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成道路糾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既成道路糾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政豪寫的 這是一本民法債編解題書(5版) 和朱雲影王仲孚的 日本必敗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拍面面觀(5)--私有權土地通路之既成道路認定也說明:私有權土地通路之既成道路認定. 擔保物借款及拍賣應涵蓋道路用地可避免衍生糾紛. 法拍屋因為債務人之關係人(親屬或朋友)將通行道路阻攔或砌牆不得通行,還得翻牆才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讀享數位 和蘭臺網路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高階法律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LBA) 廖義銘所指導 陳聖允的 水利田地地上物徵收探討 –以高雄市旗山區湄洲里大溝頂住戶拆遷乙案為例 (2020),提出既成道路糾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湄洲里大溝頂、土地徵收、徵收補償。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法律學系 鍾秉正所指導 蔡明恆的 戰地政務軍事利用土地所生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馬祖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戰地政務、社會補償、國家責任、特別犧牲的重點而找出了 既成道路糾紛的解答。

最後網站道路用地蓋房子可以嗎?本篇整理你所不知的道路用地知識則補充:既成道路 必須是已通行10-20年之久,且有兩戶以上的人通行。 私設道路:都市計畫圖或地籍圖都沒有標示的道路,但有供大眾通行,或供公眾通行未達2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既成道路糾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是一本民法債編解題書(5版)

為了解決既成道路糾紛的問題,作者林政豪 這樣論述: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   大邁=林政豪最新力作,將過去「債法題型破解」的題目全部重解,新進化的「這是一本民法債編解題書」,如同一般超級賽亞人進化成超級賽亞人三一樣,絕對不是老屋拉皮,根本是砍掉重練!更多的題目、更多的爭點、更多的學說、更精鍊的文字、更多的實務見解,不變的白話、不變的誠意。如果你在找一本債編解題書,請你相信我們的邂逅(手比愛心)。  

既成道路糾紛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永昌於106年第二屆第六次議會定期會議,向朱立倫市長及警察局胡木源局長反映設立「檢舉違規即時查詢系統」,以提供市民即時瞭解自身是否違規遭到舉發及檢舉,並於107年7月1日正式啟用「交通違規簡訊通知服務系統」,當系統受理檢舉案件後,系統將以簡訊方式通知已申辦之被檢舉人,以便民眾立即得知違規行為進而改正,除大幅減輕警察受理檢舉工作,並能讓受罰民眾能及時提供行政機關相關佐證減少烏龍裁罰發生的機率。

永昌向朱市長指出,民眾有違規事實理所當然會遭到檢舉受罰,但永昌關心的不只是違規取締,很多民眾檢舉案反映出新北市警力不足處理日益增加的檢舉案的情況,而造成民眾往往收到裁罰通知單時間,早已超出違規日期數月的情況,被檢舉人因收到罰單時間過長而無法保存及提出佐證說明情況,進而造成烏龍裁罰案件發生,向永昌陳情的民眾按裁罰單是五月份遭到存證檢舉違規,違規通知單(紅單)後於九月份時收到,收到違規通知單與違規日期差距約近四個月左右,而五月至九月份期間違規累計收到近二十張罰單(合計金額超過萬元),而該陳情案件並非一般交通違規,也因此永昌為改善警察工作品質及提升警察效率,故於議會定期大會上提出設立「檢舉違規即時查詢系統」之要求,並請警察局訂定檢舉日期規範、提出增加警力之需求,同時避免在民眾不知造成違規的情況下日後陸續收到多張罰單,減輕警察辦案壓力及化解延伸出的違規案件糾紛。

再者,許多違規檢舉案反映出新北市實際上不少路段需要重新檢視道路現況,像是路寬不足、瓶頸路段(路口),許多舊有道路、既成道路是否有被妥善管理及更新,更是造成交通裁罰的原因,為永昌關心本案的原由。

感謝市民好朋友支持,祝福各位平安喜樂!!
更多訊息將在永昌臉書專頁發佈,歡迎大家來按讚喔!!!

【新聞連結】:
〈台北都會〉違停連續檢舉惹怨 新北議員促發簡訊通知
(2017-10-13)
http://m.ltn.com.tw/news/local/paper/1142904

水利田地地上物徵收探討 –以高雄市旗山區湄洲里大溝頂住戶拆遷乙案為例

為了解決既成道路糾紛的問題,作者陳聖允 這樣論述:

土地徵收,係指國家因公益需要,為興辦公共事業,對人民受憲法保障之財產權,經由法定程序予以剝奪。土地徵收條例第1條第1項規定:「為規範土地徵收,確保土地合理利用,並保障私人財產,增進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條例。」土地徵收條例之制定,係為整合分岐不一的土地徵收法規,並統一徵收程序與補償標準。因此,土地徵收條例第1條第2項規定:「土地徵收,依本條例之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同條第3項規定:「其他法律有關徵收程序、徵收補償標準與本條例牴觸者,優先適用本條例。」惟土地徵收程序屬於行政程序,如個別行政法規有關行政程序之規定,對當事人之權益保障較行政程序法之規定還不充分者,此時行政程序法即

有補充適用之餘地。本文試圖檢視土地徵收程序是否符合行政程序法保障當事人權益之意旨。關於土地徵收之法律關係,則以徵收處分與補償處分為核心,討論土地徵收之程序爭議問題。本文認為,土地徵收條例於民國101年修正後,仍有下列之處須再加以檢討改進:1. 內政部於審核徵收處分時,應明文規範給予被徵收人以及被徵收土地所在地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依照聽證程序來達到司法院釋字第409號解釋聽取徵收相對人及利害關係人意見機會之意旨。2. 土地徵收條例第22條並未規範對徵收處分不服之救濟途徑,係重大立法疏漏,應再修法於第1項明定對徵收處分不服之救濟途徑,並將原第1項之內容調整至第6項。3. 土地徵收條例第

22條第2項對徵收價額不服之救濟,將異議、復議程序從必要先行程序修改為任意先行程序,係不當之修正,應再修法予以改正。4. 被徵收人主張徵收失效之救濟,現行法規定於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22條,本文認為應提昇至母法規範且更改為被徵收人應向內政部提出申請,由內政部函復原土地所有權人。

日本必敗論

為了解決既成道路糾紛的問題,作者朱雲影王仲孚 這樣論述:

  本書為抗戰期間出版的名著。分析日軍侵華,雖然氣勢高張,實則外強中乾,國內外遭遇的問題重重,最後必然走上失敗之途。   著者根據日本資料分析,日本因侵華戰爭擴大,軍費負擔沈重,工業、農業生產下降,經濟衰退,無力長期負擔龐大戰費。國內政局混亂,政潮迭起,官僚、軍部與財閥之間充滿摩擦,軍方則元老與少壯軍人之間、海軍與陸軍之間處處呈現矛盾,日本社會則物價騰貴,民眾生活困苦,反戰運動不斷出現,而國際間重要國家大多援助中國而不支持日本。在中國方面,由於全民抗戰禦侮,促成了中華民族空前的大團結,必然贏得最後勝利。歷史的發展,證明著者的析論完全正確。   本書於抗戰勝利七十週年之際再版發行,應具有時代

的意義,除了回顧抗戰,也提供作歷史的反思。 作者簡介 朱雲影   朱雲影先生(1904-1995),字孔澤,江西浮梁(今屬景德鎮)人。早年畢業於江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考取江西省留學公費,赴日本留學,先後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京都帝國大學,任帝大助理教授。   1937年7月7日,廬溝橋事變爆發,基於愛國熱誠,毅然返國奔赴重慶參加抗戰行列,曾任「日本評論社」編輯部主編。1940年出版《日本必敗論》一書,振奮民心士氣,轟動一時。   1945年8月抗戰勝利。翌年,攜眷前往台灣,任台灣省編譯館編纂兼主任,出版《日本改造論》。1947年6月轉任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臺灣師大前身)史地系教授,

1962年史地系分為歷史系與地理系,出任首任歷史系主任,講授史學方法、中國上古史、亞洲各國史、東南亞史等課程。   1970年創辦師大歷史研究所,任首任所長,並致力中國文化圈之研究,發表專題論文二十餘篇,集成《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一書,享譽士林。   1982年11月,赴美國依親,定居於加州佛雷斯那。1995年1月28日,逝於寓所,享年92歲。 朱雲影教授傳略  邱添生 再版說明  王仲孚   第一章 導言  1   第二章 從日本軍事情勢觀察日本必敗  3 一、軍部內訌  4 (1)陸海軍的傾軋  4 -「薩海長陸」-大陸政策與海洋政策-陸海軍的對內爭權-戰時大本營

成立的意義 (2)陸軍內部的傾軋  6 -緩進派-急進派-中立派-統制派-在華寇軍的內鬨 (3)海軍內部的傾軋  9 -軍政派與艦隊派-條約派與條約反對派-中立派的抬頭 二、統制紊亂  10 —少壯派的跋扈—少壯派發生之社會的根據—在華寇軍無統制的實例 三、將才缺乏  13 —日本人的自供—日本將才衰落的四大原因四、軍民不一致  16 —議會中的「軍民反目」問題—「中國不能超出自衛範圍」—日本國民對於大陸政策的懷疑 五、實力不足畏  19 —陸軍兵力不足—海軍無用武之地—空軍損失無法補充 六、認識錯誤與戰略失敗  26 —對於新興中國的認識不清—華北事件估計錯誤—「色當」戰略的失敗—寇軍三年間

的損失   第三章 從日本經濟情勢觀察日本必敗  33 一、侵略的代價  33 —現代戰爭的巨大消耗-「九一八」至「七七」的日本預算—戰後的日本預算—龐大的侵華戰費 二、戰費來源的枯竭  37 (1)公債  37 -戰前的公債-戰後發行的公債-日本的公債政策-紙幣發行額的激增-惡性通貨膨脹的危機 (2)租稅  40 -竭澤而漁的租稅政策-戰後的四次增稅案 (3)外債  42 -屢次借款的失敗 (4)貿易  43 -戰前的巨額入超-輸出入品臨時措置法-貿易聯繫制-輸出不振興國際收支惡化-第二次歐戰與日本貿易-資金大量外流-國內存金枯竭 三、工業危機  48 (1)工業的跛行發展  48 -和平工

業與軍需工業的地位顛倒-和平工業原料入手的困難-戰後和平工業的破產-軍需工業發展的障礙 (2)資源缺乏  51 -日本資源的貧乏-所謂物資總動員計劃-石油-煤炭-鋼鐵-鉛-錫-鋁-鎳-鎂-橡皮-棉花-羊毛-食糧-其他 四、農業危機  59 日本農業的特點-農家經濟狀況-重重剝削下的日本農民-暫時農村所受的惡影響-大革命前夕的日本農村 五、「以戰養戰」的陰謀  65 —掠奪我資源—破壞我金融—向我淪淊區推銷仇貨—加緊經濟反攻粉碎敵寇陰謀   第四章 從日本政治情勢觀察日本必敗  68 一、同床異夢的各黨派  69 (1)元老重臣的沒落  69 -元老重臣與軍閥的對立-元老重臣的步步退卻(2)既成

政黨的去勢  70 -政黨的黃金時代-軍閥對政黨的大轟炸-政黨的內鬨與分裂的危機 (3)彈壓下的無產派  72 -日本無產運動的史的發展-社大黨的反動化-彈壓下左翼勢力的成長 (4)指揮刀下保護下的右翼陣營  74 -右翼團體的形形式式-右翼浪人的匪化 (5)軍閥的寵兒-新官僚派的抬頭  76 -「官僚政治」-新官僚派的代表人物-新官僚派的政治投機 二、軍部與政黨財閥的磨擦  77 -既成政黨與財閥的勾結-軍部與財閥政黨反目的原因-軍部的武器「帷握上的奏權」與「現役專任制」-軍部的議會制度改革案-濱田的反軍演說-關於全國總動員法的兩派對立-總動員法第十一條的糾紛- 對華院問題的兩派對立 三、國

策不統一  83 -國策氾濫-對內國策的分歧-黨利主義的國策 四、近年來日本的閣潮  86 -九一八後日本政局的混亂-犬養內閣-齊藤內閣-岡田內閣-廣田內閣-宇垣組閣的流產-林內閣-近衛內閣-平沼內閣-阿部內閣-米內內閣   第五章 從日本社會情勢觀察日本必敗  93 一、充滿矛盾的日本社會  93 —高踞王座的日本資本家—日本勞動工人的痛苦—日本中小商人的艱窘—封建束縛下的日本婦女—日本青年的苦悶—新平民的不平待遇—支配階級的高壓與麻醉 二、物價騰貴與大眾生活難  99 -金輸出再禁止後的物價上昇—「七七」以來的物價暴騰—市面「黑市」橫行—國民生活費的激增—日本政府的物價統制 三、軍民精神動

員的失敗  102 —田中內閣以來的「思想善導」—文教審議會的創設—國民精神動員的目標—思想對策研究會之成立 四、風起雲湧的反戰運動  106 —日本國內的反戰運動—在華日軍的反戰運動—日本政府的暴力彈壓—噴火口上的日本   第六章 從國際情勢觀察日本必敗  110 一、國際孤立的日本  110 —大陸政策與列強的利害衝突—民主國家對日的包圍—德意日防共軸心的瓦解—日本外交的苦悶 二、日本與列強關係  113 (1)日本與蘇聯  113 -日本的對蘇侵略-偽滿邊境的日本軍備-蘇聯遠東的防日軍備-諾蒙坎停戰協定-蘇日關係調整的不可能 (2)日本與美國  117 -海約翰的中國門戶開放宣言-華盛頓

會議-史汀生的對日強硬外交-美國對於「東亞新秩序」的否認-美日商約的廢止-最近美國對日積極外交的動態 (3)日本與英國  121 -英國的勢力均衡主義-英日同盟的訂立與廢止-九一八時的英國對日態度-英國遠東政策的轉變-英國的對華投資-日本對英在華權益的蹂躪-英日東京協定 (4)日本與法國  125 -日本對於越南的垂涎-暴日強佔斯巴特萊島-暴日轟炸滇越路與法日關係惡化-法日商約的運命 (5)日本與德意  127 -德意日防共協定-德意日經濟的勾結-防共協定的廢止化 三、被壓迫民族的公敵──日本  129 —朝鮮的反日—台灣的反日—琉球的反日—印度的反日—緬甸的反日—其他弱小民族的反日   第七

章 從中國抗戰情勢觀察日本必敗  134 一、軍事愈戰愈強  135 —中國軍事的偉大進步—初期的山西戰事—上海與南京的防禦戰—徐州大會戰—武漢外圍的大會戰—南昌的放棄與反攻—鄂北大戰—湘北大戰—桂南之戰—粵北之戰—我軍質量的增強—敵後我軍的活躍 二、經濟基礎穩固  141 (1)農業  142 -從對外依存到對內自給-政府暫時的農業政策 (2)工業  143 -戰事中工業的損失-內地的工業建設-重工業-輕工業-豐富的資源-工業合作社的發展 (3)貿易  145 -政府的戰時貿易統制-非戰區貿易的有利趨勢-中國貿易的光明前途 (4)財政  146 -調整租稅-募集公債-統制外匯-鞏固金融 三、

政治躍進  152 —全民族空前的統一團結—國民黨的躍進—憲政基礎 的確立—戰時行政的刷新 四、社會穩定  155 —民族主義的鐵流—社會秩序的安定—戰時動員的順利進行 五、國際同情  158 —國際反侵略大會的援華運動—英國的援華運動—美國的援華運動—法國的援華運動—蘇聯的援華運動—比利時的援華運動—荷蘭的援華運動—斯干的那維亞的援華運動—古巴的援華運動—南非洲的援華運動— 澳洲的援華運動   第八章 結論  164 序    朱雲影教授傳略 邱添生      朱雲影教授,字孔澤,江西省浮梁縣儒林鄉人,生於公元一九○四年(民國前七年)陰曆六月十五日。朱教授自幼失恃,幸賴兩位姊姊照拂成長,而

家中世代務農,以種植茶葉為生,故平日協助家人勤於田間農事,未能進入正式學堂接受中小學教育,但卻一心向學,乃藉著伯父的資助,得以奮發自學,終於考取江西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曾經秉持愛國的熱忱,加入國民革命軍北伐的行列,旋又負笈東瀛,前往日本,並獲得留學獎學金。自一九二九年四月至一九三四年三月,就讀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接著自一九三四年四月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就讀京都帝國大學,專攻東洋史及亞洲史。京大畢業留校任教時,與樊冠華女士結婚。不久,適逢盧溝橋事變發生,因曾率領當地中國留日學生抗議,而被日本軍國政府遣返中國。      朱教授離日返回中國大陸,正值中日戰爭全面展開之際,於是抱著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使命

感,毅然投身抗日工作,先後擔任過各項相關要職,計有:之江文理學院教授(自一九三七年八月至一九三八年七月),日本評論社編輯部主編(自一九三九年二月至一九四一年四月),中國文化服務社出版部編審兼主任(自一九四一年五月至一九四三年七月),魯蘇皖豫邊區學院文科教授兼科主任(自一九四三年八月至一九四四年七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國際)研究室少將研究員(自一九四四年八月至一九四六年七月)。      在這段期間,朱教授正值青、壯年時代,他滿懷強烈書生報國的雄心壯志,每以慷慨正義的文筆,譴責正在瘋狂肆行侵略的日本軍國主義,所著《日本必敗論》一書(重慶市,中國文化服務社,一九四○年出版),即大大

地鼓舞了中國民族的自尊心,尤其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任職時,朱教授以其優異的日文學養,專門負責對日研究,翻譯各種相關情報,直接呈報蔣委員長,頗有助於研判對日抗戰的策略;迨戰爭末期,又將「對日招降書」、「抗戰勝利宣言」等譯成日文,空投日本東京以及中國抗戰淪陷區,震撼了日本軍心。      中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大陸即因國共衝突而陷入亂局,朱教授遂於一九四六年夏天來臺,自是年八月至翌年五月止,擔任臺灣省編譯館編纂兼主任,自一九四七年六月起,轉任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案其後於一九五五年六月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又於一九六七年七月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迄於今)史地學系教授,並曾一度兼代系主任。一九六

二年,史地學系分歷史與地理兩系,朱教授膺任首任歷史學系主任(自一九六二年八月至一九六五年七月),並講授「史學方法」、「中國上古史」、「亞洲各國史」、「東南亞史」等課程,授課之餘,更潛心研究,著書立說,成果斐然,於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崇高榮譽,備受尊敬。一九七○年,在朱教授多年精心擘畫之下,又創立了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並擔任首任所長,講授「東亞文化史研究」等課程,不僅為史學研究開拓專業領域並提升學術水準,而且還在培育史學專才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一九七八年八月,朱教授屆齡榮退。      朱教授治學嚴謹,教學認真,在臺灣師範大學任職三十餘年,於講授的每一門課程,都備有親自編撰系統分明且內容充實

的講義,於課堂上更隨時配合所講的主題,補充許多相關基本文獻及最新研究成果。而且,朱教授對於後進的獎掖提攜,也是一向不遺餘力,如今仍在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任教服務的教師同仁,大多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其教誨或啟迪。此外,由於朱教授受過嚴格的史學研究訓練,又擁有高深的學術造詣,更具備長遠宏觀的卓越見識,所以曾將來臺之後陸續發表的二十篇主要系列論文,匯集而成一部題為《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的專書(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四月初版),這是全面探討「中國文化圈」的系統綜合研究,義例精深,史料宏富,實為見解創新的高水準學術鉅著,對史學界的貢獻至為重大。1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朱教授偕同夫人

一起赴美依親,定居於加州(California)的佛雷斯那城(Fresno),與公子朱海若、媳婦吳楚翹、孫女朱華鳳、孫兒朱華龍共同生活,安享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同時也寄情於田園山水之趣。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夫人因病辭世之後,朱教授更是全心照顧孫兒女,直至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七日(美國時間),於午睡中安然離世,壽終正寢,享年九十有二歲。      綜觀朱教授的一生,熱愛國家,潛心學術,教誨後進,孜孜不倦,而且澹泊名利,高風亮節,洵為經師人師的典範,永遠受到學子的緬懷與景仰。      1此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9月以簡體字橫排再版發行。    再版說明    王仲孚     

 《日本必敗論》一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先師朱雲影教授在重慶發表的名著,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印行,作者自署脫稿時間為1940年3月。      我們知道1940年即民國二十九年,是自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四個年頭,也是抗戰進入艱苦的第二階段。這一年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政府,甘心作日本的傀儡政權與重慶正統的中華民國政府相對抗,令國人同感憤慨與震撼。在國際方面日本與德意結成同盟國,氣燄高漲一時,而為了向日本示好,法國封閉了滇越公路,英國則封閉了滇緬鐵路,使抗戰的根據地陷於孤立的威脅,這些事件的一再發生,對於抗戰的前途不免蒙上了一層陰影。      雲影師此書的適時推出,鼓舞了艱苦抗戰的民心士

氣,堅定了全國同胞抗戰必勝的信心。五年後日本的侵華軍,果然無條件地向中國政府投降,雲影師大作的預言果真實現,這就不能不令人佩服此書的分析是多麼的精準,雲影師的學術功力是多麼的深厚。      雲影師的《日本必敗論》,一書並不是一般「抗戰口號」或泛泛的抗戰「八股文」可比,此書大部分根據客觀的日文資料,分析日本軍力、國力的弱點,戰略戰術的錯誤,以及國際環境不利於日本而反利於中國的形勢。由於日軍在表面上占領廣大的中國領土,實際上陷於進退失據的泥淖之中,政治上中國則出現全民族空前的大團結,他從各項資料分析,日本必將走上失敗之路,中國的抗戰終將贏得最後勝利。      朱師在本書中的評論,都是根據資料和

證據說話,許多資料的分析,則以統計數字作根據,全書各種統計圖表多達17幅,行文論述並多依據數字,其嚴謹態度如同寫作學術論文。      筆者曾請教雲影師,在抗戰時的重慶如何能取得這些統計資料,雲影師笑說,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已經注意蒐集相關的資料。由於雲影師具有高深的學術素養和敏銳的觀察力,又精通日文,所以對於資料的蒐集和分析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例如日本所自誇其武力如何強大,認為三個月足以亡華,但在雲影師依據所得資料分析下,指出日本政客與軍方的矛盾;海軍與陸軍的矛盾;少壯軍人與元老派的矛盾;好戰與反戰的衝突;社會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問題重重。所列舉的人名與重大事件的始末,現今有的大學所開的「日

本史」課程,都還達不到如此詳細的資料和清晰的脈絡分析,這本書實可列為研究日本現代史的學術著作,而不要視為一般應時的出版品而已。      今年是抗戰勝利七十週年,七十年來日本於戰爭的廢墟中得到了復興,但日閥侵華的行為和對中國的傷害,日本政府從未有一語道歉的表示,相反的,右派軍國主義者似乎仍然陶醉在「大東亞戰爭」的美夢之中,製造釣魚臺的爭端,聯合大國以中國為假想敵,使中日兩國之間又蒙上了戰爭的陰影。筆者在媒體上看到一則報導說,一位日本中學歷史教師對學生說,十九世紀日中發生一次戰爭(指      甲午戰爭)二十世紀日中又發生戰爭,預料二十一世紀日本與中國又將再發生一次戰爭。此言暴露了何種心態,言在

提醒日本青年預作戰爭的心理準備嗎?      一個沒有歷史反省能力的民族,會重新走上錯誤的道路,陷入毀滅的深淵之中,更有重新加害他國的危險。戰爭會使國家受到傷害,人民遭遇嚴重的災難,現代武器的精進,使戰爭更為恐怖。「戰爭」幾乎成為「毀滅」的代名詞,努力避免猶恐不及,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顯然犯了嚴重的歷史錯誤,原以為可以「三月亡華」,最後落得無條件投降的下場。      雲影師此書分析日本必敗,果然不出所料,但是在此書完成之時,雲影師於預見「日本必敗」之後,對日本並未表示情緒性的恨意,反而寫出了以下幾句感慨的話:日本明治維新諸志士經過無限艱難困苦創造的國家基礎,如今竟一點一滴毀滅在一群狂妄軍閥的手

裏,我們實在為日本可惜,也為日本可悲!      這幾句語重心長的話,顯示了一位偉大學者以悲天憫人之胸懷,提供日本對於侵華戰爭,應該認真地做出反省,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作誠實的「歷史反省」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的悲劇。本書選在此時再版,應該具有時代的意義。      此書原版的紙張印刷都很粗糙,不難看出抗戰期間物資的缺乏和艱困,現在決定加以重新排版,從直排改為橫排的版面,承郝逸杰、郭鎧銘二位學棣悉心協助校稿,使原書許多錯字、漏字也都予以改正和填補,同時加入邱添生教授撰寫的〈朱雲影教授傳略〉使讀者進一步對作者有所了解。際此二戰反法西斯勝利暨中國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紀念之際,承台北蘭臺出版社

予以重新排版印行,呈現於世人之前作歷史反思的見證,並對先師朱雲影教授作深切的追悼與敬意。      2015.05.22王仲孚於台北

戰地政務軍事利用土地所生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馬祖為例

為了解決既成道路糾紛的問題,作者蔡明恆 這樣論述:

馬祖原本是荒寂的海上小島,自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國民政府撥遷來臺,馬祖地區遂成為抵禦中共入侵的前哨站,為加強軍事力量,從1956年起實施戰地政務制度,以軍政一元之領導,統合地區資源,全民一心同島一命,執行各項軍事設施之建設。在此時空背景下,與中共政權的戰爭、敵對、駁火,到「單打雙不打」的僵持,居民犧牲時間、金錢與生命,協助軍方構築工事、擔任民防自衛隊等事蹟,駐軍與居民長年的貢獻及保衛家園,成為今日馬祖安定繁榮提供穩定的基石。 軍隊礙於資源不足,但為反攻大陸及厚植軍事力量,民生、建設、軍事、法制各方面僅能因陋就簡,軍隊挖掘坑道、建立防衛據點、堆壘火砲飛彈陣地、興建各式庫儲設施

及駐地指揮處所,在在需要土地資源,而當年馬祖地區並未如同經過日治時期的臺灣本島,具有詳細地籍清查資料,且囿於急欲抵抗中共入侵之壓力,往往占用或無償借用民地興建軍事設施或作為軍事用途以執行任務,而居民的土地權利便淪為犧牲品。 馬祖地區土地問題由來已久,在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治下,各方面發展以軍事為第一優先,無暇顧及人民權益,且烽火歲月,使得居民遠渡他鄉,土地所有權難以追本溯源。在戰地政務結束後,土地正義議題浮上檯面,完成土地登記工作為第一要務,卻產生查無地主、地契難辨、仿冒四鄰證明等狀況,尤有甚者,因軍方占用而產生民法上取得時效中斷,或逃避戰火而再也沒回來的地主,都使得實現土地正義難上加難

。對於不特定以及不明對象產生的社會性損害,本文探討提出國家連帶責任應予負擔的社會補償觀點,透過「社會衡平」措施,填補馬祖居民那些年有口難言的犧牲,希達亡羊補牢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