警察談判組成員 余彩 044 十四年來的第一次 吳祖怡 047 被發現後的蛻變 王天惠 050 不一樣的使命 林昭

瓊 052 我通過六個月的試用期了! 羅孝恩 055 3、真實個案 059 回港輕生 劉達強 065 手機談判 廖珈奇 067 「絕處可逢生,希望在明天。」 張永雄 069 人行水窮處 劉達強 071 「我還屬於這個家嗎?」 陳瀅 074 事主縱身而下! 劉達強 077 「我要見陳慧琳!」 劉達強 079 汀九橋上的躁動 陳秀玉 081 「點解要咁對我?!」 曾偉祺 083 夜半的鏈鋸聲 劉達強 086 「一二三!跳啦喂!」 劉達強 088 「今次死梗喇,唔死都無用。」 劉國中 090 稚子無辜 劉達強 093 「我要收錢,行唔開!」 劉達強 095 一鬆手,接着就是「砰」的一聲 林思音 0

97 強攻! 劉達強 100 毒梟最後的呼叫 陳振輝 102 因拯救,而忍耐! 劉達強 104 「沙士」肆虐時 劉達強 107 她決定放手,任憑身體墮下! 陳秀玉 109 通宵達旦的談判 陳秀玉 111 4、反思領悟 113 「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談判!」——鄭思慶專訪 嚴明 黃晧庭 117 可以做的,我們都願意做! 徐少民 119 既「沒大沒小」,也「細水長流」 丁家豪 121 沒有問題不能被解決 黃蕬茹 123 由失敗到成功的「第一次」 鄭浩正 125 Practice Makes Perfect 陳振輝 127 活在當下,全心對話 陳秀玉 129 聽到悲情,如何自處? 劉達強 131 警徽

背後 許綺惠 133 「不要讓你的孩子同時失去父母!」 陳智偉 135 捉緊每顆寶貴的生命 余銘浩 137 你是最寶貴的! 陳秀玉 139 談判經驗在民間的實用性 劉達強 141 5、交流合作 145 互相扶持 劉錦麟 148 談判過後 麥麗萍 150 都市超人 何穎思 152 Shall We Talk 黃蔚澄 154 Brothers in Crisis Negotiations: Who cares wins Jansen Ang 156 心靈戰場的「白武士」 林海 陳祺萱 162 6、知識分享 165 淺談「8C危機介入實踐模式」 黃廣興 169 談判與記者招待會 李桂華 172

您!鐵石心腸嗎? 劉達強 174 如何在天台面對企跳的學生! 劉達強 176 精神科醫生林美玲與你暢談「情緒病」 陳秀玉 178 7、附錄 185 Crisis Negotiators’ Declaration Gilbert WONG 186 危機談判人員誓章 嚴明(譯) 187 警察談判組主題曲 曲:周卓盈 詞:倪采欣 188 我們的驕傲 190 展望與前瞻 廖珈奇 192 序     一     警察談判組主管黃廣興與我相識多年。欣聞他為紀念警察談判組成立四十五週年,萌念把談判組的歷年事迹與點滴回憶集結成書,並索序於我,盛情難卻,也樂見其成。     警察談判組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

原為加強警隊反恐力量而設。時代變遷,警務工作也日趨複雜。談判組不僅要參與反恐任務,更要兼顧形形色色的其他工作,例如企圖自殺個案、脅持人質事件等,不一而足。近年,談判組的職能更擴展至各類公眾活動,與不同持份者談判和聯繫。歷經四十多個寒暑,談判組已逐步蛻變成全球最優秀的警察談判隊伍之一。     最難能可貴的是,談判組的工作屬兼任性質,各成員皆有繁重的「本業」,但依然夙夜不懈,隨時候命,穿梭於不同危機之中,以「以和平方法化解危機」為信念,拯救生命。誠然,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成敗得失難免。一路走來,悲欣交集。驅使成員勇往直前的,自是排除萬難、達成使命的滿足感,以及無畏無懼、誓保生命的初心。     這

次廣興找來不同年代的談判組成員,與讀者分享談判員的心路歷程與所見所聞,委實難得。字裡行間,讀者可窺探談判員在自豪與沮喪、成功與挫敗之間的掙扎和奮鬥。過去兩年,我有幸與談判組緊密合作,親眼見證各成員的忠誠勇毅和專業幹練。「黑暴」期間,我和很多同事感到於心不忍的,是年青人受別有用心者唆使,受假新聞和假消息矇蔽而犯案。畢竟,他們也是受害人。根據警方統計數字,涉及「反修例」風波的二十一歲以下被捕人士中,逾九成沒有「案底」。身為警察,把違法者繩之於法固然是我們的職責。然而,對於這些年青人,我們可以做的還有更多。因此,我和廣興,聯同其他志同道合的談判組成員,與懲教署攜手開展「並肩同行」計劃,透過與在囚青年

對話,不但向他們灌輸正向價值觀及守法意識,而且亦勸勉他們與家人修補關係。在鐵窗歲月中,不少在囚青年終於明白,對他們不離不棄的,不是滿口歪理的政客,更不是虛情假意的「手足」。真正對他們關懷備至的,是兩鬢漸白但仍義無反顧為他們奔走的雙親。我目睹談判組成員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重建在囚青年與家人之間的橋樑,讓他們心靈重得安慰,人生重回正軌。     最後,我衷心感謝每位在職或退休的談判員:你們多年來默默耕耘、無私付出、心繫社會,在拯救每個故事的主人翁之際,或許也在改變其整個家庭的命運—你們都是我心中的無名英雄。世事多變,初心依舊。我深信警察談判組定能薪火相傳,承續信念,拯救危機中的生命。     

二     時光荏苒,日新月異,香港警察談判組不經不覺已經成立了四十五年。這是全亞洲首支警察談判隊伍,在國際各個執法部隊間享有盛譽。驀然回首,着實不易。過往每一個危機及挑戰,都彰顯了談判組不斷朝着更專業及多元化邁進的步伐。最初,因應國際恐怖襲擊活動而成立的這支談判隊伍的使命是隨時候命,以應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回顧走過的半個世紀,香港治安越趨穩定,經濟持續進步,但不少家庭卻面臨個人與家庭關係,以及情緒或心理上的種種危機。有見及此,談判組就在成立的第十個年頭開始着手處理企圖自殺﹑刑事及人質脅持事件,這些任務更逐漸成為談判組今日最繁重的主要工作。     面對近年的重大疫情,例如2003 年的「嚴重急

性呼吸綜合症(SARS)」及2019 年的「新冠肺炎」,談判組成員都義無反顧穿上保護裝備,協助衛生署向可能受到感染的市民遊說,呼籲他們前往隔離營留宿,避免病毒在社區擴散。     另一方面,為了配合大型安保行動,談判組在2005 年世貿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期間,首次被時任處長李明逵派遣到公眾活動現場,積極主動地與活動負責人或示威者直接對話。這亦確立了談判組在公眾活動中協調及支援的角色。     到了2019 年,談判組再次被委以重任。當時,因「反修例」引發的一連串騷動,社會出現前所未見的撕裂,暴力無日無之。儘管困難重重,警隊仍然立馬橫戈,而談判組亦隨時奉命上陣,與示威者甚至暴徒直接對話,藉此減少因

假新聞而造成的社會對立,竭力去化解巿民對警隊的誤解。期間,談判組隊員更幫助數百名被捕或在囚人士打開心扉,以至誠、仁德的精神,為了對方及其家人着想,好言相勸,務求令他們清楚明白當下社會的真實情況,並珍惜家人對他們的不離不棄、包容與愛護。     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己加入談判組超過二十二年,並擔任談判組主管超過十一年。細數家珍,我曾帶領隊員制定談判組「願景、使命及價值觀」的策略方針,確立「至誠、仁德、委身」的核心價值。而隊員們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及無私奉獻更獲得多方認同:先有「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危機/ 突發事件支援服務」金獎;後又在多次大型行動上獲頒「警務處處長嘉許」。這些卓越成就絕非儻來之物,

而是得益於每位隊員的盡心盡力、對生命鍥而不捨的熱誠和執着。     隨着社會不斷轉變,談判組也不敢怠慢,為要達至更專業的水平,務求在各個領域都能以談判化解危機。為此,談判組多年來與不同的持份者通力協作,舉辦超過一百場「危機介入」的講座或工作坊,亦與不同的政府部門及其他合作伙伴進行個案演練,並聯繫各學術單位開展相關的專案研究,最終希望達致「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宏願。     在本書的編纂過程中,我深深被每位隊員對生命的盼望和無私的奉獻所觸動。他們也喚醒我當初加入談判組時的那一份熱忱。如今,我走到了警務生涯的最後一個年頭,但我仍然可以肯定地說:「我心中那團火絕對沒有因為我即將退休而有絲亳減弱!」  

  到了今天,我依然很珍惜每一次與隊員奉召出勤的機會,哪管是風雨交加還是日夜顛倒。我實在非常不捨這一個專業團隊,以及當中每一位坦然無懼、同心同德的無名英雄。在此,我誠意邀請你們細心閱讀這本《談而不判 仁者不憂—— 香港警察談判組45 年紀實》,當中既有四十多位在職或退休談判員的經驗分享,也有多年來與我們並肩同行的合作伙伴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血有淚,相信你可以透過文章感受到人生的甜酸苦辣和談判組隊員對拯救生命的堅持。最後,我希望以警察談判組的座右銘作結,勉勵每位隊員勿忘初衷、砥礪前行。     「仁者不憂」

機構負責人職責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 針對第一銀行董事長廖燦昌究竟是政治任命,還是用人唯才,我曾公開質詢財政部蘇部長,蘇部長承認曾對該人事案提出不同意見。詎料,第一銀行不只董事長的人事,連總經理蔡麗雪的人事都大有問題。針對蔡麗雪符合《銀行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第4條哪一款要件,蘇部長與金管會張副主委都自相矛盾。

2. 更離譜的是,蔡麗雪的人事案,在金管會根本還沒審查合格前,第一銀便逕於網站上違法公告。第一銀事後辯稱是「誤植」,對於是否依法處分,張副主委左閃右躲、支吾其詞,根本棄守金管會的監理職責。

3. 寶佳機構近年大舉入主金融業,卻刻意閃躲10%以上大股東適格性審查。金管會顧立雄主委除了溫情呼籲之外,金管會迄今無任何具體作為。而許多涉入獵雷艦弊案的公股行庫董總,紛紛轉任寶佳集團。

4. 廖燦昌在擔任合庫董事長期間,合庫對不動產開發集團的放款劇增。卸任後,合庫更馬上放貸48億元給廖燦昌擔任顧問的寶佳集團董事長,根本視利害關係迴避的基本原則於無物。

我追問金管會是否要進行調查,副主委竟還推說屬於職權才要調查。這如果不是金管會的職權,難道是其他部會的職責嗎?

事實上,在2016年由兆豐案所衍生的蔡友才犯罪行為,公股行庫董總是否須增設旋轉門條款,前任的財政部長即曾表示不妥,但將責任推給金管會。遲至今日,金管會竟稱尚在研議階段,金管會究竟還要研議多久?還要繼續放任這些財金幫多久?

附註:
2019-4-15 財政委員會:第一銀廖燦昌剛上任就違法 金管會要棄守立場嗎?
https://reurl.cc/W85rD

2019-4-8 財政委員會:慶富聯貸上百億損失未解 背棄專業、趨炎附勢的董事長回來了
https://reurl.cc/jr21p

2019-4-8 為何讓廖燦昌接任第一金董事長?
https://reurl.cc/K88qp

習近平時代經濟體制改革背後的政治邏輯-超越派系途徑的討論

為了解決機構負責人職責的問題,作者劉夬升 這樣論述:

習近平在上任後發動了大規模的肅貪運動與經濟體制改革,而學者多以派系鬥爭來解釋習的作為,認為這是習為了剷除敵對派系而有的行動。但肅貪與體制改革的範圍之大,已超越敵對派系能夠解釋的範疇,因此若只以派系途徑進行分析,是無法完整解釋習近平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與具體措施。本文將納入中共經濟治理體系內部的治理特徵與產業特徵進行討論,並以中國的煤炭體系及石油體系作為檢驗的案例,提出了兩個假設。第一,當習近平無法有效掌握一個治理體系時,將對該體系進行肅貪與體制改革以取回控制權。其次,該治理體系的產業特徵將會影響習的體制改革措施。為了檢驗上述兩個假設,本文提出了治理特徵、產業特徵、體制改革措施、肅貪強度變化

與產業數據變化,並利用最大差異個案比較法進行檢驗。根據上述假設與檢驗指標,本文發現習近平對煤炭與石油體系發動的肅貪及體制改革,並不全然只是派系競爭的因素,仍具有其他的政治邏輯,如這是為了重新掌握該治理體系以解決治理問題並達成整體能源經濟規劃目標。

一生帶著走的能力

為了解決機構負責人職責的問題,作者王力行 這樣論述:

  我在聽,我在讀   我在看,我在想   自一九八六到二○二一年,在世紀的跨越與轉換中,   全球政經大翻騰,商業模式和科技發展也歷經巨變,   近年,人類開始面臨氣候變遷、大地反撲、瘟疫蔓延等災害,   對於逼近的國際與生態危機,該如何面對……   本書是《遠見》發行人王力行的精選文集,也是三十五年來《遠見》推動世界觀和社會進步的一些記錄。全書收錄一○一篇文章,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總編輯的話」是作者在二十世紀末擔任十三年總編輯期間的採訪紀實和重要觀察記錄,涵蓋台灣在轉型年代裡如何面對蔣經國離世、解除戒嚴、天安門事件、政黨輪替、兩岸啟動文化與商業交流、教育改革和地方縣市施政等重大議題。

第二部「字裡行間的尋思」則收錄二十一世紀初在專欄發表的反思回響,內容包括全球重要政治與經濟趨勢、教育文化、精采人物和個人成長等議題。   透過這一○一篇文章,帶讀者快速鳥瞰從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所發生過的全球大事和重要思潮,也讓大家看見,唯有透過長期、不間斷的閱讀與學習,才能打開視野,讓自己與社會一同繼續前進。 作者簡介 王力行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CEO,政大新聞系畢業,《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共同創辦人。曾擔任《婦女雜誌》主編、《中國時報》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遠見》雜誌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發行人兼總編輯,現為「遠見‧天下文

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執行長。著有《你知道的遠比你想像的少》《字裡行間》《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請問,總統先生》《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愛與執著》《與時代的的對話》《鬧中取靜》《三人行看台灣新價值》(合著)等,均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第一部    總編輯的話(1986-1999) 一|四十年破冰,兩岸交流——中國的希望在台灣 .    一次用心的全面觀察 .    中國在哪裡? .    瞎子摸象?以管窺天? 二|掌握國際趨勢,深入現場——從以色列看小國屹立之道 .    第一組到以色列採訪的華文記者 .    永遠的猶太國 三|轉型年代的挑戰——尋找新台灣人的生

命力 .    信心與寧靜 .    有生命力,就有新面貌 .    疑中留情:寬恕與心安 .    渡悲情 四|城市崛起——施政滿意度就是成績單 .    地方的掙扎 .    閱讀城市 .    活在城市 .    一種新都市觀:友善 五|進步的原點,從教育扎根——多元入學與大學評鑑 .    教育創新是革新社會的真動力 .    大學的特色 .    教育是經驗的繼續改革 .    選大學勝過考大學了 六|時勢造英雄——從需求看見高度 .    看他要的是什麼 .    她也勇敢,她也溫柔 .    自覺比任何人都愛台灣 .    蔣孝勇的最後一年 .    專心、苦思、簡單化 七|世紀

轉彎處——知識份子與媒體人的觀察與責任 .    新聞陷阱,陷阱新聞 .    王惕吾的變與不變 .    走到轉彎處 .    九個月後 .    世紀末的迷惑 .    做為知識份子的悲哀 第二部    字裡行間的省思(1999-2021) 一|趨勢 .    做對決策,企業不怕淪棄業 .    不去芝加哥,來台中看建築 .    誰能不在乎地緣政治? .    病毒:不聽地球哀求,於是我來了! .    疫情難民 .    世代交替,社會反思 .    尼采:「沒有真相,只有詮釋。」 .    信任不會從天下掉下來 .    無春年,盼永無戰爭 .    假新聞在真世界 .    專業

的盲點,讓我們看不清真相? .    政治在鬥,經濟不停 .    企業裁員,政府應變 .    拾回台灣核心價值文化 .    共同願景vs.共同敵人 .    沙盤演練社會的變遷? .    善用我們的移民社會特質 .    給企業人良善的方向──倫理心智 .    媒體也M型化? .    大眾智慧改變媒體 .    道德資本 .    改善世界的人——社會企業家 二|教育 .    員工的獨立自主從小養成 .    科技把事做對,人決定做對的事 .    別忘記:我們的那時此刻 .    人的旅途,人文的旅程 .    教育改革,先改父母 .    一種無限可能的資產:視野 .    

媒體的鏡子功能--談星雲真善美新聞獎 .    要贏在軟實力 .    用創造力教育扭轉未來 .    創意,是不景氣中的救命丹 .    一生帶著走的能力 .    有一流教育部長,才有一流國家 .    相信閱讀 .    無法被科技取代的才能:創意 .    資訊要丟,知識要撿 .    如何把孩子變成小書蟲? .    用文學去開啟世界 .    熱忱與傳承 三|人物 .    郝柏村的「不可能任務」 .    不虛此生的人 讓人「害怕」?! .    白宮記者團裡唯一的中國面孔 .    在人文地理上,沒有女性 .    不忘初心 .    如來之子 .    留學之路,翻轉人生 .

    祖克柏與李開復的改變──重拾「書本」 .    女強人的不凡人生 .    偉大的事情是要人做出來的 .    當比爾蓋茲走近貧窮 .    抓定一輩子的信仰 .    人生的職責 .    做為科學人的堅持 .    一位人生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 四|成長 .    憤懣不能趕走憤懣 .    請進陽光,轉換正能量 .    世界快速變化中,你要選擇哪一半? .    員工能發光發熱,就不用管! .    別把生命浪費在沒熱情、沒意義的工作上 .    亂世,手裡握著自己的方向盤 .    人生向晚,依然燦爛 .    一輩子要靠自己! .    誰說人是理性的 .    快樂

,是靠自己 .    三十世代的困境 .    文化智商的力量 .    建設性的力量 .    女人走到「自己做主」的年代 .    人生的選擇在優先順序 .    學習追求幸福 .    陷入傳統的信仰不能自拔   自序 三十五年的奇幻之旅   「三十五」這個數字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奇幻數字。   三十五歲,創業成了股東之一;從記者走向經營者。三十五歲以前,只要把「採訪寫作」這門課做好;三十五歲以後,業務、財務、管理……樣樣都要及格才行。   今年,恰好是《遠見》雜誌三十五歲。從一九八六年到二○二一年,更是一趟奇幻之旅。   一九八六年,台灣尚未解除戒嚴,報禁仍在。每天三大

張報紙,國際版永遠敬陪末座;當廣告過量時,國際版就自動消失讓位。缺乏且漠視國際資訊,對一個毫無天然資源、可耕地只有三分之一、經濟靠出口的小島,無疑是茫霧大海中行船。   記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曾在他的專欄中公開徵選一名新聞系學生,跟他到非洲採訪十天。兩個月後,評選揭曉,一位來自密西西比州、正在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念碩士的黑人女孩凱西,擊敗近四千位對手,成為幸運兒。   他提供實習獎項給學生,是希望年輕人有更寬廣的視野,在專欄中他提到:「美國人不瞭解美國以外的世界,也不能站在其他種族人的立場看事務,所以在

越南、在伊拉克,我們都惹上麻煩。」   做為一個傑出的新聞人,紀思道希望年輕記者有的國際觀,是透過觀察世界不同的人事物,更能重視人文、人本。   全球化浪潮席捲,帶領台灣打開視野   《遠見》雜誌的創刊,就在打開視野,推動社會前進。   三十五年前「從世界舞台看中華民國」專文採訪的主編溫曼英,在訪問過二十五人,查詢十個機構資料後,「仍然不容易找到能談整體、看未來的人」,也找不到國際比較資料,因為我們退出了聯合國。   從一九八六年到跨越世紀的二○○○年,是全世界大翻騰的年代。國際上,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倒塌、蘇聯瓦解、共產黨人面向資本主義社會。國內則是蔣經國離世、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

禁、政黨輪替、兩岸啟動文化、商業交流。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書寫的《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The Lexus and Olive Tree)、《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最能反映全球化浪潮席捲各地。它不僅是全球企業商業模式的改變,更是科技驅動下的顛覆與創新。   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台積電、聯電創辦;統一、巨大等傳產企業開始布局大陸。   二○○○年後的世界,科技顛覆、破壞與創新並立。全球經濟體,中國取代日本,直逼美國第一。高科技創新為主的亞馬遜、谷歌、臉書,取代了IBM、GE、3M,成為世界市值

最高企業。   近年來,氣候變遷,大地反撲,瘟疫蔓延,更是人類要面對的課題。   這本文集分成兩部分:「總編輯的話」和「字裡行間專欄」;前一半是我當十三年總編輯的採訪紀實,發生在二十世紀末。後一半專欄文字,是二十一世紀初的反思回響。   這本《一生帶著走的能力》是世紀跨越與轉換中的記錄,也是三十五年來《遠見》推動世界觀和社會進步的一些記錄。做為記者,我在聽,我在讀,我在看,我在想。 二○二一年十一月於台北 做對決策,企業不怕淪棄業 二十四年前的四月,侯友宜銜命到南非武官家捉捕「白曉燕案」逃犯陳進興。意外的一陣槍雨攻擊後,不但傷及屋內的武官家人,也讓逃犯起了疑心,要求侯不帶槍入內談判。

這個時候的侯友宜,是進還是不進?他是神槍手,到底要帶槍進去,還是不帶槍進去?。 蘇聯解體後,自由民主價值成為普世共識。然而中國迅速崛起,經濟繁榮,人權民主卻不為西方世界接受。當美國與中國公然交惡、衝突中,歐盟與東協等國家面臨在維持經濟繼續繁榮、降低開戰風險,與強烈捍衛自由價值間,到底要傾向美國還是與中國站在一邊? 回想九○年代末期,許多大企業早意識到科技帶來的大衝擊,唱片公司被數位音樂顛覆,電信業者在科技巨人和靈活的App服務業夾縫中掙扎,實體商店受電子商務的威脅。 他們該在別人淘汰自己之前,先砍掉重練嗎?明知新事業獲利無望也要取代已成熟的舊事業嗎? ・洞悉實務理論,拆解思考陷阱 如何做正確決

策,避免逃犯傷及無辜,避免國家捲入戰爭,避免企業淪為棄業(被拋棄的行業),是負責人最要承擔的重任。剛出版的《不當決策》(You’re About to Make a Terrible Mistake! How Biases Distort Decision-Making-and What You Can Do to Fight Them)一書,為讀者找出了決策的迷思和陷阱,也提出改善決策的流程和文化。 二○一二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出版《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後,心理學中的「錨定效應」、「現狀偏誤」、「確認偏

誤」等術語,就常出現在企業管理和人們經濟行為中。 《不當決策》作者奧利維‧席波尼(Olivier Sibony),是法裔學者,牛津大學副研究員,專研決策流程設計和策略思惟,曾任麥肯錫顧問公司歐洲資深合夥人二十五年。 他在參與實務與理論研究中,整理出企業決策的九大陷阱,尤其是負責人的思惟陷阱: —— 說故事陷阱:我只想聽我想要相信的故事。 —— 模仿陷阱:我可以和天才賈伯斯一樣。 —— 直覺陷阱:忽略直覺是要長期練習、快速回饋,在同樣的環境下產生同樣結果的。

人壽保險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作業之探討-以三道防線機制的觀點出發

為了解決機構負責人職責的問題,作者王妮玲 這樣論述:

我國自民國85年訂定全亞洲第一部的洗錢防制專法,隨後86年即加入亞太區防制洗錢組織(Asia Pacific Group on Money Laundering,APG),成為創始會員國,於90年接受了APG第一輪相互評鑑,當時因成立專法,評鑑結果成效良好,然而96年第二輪相互評鑑之時,我國卻成為一般追蹤名單,主要原因就是相關法制並未跟上國際腳步,因此在4年後(100年)被降評為加強追蹤名單,在之後的107年接受APG第三輪相互評鑑,歷經兩年多的準備,我國公、私部門全體的努力,終於在108年公布獲得最佳的一般追蹤評等。而在106年APG第三輪相互評鑑的準備期間,兆豐銀行紐約分行也因內部控制及

風險管理機制未達當地監理之標準,而遭美國紐約州之金融服務署開罰1.8億美元,也因如此,加速了我國對洗錢防制的意識,也了解到必須盡快與國際接軌。而要強化洗錢防制風險控管作業,內部控制的三道防線機制扮演了重要的功能,也就是說,洗錢防制作業要做得好,必須完整落實三道防線機制。然而,實務上以及國際上,卻漸漸發現三道防線機制仍有其缺點或應該解決的問題,本論文透過介紹壽險業相關的法律規範,並同步說明壽險業的洗錢防制實務作業及其運作架構,並說明三道防線機制緣由及法令規範與職責範圍,了解三道防線如何強化洗錢防制作業,接著探討三道防線機制為何無法在洗錢防制作業上有效發揮其功能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研究結論並建議應建

立第一、二道防線之間的信任,並有清楚的權責界線以及問責制度,三線之間不能產生衝突,除此外,運用科技或即時數據監控各項洗錢防制作業亦可以彌補三道防線不足之處,應可優化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作業。而最重要、最關鍵的核心,則是在於台灣壽險業機構負責人及董事會,願意投入相當的人力及資源支持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的業務,並且成為一種內化的遵循機制,則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的作業必定可以落實,並建立良好的機制與系統,運用三線和諧的防線機制創造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之最佳實務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