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蠟筆哥哥寫的 【中英雙語對照】 1、2、3,抓週趣! 和林奎章的 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圖書館- 業務職掌- 宜蘭市公所全球資訊網也說明:圖書館的服務項目介紹。 ... 辦公地址:宜蘭市陽明路277號(宜蘭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 團體借閱證:依「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團體借閱證辦理辦法」辦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魯文化 和游擊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王梅玲所指導 汪楚筠的 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設計與館員認知之研究 (2021),提出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圖書館形象、館員認知、企業識別、企業識別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吳美美所指導 黃翠玉的 專門圖書館編目工作者之編目工作流程相關知識分析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專門圖書館、編目工作者、編目工作流程、編目知識的重點而找出了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解答。

最後網站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 台灣商業櫃台則補充:您可於任何一台可上網的電腦,至【宜蘭縣公共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查詢本縣文化局及鄉鎮市立圖書館的館藏資料,即可明瞭目前書籍的借閱狀況,亦可透過系統進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英雙語對照】 1、2、3,抓週趣!

為了解決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問題,作者蠟筆哥哥 這樣論述:

★中英雙語對照,培養孩子的雙語能力,拓展國際觀。 獻給孩子最幸福的生日禮物! 1、2、3,一起來抓週,長大後,你想做什麼呢? Blessings, Growth, and Inheritance The Best One-Year-Old Birthday Present for Your Baby: Zhuazhou     今天是妹妹一歲生日,   我啊!最期待與妹妹一起抓週囉。   抓蔥、抓筆,還是抓尺、抓麥克風呢……   猜一猜,妹妹長大後會做什麼呢?   親子間最甜蜜的週歲紀念日,蘊含著祝福、成長與傳承…… 本書特色   1.中英雙語對照及故事朗讀,培養孩子的雙

語能力,拓展國際觀。   學齡前階段是孩童腦力開發與記憶力的最佳黃金階段,本書特別設計「中英雙語繪本」,並邀請兒童文學專家歐玲瀞、董欣佳老師錄製中英雙語故事朗讀,從小培育孩童的雙語能力,開拓國際視野。   2.認識傳統生命禮俗:抓週   透過繪本故事,帶領孩子認識「抓週」的傳統生命禮俗,並引導孩子認識自己,探索未來。   【本書關鍵字】   抓週、中英雙語對照、生命禮俗、生涯規畫、閱讀起步走、週歲、創意想像、文化傳承   得獎紀錄   ★桃園市環境教育繪本創作比賽第二名得主最新繪本力作 童心推薦   王慧君╱宜蘭縣北成國小教師、宜蘭縣國語文輔導團團員   林機勝╱教育部兒童

閱讀種子教師、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校長、教育部閱讀推手   林秋萍╱宜蘭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   吳淑娟╱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科及兒童加護病房主任   涂妙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陳慧玟╱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教師、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個人獎、蘭陽囝仔   黃曉萍╱高雄市楠陽國小圖書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葉亞蘋╱新北市永錡文教機構總園長   歐玲瀞╱佳音電台節目主持人   王慧君╱宜蘭縣北成國小教師、宜蘭縣國語文輔導團團員   「抓週」這個傳統的習俗活動,不僅是新生命在成長里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更是父母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最佳寫照。   《1、2、3,抓週趣!》是一本

多元的親子閱讀讀本。從中英文的呈現方式,在雙語閱讀環境中,引領讀者跟著書中人物發揮想像力,不論是看圖、讀文,從筆、尺、蔥、麥克風……,每一個物品除了是期許,還跟宜蘭的地景、人文和產業特色做起連結,呈現濃濃的蘭陽味。   你不妨也跟孩子一起發揮想像力,想一想,還有什麼可以拿來「抓週」呢?它又可以代表什麼?讓我們一起把故事再寫下去!   林機勝╱教育部兒童閱讀種子教師、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校長、教育部閱讀推手   這本書生動傳神地描繪出「抓週」的過程與所蘊含的意義,尤其透過情節的安排,巧妙的把性別平等、生涯發展、職業試探、家庭倫理等重要觀念置入其中,透過閱讀讓孩子們有效習得;此外,文字與圖像都極富

童趣,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然而然愛上這本書,同時知道「抓週」這個別具意義的生命禮儀。這麼好的書一定要讓大家都來看。   林秋萍╱宜蘭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   村上春樹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1、2、3,抓週趣!》藉由抓週的傳統儀式,跟著故事主人翁以宜蘭地景開啟美麗視野之旅,進而認識宜蘭是一個人文薈萃、物產豐饒的好所在。     妹妹到底抓到什麼呢?好奇是一回事,重要的是祝福、平安和傳承的儀式恩典,除了是長輩們對新生兒未來的期盼,希望一路平安健康成長,並能莊重地對待生命,所有的儀式感都是對人生的加冕。   吳淑娟╱羅東博愛醫院新生

兒科及兒童加護病房主任   週歲生日,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生日,最有感觸的應該是孩子的爸媽吧。可惜在現代家庭中,慶祝孩子週歲生日的方式大多就是吃蛋糕拆禮物,孰不知我們自己文化裡的抓週禮俗,更能代表爸媽以及家人對孩子的祝福。這本繪本透過家中大孩子的好奇心,經由一問一答讓孩子了解抓週中潛藏的人生涵義,也讓這一代年輕爸媽一起來認識傳統禮俗!還看到孩子的世界都是單純的,蔥,就是要做蔥花麵包呀!有時是大人想太多?也是有趣的思考面項!   涂妙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在華人文化的各樣歲時祭儀慶典中,抓週活動是最能看到親族長輩對剛滿週歲幼兒深深期許的活動。這本圖畫書呈現了家中成員對年幼妹妹的疼

愛,從哥哥的角度來敘說整個抓週活動的意涵,在童言童語的對話中,帶領讀者一步步了解這個傳承已久的家庭活動。而在書中也看到了代表地方的特殊景觀與具現今世代職涯選擇的物件,饒富趣味。   陳慧玟╱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教師、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個人獎   蘭陽囝仔,如果抓週抓到畫筆,長大後會不會畫出美麗的龜山島和綠綠的稻田呢?   蘭陽囝仔,如果抓週抓到尺,長大後會不會蓋出堅固的宜蘭厝呢?   那如果抓到蔥呢?抓到麥克風呢? 望著一歲孩子的手中,爸媽想像著他們可能探索的未來,很多未知在等待我們,無比期待……   未來有無限可能,抓週儀式,不僅是傳統禮俗,更是我們給孩子的滿滿祝福,跟著《1、2、3

,抓週趣!》中英雙語繪本,在蘭陽平原的人文地景中,一起開展孩子們的豐富多彩的人生!   黃曉萍╱高雄市楠陽國小圖書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每年生日總是令人期待,但是你可知道當你滿一歲的那一天是如何度過人生的第一個生日?為了慶祝寶寶滿週歲,爸爸媽媽會為你舉辦抓週禮俗,邀請親友們來參加抓週派對,大家一起熱鬧祝福寶寶平安長大。   這時爸爸媽媽會準備跟「職業」有關的物品給寶寶抓,而且每個物品都有它的意思。打開此書你會看到畫筆、尺、蔥、斧頭、球……等;大家猜猜看,抓到這些長大會做什麼呢?   這本書除了可以看到生命的禮俗,家人對孩子的期待與祝福,更特別的是還可以邊聽故事邊學英文,奠定雙語能力!

  葉亞蘋╱新北市永錡文教機構總園長   孩子出生後在每個階段的成長,總是讓父母感到喜悅及驚奇,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特別重視寶寶滿週歲這一天,透過「抓週」禮俗、儀式,象徵著父母對孩子的祝福及期待。   從書名「1、2、3,抓週趣!」及封面圖中的「大手」,圖文明顯預測寶寶已準備好要大顯身手了。   而抓週要準備什麼呢?各種物品也暗喻不同的意義及祝福,例如:抓了筆成為畫家,抓蔥則是「聰明」的象徵……,文中媽媽和哥哥的互動,介紹抓週時所抓到不同的物品,讓讀者理解其象徵意義與祝福,故事中透過哥哥的視角做未來的期待聯想,使得故事更增添童趣。   這本繪本隨著文化傳承概念,也帶出代代父母的祝福與喜悅,相

信賞析繪本時,也能喚起父母回憶寶寶抓週時的趣事,讓我們帶著祝福及喜悅的心,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歐玲瀞╱佳音電台節目主持人   「抓週」是傳統生命禮俗裡重要的儀式――象徵寶寶長大了,也是家人陪伴孩子做出第一次選擇的重要時刻。故事內容結合文化禮俗與在地特色,是原創繪本必備的基調,而手足之間的情誼與全家人對於新生命未來所賦予新鮮的想像,帶著普世性色彩且容易產生共鳴,文圖創作者在孩子成長的喜悅上,共同譜出一個暖心且連結在地與家庭情感的好故事。   *中英雙語對照、有注音   *適讀年齡:1〜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設計與館員認知之研究

為了解決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問題,作者汪楚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從企業識別系統角度瞭解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的設計過程與館員認知,以屏東縣公共圖書館、臺東縣公共圖書館、臺南市公共圖書館、新竹縣公共圖書館及宜蘭縣公共圖書館作為研究個案,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設計企業識別的項目與方法,並以前述設計項目加以訪談館員,瞭解館員看待其改造內容的認知與評價。研究目的總結有以下三點:(1)探討企業識別系統的意義、內涵、發展階段、與圖書館應用;(2)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內涵、價值、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發展階段、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及應用;(3)探討公共圖書館館員對於形象識別系統的內涵、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與應用的認知及評價,最終提出相關的結論與改善建議。本研究屬於質化

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與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兩個管道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深度訪談之研究對象由五所公共圖書館之館員共28位組成,採立意取樣方式,邀請申請總分館計畫、且完成形象識別系統招標、設計與應用的公共圖書館,邀約該圖書館館長,再由館方代為引薦其餘參與計畫與非計畫館員,作為本研究之受訪者;內容分析法則以個案圖書館於2019至2021年執行總分館計畫的計劃申請書、形象識別系統招標的需求規格書、形象識別系統規範手冊、官方網站、官方經營的Facebook社群專頁、政府採購網站的決標資料、輔導團會議記錄與總分館計畫成果報告簡報進行,以瞭解

個案圖書館設計形象識別系統的過程。綜合訪談結果與相關文獻後,本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進行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的原因主要有三:(1)基於總分館計畫提供的資源充足;(2)館舍空間更新的同時需要同步的形象呈現;(3)提升圖書館可見度。此外,本研究亦發現我國公共圖書館進行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的模式,多數館別單獨採用藝文採購形式公開招標,評分標準重視(1)招標廠商的設計美感、理念與圖書館價值的契合度;(2)廠商過去的作品呈現與業績列入考量,評委則以(1)瞭解圖書館對形象的期待與需求者;(2)具有藝術相關背景者進行邀約。本研究經由歸納後,發現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的共通點,在基本系統部分,多數館別以(1)書本

、縣市英文字母為主符號,融入經營理念,使用書冊元素進行設計;(2)主色系參酌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的在地特色發想;(3)字體以其後續應用的便利性與適用性為考量。本研究訪談五間公共圖書館館員對形象識別系統的認知,發現館員認為其帶來的價值分別為(1)加深總分館間的連結;(2)產生向心力,樂於為機構奉獻;(3)加速業務效能,使成品美觀;(4)認知自身的專業形象與服務使命。其中以(1)提袋;(2)識別證;(3)制服等應用系統項目,能使其對圖書館產生認同感與向心力。最終,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我國公共圖書館形象識別系統未來發展的四點建議:(1)將形象識別系統進行獨立招標,以利於評選標準與評委組成得依據館方考

量重點調整其比重;(2)建議將形象識別系統與館內辦理活動的模式與主題扣合,從動態的面向推廣圖書館形象;(3)建議制服的設計先由館方與館員討論款式後,要求設計承包商需覓得協力成衣廠商共同設計承製;(4)針對形象識別系統的規範手冊內容進行館員的會議與教育訓練,使館員瞭解基本系統的理念與規範的應用方式。

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

為了解決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問題,作者林奎章 這樣論述:

台語片超有梗! 由文字大數據而來的110個電影關鍵詞   從台語片的作品與電影人的故事 看見台灣人的摸索與嘗試、成功與失敗 以及台灣人的成長     ◎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   愛情偵探片、西部牛仔片、武俠片、諜報片、科幻片、戰爭片、懸疑驚悚片、世界文學名著改編、民間傳奇、海女片……台語片都拍過     ◎拍出正傳、前傳、後傳、別傳的台語史詩鉅片是?   「薛丁山家族故事」,橫跨三代,阿公、爸爸、孫子各有自己的主場片     ◎台語片常有的劇情公式是?   低端女性與高端男性苦命相愛、懷有私生子、被男方家長阻礙;女子因貧窮被迫嫁給不愛的男人;父母與子女相見卻不相識;出家為尼終了一生  

  ◎在台語片時代,廣告文案寫什麼才能吸引觀眾?   哀豔絕倫、青年男女必看、為人父母必看、社會教化歌唱打鬥愛情大名片、新藝綜合體     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   1955至1981年間,台灣生產出1000多部台語片。     那時,演員供不應求,不管大小演員,每個人常要同時軋好幾部電影;那時,台語片明星到戲院隨片登台,往往造成轟動;那時,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西部片、武俠片、諜報片、科幻片、文藝片、神怪片、懸疑恐怖片……台語片是一個跟隨國際潮流的產業。     在那個黃金年代,無數幕前幕後影人投入台語片的產製,為我們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然而,過去由於政治因素,這段電影史一直位

居邊緣,加以電影拷貝的大量遺失,更讓這段歷史的顯影困難重重,研究大不易。     本書是一次勇敢與創新的嘗試。     作者採用大數據概念,廣泛收集台語片的舊報紙廣告、本事、時評、文物及當代評論等海量文字資料,以詞頻分析的方法,揀選高度聲量的110個關鍵詞加以介紹。包含了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師、影評;重要作品的類型、故事、角色、改編、時常出現的戲劇元素及設定;廣告用語、行銷手法;當代台語片研究的重要觀點。     本書是一部廣角多元、兼容並蓄的台語片小百科,作者以貫古穿今的方式,把六十年前的台語片元素與當前的流行文化元素相互對話,附加深厚的電影知識,娓娓道出許多電影作品與從業人員背後

的故事,呈現出台語片兩段動人的歷史:一段是影片製作當下,電影工作者對創作的投入與付出;另一段是1990年代以來,影史研究者對於台語片各面向的搶救、修復與推廣工作。     這也是一本另類思考台灣的書。     消逝影像的重新書寫,顯現的不只是電影故事,還讓我們看見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及意識形態。透過台語片,我們將有機會認識過去的台灣人會為什麼爭執與衝突?面對各種事情的反應是什麼?他們重視的價值是什麼?他們的夢想與渴望又是什麼?而經過六十多年,我們實現當初台灣人夢想中的理想社會了嗎?   新奇推薦     王萬睿/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陳柏惟/(3Q)立法委員   黃信堯/《同學麥娜絲》、《大佛普拉斯》導演   廖金鳳/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教授   聞天祥/影評,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鄭順聰/作家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專文推薦     王君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各界讚譽     王君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這是一本作者與讀者話舊抒懷的體己談心之作,透過文字的形式和讀者們「聊聊」台語片,而每一個詞條的內容闡述,都暗藏著無數個可以連結當代讀者意識範疇與過去台語片世界的話頭。     王萬睿/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

教授   作者如同一位穿針引線的說書人,在浩瀚星海般的影像文獻中重新繪製新座標,侃侃而談台語片的黃金時代,在我們來不及參與的電光影裡,點亮了黑白的純粹,投入了彩色的願望。     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此書的書寫形式為文化研究的書寫方式與研究方法立下里程碑,也相對製造出一種嶄新的讀者型態:猶如漫步於文字森林,讀者可自由隨興的選擇自己的路徑以及所欲觀看之對象。作者就是文字魔術師,創造了台語片的魔力。     陳柏惟/立法委員   過去曾因為政治與歷史因素,本來很蓬勃的台語戲劇創作,受到不少打壓影響,甚至被污名化,會覺得講台語比較低俗,但事實上台語片曾有過一段光輝燦爛歲月,各式

各樣的素材都有。這些元素反映了市場的需求,而這些作品在行銷時,運用的廣告字句也生動活潑。戲劇作品某方面來說,傳達了那個時代,社會大眾的喜好和煩惱,也傳達了那個時代,一世代的人們對於夢想的想像。所以作者用這樣的角度切入,是非常有趣的角度。我一直覺得,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確立自己是誰,必須要徹底了解自己的過去,而這本書,正可以引領我們了解過去,找到真正歸屬之路!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這是一本有魔力的咒語書,作者竟然想到用《異星入境》來解讀台語片!本書用了無數語詞召喚出往日精靈,尤其是已經消失了35年的大觀戲院就是我兒童時期經常走訪的戲院,電影齒輪帶走了我的青春,本書的

咒語則喚醒了我的舊夢,夢中的我依舊只是個愛看電影的孩子。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這本書充滿許多我初翻閱時未曾想像的驚喜。有些詞條,我並未想到竟能上榜,我更驚訝於許多關鍵字最後竟然榜上無名(例如北投),這也讓我們感受到詞頻分析如何打破研究者慣習的威力。更感動的是,看見作者特別為文「拯救」好幾位在台語片研究中相對受忽視的人物,讓人體會到台語片研究永遠都有新題目等待開展。

專門圖書館編目工作者之編目工作流程相關知識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問題,作者黃翠玉 這樣論述:

圖書館所提供的資訊服務,依業務功能區分為技術服務與讀者服務,而技術服務為圖書館之基礎業務。技術服務中的編目工作,是圖書館資訊服務的核心支柱,例如線上公用目錄是圖書館服務的入口,編目工作則是將圖書館館藏資源呈現於線上公用目錄,並應用相關標準、資訊技術將館藏資源提供給讀者。編目業務的進展著重於實務與經驗累積,而編目工作者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和應用經驗所獲得的知識,則反映在執行該項業務的流程中,本研究探討圖書館技術服務工作中,編目工作及其相關知識之內涵,以便歸納編目工作相關的知識及其來源,期能促進編目工作者對編目工作知識之瞭解,以協助其提供高品質的資訊組織服務及提升編目工作者的專業形象。準此,本研究

的研究問題有:(一)專門圖書館編目工作者之工作任務與工作內容為何?其中工作內容所涉及的工作項目、工作流程和工作特性為何? (二)編目工作者之編目工作所需知識為何? (三)編目工作者的編目工作相關知識之來源為何?這些編目知識又如何獲得?本研究採用質性方法,透過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方式蒐集資料,總計有7位受訪者,分別來自研究者工作場域的學術研究機構內不同學科之四所圖書館,其中有5位編目館員、2位圖書館行政主管。本研究共收集7份語料,先將受訪者的論述予以結構化,再從中歸納編目工作相關的知識及其來源。本研究發現:(一)專門圖書館編目工作者之工作任務包含:(1)即時更新和定期維護書目資料庫、(2)維護和發展

編目政策、(3)提供專業知識和資訊組織服務。(二)編目工作的內容包含工作項目、工作流程及工作特性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工作項目有:記述編目、主題編目、權威控制及編製編目工作手冊;第二部分工作流程包括查核複本、記述編目、主題編目、權威控制、審核修正及書籍處理加工等六項流程;第三部分工作特性有正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及具彈性。(三)編目工作者需具備的編目知識,包括:(1)熟悉編目相關規則、標準、工具與流程、(2)亦需涉獵專門學科知識、(3)身處快速變遷的網路資訊環境中,對資訊科技的進展也需關注。(四)編目工作流程的相關默會知識,分為(1)認知型知識:具有對編目工作的使命感、信念與價值觀及具備判斷力與洞察

力、(2)態度型知識:以積極學習、負責任、重視效率、細心的態度,面對編目工作、(3)技能型知識:熟稔的使用編目工具,包括編目規則及分類表及標題表等、(4)關係能力型知識,又分為(a)與同儕之間進行經驗的交流與傳承,以培養團隊的默契,形塑組織文化、(b)面對讀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提供適切的資訊組織服務。(五)編目工作相關知識的來源:(1)獲得方式有:自學、做中學、業務交流、專業培訓、參加研討會議、參訪活動、在職繼續教育;(2)獲得管道有:專業網站、館內例行會議、研討會議、在職訓練。(六)本研究發現和文獻知識相比,編目工作者的需要的知識有:(1)體認目錄重要性的價值觀、(2)瞭解網路資訊環境所產生的

工作創新意識、(3)運用經驗知識創造出理想的工作模式,都是屬於默會知識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