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財團法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附設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中心寫的 走過二十年的恩典足跡 和胡芳芳,張成華,孫浩玫,殷千晨的 你不可不知的兩岸醫養大未來:掌握高齡化浪潮九大優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附設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也說明:雙連安養中心 更歡迎 2022 雙連教會配合政府推動「在地老化」的政策,選擇新北市三芝 ... 前執行長蔡芳文,已轉戰日勝生總顧問,擔任日勝生銀光計畫營運長雙連安養中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好文化 和大好文化企業社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馮儒瑤所指導 馮福財的 長照創新經營管理之研究-以雙連安養中心與柏林老人養護中心為例 (2021),提出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護、創新經營、經營管理、創新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陳美燕、張育愷所指導 陳惠珠的 活躍老化:智慧型長照園區規劃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文獻分析、個案研究、活躍老化、智慧長照的重點而找出了 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樂齢新生活3/想在家養老可行?業者創新 ... - Yahoo奇摩新聞則補充:前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被日勝生集團網羅擔任「日勝生銀光計畫」營運長,他表示,樂陶居中和館和一般租屋一樣,只是對象是健康的銀髮長輩,空間採通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過二十年的恩典足跡

為了解決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附設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中心 這樣論述:

  大好文化四周年獻禮   〜發現金色傳奇,幸福銀色時光〜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傳承年歲的智慧,   親愛的爺奶長輩,在這裡安心養老、快樂共好,   這是我們在雙連安養中心的感動故事   〜讓年歲的智慧發光〜   長輩擁有優質照顧且活得精采   第一部   一個讓長輩「老有所終、子女安心」的家   台灣正逢人口老化、少子化的世代,為了將信仰的使命化為愛的具體行動,雙連教會投入老人關懷的事工,創設了提供「多層級、連續性」照顧服務,並實現「在地老化」目標的雙連安養中心。   本單元透過安養中心的多元專業團隊在照顧現場所得的深刻體會與積累經驗,分享如何以全人照顧的理念、為人洗腳的精神,協助長

輩的晚年生活依舊充滿喜樂與意義,更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期盼更多人願意投入而成為長照領域的活水。   第二部   翻轉對老化刻板印象,閃耀溫暖和煦光輝   《聖經詩篇》中提到:「雖然我們外在的軀體漸漸衰敗,我們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年長者可以傳承自己的人生信仰與歷練,為兒孫晚輩及眾人持守禱告,阿公阿嬤的生命因此成為大家的祝福,這是對他人的貢獻也是值得自我肯定的地方。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本單元呈現許多長輩感人的生命故事與在雙連安養中心精彩的生活片段,並透過足夠的愛與關懷服務以及各種活動課程的提供,爺爺奶奶能過著充實又平安的生活,得以頤養晚年。 名人推薦   蘇貞昌行政院院長   吳玉琴

立法委員   潘  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黃勝雄前門諾醫院總執行長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附設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中心   緣起於1993年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之際,雙連教會看見老人生活照顧的重要,開始籌設一處社會福利綜合園區。「雙連安養中心」遂於2000年落成啟用,2003年及2010年陸續擴建,是一所多層級、連續性的老人福利機構。含括安養、養護及失智症等不同照顧模式,可供432位長輩居住並滿足「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等生活層面之需,營造社區化的居住環境。同時也鼓勵家屬參與及親情陪伴,重視長輩「身心靈」全方位的照顧,提供靈性與臨終關懷,實現在地老化

的目標。   源自基督信仰的愛與教會的使命,雙連安養中心也協助政府提供經濟弱勢長輩的照顧服務,並積極響應政府的長期照顧政策,投入長照領域的研究創新及人才培育,並與產官學建立合作機制,分享實務專業與經驗。成立20年來,受到各界支持及肯定,迄今已連續六屆獲得衛福部及新北市政府評鑑績優。未來雙連團隊仍秉持「以長者為尊,以服務為榮」的精神,不斷學習改善與挑戰創新,協助長輩延續人生的舞台,完成自我實現的價值,在晚年得享「平安喜樂」的生活。 胡芳芳/採訪撰稿   現任大好文化發行人與總編輯,近年致力於出版與撰寫具代表性華人與企業的生命故事,特別是醫學、藝術人文、社會趨勢領域的美好歷程,與全球的讀者分

享。   歷任商周出版副總編輯、天下文化、誠品閱讀、時報主編與行銷主管等職。最新著作有《走過二十年的恩典足跡:雙連安養中心感恩文集》、《閃閃發光的黑暗世界:盲朋友的好朋友20年》、《你不可不知的兩岸醫養大未來:掌握高齡化浪潮九大優勢》等書(以上均為合著)。 林稚雯/採訪撰稿   北醫醫學人文碩士、東海大學中文系學士,同時也是某種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善以文字敘述各種生命的可能性。大學畢業後從事文字工作,作品散見於書籍、報刊、網路平台當中。著有《走過二十年的恩典足跡:雙連安養中心感恩文集》、《閃閃發光的黑暗世界:盲朋朋友20年友的好》(以上均為合著)。聯繫請洽 lastyrienne@gma

il.com。 攝影者簡介 黃世澤   以照片刻劃生命的光影魔術師。   對人物的觀察、對食物的情感,用專業攝影師的態度,拍出風格與味道,   呈現一張張讓人感到溫暖的畫面。   聯繫請洽www.facebook.com/andrewphotographers77   粉絲專頁:黃世澤商業攝影師 華人國際品牌好幫手   推薦序 二十年服務,長者最溫暖的家 蘇貞昌 面對高齡社會,雙連安養中心的超前部署 吳玉琴 二十年的「青春」 潘冀 陪他(她)再走一哩路 黃勝雄 出版緣起 回看二十―數算恩典、成為祝福 蔡政道 出版前言 落實「愛與關懷的教導」―成為長照產業的活水 李詩禮 雙連安

養中心簡史 謙卑為人洗腳,在長期照顧工作上成為光鹽 郭俊雄、彭德貴、吳建賢、蔡芳文、吳連力 ◆第一部:一個讓長輩「老有所終、子女安心」的家 傾聽理解長輩心思:整全靈性照顧,讓生命得尊榮 在生命的變化中,陪他走上一段:始終如一的全人照顧 打造穩定環境,讓雙連成為第二個家:失智症長輩的安心居所 以愛出發:照服員耐心聆聽、察覺需求 以「開心」為初衷的照顧:提供生活期待、找回既有能力 真誠有溫度的服務,時時安心:社工與長輩的緊密關係 服事那最小的:因著愛,看見需要、成為幫助 為長者找到改變契機、重拾能力:將復健融入生活 彼此同工、靈活應變:讓長輩們在用餐時展現笑顏 吃得營養也吃得開心:「定型餐」打造

吞嚥困難長輩飲食新體驗 換位思考,成為「變形金剛」:靈活又機動的照顧團隊 用愛彼此顧惜:讓晚年生命到最終,都滿有喜樂平安 ◆第二部:翻轉對老化刻板印象,閃耀溫暖和煦光輝 勇於追夢、與時俱進,在老年時喜樂歌唱:陳阿治阿嬤的故事 照顧自己、成為助人的亮光:吳師摩爺爺、李雅雅奶奶的故事 退而不休、年老也持續發光:郭嘉川牧師的故事 運用生活歷練、回應內心熱情:林贊煜牧師的生命故事 笑口常開、自在勇敢:陳阮素蘭阿嬤的故事 綻放生命的優雅、從容不迫:洪瓊瑤阿嬤的故事 閱歷廣闊,仍存謙卑、樂在生活:楊鎔鑑爺爺的故事 艱難中不發怨言,恆久成為他人幫助:韓吳期敏師母的故事 妥善安排、動靜皆宜的活躍老年:黃絢絢

阿姨的故事 大病痊癒後的樂活人生:蕭玉華阿姨的故事 走出失敗,樂於付出關懷的人生下半場:姜彩雲阿姨的故事 轉換心態,就能享受美好生活:王安美阿姨的故事 因著愛再次健壯、重拾自信:朱華志爺爺的故事 愛與關懷中跨越障礙,發展興趣、認真生活:李照子阿姨的故事 用愛找到回家的路:黃采華奶奶與李錫輝阿公的故事 雙連安養中心歷史圖輯 雙連安養中心大事紀                       推薦序 二十年服務,長者最溫暖的家 蘇貞昌(行政院院長)     二十年來,看著雙連安養中心,從一片荒蕪到全國首屈一指的安養中心,雙連教會用行動打造「老有所終、子女安心」的長照典範,做為見證者、參與者,我

感到與有榮焉。   雙連安養中心在二十週年之際,將其辛苦累積的專業實務經驗,和阿公阿嬤的生命故事集結成冊,出版專書:《走過二十年的恩典足跡─雙連安養中心感恩文集》,為台灣的長照領域注入活水。這是雙連安養中心和長者們用生命歷程共同為台灣上的一課,別具意義,我要致上深深的感謝和祝福,也期勉大家一起繼續為更美好的台灣努力。 面對超高齡社會,雙連安養中心的超前部署 吳玉琴(立法委員)   雙連安養中心,一直是各方(政府及雜誌)評鑑第一名的安(養)護機構,主要是雙連不想讓長輩成為「三等公民」(等吃飯、等睡覺、等上天堂),所以發揮許多巧思,讓長輩擁有餐點選擇權;讓長輩繼續創作、選擇課程;讓長輩適性運

動、活力老化,讓長輩感受到在機構內也可以獲得優質照顧並生活得很精采。   大家都很想選擇入住雙連安養中心,但務實一點來看,好好把這本書讀通,充分理解雙連安養中心的異象以及一步一腳印的經營理念,你、我都可以為提升老人照顧品質盡一份心力。 二十年的「青春」      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我們事務所與雙連長老教會結緣,是從一九九七年起。當時教會計劃興建此園區,舉行建築師甄選,我們有幸雀屏中選,從此一路邊做邊學,陸續從一、二、三期到新莊的社福中心,到現在正要興建的四期,一直與教會及園區配合,努力共同向前。   從一期落成啟用後,看到與興建委員一起研究規劃的空間,及營運團隊在

執行長的帶領下,為入住長者所設計的各種多樣性活動、學習課程與飲食起居安排,真為這些幸福的長者高興。在這園區所看到的不是刻版印象中的「老人院」,而是除少數臥床養護的長輩外,都是充滿活力、對生活興緻昂然的年長者,像住在渡假村中一樣,臉上充滿光采。心想有朝一日,不知自己是否也有幸可以住進這樣的設施中。 陪他(她)再走一哩路 黃勝雄醫師(前門諾醫院總執行長)   教會機構,尤其是深信聖經教導的信徒,對弱勢老人的照顧更為敏感。英國的長老教會在一八六五年就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遠渡重洋來到台灣,他們把聖經的真理交代給台灣的長老教會,讓台灣教會的長老執事們,瞭解為耶穌多走一哩路的智慧。   一個孤單的教會

要設立一個照顧老人的機構並不容易,他們沒有公務的預算,而將來住進的又是體弱退休的老人家,要去維持愛心和永續經營都是極大的挑戰!雙連基督長老敎會做到了!其中有許多參與的都是我敬佩的信仰先輩。我真的很高興向世界上的台灣人推薦,這是用信心和愛心累積起來的老人安養機構。 出版緣起 回看二十-數算恩典、成為祝福 蔡政道主任牧師(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董事長)   雙連長老教會自一九一三年開拓牛埔庄講義所迄今,感謝上帝一路的看顧及帶領,讓教會從無到有,從有到豐盛。在上帝的引導下,讓我們先看到人的需要,並且回應神的呼召,開始委身在各樣的事工。   能夠把握機會來服事人群、服事社會是教會很大

的恩典,也是教會存在的目的之一。靠著上帝我們也在服事的過程中不斷接受調整,最終才有了具體的規模與成果。以雙連安養中心來說,雖然雙連教會很早就開始松年長輩們的工作與關懷,但要成立住宿式照顧機構、投入人力來打造照護團隊,對教會來說仍是一大挑戰。最初所有的同工對此都一無所知,然而感謝上帝,我們都有機會被造就,從中去裝備、學習投入照護產業需要的知識與技術。   跟隨上帝帶領、回應呼召   上帝的帶領,從不是應許之後就馬上提供所有的供應,祂先給了我們異象,開始後有了願意投入的同工團隊,接著大家開始面對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其中包括找了一百多塊土地才找到目前在三芝雙連安養中心的現址;好不容易完成各樣繁複的行

政手續、完工落成後,不到一年就面臨象神颱風淹水的困境。   雖有困難,但上帝仍帶領我們去超越這些挑戰,像是藉著颱風讓安養中心知道要調整硬體設施的配置,也知道要在防止水患工作上做出更多的加強。除此之外,在大樓逐步施工的過程中,也趁機將中心內的活動動線作出調整,每樣的改變和改善都很讓人感動,因為能讓人看到長執們是願意接納各種聲音,也落實為實際的行動,一起打造一個好的照護環境;所有人的目標都是要服事長輩、服事需要被關懷照顧的族群。   走在長照產業的前端,拋磚引玉   回應雙連教會「讓人生命改變,不斷成長」、「讓人為主作夢,夢想成真」、「讓人彼此相愛,互相鼓勵」等多個核心異象,從安養中心成立至今

的二十年間,即便同工團隊越來越龐大、進行決策的教會長執團也有數十人之多,但大家都還是願意花費許多時間,整合不同的想法,為了照顧、尊榮長輩的異象全力以赴。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中心服事,另一個對上帝的感謝,則是祂為教會預備了夠用的人才,不論是芳文總顧問、明妙院長、事管會的長執、以及中心內的每位同工,大家的投入都成為事工的祝福。即便雙連能照顧的就是四百三十二位長者,然而在人口老化、少子化的世代,我們仍願藉著自己的有限,在長照產業中嘗試拋磚引玉,期盼更多人效法耶穌基督願意為人洗腳的心,更多投入在長照工作。   雙連教會一直以來就擔任教會各事業體最堅強的後盾,外界看來的經營成功並非是讓我們拿來

誇耀的事蹟,上帝的心意是要透過各樣恩賜來彰顯祂的豐盛與同在。也因此我們將會持續在安養中心推動新的工作計畫,目前將要進行第四期員工宿舍的建築,希望能讓第一線照顧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藉著硬體設施的開拓,讓我們能有更多空間與資源得以運用。   全人照顧,老年生活充滿喜樂   台灣社會人口老化的挑戰會越來越嚴峻,在打造良好照護環境的同時,我也想用《聖經》的話語來勉勵長輩。保羅說:「雖然我們外在的軀體漸漸衰敗,我們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林後四16)。」當身體走入老年,或許體能上沒辦法再做勞務的工作,但年長者的生命將是孩子們的祝福,阿公阿嬤們可以跟兒孫傳承自己的信仰與歷練,為他們禱告,這些對他人的貢獻

,都是長輩們值得自我肯定的地方。   藉著《走過二十年的恩典足跡-雙連安養中心感恩文集》的出版,書中記下了長輩們在中心的生活。一個個不同的故事,不只讓人看到廿年來所有同仁的付出與貢獻,同時也讓人看到只要給予長輩們充足的全人照顧,老年生活同樣滿有喜樂、充實與意義。 出版前言 落實「愛與關懷」的教導-成為長照產業的活水 李詩禮長老(雙連教會安養中心小組委員會召集人)   雙連長老教會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一百零七年,教會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宣揚耶穌基督救贖的福音,領人歸主,實現耶穌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翰福音書十五章十二節)   帶著這樣的使命,雙連教會在

宣教事工中,一直努力於如何將耶穌的愛化為實際的行動,教會成立初期,先成立了松年團契(前身為快樂老人會),透過聚會與活動,提供長者身心靈的照顧與關懷。三十年前,雙連教會進一步回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長者關懷異象,創辦「松年大學分校」,每年約有四百多位長者,藉著多元課程的學習,除了增長各種知識,更增添許多生活的樂趣。   讓耶穌的愛,成為具體行動   隨著事工經驗的累積,也回應台灣社會人口不斷老化的趨勢,教會著手規劃「雙連社會福利園區」的建置,並於一九九六年完成土地購置,在歷經三階段的興建及擴建工程,分別於二○○○年、二○○三年、二○一○年落成啟用一至三期的四棟建物,打造能容納四百三十二位長輩

,提供「多層級、連續性、在地老化」的雙連安養中心。   為了能讓各樣事工順利推行,雙連教會成立了數個事業單位,並分別推派長老及執事成立小組,協助事業單位的工作團隊,共同完成教會所擬定的事工計劃。在教會這樣的美好傳統下,每位信徒都能按著上帝所賦予不同的恩賜,回應各世代的社會需要,以更多元也更彈性的方式進行服事,忠誠地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任務,透過組織與階段性的規劃,讓參與的弟兄姊妹都能做好代代相傳承接的使命。   成為長照產業的活水   安養中心共有兩百多位同仁,組成跨專業照顧團隊。雙連教會設立安養中心並不以營利為目標,而是秉持耶穌基督的愛,做為服務長輩的核心價值。從院長到每位工作同仁,無不盡心

盡力照顧所有的長者;而教會所推派的小組成員,則成為團隊最好的後盾,盡可能提供安養中心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協助,包括持續的進行硬體設備及軟體服務的更新,如近年與科技廠商合作,為雙連建置智慧型照護及安全系統。我們也持續看重長輩們的個人化貼心照顧,如為吞嚥困難的阿公阿嬤們研發能兼顧食物色香味,也能避免嗆咳的特色「定型餐」。各樣的改變與創新,都讓中心的服務內涵可以與時俱進、品質也因此不斷的提升。   此外,有鑑於國內長期照護人力的長期不足,安養中心從開始營運至今,陸續與近四十多所大專院校合作,提供老人照顧相關科系同學來中心進行實習、建教工讀或研究,以引導和實作鼓勵年輕人畢業後投入長照職場,期許能為長照產

業持續注入人力的活水。   白髮為年歲的冠冕   適逢雙連安養中心成立二十週年,透過《走過二十年的恩典足跡-雙連安養中心感恩文集》的出版,我們希望能將照顧長輩所累積的經驗與感動,以及許多長者感人的故事集結成書,一則作為中心階段性的歷史紀錄,二則也分享這些經驗與動人心弦的片段,讓相關產業及對長者照顧有興趣投入或了解的民眾,能產生更多正向的看見與意義。   《聖經》教導「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言十六31)。走過二十個年頭,雙連安養中心也將不斷自我砥礪,繼續讓長輩們在此得到足夠的愛與關懷服務,並透過各種活動課程的提供,能過著充實又平安的生活,得以頤養晚年。   吃

得營養,更吃得開心 -「定型餐」打造吞嚥困難長輩飲食新體驗 實際展示定型餐,只見惟妙惟肖的擬真水煮蛋、滷蛋、荷包蛋、歐姆蛋一字擺開,還有抹茶紅豆、白玉紅豆等口味的點心捲做為陪襯。在細緻軟嫩的口感中,仍能吃到滷蛋該有的醬油味,抹茶紅豆獨特的香甜。 香蘭營養師與素卿配膳員笑著說:「雙連不只想讓用餐成為長輩期待的時光,更希望對食物美好的印象能留在他們的腦海裡。」 年輕力壯的時候,我們以口進食,除了從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也藉此以五感享受食物的色、香、味。然而,隨著慢慢老去,長輩們常因牙口不好、無法順利吞嚥等問題,慢慢失去了品嚐美食的機會。 對此,雙連葉香蘭營養師觀察,「俗話說『食衣住行』,『食』排

在第一位,代表這是最重要的項目。身體機能的運作一定需要有營養來支撐,我們還是希望長輩能吃多少算多少,但要提供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以質來取勝,好維持人體需要的營養素,以增強抵抗力。」 重拾「原味」的飲食體驗 「在老化的過程中,人會經過活動能力減少的階段,咀嚼、吞嚥能力也算是活動的一部分,在生理機能衰退到需要使用鼻胃管之前,長輩們通常會經過一段食用糊餐的歷程。然而若要兼顧營養成分,把許多食物打碎後混成一碗的餐點,在外觀和口感上多半無法引起食慾,對長輩們來說,一天三餐要面對的就是三碗糊狀食物,不論怎麼看,這都是很乏味的飲食體驗。」 香蘭營養師的觀察以及和團隊的共同理念,展開了為吞嚥困難長輩們改善飲食體

驗的努力。 為長輩改善進食體驗的計畫開始後,香蘭營養師與配膳員吳素卿及相關同仁,就開始一連串猶如探險尋寶的嘗試。「目標就是要讓他們容易吃卻又不會嗆到。最初本來是想要仿效日本的配方,但因為日本做的是冷食,在台灣的話還是會想要吃到溫熱的食物,在食物定型粉的選擇就需要改變,不然就還是糊糊稠稠的一碗。」 在多次嘗試中,素卿配膳員也慢慢發現,「保留各種食物的味道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不能只是想要一次到位,不然就只是把食物糊的狀態改變了,長輩們在吃的時候還是沒辦法感受原有的形狀與味道。」

長照創新經營管理之研究-以雙連安養中心與柏林老人養護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的問題,作者馮福財 這樣論述:

人口老化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近年來由於整體經濟環境改善、醫藥衛生進步,使國人平均餘命延長致人口高齡化;隨著女性教育程度及就業機會提升,致生育率偏低、少子化,亦使家庭型態改變;另一方面,慢性疾病增加與老化失能等問題,都使老人長期照護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不僅是家庭,更是國家社會共同要面對的問題。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式,經蒐集期刊文獻、政府部門資料、產業及媒體資訊等次級資料,加上與專家學者的深度訪談後,以實務觀點,歸納分析我國長期照護產業在服務創新上之表現,得到如下之結論:1.我國老人長期照護產業已朝多元的產業化發展。2.不同機構特質,展現出不同的服務創新能力。3.資訊科技在長期照

護產業的發展。4.建議政策法規應依照護實務需求與環境變化作適度修改。最後對產業界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期待能對我國老人長期照護產業的服務創新有所貢獻。本研究針對經營管理的各層面作出以下的建議:1.營運策略的提升。2.硬體設施的汰舊換新。3.營運管理的改善。4.人力資源的最適配置。5.財務規劃的標準化。6.健療保險的特色化。

你不可不知的兩岸醫養大未來:掌握高齡化浪潮九大優勢

為了解決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的問題,作者胡芳芳,張成華,孫浩玫,殷千晨 這樣論述:

面對史上最大影響全人類的大健康產業浪潮,你準備好了嗎~   本書獨家解析台灣醫養進入大陸市場的教戰守則,精彩內容首度大公開,不容錯過!   兩岸產官學界八位權威學者專家,首次特別接受專訪,解讀與你息息相關的全球醫養大趨勢,包括:   邱文達(衛生福利部前部長)、   蔡芳文(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   劉庭芳(北京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院長高級顧問)、   林重文(上海鑫山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永平(徐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廣樹誠(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前「絲綢之路區域發展」項目經理)   王其鑫(上海悅心健康集團總裁)   余金樹(慧誠智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有志

投入兩岸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老人養護必讀大趨勢~   全新視野,掌握高齡化浪潮九大優勢   企業投資.創業全攻略/生活型態/求學就業/生涯發展   一、21世紀的醫養大浪潮   二、高齡化社會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三、尋找安居之所——各國特色銀髮住宅與創建思維   四、對老年醫療的需求,你準備好了嗎?   五、醫養結合,將成為高齡化社會的必修課   六、養老保障的兩大支柱:社會保險vs.商業保險   七、國際醫療旅遊,為何備受關注?   八、銀髮產業人力大爆發――你瞭解嗎?   九、掘金四十兆,不容臺灣缺席的中國大陸大健康盛筵   全新視野,掌握健康產業大商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

HO)2016 年發表的《關於老齡化與健康 的全球報告》,老齡化是一個加速撲來的全球性浪潮。統計顯示,法國60 歲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從10%攀升到20%,前後歷時150年,但是同樣的增長比例,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家卻只花了20多年;換句話說,過去像法國等歐美先進國家有近百年或以上的老齡化適應時間,然而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地區卻只有一、 二十年的時間來因應! 如果我們把眼光於大,就全世界來說,2000 年到2050 年這 50 年間,世界的老年人口(60 歲以上)所占比例將自11%增長到 22%;屆時歐洲 60 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將達到 34%,亞洲、拉丁美 洲將達到25%,即使是擁有最多年

輕人口的非洲,也會從現在的5% 增長到 9%。因此,老齡化浪潮是一個正在加速向全球迎面撲來的現象,地表無人能免於它的巨大衝擊和影響。   兩岸老化速度全球最快,健康產業晉級兆元產業   在台灣,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指出,2017 年成為高齡社會 ( 六十五歲以上占14% ),老化指數突破100%,老年人口( 六十五歲以上 ) 約達 316 萬,比幼年人口 ( 十四歲以下 ) 還多,這代表著少子化、高齡化的曲線呈現黃金交叉。台灣在2025 年將達超高齡社會 ( 六十五歲以上占 20%,初估約 460 萬人),到 2050 年,聯合國 《全球人口老化報告》更進一步預測,台灣六十歲以上人口將攀升

至44%,是全球最高比例,其次才是日本的42%。銀髮族產業大致可包括四個領域:日常生活協助、醫療保健、休閒娛樂、金融理財與保險服務。日本產經省預估, 2025年全球銀髮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37.38 兆美元,工研院也預測,2025年台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將達3.59兆元新台幣,至於中國大陸更是備受關注,2014 年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高達1億3,800 萬人。根據大陸相關單位統計,2015 至 2020,超過60 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自15%增加至17.17%。到 2030 年,中國 60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達3.71 億,占總人口比例達到25.3%,也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增加、

國民健康意識提升,銀髮族 的商機也愈發蓬勃。2010 年中國大陸老年人口消費規模已達人民幣一兆元(約新台幣4.4 兆 ),預計到2020 年、2030 年、2040 年分別將突破人民幣3.3 兆元、8.6 兆元和 17.5 兆元,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國家。高齡化帶來的衝擊,不只是社會動能放緩,或是老人照護的需求,還有醫療開支遽增,政府財政難以支應等一連串的深層問題。   所謂「生之者寡,食之者眾」,加速老齡化將帶來經濟遲滯、社會焦慮、國家衰落的苦果,也因此,中國大陸從 2016 年開始放棄了施行已久的一胎化政策,正是看到老齡化將造成國家全面衰落的危機,而不得不改弦更張。   從醫療

、養老、保險、產業發展策略,做第一手深入分析   當然,危機也帶來轉機,世界各國都意識到,必須透過科技手段來讓醫療和養護更具效率,才能讓人民福祉不墜而政府又不致破產!在此情況下,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產業,勢必得到長足的發展機遇。   在老齡化的衝擊下,中國大陸的醫療需求日益殷切,醫療體系也正面臨一個大變局和大轉折!種種跡象顯示,大陸正在步台灣的後塵,鼓勵私人辦醫。近年來,大陸每年新開醫院約2000 家,等於四個台灣的存量!而大陸醫療體系被人垢病已久,在龐大的輿論壓力下,政府正設法在醫療的量與質雙管齊下,大力推動醫療改革。   反觀此岸,台灣在醫療方面的成就可謂舉世同欽,但近年來在政

府財政壓力導致的健保瓶頸,卻也讓醫界不少人才倦勤,萌生轉戰大陸的念頭,養老產業亦然。台灣的老化曲線比大陸早了十年, 養老機構和相關產業也比大陸早了十多年到二十年的發展,因而吸引大陸業者紛紛來台取經。   但轉戰大陸並非易事,兩岸分隔多年,早已發展出非常不同的社會體系和文化,因而台灣業者鎩羽而歸者比比皆是。究竟何去何從,如何做才是台灣贏的策略,可謂眾說紛紜。本書邀請跨足兩岸醫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從醫療、養老、保險、發展策略等各方面做第一手的深入分析。就大健康產業而言,這實在是兩岸一個波瀾壯濶的大時代,不容台灣有志之士錯過!我們希望本書能拋磚引玉,邀請更多業界賢達來共獻讜論。  

活躍老化:智慧型長照園區規劃之研究

為了解決蔡 芳文 雙連 安 養 中心的問題,作者陳惠珠 這樣論述:

透過智慧科技的導入,不但可以翻轉原本以人工流程的效率;也可透過資訊平臺進行服務管理,並進而透過數據分析來提升服務品質,甚至是達到創新服務;另外,透過系統的導入更有助於長照產業、照護員形象的提升。本研究目的希望能夠結合醫療照護、大資料、人工智慧、甚至區塊鏈等新一代的資訊技術產品,實現長照服務的智慧化和社區化,實現長照機構、家庭以及失能者個人與健康長照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提出建置一個智慧型長照園區之策略與可行性評估。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法,首先以文獻分析方式,瞭解其他國家之作法;接著,分析目前國家現行相關政策及方案之反思;最後,以個案研究方式探究園區規劃目標、執行方法略與資源需求、財務與經濟效

益分析、以及預期效果及影響。本研究結果先整理歸納活躍老化的決定因素及活躍老化策略所需考量之面向,並提出從健康、參與以及安全三大面向,提昇高齡者之生活品質的場域建置的可行性評估。本文除分析高齡化人口趨勢的挑戰、活躍老化的決定因素及活躍老化策略所需考量之面向,並提出因應高齡化社會智慧型長照園區規劃,希望建構友善且高品質健康照護環境,期能達到預防失能、活躍老化之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