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eeH.Coleman寫的 【情緒困擾自救手冊套書】(三冊):《憂鬱症自救手冊》、《焦慮恐慌自救手冊》、《高敏感情緒自救手冊》 和林義學的 長期照顧正念多元方案設計與實證操作手冊:老人(銀髮族)、身心障礙(心智與精神障礙)朋友以藝術、園藝、行走、牌卡、桌遊為樂齡活動帶領(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管理系統也說明:非屬老人福利機構、全日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護理之家或住. 宿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之個案,且符合下列之一者:. 1. 疑似失智者:經相關評估工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出出版 和五南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陳俊廷所指導 張可橙的 照顧者對於育兒APP使用經驗及滿意度之研究 (2022),提出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育兒、APP、科技接受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李梅琛所指導 余秋菊的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2021),提出因為有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憂鬱、滿意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的解答。

最後網站長照機構治理困境的若干課題--從護理之家的初評談起則補充: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某照護集團旗下的六家護理之家, ... 式服務的長期照顧團隊,要如何藉由照顧管理(care management)的機制設計,以確保服務使用者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情緒困擾自救手冊套書】(三冊):《憂鬱症自救手冊》、《焦慮恐慌自救手冊》、《高敏感情緒自救手冊》

為了解決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的問題,作者LeeH.Coleman 這樣論述:

不做情緒的奴隸,做自己的主人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的自助指引》   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   如果,你已經在憂鬱症中苦苦掙扎多時   如果,你接受了治療,但病情總是反反覆覆,讓你感到十分絕望   如果,你珍視的親友正飽受憂鬱症折磨……   ★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ABPP)極力推薦★   一本給憂鬱症患者與陪伴者的照護手冊,數十年臨床經驗精華集結,提供面對憂鬱症最實際可行的做法,指引你尋找最佳的診斷與治療,重拾健康、回歸正常生活!   憂鬱症在全球各地都是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平均每100個人就有3個人罹患憂鬱症,有五分之一的女性和十分之一的男性在其

一生中都有過憂鬱的經歷。因為憂鬱症過於普遍,所以有時候會被稱為「心靈的感冒」,然而這種想法容易讓人誤以為得了憂鬱症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你或者你的親朋好友中有人得了憂鬱症,你就會知道憂鬱症會讓人變得格外脆弱,會顯著地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憂鬱症不可怕,對憂鬱症的無知才可怕。幫助始於了解,治療始於覺察,無論憂鬱症多麼複雜,只要及時就醫並循著正確的治療路徑,它都是可以治癒的。   當你或你的家人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在尋求康復的道路上,你可能會有一些疑問。也許你想知道什麼是最佳的治療方案,想瞭解自己的治療是否有進展,想知道在這條艱難的重生路上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讓自己或家人順

利走出憂鬱低谷。   本書就是為憂鬱症患者及陪伴者提供的一套簡單易操作,以研究證據為基礎的憂鬱症照護策略,正確認識憂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幫助警覺、應對和解決憂鬱症問題。你將知道:   ►有哪些治療方法、如何選擇   ►如何尋找合適的醫生   ►在康復過程中有哪些資源可運用   ►如何調整日常作息,幫助恢復   ►如何應對自殺想法   ►如何監控自己的治療進展   ►隨著狀況的好轉,如何調整治療策略   ►如何避免復發   ►陪伴憂鬱症患者的過程中,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本書匯集了作者數十年臨床經驗的精華,有了這本指南,你將可以一步步地進行有效地診斷、治療和復原,與無數從憂鬱症中康復

的人一樣,變得更為強壯、健康和快樂。   好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診所所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焦慮恐慌自救手冊: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為何看那麼多克服焦慮的書,卻依然被焦慮操控?   當你焦慮的時候,你能看到的只有你的焦慮!   你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它停不下來?   而沒說出口的問題是:   「我是做了什麼才會患上焦慮

或恐慌?」   作者身為執業臨床心理醫師,生活完美到幾乎沒有壓力,生活如魚得水,某天卻突然被嚴重的焦慮纏上。臉上掛著笑臉,假裝一切正常,但焦慮愈演愈烈。她試過每一種技巧,甚至諮詢其他專業人士,卻發現自己對管理重度焦慮束手無策……經過多年研究和臨床經驗,作者開發出U.N.L.O.C.K.系統,成功幫助自己和許多焦慮症患者有效管理焦慮和恐慌。   ◆理解(Understand):如何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   ◆否定(Negative):否定和消除錯誤思考,找出消極信念。   ◆利用(Leverage):善用症狀直到不再害怕它們。   ◆開放性(Openness):接納情緒對生活的影響。   ◆

同情心(Compassion):培養並練習自我同情   ◆點燃激發(Kindle):小改變如何產生大變化?   運用這六個主要框架,帶領你重構思考,直接面對焦慮和恐慌,逐步從緩解到完全消失。   把管理焦慮形成習慣!   焦慮的本質是毫無根據,想要與焦慮戰鬥本身就是個問題,   我們應該接納它繼續生活,不是總想著跟它鬥,而是要與它和解。   焦慮、憂鬱、恐懼、沮喪、糾結……其實情緒很無辜,它們只是在釋放訊號,你的情緒是源於批判、預期、災難化、貼標籤、自憐、過度思考、沉浸過去、逃避現實、擔憂未來等思考謬誤,進而產生「我很脆弱」、「我的情緒已爆炸」、「我本身有缺陷」、「我沒救了」、「大家都討厭

我」……等不合理認知。   跟著U.N.L.O.C.K.系統中的簡單練習,逐一檢視思考自己的焦慮與恐慌關鍵:   →你討厭的情境VS那又如何?   →被人批評VS出錯VS被嘲笑   →練習站在舒適圈邊緣/如何反擊拖延?   →自我護理:入睡技巧、人生價值評分   →享受「暫停」/三分鐘度假練習   →列出自己的恐懼等級/愉快清單/對自己有利的不公平   ……   焦慮是個說謊高手,它正在欺騙你!   焦慮把所有可能出錯的排列組合都預演過,讓你感到恐懼,覺得未來的結果肯定很糟糕,生活將會被影響,於是你被焦慮禁錮在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方式裡。   焦慮偷竊你的時間、注意力和能量,而你還是會相信它

,聽任它擺佈。你需要一把鑰匙來解鎖你的力量、潛能和情緒自由,U.N.L.O.C.K.系統正是那把鑰匙!   本書是管理焦慮和恐慌的實用指南,藉由四個方向掌握管理焦慮的方法:對焦慮與恐慌的基本認識、深入挖掘焦慮的思考過程、為自己制定具體的情緒管理行動、持續練習養成習慣。透過日常生活中一連串的簡單練習,能改變對焦慮和恐慌的思考角度。   你渴望結束焦慮嗎?那麼是時候開始打造痊癒之路,是時候取回你自己的人生了。 專業推薦   我有幸閱讀了這本書,內容的簡練有效讓我對它豎起大拇指。作為焦慮症治療專家,我一直在尋找工具和技術,以同理和有效的方式幫助患者克服恐慌和其他形式的焦慮。這本書提供了實用、

基於實據的練習,以幫助焦慮症患者擺脫未經治療的破壞性症狀。任何正在對焦慮尋求有效解決的人,我會推薦這本書,你可以使用書裡的步驟來停止焦慮、平靜下來。 —黛博拉.基森博士(Debra Kissen),芝加哥認知行為治療中心主任、《青少年恐慌手冊》(The Panic Workbook for Teens)作者   當你焦慮的時候,你能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焦慮。那是一種緊迫、嚴肅和壓倒性的感覺。你想知道你是否會一直有這種感覺;你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它停不下來?你感到沮喪和絕望,你對它束手無策。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你能阻止它了。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管理和減少焦慮……就是這本書。—美國大

眾心理網站Psych Central   《高敏感情緒自救手冊:如何避免感情用事?怎樣掌控自己不被情緒淹沒?》   你是否容易想太多?是否常聽到有人對你說:「別那麼敏感!」   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很沮喪,即便只是安慰話,   卻往往會產生和預期相反的效果。   然而高敏感情緒的特點讓你擁有不同的力量,   只要方法正確,它能成為你的優勢!   高敏感情緒是負累還是天賦?全在於你如何掌控!別再以為「只要等待情緒過去」就好了,若不妥善管理它,你將會被情緒拖累、歷經反覆的情緒肆虐,讓自己和周遭的人處境更加艱難。   作者結合辯證行為治療,透過九種思考面向,制定四十多種練習,以正確方式將高敏感情

緒轉化為優勢力量,聚焦於情緒背後的積極意義:   ★評估自己的敏感情緒等級:找出高敏感情緒特點   ★情緒急救:高敏感情緒類型/情緒根源/停止情緒重播/放棄情緒化推理/只記住重要的事/放聲大哭   ★日常作息:照顧好身體、有系統地安排時間   ★正念訓練:找出平衡/學會暫停情緒/專注在物品上/練習「等待」/識別掌控感   ★辨識情緒:分析身體知覺/一週情緒紀錄/練習識別「想法」和「感覺」/找出麻痺情緒的行為   ★批判的影響力:寫下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找出批判用語/練習不帶情緒的批判/積極的假設   ★做決定的障礙:找出做決定的六種類型/分析決定帶來的情緒性結果/練習看清問題/提升「二擇一」的

思考方式/擴大選擇範圍   ★自我認同:拆穿自己的謊言/停止指責自己和過度道歉/練習找出自己的價值觀   ★拋棄孤獨感:接受孤獨/如何與人保持聯繫/調適被拒絕的敏感度/人際關係的維繫與破壞   克服固有的行為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人類大腦比想像得還靈活。透過練習處理自己的強烈情緒,改變思考習慣,識別情緒觸發點,用適當的情緒反應替代舊有模式,建立強大且健康的自我認同,就能避免高敏感情緒做出消極行為。   這是一本人人都能學會的情緒管理指南和重建自信手冊。作者將高敏感情緒者的內心掙扎、痛苦及潛藏能力娓娓道來,藉由豐富的辯證行為臨床經驗,歸納出許多練習和技巧,在高敏感情緒占據正常的生活之前,

讓你能用有效的技巧來管理它。   如果你厭倦了因為情緒而不斷受傷或感到無助—無論是在家庭、工作還是人際關係上,這本書能幫你以健康方式應對不適的情緒,在情緒洪流淹沒你之前,就能準確管理情緒,發掘自己的歸屬感,在人際關係中更加放鬆,創造出滿意的人生。 專業推薦   我身為一個高敏感的人,我愛這本書!這本書非常傑出,作者帶著同理與同情處理這個微妙的話題。本書不僅是應對情緒的指南,還能啟發並激勵人心。強力推薦此書!—阿曼達.史密斯(Amanda L. Smith),辯證行為治療師   情緒敏感的人需要把這本充滿悲憫之心的指導手冊放在床頭邊。作者根據辯證行為治療法為我們提供許多有用的工具,讓人們

能立即用來應對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我會和來找我諮詢的人推薦這本自助手冊,來補充和加強心理諮商。—亞歷克.米勒(Alec L. Miller)心理學博士,臨床精神病學和行為學教授   這本書讓人愛不釋手。書中將高敏感者的內心掙扎、痛苦及潛藏的能力娓娓道來。作者藉由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許多基本策略,有助於高敏感者將敏感情緒發展成自身的優勢力量。任何被說是「太過敏感」的人都能從此書中獲益! —伊莉莎白.紐林(Elizabeth W. Newlin),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助理教授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情緒敏感以及他們身邊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個無價之寶。作者使用經過驗證的方法,致力於幫助人們保持

並磨練情緒敏感度,讓它對人們有益而非傷害。若你在生活中正與情緒問題戰鬥,那麼我無法想出還有哪本書能比這本更好。—約翰.格羅爾(John M. Grohol),心理學家、美國心理諮詢網站psychcentral.com創辦人   作者在這本書中帶來了豐富的智慧和經驗,提供實用的建議和有效練習,幫助人們消除如雲霄飛車般的情緒模式,並用恰到好處的敏感和感知來取代舊模式。強力推薦這本書!—約翰.奧爾德漢姆(John M. Oldham),美國貝勒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

照顧者對於育兒APP使用經驗及滿意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的問題,作者張可橙 這樣論述:

自2020年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對家庭帶來很大的生活改變,其中除了育兒日常之外,在防疫期間家庭互動型態也正悄悄地改變。因此,為了解家長育兒實際需求以及使用相關資源是重要的趨勢。家有嬰幼兒的父母需要紀錄各種嬰幼兒的生活紀錄,以確保嬰幼兒的健康狀況及健康檢查,如何善用各項育兒資源,將嬰兒照護資訊化,家長可以即時了解子女目前的狀況。隨著資訊科技進步,智慧型手機的流行,數位工具也愈來愈行動化及便利性,因此針對嬰幼兒各項活動的APP也蓬勃發展。目前市場上育兒APP種類眾多,但深入探討實際使用與功能是否滿足照顧者需求的研究較少。為了解照顧者對於使用育兒APP相關經驗及滿意度為何?研究首先依據文

獻探討嬰幼兒相關文獻,了解行動裝置在嬰幼兒保育相關之領域應用,再將市面上手持行動裝置平台皆有上架的育兒APP,將各個的功能做比較與統整,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照顧者對於育兒APP實際使用情形以及滿意度。本研究採用科技接受模式為研究架構,加入受試者背景變項探討各構面關係,利用SPSS統計分析方法來驗證各項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探討照顧者對於育兒APP的使用經驗之現況與差異。「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會影響「使用意願」;「使用意願」會影響「滿意度」。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對應研究建議,供未來建置應用程式系統可以擴充功能參考,讓使用者滿意度更加提升。

長期照顧正念多元方案設計與實證操作手冊:老人(銀髮族)、身心障礙(心智與精神障礙)朋友以藝術、園藝、行走、牌卡、桌遊為樂齡活動帶領(2版)

為了解決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的問題,作者林義學 這樣論述:

  快速成為樂齡、紓壓與多元活動帶領者的必備操作手冊   如何最快掌握正念的具體操作技巧、方法與流程?   如何設計樂齡課程?   如何寫活動計畫書?   如何呈現參與者的進步?   如何滿足多元的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紓壓與多元需求?   作者以自身多年實務帶領與教學經驗,帶領初學者解決常見的活度帶領問題,並以簡易且重點的語言,呈現正念多元方案的設計與操作步驟,一看就上手,還能運用於實際課程設計與帶領之中,得以解決工作上設計活動與活動後如何說明效益的困擾,是以實務帶領者常見之活動帶領為出發點,會是一本可以在職場中設計活動、帶領,並具有測量與說明活動效益的必備手冊。   作者簡介 林義學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學歷: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候選人   天主教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畢業   ─非營利組織員工協助方案之紓壓管理藝術治療團體介入效益探討(研究方法:混合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畢業   ─社福類非營利組織運用平衡計分卡之研究(研究方法:質性研究)   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畢業   現職:   育達科技大學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講師/社工師/東南亞服務研究中心主任   過往專任經歷:   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社福組長   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香園紀念教養院祕書   財團法人

新竹市私立愛恆啟能中心主任   基隆市私立安泰護理之家社會工作師   台灣職業重建產業工會祕書長   育達科技大學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主任   苗栗縣家庭教育中心行動社工師   受訓與專業證照:   2021─NGAS銀髮族團康活動應用師乙級證照   2021─NGAS銀髮族懷舊遊戲應用師乙級證照   2021─SHCC銀髮族健康諮詢師乙級證照   2021─SWA銀髮族養生保健諮詢師乙級證照   2020─勞動部單一級照顧服務員證照   2019─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照顧服務員   2018─中華民國運動健身協會─樂齡運動指導員   2017─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及師資─漢方有氧   20

16─德國萊茵TÜV養老運營管理專業講師   2016─園藝治療師   2016─心理諮詢師(二級)   2014─銀髮族產業行銷管理師甲級   2014─銀髮族產業服務管理師甲級   2014─銀髮族產業經營管理師甲級   2014─銀髮族產業數位行銷管理師甲級   2011─考選部高考社會工作師證照   2010─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訓練─職業重建服務督導   2009─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訓練─就業服務員   學(公)會經歷:   老人福祉科技學會會員   復元與優勢觀點學會會員   苗栗縣社工師公會第四屆理事   苗栗縣社工師公會第五屆理事   全國台灣正念照顧協

會第一屆理事     研究領域:   非營利組織管理、策略與變革   長期照顧關懷據點、日間照顧中心與機構之服務研究   身心障礙朋友之介入性方案研究   正念療法於老人、身心障礙與長期照顧領域之多元方案應用效益分析   居家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   勞動市場調查   特殊事項:   榮獲育達科技大學110學年教師教學績優獎   榮獲育達科技大學109學年績優導師獎   著作:   林義學(2016)。創造自己職涯的故事繪本─職涯議題輔導牌卡。臺北:五南。ISBN:978-957-11-8583-5。   林義學(2016)。創造自己生命的故事─生命議題輔導牌卡。臺北:五南。ISBN:978

-957-118487-6。   黃旐濤、趙任民、林義學、何慧英、鄭涵菁、黃照、賴添福、陳寶民、陳碩菲、黃正明、蔡惠雅、張玉龍、洪瑞英(2018)。社區照顧的理論與實際。新北:心理出版社。978-986-191783-2。   黃旐濤、王俊賢、林義學、邱素琚、胡小玫、洪瑞英、許莉芬、陳淑美、陳碩菲、陳燕禎、詹貌、劉淑惠、賴添福、謝國聖(2016)。老人學概論:基礎、應用與未來發展。新北:全華圖書。ISBN:978-986-463205-3。   社團指導老師:   國立苗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桌遊社」指導老師   苗栗縣私立君毅高級中學─「塔羅心靈社」指導老師   苗栗縣私立中興商工─「桌遊

社」指導老師   引言 推薦序 自序 1 老人老化特徵與影響 2 身心障礙者老化特徵與影響 3 正念療法概念與功能 4 正念練習 5 本次正念多元介入方案常用量表介紹 6 正念藝術活動與方案操作 7 正念園藝活動與方案操作 8 正念行走活動與方案操作 9 正念牌卡團體活動概念與功能 10 正念桌遊團體活動概念與功能 11 長輩正念活動帶領要領 12 結論 13 參考資料 14 附件 自序   這幾年一直忙於教學、執行社工方案與相關研究,而忽略了內在的關注與覺察。直到接觸了正念課程,使自己對於內在覺察與行動有所覺知,開啟了對「正念」之關注。期間適逢執行相關計畫,有機會於

長期照顧服務領域執行與驗證效果,同時為了擴展正念與不同媒材的結合,乃擴大媒材的使用與活動設計。   數年間感謝一路支持的長官、師長、好友與學生,使今日正念多元媒材有關的操作手冊有機會付梓。首先感謝「109 年度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辦理產業學院計畫─正念療法身心健康促進實務研究與推廣精進師生實務職能方案」,使正念療法導入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有系統性的運作;筆者最感謝的人是育達科技大學王育文董事長經營育達科技大學,使筆者有機會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並感謝育達科技大學黃榮鵬校長、王榮祖副校長、龍清勇副校長、人社學院陳儒晰院長、觀餐學院侯致遠院長、社工系沈湘縈主任、陳燕禎副教授等校內師長支持,亦感謝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班黃源協指導教授一路的陪伴、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郭毓仁教授(更是筆者學習園藝治療學習的啟蒙老師)、苗栗縣社會工作師公會徐于禾理事長,感謝多位長官、老師支持正念療法在社工實務界的開展與實證,讓本書有機會付梓。   在正念推展實務與驗證上,感謝苗栗縣政府社會處、苗栗縣政府長期照護管理中心與苗栗縣政府毒品防制及心理衛生中心三者單位的支持,支持在地關懷據點、日間照顧中心與相關服務對象心理議題的發展,並支持正念推展之服務方案,使筆者有機會在地實踐與服務。過程中,特別感謝數個單位的支持,是計畫執行的關鍵,一是苗栗縣私立孝親關懷協會邱青煒理事長與黃寶蓮創會會長暨執行長

,因為有了彼此開展合作的機會,得以通過教育部計畫,後續得以持續執行;另感謝苗栗縣大千慈善基金會與曾怡芬課長、陳美貝社工督導與廖翌如社工督導,提供三間日間照顧中心正念療法導入的合作機會,並分別進行不同方案之開展;感謝苗栗縣宏光護理之家潘嬌負責人,讓我們有機會帶領住民一起進行正念藝術活動;感謝台中市私立常春老人養護中心黃林揚主任與蔡瑞主任;西湖分駐所黃建智所長對於正念療法在社區長照長輩服務的關注;亦感謝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馨安啟智家園賴俊旭院長與江美羚社工督導、高妤君教保督導等同仁,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特教園區永續關懷協會唐時聰理事長等身心障礙單位,一路支持正念園藝療法在身心障礙單位的推展,期間我

們看到了在非藥物療法的運作下,正念園藝療法對於身心障礙朋友的幫助;最後感謝社團法人私立彰化縣忎本快樂協進會的陳泫霖執行長與施惠琪主任的相挺,讓最後的書名有畫龍點睛之效,最後也感謝家人提供相關諮詢與修訂工作。   還有一路走來苗栗縣政府社會處簡國榮社工、社團法人苗栗縣全人關懷協會張文斌總幹事、黃馨誼社工督導、社團法人苗栗縣苗北慈暉關懷協會王采容總幹事、育達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江士昌助教、楊念庭、吳芷華、林怡嘉三位同學共同參與研究計畫,以及葉大菱、張純純、田蘊婷、廖紫延、蔡惠先、溫雅琴、劉昀柔、楊琇雲、林芳如、張碧晏、陳佳妤、于大鈞、黃于庭、鄭世昌、游佳軒、林羽澄、謝佳勳、郭怡雯、林夢竹、劉瑋旂、

邱尚宏、李逸鴻、劉美英、林純羽、徐渝棋、范永欣、劉宥均、陳春秀、江秉洲、陳湘蓉、呂冠瑩同學一起參與執行正念研究;鍾宜舫與劉瑞娟園藝活動參與者提供活動照片,使本書順利付梓,再次感恩一路支持的各位好友與同學。   筆者才疏學淺,幾經修訂付梓,若有疏漏,敬祈 方家指正為荷。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為了解決護理之家照護管理系統操作手冊的問題,作者余秋菊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臺灣地區民眾十大死因的第4名,腦中風發生的6個月內有超過25%的病患導致嚴重失能,慢性疾病皆是腦中風的致病危險因子,針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及控制是可降低腦中風的發生率,故需長時間監控及配合慢性疾病藥物治療,改變飲食習慣及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提供病患出院返家後疾病相關知識。護理人員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傳統護理指導大部份給予紙本單張及口頭教育,然而現今資訊科技的進步及行動網路3C產品的普及化,可提供即時、個別化,是目前臨床照護上最即時及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本研究探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病患提升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及避免憂鬱之成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臺灣北部某醫學中心之神經內科病房及老年醫學病房進行收案,採兩組前、後測,隨機、單盲之實驗性研究設計,收案82位,包括實驗組40位(行動裝置教育方案)及控制組42位(常規護理),分別於住院48小時內進行前測及介入,出院前24小時進行後測之施測。研究問卷包含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量表(Stroke Self-Care Knowledge)、腦中風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SSEQ)、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健康指導內容滿意度之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

e, VAS ),以套裝統計軟體SPSS 20.0版進行統計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及最小值呈現研究對象之人口學資料及疾病特徵;推論性統計以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比較兩組在人口學基本屬性、疾病特徵、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憂鬱及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運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檢定兩組之前、後測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及憂鬱改善成效,再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比較兩組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老年、男性、已婚、退休、高中職、佛道

教為主,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平均值為2.28,過去病史以高血壓為主、其次為糖尿病。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後兩組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於組別主效果( β = 6.88, SE = .78,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6.15, SE = .71,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93, SE = .8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腦中風自我效能(SSEQ)於組別主效果( β = 16.80, SE = 2.46,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33.66, SE = 2.78,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46, SE = 4.02,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憂鬱(BDI)改善成效於組別主效果( β = -7.29, SE = 1.50,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8.37, SE = 1.77,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5.28, SE = 2.0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方式比較實驗組(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與控制組(常規護理)的介入措施滿意度,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 p < .05),即表示此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措施的滿意度比常規護理有明顯成

效。結論:本研究結果證實透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可以有效提升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程度成改善憂鬱程度,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有較高的介入滿意度。臨床與實務應用:在實證依據基礎下,使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更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成效佳,且具有統計學上顯著差異。因應3C化數位時代來臨,手機及網路使用普及化,希望能藉由腦中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方便性、健康指導內容生動性,且有具個別性的優點,能促進提升臨床護理人員在病患住院期間提供返家後健康指導內容,更能減少的時間人力成本。對於需要長期復健治療之腦中風患者更能提供持續性的照護內容,藉由操作行動裝置教育方案過程,

更可以促進患者與家人之間的親情互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