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鑑界誤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地政移古鎮】避免土地鑑界糾紛民眾如何自保? - 鏡週刊也說明:此外,測量儀器的不同與判斷誤差,也可能使測量結果存有儀器誤差造成的偏移。 相關單位應每年辦理地籍圖重測,以數值法重新測量界址座標,期解決界址 ...

國防大學 空間科學碩士班 黃立信所指導 簡宏禧的 多元化量測系統於大漢溪河谷之地形監測 (2021),提出土地鑑界誤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三維光達雷射掃描技術、點雲、電子化全球衛星即時動態定位系統、谷歌地球、時序變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邱式鴻所指導 侯凱文的 應用手持式光達儀於市地地籍現況測量 (2020),提出因為有 地籍測量、現況測量、手持式光達儀、率定的重點而找出了 土地鑑界誤差的解答。

最後網站097 年度04203 測量 地籍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學科測試試題則補充:(2) 地籍原圖上導線點之展點誤差必須在 0.1mm 0.2mm 0.3mm 0.4mm 以內。 ... 土地分割複丈 土地合併複丈 土地鑑界複丈 土地流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土地鑑界誤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多元化量測系統於大漢溪河谷之地形監測

為了解決土地鑑界誤差的問題,作者簡宏禧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三維光達雷射掃描技術(3 Dimensions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套合電子化全球衛星即時動態定位系統(Electronic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之數值資料,結合大氣水文、數值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資料等多元量測技術,比對谷歌地球影像資料,藉以長期監測大漢溪河谷之地形變遷。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四:一為多衛星資料套合e-GNSS觀測系統進行控制點位量測;二為3D LiDAR觀測資料對大漢溪河谷進行階段性地形監測;三為結合多元化觀測資料與點雲成果比對Google Ear

th之影像紀錄;四為建立大漢溪河谷動態之時序變化。 經本實驗數據分析,自106年至111年多次監測,布設之控制點平面位置較差在0.013~0.050公尺之間,全區點雲套合精度約在0.0030~0.0070公尺;從兩時期觀測資料相較,無論是點雲資料比對或是DTM模型相較,皆可得出河床逐漸左偏的證明。由本研究成果顯示大漢溪河谷地形變遷之事實存在,也提出多元化量測技術監測模式的可行性。

應用手持式光達儀於市地地籍現況測量

為了解決土地鑑界誤差的問題,作者侯凱文 這樣論述:

現況測量於地籍測量作業主要利用測量之現況成果與圖解數化地籍圖經過套疊分析,解決地籍圖之圖地不符問題。現行地籍相關之現況測量多以全測站儀、衛星定位儀施測,但此方法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成本,且無法測得大範圍現況資料;而光達儀器能夠在短時間獲取大量之三維點雲資料,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可視覺化等優點,藉此辨識地物特徵並進而於內業執行現況測量,然而地面光達儀器於市地狹窄、蜿蜒巷弄之現況測量遭遇許多環境限制。本研究使用之手持式光達儀,為一種移動式測繪系統,其採用SLAM演算法進行定位,不需依賴GNSS資料,故可應用於都市地區中狹窄蜿蜒之巷弄環境。本研究首先藉由基於平面特徵之率定方式計算手持式光達儀之乘常數

與加常數兩個測距系統誤差參數,以提升手持式光達點雲精度;接著使用手持式光達儀於選定之試驗區進行現況資料蒐集,經點雲過濾與測距系統誤差參數改正後,利用VBS-RTK測得之地面控制點將現況點雲以剛體六參數轉換至TWD97地籍坐標系,並以人工數化方式產製現況成果圖。成果顯示手持式光達點雲數化之現況位置約97%與地測現況點誤差小於15公分,已足夠使用於圖解數化區之現況測量;經率定計算之測距系統誤差改正後,在不考慮改正前後誤差差值小於5毫米的資料下,約73%數化現況位置與地測現況點誤差相較改正前降低,顯示經測距系統誤差改正可進一步降低大部分手持式光達點雲之誤差;最後針對人工數化之現況線段與RANSAC自

動化擬合之現況線段進行比較分析,成果表明利用RANSAC可以由現況點雲中去除牆面附著物並擬合牆面位置,RANSAC擬合線段與人工數化線段垂直誤差約介於1至2公分,顯示兩種產製方式皆能獲得可靠現況位置,得以用於圖解數化區之現況線段產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