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開戶人數變動統計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另外網站贏在美股──施凌部署環球投資天書 - 第 82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開戶 方面,手續與港股戶口相若,在選擇交易平台時,可以參考圖 3.08 的網上交易平台排名。《巴隆氏》每年都會公佈自己的統計結果,就不同的網上交易平台在科技、產品種類、 ...

中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王瑜哲所指導 陳佳盈的 青年族群的投資理財態度與資本市場發展之影響 (2017),提出投資人開戶人數變動統計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投資工具、投資行為、家庭教育、年輕族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工業工程學研究所 吳政鴻所指導 陳勸仁的 以個案探討臺灣證券商通路經營的轉變 (2014),提出因為有 證券商、分公司、通路、轉變、金融控股公司的重點而找出了 投資人開戶人數變動統計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地區房地產與營建股行情變動分析-93/03則補充:為了解國內房地產與營建類股行情的變動情形,本文中,擬分為當前房地產的行情, ... 減少了一兆四千八百四十一億元,若以總開戶人數約七百萬戶計算,則每位股票投資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投資人開戶人數變動統計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青年族群的投資理財態度與資本市場發展之影響

為了解決投資人開戶人數變動統計表的問題,作者陳佳盈 這樣論述:

在金融市場全球化的意識下,主要的經濟來自於資本市場,目前台股多為4、5年級生,產生很大的斷層,需要注入新血以活絡台灣經濟市場。資本市場是我們很重要的經濟櫥窗,也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研究針對台灣年輕族群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採用問卷方式進行,透過發放問卷進行投資行為之調查,共回收515份問卷,其中共311份為有效問卷,本論文研究方法採用SPSS統計,使用方式為描述性統計分析等。由實證的結果發現收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年齡等因素對投資經驗,有著密切相關影響性,而且年輕族群參與資本市場比例偏低。 年輕人只是缺乏經驗與機會,應給予正確方法及正向投資觀念,未來才能撐起台灣的經濟發展。欲提升

年輕人對股票的認知與知識,必須從學校及家庭教育著手。券商也可針對小資族群開設一些小額投資及定期財經講座,讓現今台灣年輕人有興趣投資。針對年輕人對股票市場不感興趣之原因,找到因應之道以提高年輕人對投資股票市場的興趣,為資本市場注入新血,方有利於台灣未來經濟發展。關鍵字:投資工具、投資行為、家庭教育、年輕族群

以個案探討臺灣證券商通路經營的轉變

為了解決投資人開戶人數變動統計表的問題,作者陳勸仁 這樣論述:

  金融產業在臺灣屬於特許行業,主管機關的政策強烈引導產業發展與興衰,主業者為銀行業、保險業及證券業,其中證券業由於涉及國家資本市場重要發展以及民眾金融消費權益,因此除了有最多週邊單位進行監督管理(諸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檢查局、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期貨交易所、集保結算所、證券商業同業公會、期貨商業同業公會等),在業務開放腳步上也落後於其他業別。雖近年來,政府已警覺到資本市場不振將對國家政經情勢及競爭力造成莫大傷害,因此已逐步啟動相關措施促進臺灣資本市場成長並鼓勵業者邁向國際舞台競爭,惟該關鍵角色「證券商」在通路經營上出現相當大的發展落差。據統計,臺灣證券經紀商(包含綜合證券

商及專營經紀商)總分公司家數已逐年減少到2015年2月總公司81家、分公司縮減至963家,登錄之分公司受託買賣業務人員(即所謂營業員)人數規模同步減少到2015年3月的17,117位,其中緣由及對國內資本市場的衝擊值得進行深入探討。  本論文從臺灣證券產業的發展進行分析,並對比在此發展趨勢中證券業所表現出來的經營對策及績效,截至2014年12月雖然市場上累積開戶數計17,217,905戶、有效開戶數計1,147,325戶,上市加櫃公司家數截至2015年2月也達1,543家、可以交易的商品類別也快速多元化,包括2014年開放投資人可以在櫃檯買賣中心買賣掛牌的台股證券投資信託基金、黃金、ETF等,

同時在期貨市場開放之商品更是百花爭鳴,但如同前述,證券市場市場上最主要的參加人「證券商」的通路家數及業務人員數量卻是逐年加速減少,其中牽涉到的成因是多元的,包括資訊科技所帶來交易工具(含平台)電子化及行動化因而降低投資人對於實體通路及業務人員的需求,亦包括1990年代證券商進行合併加上2003年金融控股公司法實施後,第一批14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續陸續加入臺灣金控、合庫金控成為16家)所帶動的金融整併,導致證券商家數因整併而減少,並在經營型態上金控子公司間可以透過共同行銷進行顧客轉介及經營,提昇顧客開發及經營效率而降低對證券業務人員需要,又或是因所服務顧客結構改變而減少證券業務人員服務廣度等

。面對未來金融環境的變化,無論是金融電子化或是電子金融化、金融互聯網或是互聯網金融,均衝擊著證券業未來發展方向與模式。  在前述發展下,本論文逐步由臺灣證券產業發展歷程及證券商經營概況做探討,再進一步從研究金融法規變革、證券市場參與者結構改變以及異業跨領域合作等面向,說明對於證券商通路經營帶來之影響及衝擊;此外,以玉山金融控股公司(簡稱玉山金控)旗下的玉山綜合證券(簡稱玉山證券)從1998年11月20日開業以來,從相對「後進」的證券商角色如何在證券產業中去展現其通路經營價值,尤其在市場既存的資深證券商及資深證券通路業務人員競爭中進行差異化經營;另在金融控股公司法通過之後,該公司如何去運用同為玉

山金控旗下子公司的玉山銀行通路價值,降低其新客群的開發及經營成本,並提高顧客往來忠誠度及黏著度,又其中對於玉山證券通路經營思維及策略如何轉換為該公司競爭優勢;尤其自2014年第四季開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不斷提出「金融3.0」概念後,不但銀行業要3.0,證券業也要3.0,在中國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提出:「金融業如果不改變我們就來逼著他們改變」,從中國大陸金融創新及電商經驗,玉山證券如何在金控資源整合運用上因應甚至走出一條創新的通路應營模式等。透過整體產業以及個別公司之研究,了解臺灣證券商通路經營所面對的過去、現在及將來轉折點及挑戰,嘗試從研究對象實務做法,尋求做為臺灣證券商未來擬訂

通路經營策略之參考。  金融市場競爭本身存在各種策略、模式可能,過往證券商分公司通路是開發顧客及提供服務最主要接觸點,通路的多寡以及通路內業務人員多寡往往與該證券商經紀業務市占率與經營績效有相當正關係,且亦提高了證券商進行併購時談判的籌碼與溢價空間,但時至今日物換星移,通路經營必須不斷因應產業趨勢及資訊科技等進行調整,惟有掌握趨勢、站在趨勢浪頭上,不斷創造通路經營彈性及多變性,相信才是未來面對這場金融革命的生存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