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未來發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證券業未來發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昇輝寫的 樂活大叔施昇輝【熱銷限量套書】(共兩冊):《只買4支股,年賺18%(全新加強版)》+《ETF實戰週記》 和喬許.布朗,布萊恩.波提諾的 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從《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開始,解構25位專家如何用自己的錢投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證券業未來發展4大方向開拓新藍海- 財經要聞也說明:針對證券業未來發展,賀鳴珩也提出「經紀、投資、發行、資產管理」四大面向建議,讓券商加速跟上全球市場脈動,並希望在政府及主管機關大力支持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業周刊 和樂金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工業工程學研究所 吳政鴻所指導 陳勸仁的 以個案探討臺灣證券商通路經營的轉變 (2014),提出證券業未來發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證券商、分公司、通路、轉變、金融控股公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陳正綱所指導 許經璞的 導入營業員下單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 以F證券公司為例 (2011),提出因為有 專案管理、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營業員下單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證券業未來發展的解答。

最後網站行銷個案研究 - 第 301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技術因素電子技術發展使得證券交易日漸簡化,未來若能透過電子技術直接進行交易,勢必對證券業者產生重大變化,業者不能不重視其發展及因應之道。證券業之個體環境分析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證券業未來發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樂活大叔施昇輝【熱銷限量套書】(共兩冊):《只買4支股,年賺18%(全新加強版)》+《ETF實戰週記》

為了解決證券業未來發展的問題,作者施昇輝 這樣論述:

  《只買4支股,年賺18%(全新加強版)     樂活大叔暢銷經典‧全新修訂版   2020年ETF全新7大心法全揭露!   100%聚焦操作技術唯一代表作     2017年2月,當時台股指數約在9,800點,   2019年底,大盤一度看到12,000點,大盤漲幅高達22%!     這幾年來,樂活大叔提出只買4支股,年賺18%的無腦(無惱)投資心法   不僅在台灣掀起一股ETF投資熱潮,更廣受小資族、所有被動投資人的喜愛。     如果你3年前的2017年來不及看這本書,錯過了22%的大盤漲幅!   那你一定要看2020年全新修訂版,免得錯過了未來你錢包的漲幅!     全新修加強

版重要內容:   一、全數更新大盤指數、價格   二、操作4支股的最新體悟──「必勝7大心法」    1:「認命」才能賺到錢   2:「套牢」是投資人的宿命   3:該「無惱」投資?還是「無腦」投資?   4:該追求的是「安心」,而不是「報酬率」   5:差兩三元,真的有差嗎?   6:「我不知道」才是正確答案   7:其他ETF的教戰守則     ★為什麼只買4支股,就能狠賺18%?   第一、不必花時間精力去做個股研究;   第二、既然是一籃子股票,當然就有很好的分散風險的效果;   第三,根據長期的統計,要打敗大盤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如果你的投資績效與大盤漲跌能夠同步,   其

實就已經打敗八、九成的投資人了。     ★0050、0056   不能保證「短期穩賺不賠」,但能保證「長期套牢也不怕」,   因為都有價差可賺,又有穩定股息,而且絕對不會變壁紙。     ★T50正2、T50反1   適合做當日價差交易,適合對風險承擔能力較高,想發展更靈活操作模式的投資人。     ★選股太焦慮,就別再選股了!大不了套牢!   本書投資核心理念,任何股票都該停損,只有0050、0056不必,因為套牢有股息,照樣可以樂活過日子。不求最賺錢,只求最安心!      「施昇輝的方法,雖說罕見的簡單,但已經通過市場考驗,證明切實可行,連我家唸中學的小孩都能輕鬆執行。」──知名財經專

欄作家 黑傑克 專文推薦   本書特色     1.給小資族的存股指南、給退休族的樂活投資祕笈、給入門投資者的自學手冊    2.此書為施昇輝100%聚焦操作技巧的唯一代表作    3.ETF是現今最適合懶人的簡單投資術,不追求明牌,用簡單、安心、風險低的投資心法帶你入門ETF。    4.濃縮施昇輝15年證券業實務經歷、16年理財操作實績,絕對值得你擁有!    5.近年最夯的ETF、最多人關心的操作技巧完全解答!       《ETF實戰週記:樂活大叔的52個叮嚀》     在新的一年 不焦慮‧安心買‧睡得著   市面上唯一!股市進出場邏輯實戰操演   讓你戰勝心魔,利多利空都能賺!  

  每天打開看盤軟體,過著終日殺進殺出的忙碌股海人生,就是容易迷失心性的時刻。心志一旦動搖,便會迷失在數字當中。而選股的人始終在焦慮中過日子。回歸投資股票的初心,就是要能睡得著覺,好好工作,傻傻存錢。     面對2021瞬息萬變、驚濤駭浪的這一年,做最壞的心理準備,做最好的因應策略,永遠是投資人穩健獲利的保證。     ★只買4支股是最簡單的無腦投資法,但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做不到?   因為投資不難,難的永遠是心態。施昇輝用52篇溫馨叮嚀短文,探討2021年波濤洶湧的股市重要事件,帶你用樂活大叔的邏輯思維,走過股市的驚險急流,一起探究投資的本質、安定心神,讓你的每一年都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0050、0056該在除息前買,還是除息後買?   萬一真的不能填息,也不用太擔心,它又不會下市,就算股息殖利率再差,都勝過定存及通貨膨脹率。     ★0056納入長榮,還可以買嗎?   每一支成分股對ETF的影響性都會被其他成分股稀釋,對於成分股的替換,建議大家真的不用太焦慮。     ★如何在股災來臨時,躲過一劫?   做好股災來臨時的準備,就不用再怕股災了。本書將提供股災來臨時的六種準備。       ★台積電實戰紀錄分享   15天短線進出護國神山台積電,「這樣買股會賺嗎?」實戰操作,特別採用「盤中零股」,讓小資族更有共鳴。     ★有了第一桶金,該買房,還是該投資?   

 樂活大叔話說當年買房決策要點,不敗的萬年議題──「買房?買股?」,總結這兩種投資方法的30年報酬率、風險管控。     ★日K   日K 一定要小於20,才能進場嗎?日K的價格比上次日K>80 的價格還高時,該進場嗎?日K的價格比上次日K>80 的價格還高時,該進場嗎?……最常見的日K實戰操作疑惑,一次全解析!   本書特色     1.行為投資學台灣版:在新冠疫情期間,投資人眼看起高樓,眼看樓塌了。內心難免波濤洶湧,思緒萬千。樂活大叔將以這一年所遇到的所有股市狀況為題目,以一生投資心法寫出最佳解。     2.理論與實作並陳:本書偏重實際的進場操作,以及心態掌握,書內以2021

年這一年波濤洶湧的股市實踐做法,說明這一年樂活大叔如何迷途知返,關鍵時刻下的決勝思維,回歸萬宗歸一的無腦投資術。   名人推薦      (依姓名筆畫序)   柴鼠兄弟 暢銷財經作家   黃大米  作家   好評推薦     看他的書跟著學習他的理財心法,你絕對不可能買到飆股或者一夜發大財,但你能透過時間的力量,看到積沙成塔、積少成多的力量。──黃大米  (作家)

證券業未來發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SaxoBank X 南方東英 X Raga Finance :下半年投資策略講座】

日期: 2021 年 6 月 16 日

主持:羅尚沛 (Eugene) 中國銀河國際證券業務發展董事

嘉賓:阮子曦 (Harry) 中國通海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李溢琳(Barbara)南方東英資產管理銷售及產品策略部ETF策略師、盧立邦 (James)盛寶金融高級私人投資客戶經理

https://youtu.be/rTxnS8qAYac

重要聲明

本資料僅供參考用途。本資料並不構成買賣任何投資產品的招攬或承諾。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南方東英」)在製作本資料時,相信獲得數據源是準確,完整及合適。但南方東英沒有為本資料所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保證。南方東英不會負上收件人使用本資料時所引致的法律負任。本資料可能含有「前瞻性」資訊而不純綷是歷史性的。這些資訊可能包括預測、預報、收益或回報估計及可能的投資組合構成。本資料並不構成對未來事件的預估、研究或投資建議、也不應被視為購買、出售任何證券或採用任何投資策略的建議。本資料所表達之意見僅反映南方東英於編制材料當日的判斷,並可隨時因隨後情況變化而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的業績數據並不預示未來的業績表現。基金的價格可升亦可跌。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應索取及閱讀有關基金的發售章程(包括風險因素)。投資者不應僅依賴本資料作出投資決定。投資者應根據個人財務狀況,確定任何投資,證券或策略是否合適閣下,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意見。
----------------------------------------------------------------------------------------------------------------
成為 RF 鐵粉團的一分子!只需港幣 $40 一個月,即享獨家影片及專屬貼圖優惠!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join

www.RagaFinance.com

RagaFinan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agafin/

《Calvin直播室》眾籌計劃 ?

http://patreon.com/calvinchoy

◎◎◎訂閱 ◎◎◎


Ragazin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DWcqCjBne2-wRnrjxkuHQ?sub_confirmation=1


Raga Financ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sub_confirmation=1

#RagaFinance #南方東英 #SaxoBank
------------------------------------------------------------------------------------------------------------------------------------------
免責聲明:《Raga Finance》竭力提供準確資訊,惟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公司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本公司概不負責。

同時,《Raga Finance》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Raga Finance》主持、嘉賓、編輯及記者無關。

同時,《Raga Finance》所有節目或資訊,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Raga Finance》立場。

Raga Finance

網址: www.ragafinance.com

以個案探討臺灣證券商通路經營的轉變

為了解決證券業未來發展的問題,作者陳勸仁 這樣論述:

  金融產業在臺灣屬於特許行業,主管機關的政策強烈引導產業發展與興衰,主業者為銀行業、保險業及證券業,其中證券業由於涉及國家資本市場重要發展以及民眾金融消費權益,因此除了有最多週邊單位進行監督管理(諸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檢查局、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期貨交易所、集保結算所、證券商業同業公會、期貨商業同業公會等),在業務開放腳步上也落後於其他業別。雖近年來,政府已警覺到資本市場不振將對國家政經情勢及競爭力造成莫大傷害,因此已逐步啟動相關措施促進臺灣資本市場成長並鼓勵業者邁向國際舞台競爭,惟該關鍵角色「證券商」在通路經營上出現相當大的發展落差。據統計,臺灣證券經紀商(包含綜合證券

商及專營經紀商)總分公司家數已逐年減少到2015年2月總公司81家、分公司縮減至963家,登錄之分公司受託買賣業務人員(即所謂營業員)人數規模同步減少到2015年3月的17,117位,其中緣由及對國內資本市場的衝擊值得進行深入探討。  本論文從臺灣證券產業的發展進行分析,並對比在此發展趨勢中證券業所表現出來的經營對策及績效,截至2014年12月雖然市場上累積開戶數計17,217,905戶、有效開戶數計1,147,325戶,上市加櫃公司家數截至2015年2月也達1,543家、可以交易的商品類別也快速多元化,包括2014年開放投資人可以在櫃檯買賣中心買賣掛牌的台股證券投資信託基金、黃金、ETF等,

同時在期貨市場開放之商品更是百花爭鳴,但如同前述,證券市場市場上最主要的參加人「證券商」的通路家數及業務人員數量卻是逐年加速減少,其中牽涉到的成因是多元的,包括資訊科技所帶來交易工具(含平台)電子化及行動化因而降低投資人對於實體通路及業務人員的需求,亦包括1990年代證券商進行合併加上2003年金融控股公司法實施後,第一批14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續陸續加入臺灣金控、合庫金控成為16家)所帶動的金融整併,導致證券商家數因整併而減少,並在經營型態上金控子公司間可以透過共同行銷進行顧客轉介及經營,提昇顧客開發及經營效率而降低對證券業務人員需要,又或是因所服務顧客結構改變而減少證券業務人員服務廣度等

。面對未來金融環境的變化,無論是金融電子化或是電子金融化、金融互聯網或是互聯網金融,均衝擊著證券業未來發展方向與模式。  在前述發展下,本論文逐步由臺灣證券產業發展歷程及證券商經營概況做探討,再進一步從研究金融法規變革、證券市場參與者結構改變以及異業跨領域合作等面向,說明對於證券商通路經營帶來之影響及衝擊;此外,以玉山金融控股公司(簡稱玉山金控)旗下的玉山綜合證券(簡稱玉山證券)從1998年11月20日開業以來,從相對「後進」的證券商角色如何在證券產業中去展現其通路經營價值,尤其在市場既存的資深證券商及資深證券通路業務人員競爭中進行差異化經營;另在金融控股公司法通過之後,該公司如何去運用同為玉

山金控旗下子公司的玉山銀行通路價值,降低其新客群的開發及經營成本,並提高顧客往來忠誠度及黏著度,又其中對於玉山證券通路經營思維及策略如何轉換為該公司競爭優勢;尤其自2014年第四季開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不斷提出「金融3.0」概念後,不但銀行業要3.0,證券業也要3.0,在中國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提出:「金融業如果不改變我們就來逼著他們改變」,從中國大陸金融創新及電商經驗,玉山證券如何在金控資源整合運用上因應甚至走出一條創新的通路應營模式等。透過整體產業以及個別公司之研究,了解臺灣證券商通路經營所面對的過去、現在及將來轉折點及挑戰,嘗試從研究對象實務做法,尋求做為臺灣證券商未來擬訂

通路經營策略之參考。  金融市場競爭本身存在各種策略、模式可能,過往證券商分公司通路是開發顧客及提供服務最主要接觸點,通路的多寡以及通路內業務人員多寡往往與該證券商經紀業務市占率與經營績效有相當正關係,且亦提高了證券商進行併購時談判的籌碼與溢價空間,但時至今日物換星移,通路經營必須不斷因應產業趨勢及資訊科技等進行調整,惟有掌握趨勢、站在趨勢浪頭上,不斷創造通路經營彈性及多變性,相信才是未來面對這場金融革命的生存不二法門。

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從《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開始,解構25位專家如何用自己的錢投資

為了解決證券業未來發展的問題,作者喬許.布朗,布萊恩.波提諾 這樣論述:

  《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等各領域財金專家們的真心自白,   教你「真正」可實踐的消費、儲蓄、投資與退休計畫。     投資的世界中,各路理財專家天花亂墜的告訴大家如何「正確」管理錢財;   然而,有看過這些專家拉開帷幕,告訴大家他們自己「私下」如何投資嗎?   沒有。   《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就要告訴你,專家們私下是怎麼投資自己的錢。   從他們的分享中,你會找出屬於自己的「投資最重要的事」!     |你以為專家的投資信念就是要賺大錢,檯面下其實是……   那些專業理財顧問和投資大師,既然那麼懂投資,肯定都存了好幾桶金、衣食無缺的過著富裕階級的生活吧?那可不一定!     賺錢當

然是投資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專家投資的唯一目的,他們賺錢也未必是為了過上富裕的生活。其實,就像理財顧問在替顧客規劃理財方案的時候一樣,書中的每位大師會踏上現在的職涯,往往都和他們所經歷的人生軌跡有關,這也型塑了他們的投資信念。     大師們通常會傾向從自己所支持的理念出發,會花極大部分在投資自己及其事業上,或者支持他們所重視的理想,例如:慈善公益或改變世界。也因為這些不同的目的與信念,他們開拓出不一樣的投資事業。     |你以為專家沉迷於投資的公式與比例,檯面下其實是……   全球暢銷書《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等25位理財專家一起撰文告訴你,他們實際施行的投資方式。他們有人偏好指數投資;有

人打造高效能的投資組合;也有人喜歡做價差;更有些人追求股息收入,但他們一致認同,沒有哪個方法才一定正確,因為投資的重點在於,自己所追求的財務目標。根據財務目標的不同,投資的方式或標的就會不同,但他們唯一的相同點是「高儲蓄低消費」,因為唯有如此,追求的財務目標才能實現。     |你以為專家投資自己的錢時更冒險,檯面下其實是……   你可能以為,這些大師既然身在業內,肯定有什麼不外傳的超強絕技,可以達成超高年報酬率,其實那可不一定!大師們的投資方式,很可能遠比你想像得更簡單樸素。     為了兼顧工作與理財,在投資上,他們會選擇:「花最少時間做最有條理的配置」。簡單建立起一套適當、務實的流程,從

儲蓄、選股、建構投資組合、管理稅務與規劃退休。例如:他們若想替孩子存大學基金,他們會從孩子很小,就善用儲蓄帳戶來替他們累積學費;若想為自己規劃退休金,則會使用401(k)個人退休帳戶或羅斯帳戶進行投資(台灣則可以考慮勞退自提6%來做)。更多適合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一起學習的穩當投資策略,請見本書。     ★幫助過數百萬財務困難家庭的理財專家,親身實踐的極簡投資法大公開!   書中的投資方法與財務管理策略,全都來自截然不同的觀點。   你將發現那些最深思熟慮、最多人關注的著名專業投資人,是用什麼方式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像是:     ●《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他會保留自己資產中約20

%的現金。   ●晨星個人財務公司總監克莉斯汀.賓斯:她追求簡化、低成本、實用的投資組合,將1/4資金投入四個股票型基金。   ●深諳金錢心理的財務幸福大師布萊恩.波提諾:建議將資產集中在像領航全球股票ETF(VT)這類項目,把時間省下來看書。   ●專精股利收入、擅長發掘績優企業的珍妮.哈林頓:她偏好營業額有周期循環、但會持續產生現金流的企業股票。   ●非常規投資組合策略開拓者麥可.安德希爾:他關注通膨問題,會維持約10~20%的資產比例在基礎建設、自然資源與房地產上。     ★相較於「如何」管理投資組合,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25位理財專家誠實講述自己與家人如何投資、為

什麽這樣投資。這些故事闡述錢和價值觀之間的緊密關係,有的非常直白,有的發人深省,讓讀者對於自己的財務決策激發創造性的思考。例如:     ●為了追求財務上的獨立自主:摩根.豪瑟強調儲蓄率的重要性,買房甚至可以付現不貸款。   ●為了表現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推出自由新興市場100ETF的珀斯.托勒,投資配置裡沒有那些嚴重侵犯自由的國家。   ●想要用錢買幸福:擅長從低效率市場發掘機會的投資鬼才喬許.羅傑斯,相較於不能看、不能吃的股票或ETF,更喜歡從投資美術品或紅酒中獲得快樂。     § 台灣版獨家收錄 §   由本土13位理財專家分享「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   看他們圖解自己的「投資關鍵字」

,更貼近台灣讀者的習慣。    激發你的投資靈感,讓你對管理自己的錢財更具信心!    【以下按姓名筆畫排序】99啪、ameryu、余家榮、李柏鋒、雨果、夏綠蒂、孫太、基金黑武士、清流君、陳啟祥、陳喬泓、麥克風、黃船長   名人推薦     99啪 | 「99啪的財經筆記」版主   ameryu |「A大的理財心得分享」版主   余家榮 | 「效率理財王」版主   李柏鋒 | 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   雨果 |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版主   夏綠蒂 | 財經作家   孫太 | 《存股輕鬆學2》作者   基金黑武士 | 知名基金部落客   清流君 | 財經YouTuber   陳啟祥 |

「修正式價值投資」版主   陳喬泓 | 「陳喬泓投資法則」版主   麥克風 |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版主   黃船長 |  PressPlay訂閱財經作家   ──無私推薦   好評推薦     喬許.布朗與布萊恩.波提諾編撰了一本絕無僅有的選集──我們幾乎不曾聽過金融專家描述他們如何投資自己的錢。最令人著迷的是,這本書裡的投資策略幾乎和作者數量一樣多,由此可知,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你的投資方法與策略。──詹姆斯.P.歐沙那希(James P. O’Shaughnessy),歐沙那希資產管理公司(O’Shaughnessy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暨《投資策略實戰分析》(W

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4th Edition)作者     每一個投資組合背後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存在,這個人有自己的目標、夢想與時間軸。所以,在你決定股票與債券之間的正確平衡應該落在哪裡時,請你務必先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要從生命中獲得什麼?」書中多位首屈一指的金融專家用率直的態度告訴你,他們的情感關係、恐懼與熱忱如何推動他們的投資策略與戰術,許多人採取的方法都和常見的金融智慧背道而馳。你可能會很驚訝的發現,唯有你的願景才是不容質疑的信仰。──保羅.奧林格(Paul Ollinger),播客《瘋錢》(Crazy Money)主持人     本書的美妙之處在於,

讀者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許多橫跨故事的主題。儘管對於不同投資人來說,投資代表的意義不盡相同,但真正使這本書如此傑出的,是這些故事的共通主題:獨立、慷慨、投入與賦權。這本書讀起來不但令人滿懷希望,也使人感到安心。──妮可.M.柏伊森(Nicole M. Boyson),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迪莫麥金姆商學院(D’Amore-McKim School of Business)財經教授

導入營業員下單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 以F證券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證券業未來發展的問題,作者許經璞 這樣論述:

由於資訊科技的不斷創新與網路基礎建設不斷進步,電子模式交易已成為世界上證券市場或期貨市場交易模式的主流。以國外交易市場最流行的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模式為例,證券商或專業投資機構便必需要有功能強大的交易系統、快速運算的大型主機、及高速資料傳遞的網路設備去互相配合才有辦法從交易中獲利。而國內證券商也因面對這交易市場的高度競爭壓力,便需不斷投入大量經費及資源去引進功能更強大的交易系統及汰換效能更高的機器設備。在國內證券市場已趨於飽和的情況下,要如何自眾多證券商中獲得客戶的青睞,重點就在誰能提供客戶差異化且最滿意的服務,而資訊交易系統就扮演著提供服務核心關鍵的角色

。各券商無不絞盡腦汁在自家現有的各種交易平台如營業員下單系統、Web下單系統、AP下單系統等,去進行整合服務的提供,盡量突顯自家的優勢並滿足客戶的需求及培養客群忠誠度,進而提高獲利。故成功引進一套有著強大交易功能,並能提供整合性及客製化服務的交易系統便是協助證券商在證券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獲勝的工具。本研究首先以文獻分析法,整理有關專案管理、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及導入關鍵成功因素等學術研究報告及文獻資料。之後再依據國內某綜合證券商之營業員下單系統成功導入個案,探討資訊交易系統在證券商如何能成功導入,其關鍵因素為何。研究結果並將提供其他證券同業在未來導入資訊交易系統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