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越野好文寫的 愛上精神醫學圖解版:簡明易懂!你的第一本精神醫學入門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神經傳導物質| GeneOnline News - 基因線上也說明:思覺失調(schizophrenia)是由於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導致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會表現出幻覺、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科技新知 ·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國立陽明大學 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王先逸所指導 曾于倞的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對胚胎期暴露於脂多醣的大鼠類憂鬱及類焦慮行為之影響 (2017),提出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妊娠感染、憂鬱症、腸腦軸、精神益生菌、血清素、多巴胺、腦內神經滋養因子、神經新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食品科技研究所 沈立言所指導 周美伶的 香蜂草可能經由調節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而具有抗憂鬱效果 (2012),提出因為有 憂鬱症、香蜂草、迷迭香酸、單胺類假說、強迫游泳試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解答。

最後網站血清素檢驗 - 晴天醫事檢驗所則補充:憂鬱症神經傳導物質缺乏血清素它會導致嚴重憂鬱症,血清素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思想情感,壓力、飲食不良、接觸有毒物質和激素水平變化都可以造成血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上精神醫學圖解版:簡明易懂!你的第一本精神醫學入門書

為了解決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問題,作者越野好文 這樣論述:

  最新腦與心理關係的解析   針對精神疾病的了解與治療方式      你可知道   心理疾病的關鍵不在心臟,而在腦部,   心理治療種類多達200種!   酒也具備精神疾病療效?   告訴你,怎麼解開各式各樣心理問題!      你覺得憂鬱?焦躁?恐慌?難以控制?   臨床實例分析心理疾病及治療方式      從腦部構造到心理疾病分類及診斷,告訴你:   *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精神狀態就會異常   *血清素不足,會加重抑鬱及焦慮情緒   *缺乏多巴胺會出現帕金森氏症   *腰痛、頭痛、肩膀僵硬可能是隱性憂鬱症   *7成以上恐慌症確診前曾有10次誤診經驗   *恐慌症伴隨憂鬱症比例達50%

  *思覺失調症有年老緩解的奇特現象   *2成5過動症患長大後症狀仍會持續   *SSRI是目前精神科最常使用藥物      你想過精神醫學會簡單又有趣嗎?   在人工頭腦腦太郎及Dr.Navi的帶領下,   一起進入精神醫學的世界!      精闢解說新問世精神病藥物及DSM-5概略,   讓讀者掌握最新研究動向。    本書特色      1、介紹腦與心理的關係,了解心理疾病其實是腦部運作出現混亂所致   2、小劇場方式看臨床實例,認識各種心理疾病及醫師的治療方法   3、不懂精神醫學、對精神科感到恐懼、對精神疾病懷有偏見,看過本書,便能因理解而包容,展開心胸,接受及面對心理疾病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 對胚胎期暴露於脂多醣的大鼠類憂鬱及類焦慮行為之影響

為了解決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問題,作者曾于倞 這樣論述:

憂鬱症是全球常見的精神疾病,病程長且導致病患失能。造成憂鬱症的因素可分為環境和生理兩大因素,環境因素包含家庭環境、童年經歷、文化規範以及人生重大事件等等,生理因素包含遺傳、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腦內神經滋養因子 (BDNF) 及發炎反應異常。本實驗室過去研究顯示,SD懷孕母鼠懷孕10.5天 (E10.5) 施打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會導致子代腦中的血清素細胞 (Serotonin, 5HT) 以及多巴胺細胞 (Dopamine, DA) 數目減少,進而表現類憂鬱及類焦慮的行為,胚胎時遭受LPS干擾的大鼠在海馬迴中的神經新生數目、5H

T1AR以及BDNF表現量也下降,在遭受壓力之後血清中皮質醇的濃度也顯著升高,因此胚胎期暴露於LPS可以做為憂鬱症的動物模式之一。近來有越來越多文獻探討大腦與腸道間的相互作用,因此發展出「腸腦軸 (Gut-brain axis, GBA)」的概念,發現一些益生菌不僅是對腸道功能有益,還能調節情緒達到抗憂鬱及抗焦慮的效果,這一類可影響神經系統的益生菌稱之為「精神益生菌 (Psychobiotics)」。過去文獻發現利用小鼠幼年期與母親分離的動物模式,餵食小鼠PS128後有顯著的抗憂鬱及抗焦慮效果,因此我們想探討PS128對於胚胎期受LPS干擾的動物模式是否也可改變大鼠的類憂鬱及類焦慮行為。實驗結

果顯示,在SD懷孕母鼠E11.5天注射LPS會導致子代的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細胞減少,類焦慮行為增加,在腹側海馬迴中的神經新生減少、背側海馬迴的5HT1AR以及BDNF蛋白質含量下降,在遭受到壓力後血清中皮質醇含量過度增加,然而PS128的介入並不會改變大鼠的行為表現,也不會影響其他生理上的表現,此外我們也在行為及生理表現中發現了許多性別上的差異。總結本實驗結果發現,餵食PS128四週對於胚胎期遭受LPS干擾的動物模式並無顯著效益,未來尚須針對餵食劑量與時間以及對餵食後腦中DA、5HT及NE的濃度變化多作探討。

香蜂草可能經由調節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而具有抗憂鬱效果

為了解決神經傳導物質失調的問題,作者周美伶 這樣論述:

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以失能調整人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估算,預估於2030年憂鬱症將會成為高負擔疾病第一位(WHO, 2008)。而我國行政院衛生署2010統計顯示國人自殺死亡人數自民國86年起進入國人10大死因之列,並長達12年之久。憂鬱症的病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瞭,而有學者提出單胺類假說,指出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失調與憂鬱症相關,並以此開發出多種抗憂鬱藥物。在抗憂鬱藥物的治療下,不僅會造成醫療成本急遽增加,且因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使病人治療順從性不高,因此發展替代療法之保健素材是具有極大發展潛力。本研究欲探

討香蜂草之抗憂鬱效果。由文獻指出,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 L.)可以治療因神經緊張所引起的痙攣、失眠或消化不良等症狀。香蜂草所含的多酚類成分─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A),亦被研究證實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因此本實驗是使用香蜂草水萃物及其可能活性成分RA進行急性期(一天)及亞急性期(十天)動物試驗,皆以強迫游泳試驗(forced swimming test, FST)作為誘導大鼠產生類憂鬱症狀的實驗模式來進行研究,分析強迫游泳時的類憂鬱行為並且以HPLC分析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結果顯示,無論於急性期或亞急性期,給予香蜂草水萃物及RA皆可減少強迫游泳

試驗中不活動時間之類憂鬱行為,並且在亞急性試驗發現,給予香蜂草水萃物可顯著增加游泳時間。進一步分析腦中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發現,急性試驗中,香蜂草水萃物及RA有顯著降低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代謝率;亞急性期中,香蜂草水萃物不僅降低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代謝率,更具有顯著提升單胺類神經傳物質的濃度。綜合以上結果,香蜂草水萃物及可能活性成分RA確實可能可透過調節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達到抗憂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