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轄市有哪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縣轄市有哪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郭章寫的 圖說竹塹(二版) 和史衛東 賀曲夫 範今朝的 中國“統縣政區”和“縣轄政區”的歷史發展與當代改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直轄市改制十年,改對了嗎? | 邱莉燕 - 遠見雜誌也說明:2010年,台灣地方自治實施60年來最大變革:直轄市改制、縣市合併。 ... 今年適逢直轄市改制十週年的日子,哪些縣市在改革過程飽受委屈,卻仍在逆境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東南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紀俊臣所指導 游淑妃的 民選地方行政首長退職撫卹機制設計之研究 (2018),提出縣轄市有哪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選地方行政首長、退職撫卹制度、依賴關係、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陳秋政所指導 林沛臻的 身心障礙者減免使用牌照稅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身心障礙者、使用牌照稅、政策執行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縣轄市有哪些的解答。

最後網站行政法林清老師- 1、地方自治團體為實施地方自治之公法人則補充:... (直轄市議會、代表會),地方行政機關(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 ... 條條文,自103.5.28施行,係為因應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及將於103.12.25桃園縣改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縣轄市有哪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說竹塹(二版)

為了解決縣轄市有哪些的問題,作者王郭章 這樣論述:

  歷經平埔族、荷據、清朝、日治、中華民國的遞嬗,緊繫著臺灣命運的起伏流轉,新竹市轉眼已過百年寒暑。   時間在這片土地上留下哪些痕跡?人事有多少滄桑?   作者以精鍊的文筆、豐富的圖片,為您簡潔而清晰的勾勒出「曠野蠻煙」、「竹塹清風」、「迎曦日照」、「古都新華」四個階段的歷史面貌,以及令人感慨、令人深思的歲月風霜!   想了解新竹歷史,卻對古籍上的文言文望而生畏?   雖然很想讀一讀新竹史,但是通篇文字讓人忍不住瞌睡?   快來看看暌違十五年、全新再版的《圖說竹塹》吧!   三百餘幅竹塹相關歷史圖片精心編排,講述新竹歷史。即便只看圖片、只讀圖說,依然能掌握新竹

史概況。新版《圖說竹塹》是新竹地方史入門書首選,絕對值得擁有!  

民選地方行政首長退職撫卹機制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縣轄市有哪些的問題,作者游淑妃 這樣論述:

民選地方行政首長(以下簡稱地方首長)為地方自治團體之最高行政首長,扮演帶領地方發展和地方自治的角色至為關鍵,其有兼職限制,必須專職從事地方自治事務。1973年政府發布「臺灣省縣市長鄉鎮縣轄市長退職酬勞金給與辦法」等規定,辦理縣(市)長、鄉(鎮、市)長之退職酬勞金,採由政府全額負擔的恩給制。為建立制度,1999年公布施行之地方制度法第61條規定,民選地方行政首長之薪給、退職金及撫卹金之支給,以法律定之。此後,雖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自2000年起5度擬具相關草案,送立法院審議,惟均未能完成立法,另因相關法律修正廢止,致目前直轄市長之退職與撫卹及縣(市)長之撫卹並無法源可資適用,又因沿用上述行政命令

,相關規定多有不合時宜之處,故配合現況檢討修正並建立法制,實刻不容緩。內政部為健全其退職與撫卹法制,擬具「民選地方行政首長退職撫卹條例」草案,於2019年1月9日函送行政院審議,本研究以新制度論及退休金理論研析現行地方首長退職撫卹制保障機制之時空背景與變遷脈絡,歸納造成延遲法制化的關鍵因素,並就內政部法制化的草案版本,進行可行性分析,以了解草案哪些規定,對目前立法環境因素有決定性的關鍵影響,並提出依地方制度法明定地方首長薪給、退職、撫卹法制化,宜由不同的主管機關分別立法或併同立法,以加速完成;地方首長宜由政務人員或準用政務人員之「法律定位」進行退職撫卹之法制化;為加速地方首長退職及撫卹法制化,

宜由主管機關確立政策取向完成等研究建議,期能加速法制化的完成,建立合理退撫機制,使各級地方首長之退職及撫卹事項能有一致性規範。

中國“統縣政區”和“縣轄政區”的歷史發展與當代改革

為了解決縣轄市有哪些的問題,作者史衛東 賀曲夫 範今朝 這樣論述:

行政區劃是國家權力的空間配置過程,本書分上、下兩編深入探究中國“統縣政區”和“縣轄政區”的歷史發展與當代改革。對統縣政區、縣轄政區的沿革、發展脈絡,各時期主要設置與管理體制作全景式的描述,歸納其各自沿革規律、發展機制,特別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這兩個層級政區發展演化的內在機制分別作深入剖析,圍繞當前行政區劃改革,進行多角度、多學科、系統的理論和實踐分析,構設出我國未來兩個層級行政區劃改革原則、目標路徑與近期重點等。最後,本書提出統縣政區的改革路徑和縣轄政區的體制改革方向,對于統縣政區,提出留其“名”而改其“實”的“回歸監督”的政策主張,對于縣轄政區的改革,提出的諸如“縣下轄市”等設想,其理想圖景和

最終目標,則是“推進自治”的政區治理結構。 本書從權力、空間、制度的視角系統分析“統縣”與“縣轄”兩個政區層次的問題,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涉及我國當前行政區劃發展的熱點問題,可謂集科學性、前沿性、創新性與可讀性于一體。可供國家有關部門的政策制定者,高校地理學、政治學等有關專業教學科研參考,也可供其他專業選用和社會讀者閱讀。 導論 0.1 問題的提出 0.2 概念界定與研究範圍 0.2.1 政區層級劃分與概念界定 0.2.2 “縣”在中國政區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與“合法性”意義 0.2.3 研究的範圍:統縣政區與縣轄政區 0.3 統縣政區與縣轄政區研究

的基礎理論 0.3.1 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理論 0.3.2 政區競爭理論 0.3.3 行政區經濟理論 0.3.4 行政區劃層級與幅度關系理論 0.4 研究的意義 0.4.1 研究的理論意義 0.4.2 研究的實踐意義 0.5 本書的結構 上編 省制以來統縣政區的歷史發展與當代改革 1 省制以來統縣政區相關研究綜述 1.1 統縣政區的沿革研究綜述 1.1.1 元明清時期 1.1.2 民國時期(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時期) 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2 近現代統縣政區體制改革研究 1.3 統縣政區相關理論研究進展 1.4

國外相關研究 1.5 簡要評價 2 統縣政區的影響因素與相關理論分析 2.1 統縣政區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2.1.1 政治因素 2.1.2 經濟因素 2.1.3 民族文化因素 2.1.4 歷史因素 2.1.5 自然因素 2.1.6 其他因素 2.2 城市化、城鄉關系理論與統縣政區發展 2.2.1 城市化與城鄉分治 2.2.2 城市增長極與城市型統縣政區 2.3 本章小結 3 元、明、清統縣政區歷史研究 3.1 元代統縣政區設置與管理體制 3.1.1 元代統縣政區:路 3.1.2 元代統縣政區:府 3.1.3

元代統縣政區:州 3.1.4 元代準政區:轉運司、宣撫司、宣慰司、肅政廉訪司、統軍司 3.1.5 元代統縣政區小結 3.2 明代統縣政區設置與管理體制 3.2.1 明代統縣政區:府 3.2.2 明代統縣政區:州 3.2.3 明代準統縣政區:道 3.2.4 明代統縣政區小結 3.3 清代統縣政區設置與管理體制 3.3.1 清代統縣政區:府 3.3.2 清代統縣政區:直隸州 3.3.3 清代特有統縣政區:直隸廳 3.3.4 清代準統縣政區:道 3.3.5 清代特殊的統縣政區:盟 3.3.6 清代統縣政區小結 4 民

國時期(含中國共產黨根據地時期)統縣政區設置與管理制度 5 新中國統縣政區的設置與管理體制 6 省制以來統縣政區沿革規律與機制分析 7 地級政區的現實反思與問題分析 8 統縣政區改革路徑的探索與思考 下編 縣轄政區的歷史發展與當代改革 9 中國縣轄政區相關研究綜述 10 縣轄政區研究的相關理論 11 歷史時期我國縣轄政區制度的演變 12 現行縣轄政區體制的審視 13 新形勢下縣轄政區的重新定位與改革思路 14 實行縣下轄市:我國市制與縣轄政區體制創新的結合 15 積極推進我國縣轄鄉鎮市自治體制 16 我國縣轄政區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17 結語:回歸監督與推進自治——關

于中國當代統縣政區與縣轄政區改革的總體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行政區經濟理論的緣起、發展與未來 城市—區域問題是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極其重要的命題,也是我國人文社會經濟科學學者們長期關注的領域。改革開放以來,我從事城市—區域問題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行政區劃視角。 我從1983年開始介入行政區劃問題,1989—1993年提出“行政區經濟”概念,以後又提出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的“行政區經濟”理論,至今已經有25個年頭多了。2008年,我與我的部分學生們一起,認真商討和策劃,決定與東南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當代中國城市—區域︰權力?空間?制度研究叢書》,意在為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區經濟理論注入新的活力,並從權力?空間?制度視角對當代中國城市—區域發展問題進行新的探索。如今,經過近3年的籌劃與準備,《叢書》終于問世了! 在《叢書》出版之際,我作為“行政區經濟”這一概念和理論的創始者,很有必要就行政區經濟理論形成的來龍去脈和相關問題做一些說明,這對那些有志、有興趣介入行政區經濟理論建構的同志,或希望能夠利用行政區經濟理論來揭示或解釋當代中國各種城市—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現象或問題以及規劃、建設管理部門的同志們來說,可以提供更為清晰的學術發展思路。 這里,我主要循著行政區經濟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就四個方面做一些簡要說明︰(一)我對

行政區劃問題研究的緣起是什麼?我是怎麼提出“行政區經濟”理論概念的?(二)以新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標志的“行政區經濟”理論體系與內容框架形成的實踐工作與理論建設這兩個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三)行政區經濟理論體系還有哪些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思考?(四)“行政區經濟”理論可否適應未來世界各國行政區劃問題的研究?或者說,行政區經濟能否作為一種理論思想向更深、更廣的方向不斷拓展,使行政區經濟具有更廣泛的解釋力?通過這四個相互關聯的問題的回答,以期引起大家對行政區經濟理論的進一步關注、思考和努力;也希望行政區經濟理論能夠在本套叢書的相關專著中得以發展、深人。 一 在世界人類

文明發展史上,行政區劃是關于國家政治、行政體制與地域空間相互耦合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行政區劃的建立不僅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長治久安與繁榮穩定,而且關系到國家行政結構的組織方式,關系到國家區域權力空間結構的發展趨勢與調整方式。因此,行政區劃問題不僅表現為一種外在的區域政治權力的空間投影,而且體現了一種內在的政治思想方式與內涵。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無論從我國古代王朝時期的封建帝制到皇朝時期的郡縣制與行省制,還是近代以來政黨時期的民主制,怎樣解決從古到今以來的朝代更替或政黨執政問題,一直是人們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我國古代的行政區劃問題就是每每佯隨著王朝興衰更替而不斷調整的。從我國

古代歷史看,每一次王朝更替之後,都會在行政區劃體制方面發生重大變化。反過來說,每一次大的行政區劃體制的調整,都是為了及時適應國家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方面的重大改變。 1983年,我被委派擔任中國科學院南方亞熱帶丘陵山區綜合科學考察隊第三分隊隊長,1984年起在安徽皖南山區、浙江省西部和南部山區以及福建省閩江流域開展丘陵山區的綜合科學考察工作。在皖南貴池縣考察時,當時的貴池縣委、縣府圭要領導向我反映,貴池縣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行政區劃問題,希望考察隊能幫助他們解決或向有關部門呼吁。這讓我感覺很意外,也引起了我的關注。但因為我們當時並沒有行政區劃方面的科考任務,所以,在結束貴池科考任務的第二天

,我就留下兩位同志,一起就行政區劃問題進行細致、深入的調研,重點考察被當地稱之為“三國四方73家房客”的多頭管理體制問題以及撤銷池州地區、將貴池劃歸長江北部安慶地區管轄後的影響問題。我們認真听取了當時貴池縣有關部門和方方面面的意見,並對行政區劃與管理體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實地考察。之後,我帶著問題回到了上海,在完成有關皖南綜合科考報告的同時,對貴池縣行政區劃問題進行了深人思考,確實覺得貴池縣乃至于整個皖南地區都存在著行政區劃變動頻繁、撤並隨意、層次重疊、部門林立、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機關工作效率、浪費了行政經費,使一個文化歷史悠久、開發建設條件良好的貴池在城市一區域經濟發展

方面受到重重阻力。我當時深深意識到,由于行政區劃體制造成的無謂的資源浪費現象和經濟發展緩慢、城市建設無序等閘題的嚴重性,讓人十分痛心! 在這種情況下,我與幾位同志商議決定以考察隊的名義向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上書(華師科[1984]第106號文《關于安徽省貴池縣經濟體制問題的情況與建議》),力陳安徽省皖南地區貴池縣行政區劃存在的問題,希望能給予解決。出乎意料的是,僅僅過了十余天時間,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就轉來了有關領導的批示,肯定了我們所反映的意見。這件事給了我莫大鼓舞,也使我決定對行政區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就安徽省的有關行政區劃問題給予了持續關注。1985年5月,我再次帶領考察

隊員對皖南地區的行玫區劃問題進行專題深人調研,發現大量問題,寫成2萬余字的專題文章︰《安徽省皖南地區行政區劃體制的調查與思考》,作為考察隊的重大成果發表于《安徽省南部丘陵山區國土開發與整治》的專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中,該文又被收錄于《中函行政區劃研究》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 1986年11月,考察隊赴福建閫江上游建溪流域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綜合科學考察,同樣發現這一地區存在的行政區劃與行政管理體制問題,遂于1987年2月以書面報告(《關于福建省建陽地區行政區劃及閩江委員會體制等問題的情況與建議》)向福建省有關部門作了反映,同樣得到積極回應。 這可以說

是我開始對行政區劃問題進行研究的緣起。 1989年,我們完成了南方亞熱帶丘陵山區的綜含科學考察任務,出版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90—1991年,在全國大規模開展國土規劃的背景下,我多次受邀參加了安徽省計委召開的有關地區(黃山、安慶、池州、宣城、合肥等地市和安徽沿江帶等)國土規劃評審會,在會上我根據多年考察的經驗體會與發現,指出了行政區劃體制因素對中國國土資源開發、城市一區域經濟發展的強烈影響,提出了“行政一經濟區”的概念。我認為︰“這種行政一經濟區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然而正是行政一經濟區,在地方分權體制下,使各級地方經濟發展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導致區域

經濟的封閉性特點,從而對整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消極影曬。”(專文《關于我國行政區劃體制問題的初步探討》發表于1991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行政區劃研究》)。1992年,在廣州召開的“全國首次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地帶行政區劃研討會”上,我進一步強調了中國轉型期行政區劃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了“行政區經濟”的概念,闡明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人推迸,行政區域政府的經濟功能將逐步淡化的觀點。1993年,我與我的第一位博士生舒慶同志合作在《經濟地理》第1期上發表了《論行政區劃、行政管理體制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一文,首次比較系統地對行政區經濟的結構特征和淡化行政區經濟功能等問題進行了論述。這可以說是

我對行政區經濟概念的提出階段。 ……

身心障礙者減免使用牌照稅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

為了解決縣轄市有哪些的問題,作者林沛臻 這樣論述:

政府為照顧身障弱勢族群,對於身心障礙者所使用之車輛,訂立了免徵使用牌照稅條款,適用對象從身心障礙者擴大適用至其照顧之家人,然而該項減免政策原法制設計不夠嚴謹,免稅車輛依汽缸總排氣量所適用之稅額全額免徵,未訂定汽缸總排氣量上限,亦未考量親等限制,未制定排富條款,減免要件過於寬鬆,因而衍生諸多弊端,引發社會批評聲浪,輿論壓力促使政府部門關注了該項公共議題,為妥善解決稅制漏洞,決策機關研議規劃,並推動相關法令修正。 身心障礙者減免使用牌照稅政策於2014年5月30日修法以後,改採定額免稅,並將同一戶籍親屬限縮在二親等以內,目的為防止租稅減免流於浮濫、稅收資源逆向分配,也為避免身心障礙

者成為親屬們逃漏稅捐之管道。另外原本條文一戶一輛之限制,於此次修法後亦取消了,條文修正為「每一身心障礙者以一輛為限」,如此一來,身障者則容易遭有心人士利用。 減免政策於2015年施行以來,在減免條件趨於嚴謹之下,原既得利益者其利益受到了框限,或被排除適用資格需恢復課稅了;另外,稅捐稽徵機關內部對此一新政策推行之想法見解,以及與義務人間應對是否面臨了哪些問題?本研究從政策利害關係人之角度進行探討,以政策執行評估理論之回應性、公正性、適當性、效能及效率等五項評估指標,透過深度訪談方式分別結合了身心障礙機構代表、稅務工作人員及社政工作人員之觀點,針對上述實務進行政策執行評估,以瞭解利害關係人對

於新政策之認知及訴求,進而彙整分析新政策施行以來之整體成效,並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可行之政策建言,期望作為政府機關日後因應改革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