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子良,陳海思鐸寫的 兩個爸爸 和的 秉筆治史:賴澤涵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志工學苑 - 社團法人高雄市志願服務協會也說明:一、目 的:整合社會資源,健全志願服務工作人員(以下簡稱志工)培訓制度,提昇其服務品質,推廣志願服務理念。 二、指導單位:內政部、高雄市政府三、主辦單位:高雄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 林怜利所指導 潘綉寶的 退休人員參與志願服務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基隆市遊憩公會為例 (2019),提出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退休族群、服務社會、身心靈健全。

最後網站學務處-服務教育組 - 義守大學則補充:一、旨揭各場次內容可逕至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網站:http://www.kvc.org.tw/)-首頁-108年度志工教育訓練彙整表下載參閱,或逕洽各場次承辦單位。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個爸爸

為了解決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陳子良,陳海思鐸 這樣論述:

「平凡」的日子過久了, 常常忘了我們目前這樣的生活是許多同志羨慕嚮往的未來。 對許多同志家庭來說,我們的家,我們的生活, 是許多人的夢想……     從非法婚禮、養育孩子到合法婚姻,   台灣第一對出櫃的同志爸爸最赤裸的的心路告白。     ◆愛,不分性別!一個跨國同志家庭的愛情、婚姻與夢想的生命故事   出生在台灣的陳子良,礙於傳統價值觀的羈絆,一度自我否定,拚命壓抑自己的性向,成長過程中經歷不少家暴和歧視,最後遠渡重洋,在美國邂逅了同性伴侶思鐸,走出陰影。他們的故事證明了人的普世價值,無關乎性別,而在於愛。     ◆多元文化、性別平等教育的最佳典範

  1997年,美國尚無任何一州通過同婚法案,兩人舉辦儀式性的非法婚禮。2012年,兩人在紐約正式登記,終於有了法律名分。全書見證了同志運動的發展歷程,傳遞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融合,以及愛與尊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價值。     ◆同志家庭的親子教養課題   2003年,陳子良與思鐸努力許久終於迎來台美混血的兒子愷樂。在愷樂的成長過程中,子良和思鐸竭心盡力,給予孩子健全的身心發展,堅定傳達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念。愷樂青春期時,也公開出櫃。作者兼具同志與同志孩子爸爸雙重身分,側寫了「二代同志」&混血孩子的自我認同與成長故事。     ◆國際視野的借鏡與展望   即使是擁有多元族群

的美國,許多地方、不同人士對於同志和性別,仍然充滿偏見與歧視。透過子良與思鐸的故事,探看美國的性平政策、性平法令、性平教育、代理孕母議題。   教育界/文學界/諮商界/性平團體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法委員)   王大維(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助理教授兼社區諮商中心主任)   呂欣潔(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執行長)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祁家威(同志平權運動者)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同志文學史》作者)   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張歆祐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助理教授兼任健康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許佑生(作家)   郭媽媽(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   楊巧玲(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趙淑珠(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教授)   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羅毓嘉(詩人)       對同志而言,透過作者一路走來的寶貴經驗,足以成為新手同志家庭的葵花寶典。──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法委員)      《

兩個爸爸》這本書充滿了血淚及喜悅的故事……關心性平、同志或親職議題的讀者也能從中獲益。──王大維(國立屏東大學教心系助理教授兼社區諮商中心主任)     希望透過《兩個爸爸》這本書的出版,讓社會和國家都能體會到許多同志朋友成家與育兒的辛苦,進而開創更友善的台灣社會。──呂欣潔(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執行長)     子良的故事很精彩,會讓你忍不住一直往下看……這本書會讓你對同志有更慈悲、更多元的理解。──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人的一生真是充滿著「一定」和「不一定」……這本書就是「一定」要買,但「不一定」要急著馬上看完。──祁家威(同志平權運動者)

    他們的生命史證明……同志未必是社會的局外人,反而可能參與社會網絡的編織,為社會增加豐富複雜滋味。──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兩個爸爸》所觸及的議題非常豐富……如何在多元的世界中打開我們的視野與同理能力,這本同志家庭自傳將是我們最好的教材。──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同志,任何欣賞多元差異、相信公平正義的人,都能藉以思索理念如何從口號提升為日常的實踐。──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甚至超越同志範疇,觸及了普世主題──愛與人性的奮鬥和

勇氣,讀來動容。──許佑生(作家)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需要看到這樣成功的同志家庭,才能拓展視野,減少歧見……這才是更豐富的人生百態。──郭媽媽(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     《兩個爸爸》是動人心弦、發人深省的一部生命史詩……當多元文化、尊重差異已是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學校教育工作者又如何實踐力行、以身作則?──楊巧玲(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他們的個人經驗具體呈現了社會體制與法律制度的壓迫與對抗的過程,相信不管是哪一種身分的讀者,都能在書中讀到滿滿的愛與堅毅。──趙淑珠(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教授)  

  陳子良和陳海思鐸以這本《兩個爸爸》承先啟後……帶著我們看見同志家庭最真實的悲歡與成長。──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  

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管就要管的有道理」新書介紹 ‎吳英明教授專訪‬

  這次邀請 ‪‎吳英明教授‬ 親自到在節目現場,介紹他和 ‪‎柯志昌教授‬ 共同所著的新書。

  在全球化的趨勢影響下,公共事務管理者應認清「超界跨域」生「公共」,「多元社會」生「事務」,和「資源整合」生「管理」的本質和邏輯。

  任何一個邁向永續發展的組織和城市,其領導階層都需要展現出一種賞識、詮釋、參與和經營公共事務的能力和魅力。我們應學習在「公共」中參與管理「公共事務」,散發具有「公共靈性」的社會魅力,確保「公共」更加豐富永續。

  一個組織對社會資源的賞識、詮釋、整合、加值,取決於領導階層「五觀心智」的更新、「四管創能」的能力與「3B連結」的掌握。

本書特色
和你息息相關的公共事務,你無法忽視!
公共事務五大面向

◎城市治理:以新的靈魂和行動來「定義國家 (City Defines Nation)」和「躍升國家(City Advances State)」。

◎大學創新:從創新管理、品牌管理、知識管理和價值鏈管理來做多元價值創造的社會行銷和教育再造。

◎區域合作:結合城鎮外交、區域人才資本發展、青年創業行旅和在地文創經濟實為大學創新治理的藍海策略。

◎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前提而設立的企業,強調和善用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使命熱情和天賦才華。

◎根感經濟:一種發展與城市自然生態,在地文創和在地產業具有緊密連結的在地經濟活動。

讓我們用公共的力量,迎接更美好的社會。

作者介紹:吳英明

  美國喬治亞大學公共行政哲學博士(1985~1990)
  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IAVE Taiwan)創會會長(2002~2008)
  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局長(2003~2008)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2008~2012.7.31)
  樹德科技大學講座教授(2013~)
作者介紹:柯志昌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城鄉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2002~200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城鄉環境規劃設計學會榮譽顧問(2013~201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評選委員會專家學者(2013~)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2015~)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email protected]

退休人員參與志願服務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基隆市遊憩公會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潘綉寶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以退休人員的心理健康及參與社會服務的意願為主旨,研究目的在瞭解退休人員參與志願服務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人數共計103人,女性為61人平均年齡約57歲、男性為42人平均年齡約70歲,獲得有效問卷100份。從而探討退休人員參與志願服務所受到的社會支持及其生活的滿意度,分別運用SPSS的獨立樣本T檢定跟One-way ANOVA進行樣本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退休人員擔任志願服務的社會支持度及生活滿意度在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呈現無顯著差異;社會支持度及生活滿意度在自覺健康狀況及自覺經濟狀況呈現相關;社會支持度及生活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研究結論:本研究探討退休人員參與志願服務在社會支持上及生活滿意度獲得正面回饋。並發現在社會互動、情緒狀態、自我概念、及目標達成,且有正向思想。本研究建議後續研究者以更周全性或全區域的方式取得樣本,以求樣本之完整性及深化研究層次,增加研究的貢獻性更臻完美。

秉筆治史:賴澤涵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

為了解決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讀書最樂,治史更樂,史料的發現尤樂,秉筆直書是我的信條,為弱勢說話是我的職責。」──賴澤涵     賴澤涵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曾擔任行政院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調查研究報告總主筆,並榮獲哈薩克國家科學院院士,著有A Tragic Beginning :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與 Taiwan’s Role in Asia, 等書,主編與發表過之學術論著超過百種。     本書收錄吳學明〈清末北臺灣民間

安全體系的建構〉、鄭政誠〈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王靜儀〈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統治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邱正略〈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蘇瑞鏘〈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陳家豪〈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鄭巧君〈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王和安〈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爺信仰為例〉、陳學林〈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等學人撰寫的九篇歷史論著,書末更附有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創立客家學院的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

碩博士論著一覽,以彰顯賴澤涵教授的學術生涯、學術能量與其授業子弟的學術專攻。   本書特色     收錄由吳學明、鄭政誠等學人撰寫的九篇歷史論著,特別收錄賴澤涵教授生平自述、創立客家學院的原委、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 作者簡介(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和安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王靜儀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   吳學明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邱正略     臺灣古文書學會秘書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   陳家豪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陳學林     法務部調查局專員,國立中央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鄭巧君     國立政治大學雷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鄭政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蘇瑞鏘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編者簡介 鄭政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近代臺灣史、歷史教育與區域研究,著有《三重埔的社會變遷》、《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與《殖民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研究》等書及學術論著數十種。 編輯誌言 第一輯 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 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邱正略 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

/吳學明 第二輯 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 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鄭政誠 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爺信仰為例/王和安 第三輯 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 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陳學林 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鄭巧君 1950、60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蘇瑞鏘 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統治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王靜儀 第四輯 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 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陳家豪 附錄 附錄一 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 附錄二 臺灣「客家學

院」成立的經緯 附錄三 賴澤涵教授的學經簡歷 附錄四 賴澤涵教授的學術著作 附錄五 賴澤涵教授的論文指導 編輯誌言     賴澤涵教授,臺中人,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先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務,後負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深造,獲頒碩、博士學位。返臺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期間除戮力學術研究,發表「廣州革命政府」與「中國家庭制度變遷」之相關論著外,亦將所學所知與為人處世之道授予莘莘學子,曾分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東海大學、文化大學等校兼課,不少學子慕其名而受其指導,撰寫政治、社會、教

育、家族、文化等課題,並獲頒碩、博士學位,共同豐富臺灣歷史學術研究之林。     自1990年代起,隨臺灣政治氛圍改變與族群意識增長,賴澤涵教授以優異豐富學養,先後受行政院委託擔任臺灣最敏感的歷史事件調查,即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事件,以「秉筆直書」的治學態度與精神,客觀撰寫調查報告與二二八碑文等,深獲各界重視。其後因客家族群追尋自我認同,賴澤涵教授亦洞燭機先,於借調國立中央大學服務期間,設立臺灣首座客家研究中心與客家學院,推動客家學研究,開啟全臺客家研究濫觴。另在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創所所長與文學院院長期間,亦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哈薩克與中國大陸多所大學簽訂學術交

流協議,更因學術研究的卓越表現,深獲哈薩克國家重視,聘其擔任該國國家院士,為臺灣首位學者獲此殊榮。此外,賴澤涵教授還曾受邀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嘉應大學各校的基地教授與客座教授,而國立中央大學為感念對學校之貢獻,亦聘其擔任終身職之榮譽教授,其學術聲望,不言自喻。     去年(2019)適逢賴澤涵教授八十壽誕,其指導過的碩博士學生,為致意恩師,彰顯為學生付出的辛勞與指導之功,尤其是謙謙君子、淡泊名利的處世風格,身教與言教並重風範,特地於2019年6月14日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講堂舉辦「秉筆治史:歷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取其治學名言「秉筆直書、治史最樂」二句精華為研

討會主題。雖然籌備時間稍顯匆促,且已至各校期末,但參與師長、貴賓與學生仍熱情不減,不辭路途之遙,前來共襄盛舉。其中除受教學生踴躍為文獻稿外,更獲得許多師長的情義相挺,如與賴澤涵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為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的陳寬政教授,即特地前來擔任賴澤涵教授專題演講的引言人,述其過往的合作計畫與情誼,令人感動。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文星榮譽教授、國內知名學者尹章義教授與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的劉石吉教授,則分別擔任三個場次的主持人。至於與談人,除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有師長,如齊茂吉教授、吳學明教授、王力堅教授、吳振漢教授、李力庸教授

、蔣竹山教授等,為表崇高敬意,各依其專業學養分別擔任各場次的與談人外,大會還特就各相關論文主題,分別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康豹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林玫君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陳鴻圖教授及國史館纂修歐素瑛教授等,一起共襄盛舉,擔任與談嘉賓。     本回研討會發表的論文計有十篇,分別為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王靜儀教授所撰之〈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蘇瑞鏘教授所撰的〈戰後臺灣在野菁英對選舉弊端的指控與因應(1954-1960)〉、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邱正略教授所撰

寫的〈鬮書當中的特別約定〉、國立政治大學雷震研究中心專任助理鄭巧君博士的〈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王和安博士所撰的〈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信仰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陳學林先生所撰的〈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及個人所撰寫的〈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另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程朝云教授所撰之〈戰後中美農業合作:從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到農復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企劃專員莊建華博士所撰的〈戰後1946年的臺灣接收及其問題:以交通為中心的討論〉與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

研究所陳家豪教授所撰之〈歷史GIS與交通史的相遇:大溪對外交通發展與大溪橋(1903-1934)〉等三篇論著,後因故無法收入,故收入者原僅為此回會議論文中的七篇。其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吳學明教授為彰顯賴澤涵教授亦師亦友的情誼,遂特地撰寫〈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系的建構〉一文以表敬意,另陳家豪教授亦重新整理編寫出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論著,即〈日治時期臺灣企業文書與企業史研究〉一文以茲祝賀,故此祝壽論文集仍收錄有九篇文論。     收錄於本祝壽論文集中的九篇論文,大致可粗分為四類主題,即「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與「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

首先在「清代臺灣的契約文書與社會」此一主題中,計收錄二篇文章,首篇由邱正略教授所撰寫的〈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就清代臺灣民間分家產時所訂定的財產分配明細及相關約定的私文書,即所謂鬮書,就其內容分類,當中如長孫份的預留、屯銀租稅的分攤方式、債務的分擔方式等,多屬鬮書中常見的約定成俗內容。至於屬特例者,如為尚未娶妻者預留娶婦之資、引水灌溉事宜、水租如何分攤、倒房的祭祀工作責任如何安排、為家中婢僕考量安排份額、不得以鬮書擅行向人胎借、對店舖字號使用的限制等,則內容可謂五花八門。鬮書內容的常規與特例正展現出先民在進行財產公平分配時的各種用心考量。     次篇由吳學明教授所撰寫〈清末北臺灣民間安全體

系的建構〉,則利用契約、方志、文集等資料,論述清末北臺灣民間社會在面對移墾環境中的水資源遭被壞、茶與樟腦等產業利益被侵占、原住民反抗、械鬥和外患等生存威脅時,如何主動建立自發性規約或由官憲發動聯庄規約以穩定社會秩序,維持共同利益。     其次,在「日治臺灣的教育與信仰」此一主題中,首篇由鄭政誠教授所撰寫的〈近代臺灣初等教育中的國語讀本編寫與內容分析〉中,以日治時期公學校與蕃童教育所學童所使用的國語讀本為素材,提出日人為強化日本帝國對殖民地臺灣的有效作為,並獲取臺人對日本歷史文化與統治的認同,遂以教科書宣揚其治臺理念,揭櫫日本化、近代化、城市化與農業化為四大書寫標的,呈現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殖

民統治內涵。次篇由王和安博士所撰寫的〈新竹州移民的信仰傳布:以高雄地區之義民信仰為例〉,則透過報紙、方志、時人著述與實地田野調查,以高雄市三座義民廟,即位於三民區之高雄褒忠義民廟、旗山區之旗美褒忠義民廟與甲仙區之甲仙褒忠義民廟為例,闡述日治時期原在新竹新埔枋寮的客家移民信仰,在分香至高雄地區後,如何因國家、地方社會及經濟發展,使該義民信仰呈現出具地方特色之內容。     再則,在「戰後臺灣的宣傳、政治與選舉」此一主題,共收錄有四篇文章。首篇為陳學林碩士所撰的〈從蔣中正日記看國府1950年轉危為安的過程與因應〉,透過對《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篇》的解讀分析,實證論述蔣中正在1950年的關鍵年代,從引退

到視事、海南島與舟山群島的大規模撤軍及韓戰爆發後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好惡等,以其日記書寫點出蔣中正的態度、策略、反省、想法與作為。至於次篇由鄭巧君博士所撰寫的〈戰後海外版宣傳影片的中華民國形象(1950-1971)〉,則以「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在1950至1971年間所拍攝的紀錄片與新聞影片為分析素材,發現此種在國共對立時期的海外宣傳影片,一則強調唯有中華民國才能代表中華文化、是正統中國的意涵;另方面則透過臺灣島內的工程建設、十月節慶活動、閱兵典禮等,揭示中華民國的「自由」與「進步」,並強化其必反共復國、光復大陸的決心,以此宣傳與形塑中華民國的樣貌。第三篇由蘇瑞鏘教授所撰的〈1950、60

年代臺灣在野菁英對地方選舉弊端的批評與因應〉,則指出1950、60年代臺灣定期舉行的地方選舉,形式上雖有一定的民主意義,然實際運作過程卻常受詬病,在選風逐漸敗壞下,出現買票、作票、公務人員違法介入、一人競選、選監體制等諸多弊端。不少在野政治菁英常批評選舉弊端,甚至透過議會、司法、媒體、集會、結社等各種途徑進行抗爭,政府當局雖標榜臺灣是「自由中國」,唯對各種改革建議的接納、實施程度卻相當有限。至於末篇王靜儀教授所撰的〈新國會的形塑:從軟性威權時期到總統直選後的立法院長劉松藩(1992-1999)〉,則以前立法院院長劉松藩為個案分析,透過報紙、國會議事錄、相關人士的訪談,論述劉松藩在擔任立法院正副

院長期間所通過的重要法案,尤其是任內通過的「國會五法」,可謂有效提升立法院的議事效率與改進問政品質,對立法院及國會政治影響深遠。     最後在「史料介紹與研究展望」類別中,陳家豪教授的〈日治時期臺灣企業史料與企業史研究〉,則指出日治臺灣是正式且大規模學習與運用現代公司制度的關鍵年代,個人合夥商號的「現代化」管理亦首見於此時,且因日治時期留下類型豐富、數量眾多的企業文書,對於臺人資本如何進入現代公司制度,如何靈活適應新制度與吸收新經營知識,最終匯流成1950年代中小企業興起的潮流,是值得期待的企業史研究議題。     除九篇論著外,本祝壽論文集最後尚附有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客家學院創立原委、

學經簡歷、學術著作與指導過的碩博士論著一覽,供讀者參閱,期能彰顯賴澤涵教授的學術生涯、學術能量與其授業子弟的學術專攻,並寓傳承創新之意。     本祝壽論文集得以順利出刊,首先須特別感謝各執筆教師作者不忘師恩,不計辛勞與酬勞,奮筆疾書與修訂校對,方得有此豐富的學術知識與內容。此外,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的行政專員與助理們,如吳喬恩小姐、邱郁秀小姐及碩士班研究生吳明珉小姐、程安鯖先生、陳偉汛先生、劉宇霖先生、呂承叡先生等,皆為此祝壽論文集提供十分必要的行政協助、聯繫與初排、校對等,方使此論文集得以更快速出刊,在此亦深表謝忱。最後,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計此等學術論著商業效益不高,仍接下本論文

集的美編、出版與行銷等事宜,盡心盡力排版校刊,尤其是編輯部的鄭伊庭經理與副主任編輯杜國維先生,從初始的接洽、聯繫與後續的出版工作等多賴其底定,亦衷心感謝。值此祝壽論文集出版之際,特聊贅數語,是為誌言。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鄭政誠謹誌於2020年清明 【賴澤涵教授的生平自述】 我出生於臺中沒落的地主家庭,幼時即對周遭鄰居或親戚貶抑或歧視窮人的眼光相當的敏感,故小時即立志將來長大一定要讓父母以我為榮。 在求學過程中我成績一直很好,故相當得到師友的愛護與栽培,各階段的老師,如小學時代的甯懋欽老師、陳金來老師,國中時代的董彬勳老師,臺中師範學校時代的王靜珠老師、李存祿老師,大學時代的郭廷

以教授、朱雲影教授、李樹桐教授、李符桐教授,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時候的Robert B. Crawford 教授和Lloyd E. Eastman 教授,都啟發我向上的志願,這都是我永誌不忘的師長。 國中時代開始閱讀中國古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西遊記》、《西廂記》等,對文史充滿了興趣,因此頗有志歷史的研究。到師範學校讀書時,更受國文老師戴皓東、歷史老師陳寶琴等人的影響,深知國學歷史對一個人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並受王靜珠老師、李存祿老師不斷的鼓勵,因而才考入母校的史地系(歷史組)。在這裡接受名師的教誨,如朱雲影師史學的淵博,尤其是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研究,

李樹桐師唐史的考證與造詣,趙鐵寒師的遼金元細心的考證及認真的治學精神,尤其郭廷以教授對中國明清史、近代史的啟發,因而瞭解利用第一手資料的重要,加上美國學界的衝擊,才知道光靠中文不足言治史,因而才慢慢閱讀西洋史的著作。大學四年頗為充實,自認也念了一些書,而且僥倖以第一名畢業,被郭廷以師延攬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首先接觸了檔案、參加了各種學術討論會及閱讀有關大陸(時列為禁書)和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的名著,郭老師垂詢興趣,鼓勵並推薦出國深造,因而獲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歷史學系的fellowship 攻讀博碩士學位。指導教授Lloyd E. Eastman治學嚴謹,在清史及中國現代史的造詣,擁有

崇高的學術地位,他是伊大有名的「殺手」(給學生分數奇嚴)。故我從他那裡學了撰寫論文用字力求簡潔,多利用原始資料(到處蒐集)以及不畏權勢、秉筆直書的客觀史學精神,而且為治好歷史必須廣泛閱讀中國史以外的世界各國史、日本史等著作,以便作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