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音樂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美國音樂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伊麗莎白.斯華多斯寫的 我的憂鬱症 和(美)愛德溫•威爾森的 認識戲劇(插圖第11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百老匯音樂劇(新版) | 誠品線上也說明: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美國夢和一個恆久的象徵600幅珍貴圖片‧500位著名藝人‧100齣經典劇目‧ 一個色彩絢爛的夢幻世界THE GREATEST BROADWAY MUSICAL HITS OF THE CENTURY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和四川人民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劉晉立所指導 魏子涵的 從角色心靈之符號互動觀點分析音樂劇《西貢小姐》 (2020),提出美國音樂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西貢小姐》、音樂劇、符號互動論、百老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研究所 梁文菁所指導 簡毓潔的 音樂劇《酒館秀》中疏離效果之探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酒館秀》、布萊希特、疏離效果、哈洛德.普林斯的重點而找出了 美國音樂劇的解答。

最後網站從百老匯紅到大銀幕推薦10部音樂劇電影則補充:這齣音樂劇於1981年在新倫敦劇院舉行首演,隨後連續公演了21年,並且在 ... 卡司陣容參與演出,成為美國首周末的票房最高的音樂劇電影,《媽媽咪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國音樂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憂鬱症

為了解決美國音樂劇的問題,作者伊麗莎白.斯華多斯 這樣論述: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以她這本幽默卻揪心的圖文書,帶我們看見她走入黑暗,又再度重見光明的歷程, 讓我們明白,即使在非常非常哀傷的情況之下,也要找出辦法讓自己繼續往前走。――歐普拉(Oprah Gail Winfrey)   視野邊緣出現了一朵小小的烏雲   憂鬱慢慢吞沒了我的世界   我彷彿掉進了一個暗無天日的黑洞裡……   美國戲劇界傳奇人物伊麗莎白‧斯華多斯現身說法   以幽默風趣的圖文,帶你看見憂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是美國著名作曲家、劇作家和導演,以音樂劇《逃亡者》聞名於紐約百老匯,曾獲得三次奧比獎,五次東尼獎和美國國家基金會藝術終生成就獎等,在她所鍾愛的藝術

領域裡表現出色,廣受讚譽。但大眾所不知道的是,她被嚴重的憂鬱症困擾了三十多年。   在與憂鬱症孤軍奮戰多年之後,斯華多斯決心尋求幫助——她藉筆宣心,完成了這本精彩、揪心卻別具趣味的憂鬱症患者自述。   才華橫溢的伊麗莎白‧斯華多斯透過文字與圖畫,引領我們近距離體驗她與憂鬱症的長年奮戰。《我的憂鬱症》集溫柔、風趣、驚懼與勵志於一書,讓讀者得以探索嚴重憂鬱症的真實面貌,從地平線出現烏雲,到人際關係的緊張,再到抗憂鬱症藥物的副作用,甚至連起床都有困難的痛苦時日。對眾多憂鬱症患者來說,《我的憂鬱症》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也讓他們瞭解憂鬱症是可以成功克服的病症。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以獨特個性

的語言和極富感染力的筆觸與線條,講述了一個憂鬱症患者與疾病鬥爭的經歷。全書真情流露,又不失幽默風趣,在美國出版後引起轟動,被譽為「一部讓人擺脫憂鬱的傑作」。 名人推薦   精神科醫師陳嬿伊、臨床心理師王意中療癒推薦   本書作者以親身經歷,用細膩的筆觸,栩栩如生地傳達出憂鬱症的情緒與思維。 她把憂鬱症的人對於周遭人事物的負面感受與內心種種複雜的情境描繪的一覽無遺。書中簡單生動的插畫讓我們能夠由淺入深到各個層次去理解憂鬱症。   推薦給想了解憂鬱症的人,更推薦給正在跟憂鬱奮戰的你,「讀懂憂鬱,戰勝憂鬱!」――陳嬿伊 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我的憂鬱症》是一本非常寫實、貼近、詳

實地描述憂鬱症患者的切身經驗,在閱讀的過程中,讓自己身歷其境,感同身受,……閱讀《我的憂鬱症》,讓目前深陷在憂鬱症困擾的朋友們,了解周遭正有許多共同經驗的朋友們,與憂鬱症拉扯、共舞。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將有助於拋開成見與誤解,以持平、合理的態度,來對待與陪伴身旁的憂鬱症朋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你可能不認為憂鬱症患者的自傳能啟迪人心―但身兼音樂創作人與劇場導演的伊麗莎白‧斯華多斯以坦率真誠、簡潔洗練的筆觸,搭配充滿內涵意趣的圖畫,描述她與憂鬱症搏鬥的過程,震撼力十足。伊麗莎白‧斯華多斯洗刷憂鬱症污名,讓讀者可以找到解決方案與希望。」――達恩‧拉菲爾,《讀者文摘

》書評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以這本光彩奪目、歡快喧鬧、卻率真深刻的迷人小書,達成了不可能的成就―而且是雙重的成就!她寫了一部獻給大人的童書,也寫了一本雖探討憂鬱症、卻讓你讀了心情絕對變好的作品!」――強納森‧范‧梅特,《最後的美好時光》作者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看似簡單卻入木三分的圖文精準捕捉了憂鬱症那混亂瘋狂、難以言喻的本質,其成就堪比知名小說家、《蘇菲的抉擇》作者威廉‧史泰隆的《看得見的黑暗:走過憂鬱症的心路歷程》。」――唐納德‧馬古利斯,普利茲戲劇獎得主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以敏銳、風趣、熱情洋溢的圖文,深刻描繪憂鬱症患者的心智混亂、情緒騷亂、努力壓抑,以及與病症苦苦搏

鬥的情景。投身憂鬱症治療已數十年的我不得不推崇《我的憂鬱症》的卓越貢獻。」――吉恩‧柏辛,哈佛醫學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伊麗莎白‧斯華多斯創作了有史以來第一本毫不憂鬱的憂鬱症故事。她用迷人的圖畫與親密的文字,讓我們瞭解這個對精神免疫系統造成嚴重折磨的病症,也讓我們知道如何自助,並幫助我們親近的人。或許,這本書所呈現的幽默親暱、細膩深刻創作方式,也為她帶來自助的能量。」――葛洛莉亞‧史坦能,美國知名女性主義運動領袖  

美國音樂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音樂劇的演進
用PPT做成的影片~方便以後講課囉!

從角色心靈之符號互動觀點分析音樂劇《西貢小姐》

為了解決美國音樂劇的問題,作者魏子涵 這樣論述:

音樂劇起源自歐洲的輕歌劇,經過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長達百年多的發展後,成為劇場中最為流行、受到歡迎的劇種。《西貢小姐》被譽為當代四大名劇之一,在百老匯開幕後被公認為年度最佳音樂劇,打破了百老匯數項紀錄,也是作曲家勳伯格(Claude-Michel Schönberg)和作詞家波布里爾(Alain Boublil)的重大成功劇作之一。而符號互動論是透過具有意義的符號來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動態過程,屬於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範疇,可用以分析劇中角色間的行為關係。 本研究使用文獻資料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歷史研究法以及觀察法,蒐集符號互動論之相關理論、音樂劇的淵源與發展和重要代表人物與作

品特色、編劇家和作曲家的生長背景與創作風格的初探、創作的原因與過去歷史的關聯性,以及音樂劇《西貢小姐》各種相關文獻。以符號互動論的觀點,對音樂劇《西貢小姐》的故事情節與人物角色所代表的符號意義與彼此間互動的關係進行分析與研究,並加入符號學來分析角色所代表的符號意涵,和心理動力學中的防衛機制來理解角色因外部事件發生後心理的變化。 從《西貢小姐》的歷史背景與演出手法探索此劇所要傳達的反戰思想與最偉大的犧牲,透過劇情來瞭解越南與美國的人民思想與生活狀況,並藉由符號互動來分析劇中人物間互動的因果關係與心理情緒,可作為一個小型社會來學習並理解人類的社會互動是如何運作的,可增加自身對於人際關係互動的

認識與判斷力。

認識戲劇(插圖第11版)

為了解決美國音樂劇的問題,作者(美)愛德溫•威爾森 這樣論述:

戲劇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也是美國暢銷的大學教材,已出版三十餘年、修訂十餘次。   作者獨闢蹊徑,從觀眾的視角切入,介紹了觀眾、演員、導演、劇作家、燈光、聲音、舞美和服裝設計師等構成戲劇的諸元素,並在全球化、多樣化的基礎上,介紹了世界戲劇的發展淵源與今日概覽,既包括英國、美國和歐洲諸國,也包括亞非拉地區。尤具特色的是介紹了音樂劇,以及當今多樣化的戲劇樣式,比如女性主義戲劇、政治戲劇、行為藝術等。 此外,作者還精心設計了諸多專欄:呈現活躍於各領域的戲劇藝術家的觀點;對比戲劇與其他大眾媒體之異同;介紹相關歷史背景;闡述某些戲劇概念。全書深入淺出,如一堂聲情並茂的戲劇課。 愛德溫

·威爾森 (Edwin Wilson),美國著名戲劇學者、教育家、評論家、導演。曾任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教授、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戲劇與電影系主任。曾任普利策戲劇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托尼獎提名委員會成員、紐約戲劇評論家協會主席、《華爾街日報》特約劇評人。 前言 6 致謝 9 第1章 體驗當今全球化、多樣化的戲劇 1.1 戲劇的源頭和基礎 4 1.2 觀演交流 5 1.3 戲劇的暫態性和即時性 6 1.4 人類——戲劇的焦點 7 1.5 戲劇的普遍趨動力:典禮和儀式 8 1.6 戲劇的全球化 9 1.7 戲劇的多樣化 10 1.8 永遠變化著的戲劇 10 摘 要 12 第一部分

觀眾 第2章 觀眾:它的角色和想像 2.1 觀眾和演員的關係 19 2.1.1 戲劇的特性:和電影的區別 19 2.1.2 觀演接觸的化學反應 20 2.2 戲劇的集體體驗 21 2.2.1 群體心理 21 2.2.2 觀眾的構成是怎樣影響戲劇體驗的? 22 2.3 表演者和觀眾的不同角色 23 2.3.1 怎樣讓觀眾參與? 23 2.3.2 觀眾通過直接行動參與 23 2.4 觀眾的想像 24 2.4.1 想像的工具:象徵和隱喻 26 2.4.2 想像的“真實性” 27 2.5 戲劇中的想像世界 28 2.5.1 現實主義和非現實主義 28 2.5.2 區別舞臺現實和事實 30 摘 要 33

第3章 觀眾的背景和期待 3.1 觀眾的個體背景 37 3.2 時代背景 38 3.2.1 戲劇和社會 38 3.2.2 古希臘時期的戲劇和文化 39 3.2.3 伊莉莎白時期的戲劇和文化 39 3.2.4 現代的戲劇和文化 40 3.3 戲劇和劇作家的背景資訊 41 3.4 期望:現代戲劇中的多樣化體驗 43 3.4.1 百老匯和巡迴戲劇 43 3.4.2 固定專業劇院 44 3.4.3 替換戲劇:外百老匯及其他 44 3.4.4 青少年和兒童戲劇 45 3.4.5 學院與大學戲劇 45 3.4.6 社區和業餘戲劇 46 3.4.7 多種族、多文化、全球性和性別戲劇 46 摘 要 48

第4章 劇評人和觀眾 4.1 戲劇評論 52 4.1.1 什麼是評論? 52 4.1.2 評論的準備 52 4.1.3 評論的標準 53 4.1.4 描述性批評與規範性批評 54 4.1.5 評論中的事實和觀點 55 4.1.6 劇評人和評論員 55 4.2 戲劇顧問(戲劇構作)或者文學指導 56 4.3 劇評人和觀眾的關係 56 4.3.1 觀眾的自主判斷 57 4.3.2 分析和過度分析 57 摘 要 58 第5章 舞臺空間 5.1 創造環境 61 5.2 戲劇空間 63 5.2.1 台口式/鏡框式舞臺 63 5.2.2 圓形/競技場舞臺 66 5.2.3 伸出式舞臺 68 5.2.4

改建/現有空間 72 5.2.5 通用型戲劇空間:黑匣子 76 5.3 戲劇環境的特殊需求 76 摘 要 78 第二部分 演員和導演 第6章 表演:舞臺之外和過去 6.1 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案例 85 6.1.1 社會角色 85 6.1.2 個人角色 86 6.2 生活中的表演VS舞臺上的表演 86 6.3 舞臺表演:從歷史視角來看 87 6.3.1 古典表演的形體要求 87 6.3.2 古典派表演的聲音要求 89 6.4 今天的古典派表演 91 6.5 現實主義表演的發展 92 摘 要 94 第7章 今天的舞臺表演 7.1 表演體驗 97 7.2 當今表演的挑戰 99 7.2.1 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體系:現實主義表演技術 101 7.2.2 百花齊放 106 7.2.3 當今的演員訓練 107 7.2.4 從準備到表演 111 7.3 對表演的判斷 112 摘 要 113 第8章 導演和製作人 8.1 戲劇導演 117 8.1.1 導演和劇本 119 8.1.2 導演和製作 125 8.1.3 導演的權力和職責 130 8.2 戲劇製作人或者經理人 130 8.2.1 商業製作人 130 8.2.2 非營利性戲劇 133 8.3 完美組合:劇作家、導演和製作人 134 摘 要 136 第三部分 劇作家:劇本創作 第9章 創造戲劇的世界 9.1 戲劇的主語和動詞:人和行動 1

44 9.2 結構的手法:遊戲規則 145 9.2.1 空間限定 145 9.2.2 時間限定 145 9.2.3 強烈的對抗力量 146 9.2.4 力量平衡 147 9.2.5 刺激和動因 147 9.3 戲劇結構的要點 148 9.3.1 戲劇的形式:情節VS故事 148 9.3.2 戲劇角色 148 9.4 建立戲劇的結構 150 9.4.1 開場戲 150 9.4.2 障礙和矛盾 150 9.4.3 危機和高潮 151 9.4.4 觀 點 151 9.4.5 劇作家的觀點 152 9.4.6 社會觀點 153 9.4.7 有關類型的幾句忠告 156 摘 要 157 第10章 戲劇樣

式:高潮式、片段式及其他 10.1 高潮式結構 161 10.1.1 高潮式結構的特性 161 10.1.2 高潮式結構的重要時期 164 10.2 片段式結構 164 10.2.1 片段式結構的特性 164 10.2.2 片段式結構的重要時期 168 10.3 高潮式和片段式的結合 168 10.4 儀式和模式作為戲劇的結構 170 10.4.1 儀 式 170 10.4.2 模 式 170 10.5 連續性結構 171 10.6 實驗和先鋒戲劇 171 10.6.1 特殊結構 171 10.6.2 舞臺畫面和造型作為結構 172 10.7 音樂劇中的結構 173 摘 要 175 第11章

戲劇角色 11.1 角色類型 179 11.1.1 超凡人物 179 11.1.2 代表性或典型性人物 181 11.1.3 定型角色 182 11.1.4 單一特質的人物 183 11.1.5 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 184 11.1.6 敘述者或歌隊 185 11.1.7 非人類角色 185 11.2 有效地運用戲劇角色:並置和互動 186 11.2.1 角色並置 186 11.2.2 角色的綜合編排 186 摘 要 189 第12章 悲劇和其他嚴肅戲劇 12.1 悲 劇 193 12.1.1 傳統悲劇 193 12.1.2 現代悲劇 196 12.2 英雄劇 198 12.3 資產階級戲

劇或者市民劇 199 12.4 情節劇 199 摘 要 203 第13章 喜劇和悲喜劇 13.1 喜 劇 207 13.1.1 喜劇的特性 207 13.1.2 喜劇的技巧 209 13.1.3 喜劇的樣式 211 13.1.4 鬧 劇 211 13.2 悲喜劇 213 13.2.1 什麼是悲喜劇? 213 13.2.2 現代悲喜劇 214 13.3 荒誕派戲劇 215 13.3.1 荒誕的情節:無邏輯 216 13.3.2 荒誕的語言:無意義和無根據 217 13.3.3 荒誕的人物:存在主義 217 摘 要 220 第四部分 設計師 第14章 舞臺佈景 14.1 舞臺佈景設計簡史 22

7 14.2 當今舞臺設計 228 14.3 舞臺美術設計的目標 228 14.4 舞臺設計的藝術方面 229 14.4.1 舞臺環境 229 14.4.2 氣氛和風格 230 14.4.3 現實主義和非現實主義佈景 231 14.4.4 地點和時間 232 14.4.5 設計理念 233 14.4.6 中心形象和隱喻 233 14.4.7 整體協作 234 14.5 舞美設計和大眾娛樂 234 14.6 舞美設計的具體方面 234 14.6.1 具體佈局 235 14.6.2 舞臺佈景的裝置 237 14.6.3 特殊效果 239 14.7 舞臺設計的過程 240 14.7.1 設計項目 2

40 14.7.2 設計過程的步驟 240 14.7.3 舞臺美術設計師的合作者和製作過程 241 14.7.4 設計一個總體的環境 244 摘 要 245 第15章 舞臺服裝 15.1 舞臺服裝 249 15.1.1 服裝設計的目標 250 15.1.2 服裝設計的過程 250 15.1.3 服裝設計師的工作 254 15.2 服裝設計的其他方面 258 15.2.1 化 妝 258 15.2.2 髮型和頭套 259 15.2.3 面 具 260 15.2.4 頭飾、配件和手工藝 260 15.3 整體配合 261 摘 要 262 第16章 燈光和聲音 16.1 舞臺燈光 265 16.

1.1 舞臺燈光簡史 265 16.1.2 舞臺設計的目標和功能 267 16.1.3 燈光設計師 270 16.2 戲劇中的聲音 276 16.2.1 聲音再現:優勢和劣勢 276 16.2.2 音響效果 276 16.2.3 聲音設計師 277 16.2.4 認識聲音再現和聲音增強 277 16.2.5 聲音技術 278 摘 要 280 第五部分 當今戲劇概論 第17章 全球戲劇 17.1 現代時期的印度、中國和日本戲劇 286 17.2 中東的戲劇 288 17.3 非洲的戲劇和戲劇文本 290 17.4 拉丁美洲戲劇 291 17.5 歐洲與英國戲劇 293 17.5.1 歐洲和英國

國家劇院 293 17.5.2 歐洲導演 294 17.5.3 德國和義大利劇作家 297 17.5.4 英國劇作家和替換劇院 297 17.6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299 摘 要 301 第18章 音樂劇 18.1 背景 305 18.1.1 戲劇和音樂 305 18.1.2 音樂和舞蹈的吸引力 30 18.1.3 歌 劇 306 18.1.4 音樂劇的類型 307 18.2 美國音樂劇簡史 308 18.2.1 前 身 308 18.2.2 20世紀20年代及30年代:音樂喜劇 308 18.2.3 20世紀20年代及30年代:音樂劇的發展 309 18.2.4 20世

紀40年代及50年代的音樂劇 311 18.2.5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音樂劇 313 18.2.6 1990年至今的音樂劇 314 摘 要 317 第19章 當代美國戲劇 19.1 傳統和先鋒戲劇 323 19.2 戲劇的多樣化 325 19.2.1 非裔美國人戲劇 325 19.2.2 亞裔美國人戲劇 329 19.2.3 拉美裔美國人戲劇 331 19.2.4 原住民戲劇 332 19.2.5 女性主義戲劇 333 19.2.6 同性戀戲劇 335 19.2.7 政治戲劇 336 19.2.8 行為藝術 338 19.2.9 後現代主義 340 摘 要 342 附錄 A 劇作

梗概 343 附錄 B 主要戲劇風格與運動 365 附錄 C 重要詞彙 377 出版後記 395  

音樂劇《酒館秀》中疏離效果之探究

為了解決美國音樂劇的問題,作者簡毓潔 這樣論述:

百老匯音樂劇《酒館秀》於1966年展開首演,共演出1165場,成為哈洛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經典成名作,此劇不單陳述豐厚的德國政黨歷史,更是影射出60年代美國社會的政治動盪與人權意識形態。布萊希特辯證劇場以馬克思唯物主義行改變社會之實,挑戰觀眾視角產生思辯並民智啟迪,馬克思異化論所演化成的「疏離效果」,正呼應本研究析探此音樂劇目的:1.確立該劇使用「疏離效果」手法達到其辯證效用,2.再者從中探究該劇疏離詮釋型態是否受布萊希特影響,3.析論該劇與布萊希特劇作《勇氣媽媽與她的孩子》兩者中辯證效應之異同。 本研究第一部分先以「文獻分析法」著手,蒐集國內外文獻資料及對布萊希特

「疏離效果」手法進行分類,再以布萊希特疏離類別對《酒館秀》該劇情及曲目進行疏離初探。研究第二部分針對《酒館秀》非文字文本之舞蹈及表演肢體、空間調度、音樂類型等,將疏離風格元素重新劃分三大類別,以做出非文字文本更詳盡的疏離手法歸納。明瞭其表現方式及目的,並使用「風格化宏觀結構分析法」整合轉化為「《酒館秀》疏離效果風格化之特徵元素表」,探究其三類別元素細項之詮演型態運用與功能。本研究第三部分使用「辯證法」,針對《酒館秀》與布萊希特劇作《勇氣媽媽與她的孩子》進行兩劇正、反、合議題之分析比較與寓意反思,探討是否皆同樣具有其娛樂與教育辯證性,得出兩劇其疏離傳遞目的之共同核心理念。 音樂劇《酒館秀》

與布萊希特「疏離效果」,具有相似的風格與手法使用,同以劇場行其辯證效應,激盪觀看者社會大眾意識之共鳴。《酒館秀》更是融入美國百老匯音樂劇之風情文化,加以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意義,甚為有效達其社會議題高度矚目與重視,行寓意傳遞之思辨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