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啡多巴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腦內啡多巴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凱平,閆偉寫的 不快樂到幸福的解答書:人際、工作與情感……可以這樣拆解,那樣取捨 和藤田紘一郎的 腸很聰明,腦是笨蛋:一生不肥、不病、不衰老的秘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宇宙心靈 - 第 10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其中一個是「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的內啡肽(endorphin)。 ... 但那不是a波本身所帶來的幸福感,而是此時腦內大量分泌內啡肽與多巴胺等等荷爾蒙所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言文化 和如何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 林春鳳所指導 林怡君的 身體活動與高齡者情緒調適和記憶能力關係之探究 (2015),提出腦內啡多巴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情緒調適、閱讀廣度、視覺矩陣、記憶能力、身體活動量。

最後網站生命大數據- 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血清素多巴胺:多巴胺 ...則補充:多巴胺 、腦內啡、催產素、血清素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讓人有慾望想完成某件事的大腦神經遞質,並在過程中帶來愉悅感。 腦內啡:腦內啡是腦內自行生成的一種像嗎啡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腦內啡多巴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快樂到幸福的解答書:人際、工作與情感……可以這樣拆解,那樣取捨

為了解決腦內啡多巴胺的問題,作者彭凱平,閆偉 這樣論述:

正向心理學之父 馬汀.塞利格曼: 「這本書,是送給自己最棒的禮物!」 ★★收聽次數突破22億,「樊登讀書」頻道專書介紹★★ ★★當當網近萬名讀者「100%好評」激推★★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但真的要你完全不比較,又有多少人做得到?     試著想像下列情境:     ►社交媒體上的朋友買車又買房,一個比一個幸福美滿,難道我真的比別人糟?   ►公司剛發年終獎金,意外發現一起做專案的同事領得比你多,你怎麼想?   ►車禍撞斷腿或中樂透彩,三個月之後誰比較幸福?   ►如果可以和股神巴菲特交換現在的人生,你會答應嗎?     「比較」本身並沒有錯,但「該怎麼比」,很重要;   人之所

以覺得幸福一天比一天少,問題就出在「比錯了」!     本書作者彭凱平是中國正向心理學之父,更是國際正向心理聯合會(IPPA)理事;   他在書中說明了「正確比較」的技術,並以眾多科學原理解釋現代人不幸福的原因。     ★幸福和你以為的,不一樣!     ◎金錢或許能帶來幸福,但錢賺太多,就會開始不幸福   收入到達一定程度後,幸福感便會飽和,接著帶來更多煩惱;   過於強烈的賺錢動機甚至會損害身心,降低我們的責任感並破壞人際關係。   切記:生命中最珍貴美好的東西,往往都是免費的。     ◎幸福並不難尋,就在你的大腦裡   現代腦科學已證實,幸福感源自於大腦分泌的腦內啡、多巴胺、催產素等

。   養成固定運動習慣、與人維持良好互動、幫助需要的人,你會更幸福!     ★幸福近在眼前,你只需開門迎接     ◎正確的幸福,這樣比   你的不幸福源自比較錯誤,世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比不完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刻意找「比你差的人」來比,讓自己成為一隻小池裡的大魚;   或者,你也可以跳脫出來,比一比金錢以外的項目,包括健康、家庭、年齡、外貌。     ◎別讓比較變成焦慮   擔憂是人的天性,能幫助我們趨吉避險,但現代人的焦慮,卻是壓力和負擔的源頭。   試試書裡的CREAM法則,有效控制你的焦慮,騰出更多內心空間容納幸福。     ◎設定目標,然後放開你的心   耍廢、

追劇很快樂,但若天天耍廢追劇,你還會快樂嗎?   幸福必須是對有意義快樂的追求,為此,你得為人生設定目標,   而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產生持久的幸福感。     此書帶你釐清幸福本質、避免錯誤比較,打造正向積極的人生。   你會發現,從不快樂到幸福,原來只有這本書的距離!   本書特色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重磅推薦;當當網100%好評、「樊登讀書」頻道專書介紹。   ►國際正向心理聯合會理事彭凱平,帶領你正確比較幸福,不再人比人氣死人!   ►涵蓋工作、人際、感情、家庭等面向,收錄超過30個經典心理實驗,用科學替幸福解密。   專業推薦     海外讚譽   正向心

理學之父 馬汀.塞利格曼   《路西法效應》作者、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菲利普.金巴多     國內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心理作家 海苔熊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推薦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正向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顯然是其中傑出的代表。相信他的新書會解答很多讀者對於幸福的困惑,它是你能送給自己的最棒禮物之一。——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正向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     我所研究的社會性、利他性、合作性和英雄主義,是人們的幸福源泉。很高興我的好友兼同事彭凱平教授和閆偉博士的新書提倡與我的研

究內容相通的理念。真正的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路西法效應》作者、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彭凱平教授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心理學家,他的新書必會給讀者帶來幸福的體驗。——理查.尼斯貝特(Richard E. Nisbett)美國科學院院士、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彭凱平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正向心理聯合會(IPPA)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IPEN)中國理事,並於2009年起擔任中國國際正向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     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997年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任教

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系,並獲終身教職。曾任加州大學社會及人格心理學系主任。2008年5月起任北京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     連續2年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國際幸福日」(3月20日)紀念大會上發表演講。2016年當選《人民網》「健康中國年度十大人物」;著作《人心可鑑:現代科學心理學家的實驗與發現》於2017年獲選「人民網健康中國年度十大圖書」。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350多篇,2015〜2020連續6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心理學家榜單,研究成果國際引用率年年穩居中國心理學家前列。   閆 偉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聯合培養社會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學習中心副主任。 作者序一 在後疫情世界,培養幸福力 作者序二 從憂鬱時代到幸福時代   第1章 幸福和你以為的,不一樣 正確的幸福,這樣比 金錢是手段,不是目的 關於幸福,腦科學這樣說   第2章 你的問題,正向心理學都能解答 可以樂觀,誰想厭世? 別讓焦慮控制你 情商,你的超能力 百毒不侵的挫折應對力,怎麼練?   第3章 工作和幸福,兩個我都要! 選擇本來就很難 工作一定很辛苦,為什麼? 幸福的元素:「正念」加「福流」 面對壓力,其實真的不用硬撐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第4章 幸福第一步,

先讓別人幸福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五大絕招,讓敵人也愛你! 肢體洩漏了你的心 當世界只剩仇恨,怎麼辦? 關於同理心,你可能不知道……   第5章 關於愛情,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另一半絕不會來自星星 愛情也可以很科學 我的他╱她在哪裡? 愛在激情消散時   第6章 你的孩子,終究還是你的孩子 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是什麼? 正確鼓勵,養出孩子的成功性格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你害怕別人的注視嗎? 可以傳授的幸福技術 作者序一   在後疫情世界,培養幸福力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無情地在神州大地肆虐。為了應對疫情,整個中國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封閉。疫情不光考驗著

國家的應變管理水準和危機管理水準,也在考驗每一位人民在突然襲來的災難面前的一種文明定力。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不幸福?     我認為,導致人們幸福感偏低的有一些社會心態因素。     第一,「急」。著急、焦慮,是很普遍的負面情緒。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人的心理影響非常大,我們都很著急,都在匆忙趕路,覺得如果不追趕就要被拋棄。     第二,「飄」。我們覺得沒有底、沒有根,在做事情時沉不下心。幸福的一種特別重要的體驗叫作福流,即在做事時能夠物我兩忘,沉浸其中。但在「飄」的時候,我們根本感受不到快樂和意義。     第三,「比」。很多人在城市裡生活,很容易互相比較,不少媒體也推波助瀾地把富豪生活

赤裸裸地展示在大眾面前,炫富現象增強了大眾的比較心理。     第四,「戾」。「急生躁」,我們都很煩躁,壓力特別大;「躁生戾」,躁到極致,人就要發作。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網絡上、現實中有很多人因為一些小事就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然後,我們就會產生愁,例如憂鬱情緒、焦慮感普遍增加。     第五,「靠」。1980、1990年後出生的子女在父母的寵愛下長大,很多人都忘了在現代生活中,幸福感是自己給的。不論是組織還是父母、配偶、朋友,誰都給不了你幸福,真正持久的幸福得靠自己去創造。     ▍幸福和你想的不一樣     還有許多對幸福的誤解,讓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幸福不是虛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質的

、生理的基礎。幸福的感受源自我們大腦裡一些區域(包括邊緣系統、杏仁核、快樂中樞等)的活動,以及一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     幸福不是簡單的滿足。心理學家阿克巴拉利(Tasnime Akbaraly)等曾經調查了3400多人,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憂鬱症有時候反而是由於得到過度的生理滿足而產生的不愉快傾向,而非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結果。     幸福在某種程度上不是由金錢決定的。心理學家菲利普.布里克曼(Philip Brickman)做過一項很重要的研究,他發現中彩券一夜暴富的人的幸福指數在某種程度上比沒有中彩券的人低,因為他們對暴富沒有心理準備,暴富反而容易導致他們心理異常,跟親人的關係出現

嚴重裂痕離――有很多人在暴富後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離婚。     還有很多證據能證明這一點。例如,富裕國家的幸福指數未必很高,美國、日本、韓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都不錯,但是其憂鬱症患者的比例反而比不那麼富裕的國家高。當人均GDP達到3000∼4000美元時,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國民的幸福感會增強很多。然而過了這個「幸福轉折點」,幸福感就跟經濟發展水準關係不大了。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時,國家財富與國民幸福感的相關性就消失了,而人際關係、平等、公正等指標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明顯增大。     幸福也不一定是獨善其身。高收入、高學歷、年輕貌美的人未必幸福。科學家發現,對幸福影響最大的因素

是美好的人際關係,是至愛親朋的支持,是社會交往的技巧。     有工作的人比沒工作的人不只是多了一份薪資收入。例如:一個不工作的有錢人若不與社會發生聯繫,沒有朋友和他來往,那麼他其實比一個工作的窮人更可能感到失落。社會聯繫與支持能讓人體會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產生幸福感。     ▍幸福就在你身邊     說了這麼多,幸福究竟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幸福是一種有意義的快樂。     在英文裡,表示「幸福」和「快樂」的是同一個詞happy,而華人很早就知道幸福和快樂之間的不同。在中文裡,快樂是快樂,幸福是幸福,幸福絕對不是簡單的快樂。很多人一說起意義,就把它上升到一種哲學的、形而上的高度。其實,意

義是我們大腦前額葉的產物,是人類的智慧和理性創造的感受,它也來自各種神經機制的作用。     工作累了一天,回家躺著休息很快樂,但如果一直這麼躺著,便會覺得無趣;念書太緊張,玩手機、玩遊戲,休息一下很快樂,但如果沒日沒夜地玩,人也會感到很空虛。有意義的快樂離不開目標與創造,當我們為生活設定積極的目標,勤於創造而非消耗時,我們就能在向目標前進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溫暖而持久的幸福。當然,生活並非總是陽光燦爛,一定有挫折、痛苦,我們應該如何控制負面情緒,才能常享幸福這種有意義的快樂呢?我經常提到「五施」――言施、身施、眼施、顏施和心施,也就是說,做五件簡單而平凡的事就可以獲得幸福的感受。     第一

是言施。     語言是人類文化知識的載體,我們的語言和知識訊息從來不是印在我們大腦前額葉的符號,而是已融入我們全身。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當人們聊起社會不公平的話題時,往往越聊越憤怒,甚至拍桌子大罵。而當人們聊到快樂幸福的話題時,一會兒大家就都會笑起來。為什麼?人從來不是被動、抽象地理解概念的,而是帶著身心的體驗來理解的。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多進行積極的溝通,就能產生正面的效果。不信你看那些朝氣蓬勃、道德高尚的人,他們在說話時都抬頭挺胸、意氣風發,因為知行合一很重要。積極的表達和交流可以讓人產生心花怒放的感受。     第二是身施。     觸摸自己的身體也會使人產生幸福感。例如,鼓

掌就是一種很好的觸摸形式,人們有時擊掌而呼,是因為雙手最敏感的觸覺區域是掌心,人們不斷拍打自己的掌心就會產生快樂的情緒反應。同樣,人們在開心時與他人擁抱、擊掌等,也能給雙方帶來幸福的體驗。     此外,跑步15∼30分鐘,大腦就會分泌各種積極的化學物質,它們會讓我們感到開心、興奮,所以運動會使人上癮。人在聞到香味後會很開心,這也是身體的感受。     第三是眼施。     當你的愛人換了一件新衣服,或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時,你能及時察覺他們的變化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太忙了。然而,幸福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去關注、發現生活中的美;去表達、傳遞我們的愛。     生活其實並不單調,如果我們

老想著工作,我們就會丟失生活,也會離幸福越來越遠。下一次,請在通勤路上放慢腳步,欣賞沿途的景緻,發現生活的美好;回到家後,請放下手機和電腦,看看孩子的笑臉。你心中湧起的那種溫暖、滿足的感受,就是幸福。     第四是顏施。     科學家發現,人類每笑一聲,從臉部到腹部就約有80塊肌肉參與運動。笑一百次對心臟的血液循環和肺功能的鍛鍊相當於划船10分鐘的效果。可惜,成年人每天平均只笑15次,比未成年人少很多。     法國醫生裘馨(Duchenne)發現,當一個人的三塊臉部肌肉同時活動的時候,他會產生一種特別有感染力的微笑:一是嘴角肌上揚,二是顴骨肌上提,三是眼角肌收縮。幸福的人一定是經常面露這

種微笑的人。     第五是心施。     中國有一個漢字叫「悟」,很多智慧來自「覺悟」。覺悟,就是要用心去感受。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只顧著培養做事情的能力,卻疏於培養內心的感受力,心靈的枯竭和貧瘠讓我們雖忙碌卻迷茫,越來越不開心。     其實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我們的經驗正是在不斷跟各種天災人禍做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過程中累積的。2020年這場特殊的戰役或許也在提醒我們,幸福是對他人祝福和思念的傾注,幸福是對平安、健康的守護。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寧生活,彼此擁抱、攜手合作、快樂積極地生活,哪怕面對壓力與困難,我們也要活出心花怒放的感受。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幸福,也是我在寫作這本書時最深的感觸。  

彭凱平 於北京清華園   作者序二   從憂鬱時代到幸福時代     2008年,彭凱平老師接受清華大學的邀請,重建清華大學心理學系;2012年,他放棄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終身教職回國工作,篳路藍縷一路耕耘,讓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達到新的高峰。在談到他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時,彭老師提到了兩點:第一是完成他的老師周先庚先生的遺願,正所謂「為人學子,當報桃李之恩」;第二是將他在海外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帶回中國,希望讓更多中國民眾了解應用心理學。正是基於這一公一私的兩個願望,彭老師來到清華大學,一待就超過了10年。彭老師經常說,他這一生最有成就感、幸福感的事情就是站在講臺上,把那些有關人性、人心、人情、

人群的科學知識傳遞下去,並透過科學的積極認知與行動,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提高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意義感,讓人們發現生活之美,登上生命巔峰。他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了解並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人。     這些年來我受益於彭老師的指導,對自己尚且年輕的人生有了明確而堅定的方向。作為這一代青年人的一份子,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幸運:成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遠離了物質的貧困、生活的艱辛,告別了訊息的匱乏,享受到自由經濟來的紅利,與整個國家一起成長、發展。     但我們同時又是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的一代: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價值觀念的紛亂、讀書工作和生活的匆忙、電子娛樂的誘惑、網路和社交媒

體中的疏離等,這些因素使得心理問題遠超其他任何身體疾病,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生存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的報告,中國15∼24歲的年輕人中,約有120萬人患有憂鬱症(編按:據衛福部統計,臺灣有憂鬱傾向人數超過200萬人)。中國大學生憂鬱症發病率高達23.8%。我們享受著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繁華,但內心又同時經歷著超越年齡的滄桑。     我很榮幸能夠和我的博士生導師彭凱平教授共同完成這本正向心理學著作,並在中國中信出版集團的大力幫助下出版成書。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受益良多,相信讀者也能與我一樣因本書而有所收穫。     這是一本誕生於不平常時刻的不平常的書。時刻的不平常,是因

為這本書的整理、重構和寫作都在肺炎疫情期間,這些工作讓我在這幾個月裡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孤獨和鬱悶,領會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發現了奮鬥與創造的昇華效應。     書的不平常,是因為本書是我向導師彭凱平教授學習、致敬的作品。很多人認識彭老師是透過他的課程、專書、研究報告和文章,或者是他在世界心理學界的名望,但作為學生,我從更近的距離感受到了他的家國情懷與天下抱負,他的大愛之德與慈悲之心。     子衿青青,風華藏棟宇之梁;世事流變,滄桑染少年之心。活出幸福的人生是我們的希望,也是信念,更是行動!讓我們一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去憧憬偉大的生命吧!   閆偉 於北京清華園 正確的幸福,這樣

比 康乃爾大學知名心理學家湯瑪仕.吉洛維奇(Gilovich Thomas)曾和兩位學生做了一項研究:請康乃爾大學的學生評價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的各項比賽中,奪牌選手在透過終點時和在臺上受獎時的情緒表現,並給選手的表情打分數,滿分為10分,表情越開心分數越高。 結果發現,在比賽結果宣佈時,銀牌選手的平均分數只有4.8分,而銅牌選手的分數卻高達7.1分。在頒獎典禮上,銅牌選手的快樂表情有所收斂,但仍有5.7分,而銀牌選手則變得更不開心,表情變成了4.3分。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銅牌選手與銀牌選手的開心程度存在顯著差異。 ▍為什麼銅牌比銀牌更快樂? 按照正常的理解,人們的開心程度應該與其成績有對應

關係。如果我們表現得好、成績優異,我們會很開心;反之則不開心。依此邏輯,銀牌選手應該比銅牌選手開心才對,畢竟他的成績只是在一人之下,卻在眾人之上。 根據吉洛維奇的研究,產生這種意外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這兩種人的反事實思考不一樣。所有人都在用反事實思考進行思考。反事實思考是個體基於與現實相反的條件或可能性進行推理的一種思考過程,或者是對事實的一種替換想像。人們通常是在心理上對已經發生過的事進行否定,進而建構一種假設的可能性,即「如果怎麼樣,就會怎麼樣」。 銀牌選手的反事實思考肯定是向上比較,因為對於銀牌選手而言,獎牌已經到手,他只要再努力一下,就一定可以獲得金牌,所以,向上比較的反事實思考很自然。銅

牌選手則更可能有向下比較的反事實思考,因為他差一點就可能是第四名,得不到獎牌,因此,向下比較的反事實思考則更為自然。比較的方向不同,人的情緒受到的影響也就不同。

腦內啡多巴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一定很好奇
到底成功人士一天都在做什麼呢?
如何分配一整天的時間
該做什麼事
今天Willy執行長就來分享
他的成功心法!

影片的後段
我們也出了一個題目
考考Willy執行長
如果今天商品品項是“原味絲襪“
他會怎麼操作怎麼賣呢?


Willy執行長也開了自己的個人頻道
大家記得去訂閱他的頻道喔!

【其他訪談】
零元創業,在27歲靠自己買下千萬豪宅!從工讀生變成連鎖企業老闆! Ft.好夥伴咖啡 Willy
👉🏻https://youtu.be/pKR_aPaDKtM

二次創業從零開始,毫無車人流的店面如何變成排隊名店?ft. Willy執行長 【你為什麼要創業EP5-1】
👉🏻https://youtu.be/IdjdV51BvaA

Foodpanda 抽成太高? 將外送平台用戶轉為現場客人的終極操作!ft.  @Willy執行長  【你為什麼要創業EP5-2】
👉🏻https://youtu.be/7aU3whjm1Bg

如何才能帶人又帶心?從10人團隊到100人企業的管理方法! Ft.  @Willy執行長  【你為什麼要創業EP5-3】
👉🏻https://youtu.be/MCWQklRDeaE


【健人餐廚營業資訊】
📍高雄巨蛋店 11:00~13:30, 17:00~19:00 (週六公休)
地址: 高雄市左營區立信路282號

📍高雄中正店 11:00~14:00, 17:00~20:00 (週六公休)
地址: 高雄市新興區復興一路73號

📍高雄四維店 11:00~13:00, 17:00~19:00 (週六公休)
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二路94號

📍高雄澄清店 11:00~14:00, 17:00~19:00 (週六公休)
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澄清路329號

📍第五分店籌備中

------Willy執行長------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126611945403684/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oysky1013/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gt-wN9Y1G9Q9vMbT1zvFw

------嗨賴少年------
Facebook:
https://lihi.cc/Yj3jL

Instagram:
http://bit.ly/2RBMQcP

Podcast🔍: 嘴一下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33251005

《本系列內容在將在影片全數發布後同步上架於Podcast頻道》
#健人餐廚 #創業 #Willy執行長 #好夥伴咖啡

身體活動與高齡者情緒調適和記憶能力關係之探究

為了解決腦內啡多巴胺的問題,作者林怡君 這樣論述:

緒論:近幾年來,人口高齡化儼然成為社會最重要的議題,從過往的文獻得知,長期的規律身體活動可以促進高齡者的身心健康,此外,洪聰敏(2012)研究更指出,從事規律身體活動的高齡者,會較無規律身體活動的高齡者有良好的情緒調適及對於工作記憶的衰退有延緩的傾向。且透過規律的身體活動致使身體上所產生的內分泌(腦內啡、多巴胺、安多芬等),除了對我們身體機能有所助益之外,進而能促進工作記憶或情緒調適上產生活化感。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目的將探討規律身體活動與高齡者情緒調適和記憶能力的關係。方法: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招募202位65 歲以上、位於高雄市社區的高齡者,並使用台灣版國際身體活動量表(IPAQ)進

行高齡者規律身體活動情況之確認和有無規律身體活動的分組,有規律身體活動組共186人與無規律身體活動組共16人。而問卷資料收集項目包含高齡者基本資料、國際身體活動量表、情緒調適量表、閱讀廣度測驗與視覺矩陣測驗等。結果:根據上述的分析結果,約有186位的高齡者具有規律身體活動的習慣,其身體活動量平均落在1305(METs);另外16位未有規律身體活動習慣的高齡者,其身體活動量平均落在548(METs)。而規律身體活動量與情緒調適和記憶能力的關係,以情緒調適中的「情緒調整」和記憶能力中的「閱讀廣度」兩者皆與規律身體活動量與其他層面相比呈高度相關與高顯著差異。結論:綜合以上所述得到以下結論︰只要高齡者

每週運動三次以上,每次運動30分鐘,每週的身體活動量維持在600(METs)(含)以上,其情緒調適與語文記憶能力便會逐漸成長且不易退化,也就是說,透過規律身體活動所產生的多巴胺、腦內啡等分泌物質,與情緒調適和記憶能力的高度運作皆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據此可述說,規律身體活動是造就高情緒調適能力和高記憶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腸很聰明,腦是笨蛋:一生不肥、不病、不衰老的秘密!

為了解決腦內啡多巴胺的問題,作者藤田紘一郎 這樣論述:

  ★與《不生病的生活》作者齊名,日本百萬暢銷健康書作家,最新熱銷大作!   ★亞馬遜2013年度最佳十大實用書!   ★轟動各界權威,同聲響應!   ──潘懷宗教授、蔡英傑教授、蔡敬民教授、劉怡里營養師一致推薦!   腸子支配了全身90%的幸福激素、70%的免疫力,   比大腦更聰明、更能精準感知危機、救你命!   為了拯救健康,腸子忠誠而堅強,力挽狂奔、憂鬱、失控之腦所下的決定,   擁有無窮精力、擺脫失智危機、清掉致命的癌細胞,   就從聽腸子的話開始!   從生物演化的資歷來看,大腦是個年輕的器官,   驕傲自滿,意志薄弱,經常誤判、充滿偏見。   而腸子是最

資深的器官,始終思考全身的整體運作,   意志堅強,不欺騙人也不被欺騙,更不會判斷錯誤。   一旦事關你一生健康的腸子受損,   憂鬱、肥胖、疲勞、性冷感、過敏、癌症……就會一一上身,   若任由對健康毫不在乎的腦子繼續主導,只能走向滅亡一途。   日本免疫力權威藤田博士援引重要醫學研究,   強調腸道健康對性功能、免疫力、腦部發育、憂鬱症等的影響,   並分享有效鍛鍊腸子的黃金守則,   教你做腸子喜歡的事,馴服錯誤百出的腦!   如果你常感到憂鬱、減肥老是不成功、免疫力失調,   或許問題是出在......你總是用腦子在思考你的健康,   卻從來沒有從腸子的角度來

思考,健康是怎麼一回事!   鍛鍊腸子好處多多多──   ★瘦又開心不復胖 →吃腸子愛的好食物,大腦快樂不會胖,也不會憂鬱暴食。   ★清除癌細胞、治糖尿病 →吃對食物讓腸子開心,可以降血糖,活化殺手細胞,將身體產生的癌細胞清光光。   ★不疲勞、不憂鬱 →腸子健康,激發製造幸福的腦內啡、多巴胺與血清素。   ★充滿活力不衰老 →吃對培養腸內好菌的高抗氧化力食物,阻斷身體老化的速度。   ★補腦力、不失智 →腸子健康就能大量分泌血清素,活化腦力、改善頭腦功能。   腸子是身體最見義勇為的健康守衛,不斷地排出有毒的廢物、分泌幸福的激素……   今天開始,請好好利用腸子,找回健

康自由的人生!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劉怡里 營養師(臺安醫院)   潘懷宗 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台北市議員)   蔡英傑 博士(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蔡敬民 博士(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講座教授.輔大食品營養研究所前所長) 【專文推薦】   「《腸很聰明,腦是笨蛋》單是這個書名就已經很勁爆,作者以生理醫學為背景,帶些活潑詼諧的文筆,來對比腸與腦的「功能」。由於目前科學對腦的認知相當有限,建議讀者用輕鬆的態度來閱讀這本書。此外,作者將「意志力」等非純生理學的行為,歸類到腦功能不彰的論點,也十分特別。如能以帶點文學的角度來閱讀本書,必

然會覺得相當有趣,也能學到很多。」──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講座教授‧輔大食品營養研究所前所長 蔡敬民 博士 作者簡介 藤田紘一郎 醫學博士   日本百萬暢銷醫學健康書重量級作家、免疫與傳染病研究權威,為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名譽教授、人間綜合科學大學教授。藤田博士出身醫學世家,其專業與著作於日本醫界、社會也獲得極高評價,曾獲日本文化振興会頒發「社会文化功勞賞」「國際文化榮譽賞」等等榮譽,專長為寄生蟲學、熱帶醫學、感染免疫學。   藤田教授的作品既專業且洗鍊風趣,從免疫學到情色文學都能以輕妙灑脫的文字表達。著有《大便書》《心的免疫學》《提高免疫力的關鍵》等書,在日本累積銷量已超過兩百萬。

譯者簡介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不生病的生活》《曼哈頓名醫的萬能健康法》《變年輕的技術》《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等書,堪稱國內首屈一指的健康書翻譯家。 前言 好好愛護製造幸福激素的腸子吧! 第一章 腸子比腦子聰明的秘密 ‧腸子遠比腦袋聰明 ‧頭腦並不客觀 ‧如何防止腦子被騙? ‧腦子容易誤解,腸子則不然 ‧腦子意志薄弱,腸子卻非常堅定 ‧是大腦讓你瘦不了 ‧為了滿足報償系統而暴食 ‧直擊高齡化與少子化之謎 ‧用腦子思考,還是用身

體思考? ‧吃太飽導致性冷感? ‧大腦進化過度,也會導致性冷感 ‧人類的家畜化現象 ‧過度清潔觸發了腦混亂 ‧脫離家畜化的自然生活 ‧發達的頭腦使我們變得不正常 ‧最先演化出神經細胞的是腸子 ‧沒有腦的蚯蚓天賦異稟 ‧利用腸子貢獻地球 ‧最強的天然精力增強劑 ‧過度放任頭腦,會導致人類滅亡 ‧荷爾蒙的演化讓人體內部產生混亂 第二章 幸福的腦來自於腸子 ‧腸子如何將「幸福物質」不斷送往頭腦? ‧腸內細菌怎麼可能影響腦部運作? ‧腸子健康,腦子才健康 ‧腸內細菌與美好的戀情 ‧焦慮不安是因為缺乏腸內細菌? ‧緊張不安,會破壞腸內細菌的均衡 ‧腸子利用「憂鬱症

」保護人類祖先 ‧我用頭腦和腹部來思考 ‧科學與偽科學 第三章 愛護腸子使頭腦變好 ‧讓孩子太用功學習,適得其反 ‧英才教育反而對小孩有害 ‧如何加強孩子的大腦發育? ‧啟發永遠不晚,只要鍛鍊自己的強韌迴路 ‧人類是早產十個月的生物 ‧初生嬰兒任何東西都想舔 ‧腸道問題已演化成社會問題 ‧三歲以前,該這樣幫孩子養腦力 ‧「好孩子」很危險? ‧體內也有善與惡的制衡關係 ‧應該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認知 ‧六十歲比二十歲還要青春 ‧人生七十才開始 ‧女性得以健康長壽的秘密 ‧愛護腸子,是強化腦力的關鍵 第四章 食物會欺騙頭腦,腸子則從不受騙 ‧大吃大喝療癒了大腦,

卻傷害了腸子 ‧肥胖,會使控制食欲的腦細胞大量受損 ‧少吃白飯,胃痛、口臭、便秘竟然都減少了 ‧頭腦喜愛的食物竟會誘發憂鬱 ‧該是認真看待腸子健康的時候 ‧不該用腦子硬找理由來判斷 ‧避開醣和糖,保持身體溫暖、遠離癌症 ‧頭腦任性暴衝的真相 ‧腸子喜愛的食物,和癌細胞喜愛的不一樣 ‧恐怖的慢性木乃伊現象 ‧墜入零食依賴症的陷阱 ‧大腦根本就身不由己 ‧誤判飲食攝取基準,只會讓腦發狂 ‧脂質的攝取失衡也有害 ‧聽腸子的話,吃好食物 ‧反式脂肪酸到底哪裡不好? ‧為什麼吃速食會上癮? ‧讓腸內如同自然的大草原一般 ‧讓腸子喜悅的生活習慣 結語 一個研究學者的

告白 前言 好好愛護製造幸福激素的腸子吧!   好好愛護製造幸福激素的腸子吧!   我打從心裡認為:「腦子笨,腸子聰明。」而且,我確信好好愛護腸子,頭腦可以變好。   今天,憂鬱症等心理的疾病不斷增加。有報告指出,憂鬱症患者十人中有一人考慮過自殺。   根據二○一一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日本的自殺率在世界一百零五個國家中排名第八,顯示自殺率相當高。精神病房的病床數,在先進國家中也是唯一有增加趨勢的國家。相反地,以義大利為首的歐洲各國則呈現快速減少的趨勢。   義大利於一九九九年全面廢除國立的精神病院,至少顯示國立的精神病院已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而且,政府委

託地方的醫療設施成立合作組織,實現了在日本完全無法想像的狀況。   我看過一部名為《是的,我們行!》的義大利電影。這是描寫義大利精神病院廢止後,在義大利北部「Coop noncello 勞動工會」工作的原精神病患的故事。有趣的是,精神病藥物劑量減少後的男性們變得活力充沛,原本已遺忘的性欲也增強,大家使用捐款外出享樂,過著非常幸福而自由的日子。   我們普遍將精神上的疾病定位為腦部的疾病,病患住在封閉的病房內,被迫服用藥物。但義大利則認為「自由才是治療方法」,而以寬容開放的想法來解讀精神病。義大利認為「每個人都有某些異常的部分」;但是在日本,若被發現與周遭的人不同,通常會遭到排擠。

  我認為這種必須與周遭一樣的強迫性想法,是腦子只為了追求幸福的氣氛,引起腦子利己性的狂奔所帶來的結果。而且,現代社會中的各種問題,我想也是狂奔的腦子所引起的。   如果抑制腦子狂奔,被認為異常的人也可恢復正常。   本書中將會反覆提到,抑制「腦子的狂奔」,可以使人變得健康,恢復活力。全身都能實際體會愉悅與快樂。   要有效控制腦子,能發揮重要功能的就是「腸子」。   我在最近提出的報告中指出,腦子裡的幸福物質—血清素和多巴胺都是在腸子裡合成,它們的前驅物質由腸內細菌運至腦內。腸內細菌如果不夠均衡而且大量,我們就無法感覺幸福的氣氛。由此可知,真正製造「幸福」的,是腸子。  

 一般都認為腦子是職掌一切的司令塔,其他器官都在腦子的指令之下運作的想法,是很大的錯誤。與經常狂奔的腦子不同,腸子才始終思考著整個身體。   這意味著本書可以說是領先市面上無數「腦子書」一步的「腸子書」。   本書將仔細探討「被腦子操控的人類」和「如何使腸子健康」,希望讀者閱讀了本書之後,腸子能夠健康,並巧妙馴服愚笨的腦子。 ◎腸子遠比腦袋聰明 有人說:「腸子是第二個頭腦。」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我覺得腸子的思考能力在頭腦之上。 人類的腸子中有數量不亞於大腦的神經細胞,加上腸子的進化更早於頭腦,所以我認為腸子遠比頭腦聰明。 頭腦無法判斷食物是否安全,但是腸子卻可以。即使食物混有會造成

中毒的細菌,腦子依然會下達「吃」的指令;但如果細菌進入腸子,腸子就會出現強烈的排斥反應。 腸子的神經細胞能判斷進入腸子的食物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就會立即排出,或引起腹瀉,盡快地作出反應以避免人體發生中毒。 有精神障礙的人多半有偏食的習慣,就是因為頭腦下令攝取這些食物所致。愛吃薯條或速食的人也是如此。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腦子喜愛的物質,因此頭腦雖然知道有害,仍強迫下達吃的命令。 然而,即使腦死,腸子的生命仍未結束。因為腸子能夠獨立持續發揮功能。但如果腸子完全死亡,那麼也等於是宣告停止頭腦的功能。 一般認為腸子的功能主要為消化,但實際上,決定人類感情或情緒等的物質,幾乎都是在腸子裡製造的。 腸子可

以從食物中合成為人類帶來幸福和愛情的血清素和多巴胺。 實施全身麻醉進行手術後,醫師最注意的就是腸子的反應。病人手術後從麻醉中醒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醫師用聽診器檢查腹部的經驗。 醫師知道腸子正常蠕動時都會鬆一口氣。因為腸閉塞置之不理的話,是可能致命的,因為腸子無法運作,我們也不能存活。 不過,一般人對頭腦的重視程度卻遠超過腸子。 腸子能排除病原菌,合成我們生存所必要的維生素類,製造免疫力,將製造幸福激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前驅物質運送至腦部等,在人類的生存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換言之,製造「幸福感」的是腸子。◎頭腦並不客觀 這裡作個實驗,請不要思考,快速地讀出下面的文章: 「今天雨下。炎熱的天氣續持

,好不容易快涼下來。到了冬天去泡泉溫待期可吃以多許吃好的食物。行旅是我的趣興。前以過去各種方地其中一第喜歡的方地是繩沖。次下我想去外海看看世界產遺。」 大家都可以很順利地理解上述文章的內容吧?但是,如果一個字、一個字拆開來看,才發現文句根本亂七八糟。 大家閱讀這篇文章時,腦子會自行補足或修正文章,使它變得容易解釋,這在心理學用語上叫作「脈絡效應」(context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