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情緒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查出實價登入價格、格局平面圖和買賣資訊

老人 情緒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克.海曼寫的 重回健康心靈:6星期大腦修復計畫 和廣瀨久益的 憂鬱症營養療法: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重整大腦與心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老年抑鬱症 - 醫院管理局也說明:常出現一種比平日情緒低落時更嚴重的抑鬱,而且持續一段長 ... 身體疾病如甲狀腺問題、心臟病或關節炎所 ... 不要誤以為抑鬱症會導致認知障礙症(舊名:老人癡呆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灌溉者 和世茂所出版 。

輔仁大學 跨專業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卓妙如所指導 魏秀貞的 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術後困擾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研究 (2019),提出老人 情緒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結腸直腸癌、術後困擾、憂鬱傾向。

最後網站老人憂鬱症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則補充:(depressive disorder)是老年人失能的主要 ... 不振等來表現,典型情緒低落的症狀反而. 不是病患的主訴。 ... 神病性憂鬱症(psychotic depression)。患.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人 情緒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重回健康心靈:6星期大腦修復計畫

為了解決老人 情緒病的問題,作者馬克.海曼 這樣論述:

  馬克‧海曼醫師《6星期大腦健康計畫(The UltraMind Solution)》重新審訂版   失智、憂鬱、焦慮、注意力不足、自閉、過動、暴怒等身心情緒障礙、大腦神經疾病,原因都是來自於大腦功能失衡。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以革命性的科學方法,啟動大腦自我修復功能,大幅改善身心狀態。   目前大腦障礙無疑已是21世紀無形的流行病,不知不覺中已影響全球11億人口。   馬克‧海曼醫師打破大眾對大腦認知以及心理精神疾病的迷思,為現代人量身打造六星期大腦復原計畫。   依個人所需補充真正需要的營養素,並排除重金屬,就能調整體內平衡,療癒大腦。   大幅改善情緒行為,記憶力與思考速度,恢復

最佳身心狀態。   您是否有以下類似情況:   ●感覺疲憊、精神無法集中與健忘,造成工作上極大的困擾!   ●因為情緒無法控制,眼睜睜地看著親密關係即將瓦解!   ●夜晚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睡,然後擔心明天有可能會爬不起來!   ●孩子可能有過動、自閉、注意力不集中、過敏等情形,但始終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治療!   ●覺得自己忘記了什麼事情,但是又想不起來到底是忘了什麼!   ●血糖指數偏高或是內分泌系統混亂!   如果是這樣,代表你的大腦生病了,這是危及生命的恐怖慢性疾病,且大多數的人都未尋醫診療,數百萬人獨自承受著這些隱形的痛苦,受困於日益惡化的心智狀態與記憶力喪失,拼命隱藏又深懷恐懼。

  馬克.海曼醫師,以過來人的身份說明自己如何從注意力無法集中、憂鬱及記憶力喪失等情況下,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他認為修復衰弱大腦的關鍵在於改變身體,因此提出讓大腦恢復正常功能的六星期計劃,以營養、荷爾蒙、調整消化、運動、排毒等方式來取代藥物治療,多年下來,已陸續幫助了成千上萬位患有自閉症、失智症、ADHD、暴力、憂鬱症等患者,從失序的生活中找回自我,重新贏回健康。   令人振奮的真實案例:   1.一名服用雞尾酒式藥物的53歲男性,長久以來深受躁鬱症與重度沮喪之苦,在以葉酸、維他命B12與B6調整大腦的功能之後,30年來第一次擺脫沮喪的陰影。   2.一名行為暴烈的3歲男孩,在血糖均衡與

排除腸道的有毒細菌之後,變得安靜沉穩。   3.長期深受焦慮與沮喪之苦的23歲婦女,在戒除造成過敏的食物之後,心情再度飛揚。   4.逐漸喪失記憶力且被診斷出失智症初期的70歲老人,在排出體內的汞之後,重新恢復活力,而且身心恢復正常的運作。   5.在排除飲食中的麩質與酪蛋白(小麥與乳製品),並用酵母菌調理腸道之後,自閉症的小男孩開始講話並恢復與人之間的互動。   修復並活化大腦的7大關鍵!   長久以來的研究顯示:情緒、行為、注意力、記憶力的種種問題並不是因為父母教養不佳,或基因不良,而是來自於身體七大關鍵系統的失調。   關鍵#1:最佳的營養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營養失衡,藉由

正確均衡的營養能幫助我們維持身心健康與功能。   關鍵#2:均衡荷爾蒙   我們的賀爾蒙是一首各種分子的交響樂,包括胰島素、甲狀腺、性激素、壓力激素等。這些分子必須要和諧運作才能維持健康。   關鍵#3:緩解發炎   大腦發炎是所有心理治療與神經學病情,以及大部分慢性病的中心主軸。如果有大腦衰弱的情況,幾乎就可以確定大腦是處於發炎的狀態。   關鍵#4:修復消化系統   消化、吸收與利用我們所吃的食物與營養素,是健康的根本。擁有正常的消化系統能保護我們,免於體內毒素、病菌與潛在過敏原的傷害,以及排除廢棄物。   關鍵#5:促進排毒   我們的身體必須要排除新陳代謝的所有廢棄物,以及透過食物、空

氣、水與藥物進入的所有毒素。21世紀的毒素遠遠超出人體的負荷,疾病於焉產生。   關鍵#6:促進能量的新陳代謝   維持新陳代謝引擎平穩的運作,以及善加保養維護,是健康的基礎。幾乎所有的大腦障礙都有能量損耗的情況。   關鍵#7:鎮靜心靈   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充滿情感聯繫、關懷、歸屬感且彼此相互扶持的均衡生活,以及有掌控權的感覺,都是健康的基礎。   馬克海曼醫師的六星期大腦重建計畫   Part1我們的大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如沮喪、焦慮、失智症、自閉與注意力不集中等現代社會流行病的真實原因。   Part2解釋七大關鍵的生理系統如何影響我們的所有感覺、思考、情緒、行為與記憶,進而修復

記憶力障礙、注意力不足與情緒干擾的不良影響。七個關鍵系統都有特定的小測驗,協助讀者找出自己的失衡情況。   Part3,提供保養大腦的六星期計畫,說明讓大腦快樂、注意力集中、思緒清楚、控制情緒等所需的基本元素,我們可以知道如何:   *正確地攝取有益大腦的食物   *以營養補充品啟動大腦的化學反應   *運動、睡眠、放鬆與訓練大腦   *乾淨環保的生活   Part4,學習如何擬定自己的6星期大腦健康計畫,調整自己透過Part2的小測驗所發現的失調情況。書中也說明在需要調整失衡的情況時,如何與醫師合作,以實現健康、完整、快樂與充實的生活。   你需要更多的omega-3脂肪酸、或維他命B12

、或甲狀腺荷爾蒙嗎?還是需要冷卻發炎的大腦,或是排除大腦的毒素嗎?本書將協助讀者找尋自己的答案。不管是情緒障礙、注意力或記憶力的大腦、神經疾病,甚至是精神障礙。治癒衰弱大腦的秘密,答案就在我們的身體!   專家審訂   ‧天母康健身心診所院長、精神醫學專科醫師──黃信得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健康書排行榜作家以其親身經歷,找出治療沮喪、焦慮、失智症等現代醫療無法完全治癒的關鍵療法。   ★本書是根據最先進的科學與醫學,改善「精神/情緒障礙」與「大腦疾病」的革命性新方式。   ★根據個人需求量身打造六星期大腦修復計畫,排除體內不好的物質、補充自己需要的營養,就能迅速調整身心靈平衡。   

★18項自我檢測表,讓你快速了解身體是否中毒或缺少哪些微量元素。   ★沮喪、焦慮、失眠、注意力、記憶力、躁鬱、自閉、過動、肥胖、各種慢性病、失智與帕金森氏症等治癒的關鍵都與大腦密切相關。 真誠推薦(依筆劃順序)   ‧哈佛醫學院神經科助理教授、醫學博士──馬莎‧賀伯特   ‧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外科 教授醫師──于大雄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人文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    ‧中醫師、國際自然療能研究學會會長──林傲梵   ‧立法院榮譽顧問──楊玉欣  作者簡介 馬克‧海曼 醫師(Mark Hyman, MD)   美國自然醫學的領袖人物,是功能醫學界最有權威的期刊

《健康與醫學另類療法》(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的主編,功能醫學界的領航者。   他同時也是柯林頓的御醫,曾擔任知名健康中心雷諾克斯峽谷農莊擔任聯合醫療主任,時間長達十年,現在擔任功能醫學研究院(Functional Medicine Institute)的院長,也是終極健康中心(Ultra Wellness Center)的創辦人兼醫療主任。他是暢銷書《歐賣尬!不用節食就能瘦身!?二十一世紀最新最強新陳代謝減肥法》(Ultra Metabolism)、《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The Ultra Mind Solution)、

《終極簡單飲食》(The UltraSimple Diet)、《血糖解方》(The Blood Sugar Solution)、《血糖解方10日斷糖排毒法》(The Blood Sugar Solution 10-Day Detox)的作者,以及《不吃藥的生活》(UltraPrevention)的合著作者,曾六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也是重要的健康暢銷書作家。   推薦序 前言 如何使用本書 PART1偶然的心理醫生:對抗破碎大腦流行病的方法 01 殘破的大腦: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 02 偶然的精神科醫生:找出身心的聯繫 03 心理學與神經科的迷思 04 為什麼會因腦部

受損而受苦:學習如何保護大腦 Part 2 絕對健康的七大關鍵 05 情緒與腦力並非完全由頭部控制:絕對健康的七大關鍵 06 關鍵1最佳的營養:精神健康與大腦健康的關鍵 07 關鍵2均衡荷爾蒙 08 關鍵3緩解發炎 09 關鍵4修復消化系統 10 關鍵5促進排毒 11 關鍵6促進能量的新陳代謝 12 關鍵7鎮靜心靈 Part 3 重建心靈之道 13 適合每個人活化大腦的六星期基礎計畫:促進最佳精神與健康狀態的簡單方法 14 攝取適合大腦的食物:有科學根據的健康飲食方法—食為藥源 15 以營養補充品調整大腦的化學反應 16 重建心靈的生活習慣:運動、放鬆、睡眠與鍛鍊大腦 17 乾淨環保的生活

18 準備週:做好身心準備,迎接美好的未來 19 重建心靈之道:促進腦力 20 六星期之後要做什麼:追求重建心靈的生活 Part 4 均衡七大關鍵與有效的實施計畫 21 重建心靈之路:邁向絕對健康的七大關鍵,以及有效地實施六星期計畫 22 關鍵1最佳的營養 23 關鍵2均衡荷爾蒙 24 關鍵3緩解發炎 25 關鍵4修復消化系統 26 關鍵5促進排毒 27 關鍵6促進能量的新陳代謝 28 關鍵7鎮靜心靈 特殊的考量   結論 致謝 前言 為什麼疾病無關緊要?   在打開這本關於大腦與情緒的書時,我猜書中沒有任何關於沮喪、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或阿茲海默症等熟悉疾病

的章節,會讓你大吃一驚,取而代之的是關於營養、荷爾蒙、發炎、消化、排毒、活力與鎮定情緒的章節。   如果疾病是如我們所知的,是可以找出我們的大腦、情緒、思維出了什麼問題的有效方法,那我會寫一本關於疾病的書,但是疾病派不上用場。相反地, 本書探討的是我們的大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關於我們的精神折磨,以及沮喪、焦慮、失智症、自閉與注意力不集中等現代社會流行病的真實原因與解決方法。 推薦序1   在二十一世紀, 生物學的口號是「系統」。由於複雜精密的科技遙遙領先, 我們淹沒於大腦與身體功能整合的大量資訊。所有的事物都是環環相扣的,卻又各自獨立。單一基因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

麻的網絡;單打獨鬥的遺傳學已經落伍,取而代之的是跨層面的相互連結。基因組學、蛋白質體學、代謝學以及繁多的「體學」,都是彼此交纏盤錯的。這是新的「系統生物學」。   這和我們的健康有何關係? 在二十世紀, 醫學將身體切割成不同的專科—神經科、心臟科、胃腸肝膽科與內分泌科。專科醫生鑽研他們所屬的身體部位; 但是有誰觀照到整體的情況呢? 只有極少數的醫生擁有全面觀照的技能。系統生物學要求全新的方式,功能性醫學也隨之應運而生。治療方式不再將身體視為個別器官系統的總和, 而是檢視細胞與系統的運作方式, 以及探討它們如何產生問題。功能性醫學是臨床醫療中, 系統生物學的實際介面。搜尋系統的問題,及早找出與

處理根本的原因,而非治療症狀。   在第二十一世紀,大腦與身體的緊密連結也愈來愈清晰,大腦與身體狀況更是唇齒相依。如果大腦是在身體裡面,身體系統出了狀況,大腦也會隨之出現問題。許多功能失調的生理系統,也會造成大腦功能的失調。海曼醫生使用功能性醫學來說明治癒失調的生理系統, 不但恢復生理的健康, 也促進大腦的活力。   現在可以了解造成「心理疾病」的化學反應失衡,與更多的系統、化學反應及新陳代謝問題都有密切的關聯, 因此是可以從生理層面著手治療的。只治療大腦化學反應會造成藥物依賴性, 而治療生理的化學反應可以修復大腦的化學反應失衡,並產生真正持續性的療癒。   在諸多壓力、化學與環境挑戰的

肆虐之下,我們的生理狀態受到影響,大腦功能無法如常運作, 這種情況就不足為奇了。海曼醫生邁向絕對健康的七大關鍵, 提供明確的方法支持與療癒我們的核心功能系統。更多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我們已經知道要如何立即有智慧地面對這些挑戰, 海曼醫生不只告訴我們來龍去脈,還教導我們如何應對的方法。 瑪莎賀伯特(Martha Herbert) 醫學博士 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助理教授 麻州總醫院超越研究計畫主任 推薦序2   現代生活環境工作人際步調都緊湊,有形無形壓力遽增,人人都需默默承受並力圖克服,但日積月累終至容易造成短暫性的疲憊,甚或長期的身心創傷,如大腦早期退化相關之老年癡呆或不明原因之阿茲海默症

等,常見的身心官能症相互作用導致的憂鬱、暴力、自殺、相殘等不良結果,實是刻不容緩有待大家一起努力面對解決的人生健康一大議題。   絕對健康指的是身心靈三方面的最佳狀態,作者以多年的臨床經驗與觀察提出了七大關鍵要素:包括了外在的營養與排毒問題,內在的賀爾蒙平衡,體內發炎現象,消化能力,能量代謝與心靈靜盈等都是全面且貼切的核心事實。本書並對症下藥,針對受傷累累的大腦提供了六周基礎準備的方法和六周的身體力行的實務方法。前者分別由食物營養的準備,運動睡眠,身心環保和沉澱心靈再出發,使身心在睹能回歸到零的起點,也就是古人所言「明心見性」。緊接著再依序由營養補強等七大關鍵因素逐一矯正調整,正本清源減輕壓

力,排除負荷重建能量,使個人再獲得身心靈三方面的新生與再造,最後可再次得到絕對的健康。   誠如作者所言此書從醫學人本角度剖析,可重新改變我們的思維觀念及生活方式,以達到修復「破碎大腦」之完美境地。各人於此有幸推薦此書並期望對廣大的讀者及家人健康維護與照顧有莫大助益。   于大雄 國防醫學院 三軍總醫院 外科 教授醫師 推薦序3 現代人搶救大腦失靈防治憂鬱失智的健康自救計畫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憂鬱症影響了大約全世界一億二千一百萬人,占所有失能原因的12%左右,估計到2025年會更嚴重成為現代人失能第二大主因。若再加上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等精

神疾患或腦神經功能病變,都屬於大腦心智功能出現問題,本書稱之為大腦失靈的難題,而提出身心靈全方位修復大腦的新方式,作為極致的重建心靈健康自救之道。再三提醒讀者,心理出問題導致大腦失靈時,除了仰靠心理諮商藥物治療,更要調整身體營養失衡並搶救靈性枯竭,才可能逆轉大腦失靈進而營造全方位身心靈健康。這樣的見解也是我所在幸福人學院的倡議目標,希望能倡議身心靈著眼、大腦心智著手主宰,以營造人類幸福健康圓滿發展。   本書以極簡哲學教導人們簡簡單單運用八周健康術,來重掌健康主控權,重建自己的健康;因為每個人才是日常生活中最能幫助自己的人,自己健康得自己救,特別是要救救自己失靈的大腦時,讓自己身體力行簡單改

變生活習慣的行動要點,就是在搶救自體健康;這正是英國病人教育中心以社會心理學大師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作為促發病人健康自我管理的關鍵力量。   做為一位協助民眾調適疾病以重新活出健康的健康心理學家,我樂見本書除了解說大腦失能的原因與預防甚至逆轉之關鍵,更提供一套全新的大腦活化健康地圖與實踐方法,讓人得以學而做、做中學,知行合一地嘗試啟動人體神秘奇妙的大腦運作來預防或逆轉失靈的大腦。   知識就是扭轉大腦力量!本書先建立正確觀念給大腦,強調把握絕對健康的七大關鍵才是構成重建心靈之道,包括:1.最佳化的營養飲食,2.均衡的荷爾蒙,3.緩解發炎,4.修復消化系統

,5.促進排毒,6.促進能量的新陳代謝,7.保有鎮靜心靈──愛、歸屬感、聯繫、意義與目的。因此設計活化大腦的六星期基礎計畫與執行要項,強調主要四項基本的大腦健康元素:1.健康的飲食計畫,是針對大腦療癒與恢復最佳狀態所設計的;2.需要攝取的基礎營養補充品,以均衡與促進大腦的化學作用;3.生活習慣的改變,包括運動、放鬆、睡眠與大腦或心智運動;4.乾淨環保的生活,降低四周所接觸到的環境毒素,為所有人類永續未來努力。   看似簡單的道理總是最不容易,做對選擇並持之以恆就是本書強調要有正確觀念力行保養大腦的良方,六周改用活化大腦的健康習慣,讓身體隨著大腦更精力充沛、逆轉沮喪、延緩老化心智衰退。   

自我保護的日常抉擇已經是全球性運動。你是否已經養成不讓壓力壓垮大腦的放鬆法?試試本書建議的打坐、瑜珈、深呼吸、催眠、笑笑功、生理回饋療法、做愛、運動與睡眠等放鬆活動,而非用糖、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暢銷廣告商品去改變情緒壓力卻毒害了大腦。   近年盛行靜坐冥想鍛鍊大腦舒緩放鬆以阻斷身體的惡性循環的大腦保健運動,恢復清明活在當下才能慢慢思量意義、目的與健康,甚至在生活中培養出慈悲心讓大腦更快樂、注意力集中、靈敏、清明與專注。所以本書也舉例以西藏僧侶的打坐、研究心靈本質、認知與意識的修行過程中,進入不同覺知狀態賦予他們延緩感受與發展出慈悲心能力的大腦運動,以瓦解人我之間疏離、無力感、失控、與缺乏

自尊感;修習僧侶這些古老技巧,能改善記憶力、對抗沮喪、降低血壓或心跳、促進免疫系統,養成能對周遭的世界產生不同的體悟的心靈認知習慣。   為健康而重排大腦選項與生命重要次序,常常出現在生病被癌症奪走健康之後,罹癌後被迫重新思考重視的生命次序,重新安排生活慣性之後,常聽見癌症病人有了意外甚至驚喜的發現,而開始為自己真正在意的生命重心而努力,反而能擁有沉靜平穩的心靈修為,更內省接觸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意義與目的,甚至重新活出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定位感、歸屬感、聯繫感、依歸與貢獻,反饋回來滋養大腦與心靈。   這樣發現意義的療癒之路,也可能是從重新選擇飲食開始而誘發對生活意義與目的重新思考與體悟。

  再次閱讀本書,也提醒自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從簡單身體力行六周健康計畫裡,去感受整個計畫關鍵的大腦選擇與修復再生如何療癒健康。請跟著此書實行六周,讓大腦休養生息,重新轉化活化,以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 李玉嬋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 推薦序4   三十年前,我是一個營養學科班出身的營養學家,初出道時,眼見許多病人長期承受疾病的煎熬,很多疾病都是病因不明,卻須長期服用相關藥物。病人隨著年紀的增長,體質日漸衰弱,長期服藥下所產生的副作用(藥源病)便日漸浮現,當我分析他們的飲食歷(Diet History)時,發現患者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經年不足,誤以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或是蔬菜可以代替水果的人眾多,加上很多人把食物和加工食品(Food Product)混為一談,將健康膳食金字塔底層的五穀類,變成精緻加工的麵粉、麵包、精白米等,觀念的偏差原來始於膳食專家們,傳播了重量不重質的飲食指引。消費者長期食用加工食品來代替食物,所謂垃圾入,垃圾出,人的體質自然每況愈下。     當時我自問了三個問題:   一、失衡的飲食為人們的體質帶來什麼變化和後果,這些影響和病因不明的疾病有什麼關係?     二、如果體質變差,在哪裡可以得到完整的評估?   三、如何幫助患者改善體質並恢復健康?   尋尋覓覓這麼多年,終於在中醫領域和西方自然醫學找到出路!一直以來,營養學乃是

西方的獨有項目之一,最近頂尖的的醫學院還開辦營養醫學科目,而中醫方面,早在周朝《周禮‧天官》中,將醫生分為四種,即食醫、疾醫、瘍醫與獸醫等。食醫是為帝王將相配餐的一種御醫,除了運用藥膳食療來防治疾病外,同時也要維護帝王將相們的健康(養生)。未雨綢繆、防患未然這種態度,中醫以「上工治未病」概括之。然而防治疾病和促進健康是不同的觀念,不能混為一談。疾病在不同階段,食療也要做到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高明的中醫在於掌握病勢的進退,繼而判斷先扶正(調養體質)後驅邪(治病)、先驅邪後扶正或同時扶正驅邪;治大病則更重視「存一分胃氣,多一分生機」,而健脾和胃的目的包含借助水谷精微物質(營養)的力量來改善體質,在《

傷寒論》中,六經和其他臟腑的病變,涉及精神異常的證幾乎集中在陽明篇,現代醫學也發現「腹腦」不僅具有記憶功能,而且像大腦一樣有情緒反應。「腹腦」和大腦相互聯繫,一個出了毛病個也受影響,調整飲食營養在治療疾病與養生上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   1989年匡調元在他的著作《體質食療學》一書中,提出了體質、體質辨證、辨質論食等新概念,並創立調質六法,介紹六種體質類型的有效食譜,將食療與體質結合起來,這種因應個人體質差異的食療法,更能滿足現代人改善體質的要求。根據2002年在香港舉辦的第一屆國際東方食療學術研討會的報告,中醫飲食療法的分類出現新的突破,除了季節養生食療法、體質食療、證候食療及辨證食療外,

還提出「營養食療」這個新的分類,「營養食療」乃按臨床檢查所見,依各種營養素不足的程度,給與含有各種營養素的不同食物或營養補充劑,以糾正因營養失衡所致的亞健康狀態,如缺鈣、缺鋅、缺乏某種維生素等……。   然而,不談體質而空談營養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骨質疏鬆患者往往被認為與缺鈣有關,我們在臨床發現很多情緒病人,出現鎂攝取不足的表現,此種鈣鎂比例失衡的「食因病」,往住出現在不吃深綠色的蔬菜(含鎂)的人身上;鎂攝取量不足,會影響體內三百多種酵素,其大腦、骨骼與肌肉較容易出現狀况。此外,一個經常補充「高鈣」奶的人,卻因鈣質過高而造成鎂質吸收障礙,結果導致出現肌肉緊繃、僵硬、情緒暴躁、焦慮、失眠、頭痛

、慢性疲勞、變柲等鎂缺乏症的跡象,雖然病人可在經過適量補充鎂質時病情得以減輕,但因大多數醫者對營養學的認識較為片面,在缺乏全面評估體質及營養狀況之下而建議病患單純補充鈣質,令病人日後容易呈現鎂缺乏症狀。這類醫源病(iatrogenesis)的產生,醫學界並不需要負擔任何責任,卻可憐病人因無知而須付上失去健康的代價─有可能被轉到精神科去!   本書提及有毒的電波,也是現今不容忽視的“環境毒素”,如今手機過度使用,究竟是外邪入侵(WI-FI,電磁波)、是引賊入屋(手機不離身)、還是閉門留寇(手機成癮)?人體生物信息的正常傳遞如受到干擾,則機體會作出警示信息反應,電磁波過敏症這一類新症出現,牽連甚

廣,而手機成癮已被多國專家籲列為精神疾病,可是現在最常被中西醫忽略了!   電磁波過敏症的特徵是為多種非特異性症狀,電磁波過敏症酷似多種化學物質過敏症,與化學物質低量環境暴露有關的另一種病症。患者長期暴露在電磁波環境中,造成神經與過敏的一系列非特異性症狀包含頭痛、眼睛灼熱、頭暈、嘔吐、皮膚疹、身體虛弱、關節疼痛、肌肉疼痛、耳鳴、麻痺、臉腫脹、疲勞、下腹收縮痛、心律不整、心臟跳動不規則、呼吸困難,另外更嚴重可能會引起中風、沮喪、慌張、精神不集中、平衡感失調、抽筋、記憶力減退、淺眠等症狀,作為這時代的醫者,不可不知。   本書作者希曼醫生探討我們的大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對於注意力不足、自閉症、

過動症、沮喪與焦慮的病人,提供讓其康復的有效方法來治癒失調的生理系統,不但恢復生理的健康,也促進大腦的活力,為病人帶來一線曙光。其內容涵蓋了功能醫學、心身醫學、環境毒物學、元素醫學、最佳健康營養學、意義療法……等多個新領域;作者審病求因,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實踐中總結出寶貴的經驗,訣竅背後蘊藏大量的最新科學訊息和依據,是一本能令醫者耳目一新的應用心身康復養生專著,一般大眾也可依照書中的六星期健康計畫,徹底改善自己的整體狀況,全面邁向心身健康。   林傲梵 中醫師 國際自然療能研究學會會長 推薦序5 在知易行難的時代開心向前              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迪恩‧布威爾教授(D

r.Sydney Burwell)曾對醫學生說「你們在醫學院所學的,其中一半於十年內就會被證明是錯的;麻煩的是,沒有老師知道錯的是哪一半。」這是在參加醫院實證醫學研習常常會提到的經典名言,提醒我們醫療從業人員,每天忙碌於常規的臨床工作中,對過去奉為金科玉律的作業模式或治療藥物的使用,可能很多都未經過嚴謹的科學研究所驗證,也就是要抱持在不疑處有疑的態度、在疑問處找實證的精神,使我們服務的病患獲得最大的利益。     初次看到這本大腦保健書籍(初譯本),大約是六年前的事情,那時覺得該書以飲食來促進大腦健康是值得提倡的概念,剛好筆者公費赴美加州大學與聖地牙榮民醫學中心進修有關大腦創傷壓力的科學,深

深覺得要預防大腦生病,就必須先知道如何減少可能的危害因素,以及如何不受到毒害,永遠保持自己的大腦在最佳的狀態。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一書,在大腦疾患的預防與營養調理有其特別之論述,可看性與實用性極高,值得為了大腦健康的讀者一看,原文出版多年但觀念仍新,作者馬克醫師是位成功的執業家庭醫學醫師,目前擔任2016-17全美最佳醫療院所排名第二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功能醫學部門主任,著作計十次榮膺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的作者,馬克醫師成功透過國會之力,將營養學納入醫學教之中,並且致力於各大傳播媒體教育社會大眾,以飲食調理來預防慢性病及健康促進,最近筆者還有收到其介紹健康十日排毒的線上免費課程呢。   很高興得

知本書即將再譯再版,但其中有關身心疾患部分,身為精神科專科醫師的立場,仍須強調任何的疾病,均須經專業醫師的臨床評估檢查,方能確立診斷,包括藥物、營養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等等治療計畫,都是疾病復元不可或缺的要件,也都需經過實證的考驗,方能符合科學的真諦。生病的人要找醫師、疾病的治療在醫療團隊;但是想要不生病,需要的則是跨領域的合作,因為這是講求對話以尋得真理的時代,也是一個以強調合作來謀取個案最佳利益的社會。   我們何其有幸,身處此科技進步、醫學發達的時代,可免於過去早期人類的急症傳染病的危脅,又何其不幸,因人類壽命的延長,必須面對慢性疾病可能導致的失能失落的人生。健康不應只是不生病的層次,而

是要真健康,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所揭的目標──「在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與靈性的健康恆定的狀態」     在健康資訊氾濫的現代環境中,抱持慎思明辨的態度與開放的心胸,不人云亦云、亦不故步自封,擷取正確的醫學新知,確實地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努力建構和諧的人際關係與支持性社群網路,參與提昇心靈如信仰活動、志願服務的學習,才可以使我們具可塑性的大腦永遠青春健康。 黃信得 醫師 台北士林社區醫療群召集人 天母康健身心診所院長 榮總家醫部兼任主治醫師 推薦序6   你知道「加工與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和糖份」會影響大腦的健康嗎?你注意過普遍存在於超市各項食品中的「高寡糖玉米糖漿」會使腦部受損嗎?憂鬱、焦

慮、煩躁……,長期被視為精神疾病的生理現象,其實並不是吃藥就可以解決,而是大腦生病了!大腦一旦生病,全身的核心系統也都會出問題,造成消化、代謝等不同面向的毛病。你以為從此將陷入與藥罐為伍的日子,但其實你真正該做的,是認識問題真正的根源、啟動身體的療癒機制,照顧好大腦,就等於照顧好身體!   海曼醫師提出了簡單而驚人的事實:「每件事情都是相關聯的。」每天掌管我們身體的「大腦」,有無數生理現象正在發生,而這些現象,受環境污染、食物毒素、生活壓力密切影響著,我們的核心系統是否健康,其實都存乎種種細節之中。要做出改變,第一步便是從「飲食」著手,嚴選大腦真正需要的營養,包含食材來自乾淨的養殖或生長環境

、未經加工精緻的製作程序等。如同海曼醫師所述,我們的身體都是縝密的交響樂曲,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唯有我們開始認識到大腦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才能掌握根源、調整生活、找回活力。   現代人生活緊湊,經常忽略身體的小毛病、也把情緒起伏視為長久的習氣,不曾下定決心好好觀察自己。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段真正靜下來的時間,察覺腦中的壓力、混亂,學會放下得失心,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境遇,不疾不徐,練習與內在最深的靈魂合一。這份重要的修煉,也是書中所提到的健康秘訣之一,也就是除了改變飲食之外很重要的「放鬆」練習。   找回統整的身心靈,從察覺問題、認識問題開始,善待自己的大腦,開始更有意識地選擇飲食、安排運動

、練習放鬆,你的大腦自然會送給你健康幸福的鑰匙!海曼醫師的「六星期健康計畫」,以清晰條理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失靈的大腦」背後層層的原因,以及各種化學元素、神經傳導物質於大腦、身心扮演什麼角色。書末更提出具體可依循的方法,相信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將免於各種文明病的侵襲,活得更自在、更快樂、更健康! 楊玉欣 立法院榮譽顧問 殘破的大腦: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 你的大腦故障了。自己清楚知道、感受深刻、拼命隱藏、又深懷恐懼。 很多人莫名地趕上了這場流行病的潮流。它剝奪了兒童的未來、老年人的過去,以及成年人的現在。沒有人討論這場無形的流行病,它卻是殘障的主因,影響了全球11億人口,涵蓋6分之1的兒

童,2分之1的老年人,且將有4分之1的人口,因此失能。 我所談論的是殘破大腦的流行病。我們用許多名稱來指稱我們「衰弱的大腦」—沮喪、焦慮、記憶力喪失、腦霧、注意力不足、自閉或失智症,這只是其中一些而已。這種殘破大腦的流行病,每個人所呈現的症狀迥異,因此看起來就像獨立不相干的問題一樣。而事實上,它們卻是一些共同病因之下的展現。這些看似迥異的失調症狀全部都是源自於相同的問題—極致健康七大關鍵的失衡。傳統的治療不但幫不上忙,甚至讓情況惡化,或者只是略有助益。那是因為傳統的治療使用錯誤的模式要治療這些失調的症狀。 修復殘破的大腦有另外一種方式,而且是你前所未聞,或是從未想過的。如同大腦的問題都來自相同

的根源,因此也都有相同的解決方案—重建心靈之道。 我是同時以醫師和病人的身分來認知到這個問題的。1996年8月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的大腦故障了,我變得不知所措、恐懼萬分,陷入無助與無望的深淵。以下是我的故事。   殘破的大腦 學習、思考與演說,對我而言一直都是輕而易舉的。我的大腦從未讓我失望。在大學裡,我輕鬆地學了幾千個中文字。在醫學院裡,解剖學錯綜複雜的圖案與名稱—骨骼、肌肉、器官、血管與神經,毫不費力地銘刻在我的大腦,而在聽過一節課與閱讀我的筆記之後,生理學與生化的複雜路徑就變得清晰無比。 我每天跑4英哩的路到醫學院。我在課堂上書寫詳細的筆記,同時還能聽取、記憶與寫下教授所講的每一句話。

在漫長的一天結束之後,我又跑步回我的公寓,做一個小時的瑜珈、吃天然新鮮的食物,然後每天心無旁騖,專心地念書3小時。然後爬上床,在5分鐘之內就能安然入眠,熟睡7小時。 隔天起床,再度重複相同的生活節奏。那樣規律的生活被打亂了,就像所有實習中的醫師一樣,在進入醫院之後,開始以超乎極限的方式壓迫我的生理與心理,規律的36小時輪班,最高紀錄是60小時的輪班(從週五早上一直持續到週一晚上!)。

老人 情緒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健身科學家 - 胡力威教授(一代宗師) 之
#健身的智慧 (健身,健心,養生之道)

新學員已退休的新伯伯已有85歲了~
為何找我們呢!?他有多少老人病呢!?
究竟新伯可以應付到掙扎嗎!?等他說吧!
85歲也掙扎!!你仲等!?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胡力威教授 #健身界一代宗師 #全港慈善傷青義賣曲奇 #贊助及合辦 #健身健心健生(生命的生) #慈善心 #愛心滿東華 #保良局慈善盆菜宴

(10) 高血壓 (今日個案)
(11) 糖尿病(前期者或糖尿病患者) (今日個案)

(1) 過度超重人仕
(2) 中型肥胖人仕
(3) 個別部位形態改善人仕
(4) 難以增重人仕
(5) 中型體態增肌人仕 
(6) 用健身訓練提升身與心的狀態應付工作量及家庭
(7) 增肌提升體能
(8) 呼吸系統問題(睡眠間歇窒息.鼻鼾)
(9) 肌肉勞損(筋骨,骹位,關節,脊椎)
(12) 精神難以集中(情緒病,心理壓力,失眠)

------------------------------------------------------------------------------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多年來的成就有目共睹,備受各界的支持和回響!
你也可以好像他們一樣成功,請立即登入粉絲專頁瀏覽更多真實事例!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Facebook粉絲專頁正式經營了,已經「3萬5千」粉絲人數! 感激各位鼎力支持,接下來我們會更加努力去製作不同的影片分享給大家!
不論你係唔係健身愛好者,都應該多做運動!就由依家開始學習真正健身啦! 另外仲會有更多不同種類影片,敬請大家密切留意!
無論你係健身初學者,定係玩左一段時間進入樽頸位的你,都可以因應你既情況去訓練到理想的身形.
又或者身體上健康既問題抑者是你身體某些部位及精神上需要復康,胡力威教授都可以幫到你!
香港健身研究院多年來的口碑是別人讚賞的,不是自誇! 有實力、有能力的教練更是有目共睹!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創辦人胡力威教授(健身科學家)研究健身已有37年,研究提倡的健身,健心而達至養生之道,被大眾廣泛流傳.
更加能夠適合香港市民這樣忙碌而緊張急速的生活節奏.
從而研究和制定了相關的針對訓練,無論你在身形,生活的飲食安排,精神精元的恢復.達至全面的照顧.
如果你想更加了解健身,健心養生之道
歡迎你登入【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的專頁了解更加不同學員背景的個案
了解更多健身,健心的元素
LIKE and SUBSCRIBE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Francosgym
Te l: 2394 4779 / 2395 6928
WhatsApp : 5500 6507
地址:旺角上海街599號安美大廈2樓CD室 (朗豪坊對面,朗豪酒店側面、港鐵旺角站C4出口直行)
Unit C-D, 2/F, On May Mansion, No. 595-599, Shanghai Street, Mong Kok, Kowloon, HK
瀏覽更多真實事例及了解更多詳情請登入【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粉絲專頁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essorMr.Wu

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術後困擾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老人 情緒病的問題,作者魏秀貞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術後困擾與憂鬱傾向的相關性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自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3月7日,於北部某醫學中心二院區之大腸直腸外科門診收案,採立意取樣針對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術後治療3至6個月,共86位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參與研究,以「癌症病人困擾溫度計」及「老年憂鬱量表簡明版」收集資料。研究結果顯示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術後困擾程度平均得分4.23分(SD=2.55),憂鬱程度平均得分為4.40分(SD=2.99),有無腸造口及術後有無接受化學治療者在術後困擾程度有顯著差異;癌症分期、有無腸造口及術後有無接受化學治療者在憂鬱程度具有顯著差異;而困擾溫

度(DT)、記憶力/專注力問題、睡眠問題、擔心,以及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為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術後憂鬱傾向之重要預測因子,可共同預測解釋憂鬱傾向67%之變異量。期盼透過本研究讓醫療照護者能關注結腸直腸癌老年病人的術後困擾及憂鬱傾向,主動提供心理支持。

憂鬱症營養療法: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重整大腦與心靈

為了解決老人 情緒病的問題,作者廣瀨久益 這樣論述:

第一本,憂鬱症營養醫學專書 現代人的心靈原罪來自營養不良 百憂解藥效有限 應改善飲食、運動、生活與思考方式   缺乏鐵,才是情緒病灶!   因為擁有心,才會罹患心理疾病,無心無情之人並不會憂鬱──廣瀨醫生   憂鬱症難治癒   是因為診斷方式錯誤、治療方法不夠全面   不能只靠藥物   請注意自己是否營養不良!提高心靈能量!   只依照症狀診斷,無法找出真正病因?   依靠藥物仍會復發!   什麼是壓力造成的消耗性憂鬱症?   提高心靈能量,從生活做起!   不復發!治癒憂鬱六妙招:   1.正確診斷   2.查出病因   3.精神療法   4.營養療法   5.運動療法   6.復職

活動   日本九成治癒率的精神科名醫,   剖析社會環境、生活飲食、兒時創傷,   全方面傾聽你的心,   帶你找回生活的力量,   給你慢慢康復的時間!   廣瀨醫生九成治癒率的實際案例:   案例1:大腦因壓力受損   十七歲高中生;「壓力」引發的憂鬱症   【發病背景】   此類的患者皆為排斥上學的高中生,只要勉強他們上學,就會高燒超過三十八度。屬於慢性憂鬱狀態,自殺念頭十分強烈,服用抗憂鬱藥也不見成效。但退學後體溫便恢復正常,憂鬱症狀也減輕了。後來患者開始能幫忙做家事,未來並不打算復學或就職,就此結束了治療。   【醫生分析】   一般而言,在高中這個年紀的人還無法成熟地用言

語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不清楚「造成壓力的原因為何,自己的精神狀態要怎麼描述」,因此患者大多沒察覺自己罹患了憂鬱症(憂鬱狀態)。因此壓力過大會藉由其他形式展現出來,出現各種症狀,例如頭痛、腹痛、慢性倦怠、強迫症(重複無意義的行為或思考)、電動成癮、暴食、拒食、自以為自己散發異味……等。   其中,未成年者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身心壓力反應(身體不適)」,通常會發燒三十七至三十八度,本案例超過三十八度的「高燒」情形實屬罕見。另外,成年人也會有「身心壓力反應」,這些人主要是童年或青春期時,身於無法表達個人情緒的家庭,或是學校未充分發揮功能(未盡人本教育的職責)。   【病況診斷】   這屬於「憂鬱症

三大類型」的第三類。雖然解除壓力來源(學校),發燒症狀便會消失,但是慢性壓力已造成大腦極大的損害,心靈能量可能會持續減退,必須透過營養療法、運動療法、規律生活等方式,來修復大腦的損害。而且需要接受心理諮商,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治療方式】   考慮到抗憂鬱藥的副作用,基本上醫生不會讓未成年患者服用抗憂鬱藥,而會利用更有效的營養補充品,例如聖約翰草(一種香草,hypericum perforatum)、色胺酸(tryptophan)、5HTP(5羥色胺酸)、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酪胺酸(tyrosine),這些皆是胺基酸,可作為大腦神經傳遞物的原料,此外還會補充維生素B

群等。   案例2:大腦操作方式錯誤   六十歲女性,退休;易煩惱、經常心神不寧,導致憂鬱狀態   【發病背景】   兒子隻身至外地工作後,患者開始獨居,感到十分寂寞,連飯都吃不下。陷入憂鬱狀態約莫一個月,才來求診。患者原本的個性就很愛擔心,總是擔心兒子過得不好,滿腦子只想著兒子。這類型的人總以為「只有自己會陷入這種痛苦的深淵」,因此我告訴她:「很多人跟妳一樣前來求診,大家都是服用一些藥物,幾個星期便痊癒了。」我開立了少量(兒童藥量)抗焦慮劑給她。兩週後,她精神飽滿地來複診,她說:「我已經完全好了。之前聽完醫生說的話,踏出這家診所時,我就覺得自己的病已經好一大半了。」據說連我開的藥物,她也

幾乎沒有服用就康復了。   【醫生分析】   類似這樣的案例出乎意料地多,初診時看似相當嚴重,令人誤以為嚴重的憂鬱症可在短時間內戲劇性地痊癒,其實可在短時間內解決的憂鬱症,原本的症狀就屬於輕微。   【病況診斷】   這屬於「憂鬱症三大類型」的第一類。患者的大腦幾乎未受損,只是思緒混亂,也就是說大腦功能正常,但操作方式錯誤。因此醫師只要教患者如何正確操作大腦,大腦功能便可正常運作。   【治療方式】   對這種狀況來說,精神療法尤為重要。首先,要解除焦慮狀態,關鍵在於向患者保證一定會痊癒。有時催眠療法也能派上用場,而且大部分的患者皆無需服用抗憂鬱藥。   案例4:受童年創傷影響,精神層

面發展遲緩   四十歲男性,上班族;家庭失和導致壓力過大所造成的憂鬱症   【發病背景】   患者與妻子同住但分房睡,經常向公司請假,上班常遲到,被公司要求「好好休養、接受治療」。在其他醫院接受過抗憂鬱藥的治療,但似乎不見成效。自殺念頭十分強烈,好幾次自殺未遂。在公司主管的勸說下,來到本院求診。患者很了解自已無法向他人傾訴心事,曾嘗試精神療法(例如自我肯定訓練等),企圖改善這種現象,但卻提不起勁。因此我建議他學習踢拳道,進行運動療法(參閱第165頁)。第一次治療(踢拳道)時,儘管患者的自殺念頭依舊強烈,但由開朗的表情看得出患者「樂在其中」。持續治療幾個月後,患者表示「最近不再想死了」,憂鬱症

狀只剩下「意欲減退」,其他幾乎都改善了。抗憂鬱藥亦慢慢減量直至停用。患者後來順利康復,回歸職場。約兩年便結束了治療。   【醫生分析】   這名患者小時候遭受酒精成癮症的父親家暴,內心一直充滿恐懼,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要求自己不能惹麻煩。他以優秀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任職於一流企業後成家立業……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他,卻天生對人際關係過於小心翼翼,不知不覺便自我要求太高。他總是全力以赴,不曾感到疲憊,總是能異常敏銳地察覺他人的期待與感受,卻無法掌握自己的情緒與期望。他生不出孩子,夫妻關係很疏離,每天為工作忙得團團轉,而引發了憂鬱症。他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言出必行,做事認真,但是發病後卻時常遲到、無故缺勤,好

幾次答應上司會改善,最後仍是食言。因此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價值,試圖自殺,每次獲救他都會向大家謝罪、道謝,自己卻完全不覺得這些話出自真心。   【病況診斷】   這屬於「憂鬱症三大類型」的第三類。工作與私生活消耗了患者的心靈能量,導致憂鬱症發作,童年的問題亦嚴重影響患者。這名患者的特徵就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緒與期望,過於順從他人與社會的期待,自我要求太高,精疲力盡了才會憂鬱症發作。   【治療方式】   本案例靠抗憂鬱藥與一般精神療法都無法治癒,運動療法卻效果顯著。我可以感覺到這名患者熱愛踢拳道,他運動時就連小孩子也能感受到他的快樂。由此可知,因童年創傷而精神層面成長遲緩、心理狀態停留在

兒童時期的患者,也能藉由運動獲得快樂。這名患者需要的是感覺自己的情緒、自主思考、自主行動。踢拳道使他用心感受自我,因此能使憂鬱症痊癒。   日本精神科名醫廣瀨醫生長年接觸憂鬱症病例,發現一般的憂鬱症治療有許多不足之處,導致憂鬱症的治癒率低落、復發率高、復職率低下。他發現許多憂鬱症的誤診病例,以及鐵質、胺基酸與憂鬱情緒的關係。他主張除了藥物,更應該爬梳患者的成長歷程,了解患者精神層面的發展,找出病根,輔以精神療法、營養療法、運動療法,並協助患者進行復職訓練。藉由此種方式,廣瀨醫生的診所在日本已創下九成復職率的佳績。   作者簡介 廣瀨久益   現任精神科醫師,並於水戶市與新宿區開設二家

診所。畢業於筑波大學。曾任茨城縣立友部醫院合併症病棟長、豐後莊醫院酒精症病棟長、豐後莊醫院老人(失智症)病棟長,爾後於1989年在水戶市開設廣瀨診所。醫院成立初期便展開時勢所需的團體治療(酒精家族聚會、AC會、不健全家庭親友聚會、排斥上學與離群索居聚會、回歸社會推動聚會等等)。對地方上的精神疾病醫療有極大貢獻(茨城縣國保聯合會診斷書委員、茨城縣中央兒童諮詢所負責醫師、茨城縣水戶市保健所負責醫師等)。舉辦過多場演講活動。2003年起將運動療法與分子整合營養醫學納入精神科醫療的一環,已幫助約一萬例統合失調症與各類頑疾患者(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排斥上學、自閉症、發展障礙、抽動症、失智症等等)恢復

健康。2009年於東京開設新宿OP廣瀨診所。近年來針對需求越來越大的憂鬱症治療,透過個人門診治療與團體治療的方式推動復職活動,達到完全復職率九成的驚人成果。數年前開始於YouTube向大眾公開風格獨特的「Dr講話」影片,內容皆為精神科診療技術之精華,影響了許多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患者,影片瀏覽人數超過150萬次。NHK「ためしてガッテン」節目更在「Dr講話」的帶動下,探討憂鬱症與缺鐵的關係。 譯者簡介 蔡麗蓉   曾任日系大型化妝品公司商品企劃、國內知名企業日文管理師,翻譯過上百本漫畫以及數十本實用生活類書籍。e-mail: [email protected]  

前言 目錄 第1章 「憂鬱」難醫治的原因 VS 九成「憂鬱」可治癒的理由 低迷不振的憂鬱症治療現狀,僅二成患者得以治癒…14 「憂鬱」難醫治就是因為只看症狀作診斷,只靠藥物作治療…17 只看症狀不找原因的診斷陷阱…17 錯在「憂鬱症就是心理感冒」的宣傳標語…21 抗憂鬱藥只有三成效果…27 「憂鬱」難醫治的七大要因…30 提高「憂鬱症」治癒率的診斷方式與治療技巧…36 壓力造成的消耗性憂鬱症佔最多數…36 取代DSM的疾病診斷準則…37 靠「憂鬱症三大分類」找出治療方法…39 從疾病的形成過程進行診斷與治療…42 憂鬱症不可欠缺營養療法…44 透過案例解析憂鬱症各種病況與原因…45

●干擾素治療期間造成憂鬱症發作…45 ●「壓力上身」引發的憂鬱症…46 ●愛操煩、經常心神不寧導致憂鬱狀態…48 ●家庭不健全導致壓力過大造成的憂鬱症…49 ●忙於照顧父母引發難治性憂鬱症…52 ●因體質容易罹患憂鬱症而發病…53 ●缺蛋白質與缺鐵所引發的憂鬱症…55 ●缺鐵造成的憂鬱症…56 ●缺酪氨酸(某種氨基酸)造成的憂鬱症…57 ●意欲減退長久無法改善的憂鬱症…59 ●誤診為憂鬱症的雙極性情感障礙(情緒循環障礙)…60 ●因社團問題導致排斥上學,進而引發憂鬱症…62 ●無法融入校園生活引發消耗性憂鬱症…63 第2章 營養不良會導致「憂鬱」! 重整大腦與心靈的飲食習慣 盡早發現「隱性

缺鐵」以防疲勞、失眠、憂鬱狀態…66 大家不妨自我檢查是否缺鐵了…69 關鍵在於次要的鐵蛋白…72 為攝取鐵質適合每天食用2公斤的鮪魚嗎?…74 大量補充鐵質的飲食習慣小秘訣…77 用氨基酸中的酪氨酸提振精神…81 穩定情緒的氨基酸三兄弟…84 不吃肉會使人「憂鬱」嗎?…90 錯誤百出的蛋白質攝取方式…94 菸鹼酸可振奮人心…100 恐懼幻覺……本以為罹患統合失調症,結果是營養不良…105 大腦一旦陷入能量不足的危機時…107 愛吃甜食恐罹患不為人知的低血糖症…109 低血糖症正確的飲食攝取方式…113 第3章 提高心靈能量抵銷壓力消耗的生活習慣 累積過多壓力將引發壓力消耗性憂鬱症…118

對自己或他人言行舉止敏感的人容易罹患消耗性憂鬱症…120 個性過於敏感原因出在營養不良!…122 探尋幼年時期壓力消耗性憂鬱症的病根…127 壓力消耗性憂鬱症病根來自於不健全家庭…130 心靈成長必需的四種家庭機能…131 不健全家庭1 無法給予孩子一個安心且安全的環境…134 「強大外在天線」以及「貧弱內在天線」…136 不健全家庭2 無法理解孩子的心情…139 不健全家庭3 無法教導孩子生存法則…142 不健全家庭4 無法教育孩子…143 紓解壓力!在年幼時期養成掌控情緒的能力…145 掌控情緒的三大原則…147 將不愉快的情緒表達出來紓解壓力…150 活動身體可促進憂鬱症康復 第一步就是

早睡早起…152 起床後先鼓勵自己清醒四小時…154 多動自然治癒力就會提升,才能治好「憂鬱」…157 有益心靈的運動不同於有益身體的運動…161 踢拳道的六大效果…165 有助憂鬱症的運動三原則…170 心理創傷無須正視,度過即可…173 慢性情緒循環障礙所引起的壓力消耗性憂鬱症…175 快來計算一下心靈能量,幫助恢復活力…180 第4章 遵循心靈復健原則加強「憂鬱」復元力 復職──回復健康必備的活力提升復建方法…186 復職──回復健康的六大階段…190 復職失敗的三大原因…196 大舉提高復職率的復職活動…199 建議健走2小時以上以及訓練文書作業2小時以上…203 回歸職場3個月為「

試運轉」…206 從壓力消耗性憂鬱症康復的過程…209 ●長期工作壓力大以致發病…209 ●雖然復職了,但2個月後又再次停職…211 ●憂心自己成為"心靈弱者"…213 ●轉院。被診斷出罹患壓力消耗性憂鬱症…214 ●感覺光靠藥物與休養無法解決問題…217 ●營養方面也有問題…218 ●為復職展開復建…219 ●復職活動第一天…220 ●長期停職會形成心理創傷…220 ●第一次練踢拳道感到十分開心…222 ●發現問題出在年幼時期的教育方式…223 ●復職活動第二天起…224 ●可以將自己的心情與想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了…225 ●階段性復職,無須勉強回歸職場…227 ●復職後…228 ●心靈能量尚

不充足前,避免增加太多工作…229 筆者「送給讀者的一句話」   前言   依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顯示,患有憂鬱症等情緒障礙的患者數量,於一九九九年已達四十四萬人,而目前更超過了一百萬人。令人納悶的是,為什麼十五年內患者數量會翻倍成長呢?眼看著一般的憂鬱症減少,新型憂鬱症卻增加的情形,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有太多人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不知人間疾苦,精神過於脆弱。」還有人抨擊這些患者:「假借憂鬱症之名拒絕工作,大多數人都是為了騙取失業津貼。」這種言論對於活在同一個時代卻罹患疾病的人而言,無疑是殘酷而暴力的偏見,我個人認為,這種行為反映了我們的社會生病了。為什麼憂鬱症會增加呢?我的結論

是「因為社會病了,所以憂鬱症才會增加」。那麼,社會生病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原因在於整個社會都熱衷於爭奪與競爭。為了在過度競爭的社會上努力存活下來,父母沒有時間平心靜氣地與孩子相處,孩子進入求學階段便大考小考不斷,甚至在運動與音樂的世界都必須努力爭得全國第一。孩子一直被灌輸「必須打敗他人才能生存」的觀念。在學校除了讀書,學不到其他知識,所以孩子不知道互助合作才得以生存。而且學校裡明明充滿霸凌行為,甚至有許多自殺案件,大人卻硬說「沒有霸凌」。大人與孩子無法緊密相連,於是無法培養出堅強的孩子。孩子出社會後,不願爭奪的人便淪為失敗者,而熱衷於競爭的社會根本容不下弱者,甚至連與我們切身相關的憂鬱

症,都頗受排斥。治療憂鬱症需要親友的溫暖支持,但在如今的社會,根本不敢奢望這種支持,因此罹患憂鬱症的人只能獨力奮戰。所以我迫切期望站上第一線,成為與憂鬱症奮戰的精神科醫生,至少要感同身受地為憂鬱症患者提供治療。社會與憂鬱症的關係,正如下所述:   ●患者易受社會影響,對於自己與他人的言行舉止,天生較敏感。   ●不健全的社會助長某些觀念與生活習慣,容易使人罹患憂鬱症。   ●你爭我奪的社會風氣促使憂鬱症發作,阻礙病情的改善與康復。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正常,容易引發憂鬱症。   由此可知,將憂鬱症視為個人疾病,根本無法根治。我們必須了解社會哪裡生病了,又會如何影響憂鬱症的形成,將憂

鬱症視為整個社會的問題,才能擺脫「憂鬱症吃藥不會好」的困境。想要身體健康,該做哪些運動?應該抱持何種觀念?如何正確攝取營養?怎麼做才能適度紓解壓力……我們必須更深入探討這些個人的問題,才能正確診斷憂鬱症,找出治療方法。接下來,我將透過許多案例為大家介紹治療方法。本書彙集了完整的運動療法、觀念、營養攝取方式、壓力紓解方法,有助於改善與治癒憂鬱症。我要鄭重呼籲,即便是長期受憂鬱症所苦的人,只要「還沒讀過本書,就不要放棄治癒的機會」。倘若我的這本心血結晶能幫助大家擺脫憂鬱症,我將備感榮幸。   憂鬱症毫無起色,追根究柢就因為一味採用DSM診斷標準與藥物療法。然而,由採行新型診斷法與治療方

式的精神科醫生看來,患者接受治療的態度,以及醫生的診療方式,全都問題重重。 1.延遲就醫憂鬱症的特殊症狀主要是悶悶不樂,例如「總是垂頭喪氣,快樂不起來」、「早上身體不舒服,直到晚上才恢復正常」、「睡不著」、「沒有食慾」。其實沒有生病的一般人也會有悶悶不樂的感覺,很難分辨是否是憂鬱症引發的。而且近來有越來越多的憂鬱症患者並不會出現類似症狀,稱為新型憂鬱症、現代型憂鬱症、非典型憂鬱症,好發於年輕人身上。患者與親朋好友全然不知患者已罹患憂鬱症,所以延遲就醫的案例更是有增無減。尤其是壓力造成的憂鬱症,越慢開始治療,等病情惡化,就越難治癒。 2.抗憂鬱藥失效 抗憂鬱藥的藥效並不是很顯著,唯有個性循規蹈矩

的患者(抑鬱型憂鬱症),抗憂鬱藥才會發揮十足效果,其他類型的患者通常看不出成效。因此,正確診斷患者屬於何種憂鬱症的病況類型是很重要的,若缺少這個環節,患者只是一直在服用毫無效果的藥物。 3.憂鬱症與其他併發症 罹患憂鬱症也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有些人會引發社交恐懼症、PTSD(心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統合失調症等。只依據症狀來診斷,很容易忽視這個現象。 4.誤診為憂鬱症的其他疾病 不是憂鬱症的疾病,也可能造成「看似憂鬱症的症狀」。焦慮障礙(社交恐懼症、強迫症、恐慌症等)的患者常有憂鬱症的症狀,初期的統合失調症也會出現明顯的憂鬱狀態,所以常被誤診為憂鬱症。特別容易被誤診的疾病包括和憂鬱症同類型(與

憂鬱症同屬於情緒障礙)的雙極性情感障礙I型、II型、II型½(情緒循環障礙),請參考圖2。雙極性情感障礙是情緒不斷起起伏伏的疾病,經常被誤診為憂鬱症。情緒循環障礙是情緒起伏極大的疾病,此種情緒波動消耗精力而導致沮喪時(正好處於消耗性憂鬱狀態),若患者前去就診,即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而且除了精神科疾病,其他科的疾病也會導致憂鬱症的症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甲狀腺機態低下症,這種病可由甲狀腺功能檢查(血液檢查)診斷出來,必需特別小心不要將之診斷為憂鬱症。